第17章 1.17 圣林柳庵
作者:木成然      更新:2021-06-06 18:33      字数:1196
  炉火旦旺,寒气立消,徽宗乃惬意徜徉,鉴赏庵内书画,竟无一不是自己珍藏于“保和殿”内、用心揣摩并反复临摹的历代名作。
  当览到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时,徽宗语宗望曰:“中原士大夫厌倦俗务之绊,又不忍弃富足之养,乃多作山水之摹,望梅止渴,权充世外之想。似此人物画则甚少,故彰显其贵也。”又对宗望道:“佶有爱妃,名唤‘婉容’,正取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意尔。”
  徽宗见庵壁之上竟也悬了一幅自己亲绘的《芙蓉锦鸡图》,颇觉讶然,他岂知乃是婉容离京时所携的唯一“行李”,平日里全赖它以慰闲愁相思的。
  宗望读画上赵佶自题的五言绝句曰:“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知其将自己比作锦鸡,所谓“五德俱全,雍容富贵”,好不志得意满!
  宗望虽哂其意,然再观画面,见用笔设色俱乃上乘,亦不由赞道:“芙蓉摇曳,锦鸡侧目,双蝶欢舞,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古往今来,不曾有这般妙笔之帝王,堪冠‘圣手’之衔!”又问道:“道君因何喜绘花鸟而少画山水?”
  徽宗笑道:“佶乃九五之尊,志在荣华,岂会生那出尘之念?花鸟寓意富贵,正应佶心!”
  宗望点头。
  余者诸如唐韩滉《五牛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本朝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笔墨各有千秋,徽宗俱为宗望一一道出个中奥妙,宗望叹慕不已。
  惟看到《清明上河图》时,徽宗不由驻足呆望。
  原来此图乃是宫廷画匠张择端献与徽宗的贡品,展现了汴河两岸的市井风俗。画中车船轿马、店桥巷庙、农工商游、人来人往,有富甲天下之繁华,又兼郊外山树穿插、河流环绕,亦不失农家田园之闲适,好一派“清明盛世”的景象。
  徽宗约略观之,忖其无非“阿谀”之作,遂于卷首用瘦金体书“清明上河图”五字,并加盖双龙小印后赐与近臣,不知为何竟也落入宗望之手。
  而今,故画重览,徽宗恍惚置身于建中靖国元年的汴京,耳畔尽是掖庭的呢喃笑语声和“皇上圣明”、“谢主隆恩”的喧嚣声......可叹往昔尊荣化作今日落寞,咫尺人生,何其莫测?!
  徽宗思之凄楚,不觉落下泪来,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正伤感中,忽听宗望憬然叹道:“难怪我大金就能风卷残云般荡平汴京!”徽宗忙拭泪去瞧,只见宗望点指处,摹了一段城墙,却既无工事,亦无戍卒,兵营赁与酒家,城防则为商铺所侵,全然不是童贯、高俅等每日奏折中所言“京都防务,一向严密,百步一战棚,二百步一防城库,置守卫二十名,旦暮修整”的情形!放眼观之,整个汴京城宛若不设防的“槐江山”,怎能不令强盗恶棍蠢蠢欲动!
  徽宗方悟张择端乃是以此“盛世危图”曲谏自己,不免怨其以国事为戏;更恨高俅等辈空负信任,枉掌兵权,恃宠营私,以致军纪废弛,朝廷尊严终不免为夷狄践踏;又悔自己每日里惟行书画风月之事,竟疏于躬亲政事。一时羞恼,竟对宗望道:“所以不设防者,以示‘大国教化,友善包容’尔,不料竟为贼邻利用,背信入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