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归乡
作者:引知      更新:2021-06-08 18:59      字数:3728
  既然计划已经定下来,蔡鑫繁严格按照计划把剩余的原料生产完,之后做起了职业售货员。这时他才明白了,原来售货员这职业是多么复杂,没有生意时连续呆坐十天半月;有时碰见难缠的客人,磨破嘴皮也就卖个二十块钱的货;有时几位客人同时入店,那才明白什么叫分身乏术。总的来说经营惨淡,眼瞅着年关已近,在还有半月时间之际,王荣与蔡清远改变了原本不回家过年的计划,因为他们在这里已经历过那种无聊的年,深有体会,大家都不想那可怕的过年经历重演。
  在得知今年回老家过年,蔡鑫繁毅然决定提前休业。
  传统的农历年,对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来说,是无比的重要。平日宁静的乡村,在这传统的日子里热闹非凡。外出归乡的游子,家人团聚的喜庆,以及走亲访友的热闹氛围,华夏大地无处不在彰显着这个大家族的各种特色。
  开心的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结束,刚过完初七,蔡鑫繁的小伙伴们拖着行李,不是打工就是返校读书。年前的代名词是相聚,年后自然就是离别。改革开放这种趋势使得相聚又离别渐渐成为一种潮流。由于一家人都在隔壁市里工作,路程也只需一小时,故而他们淡定的过完元宵节才返回工作岗位。
  返回市里继续看店的蔡鑫繁总觉得父母有些不对劲的地方,这种不对劲他说不出来,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直道一天晚餐间,双亲才向兄弟两人说出了打算。
  “我跟你们的唔妈商量好了,明天我就回家。”蔡清远说道。
  “回家!?”蔡鑫繁有些诧异。
  “那我们怎么办?难道一起回去。”蔡鑫平有些不知所措的说道。
  “鑫平啊!你就在你师傅那里好好雕刻,至于立毛呢,则继续开店,看生意的情况再做打算。”蔡清远说道。
  “你爹先回去,我还要在这工作到月底等老板招到人再走。”王荣对蔡鑫平说道。
  “在这里不是做的好好的吗?怎么才出来没多久就要回去呢?”蔡鑫繁不解的问道。
  “回家过年的时候你看到什么景象?”王荣反问道。
  满院齐人高的杂草,发霉的家具,窗户下破碎的玻璃,屋顶不少瓦片碎裂,幸好是冬天很少下雨,不然这年都不知道怎么过。吃的用的所有一切都得重新置办。刚回家的那几天全是这些琐事围绕身边。想到这些景象蔡鑫繁明白了许多:父母是想维护这个他们一手打造的家,一年不在家,家就成这个样子了,要是三五年呢?真是不敢想象的结果。
  蔡鑫繁沉默了,他现在只是希望生意好起来。
  “唔妈!如果到月底生意还是不怎么样,我就跟你一起回去。”沉默了一会儿的蔡鑫繁下定决心说道。
  “可以啊!好了不早啦!你看电视去吧。我要收拾碗筷了。”王荣说道。
  “为什么我就不能回家?”蔡鑫平抗议道。
  “你不是有工作吗?”王荣反问道。
  “工作我也可以辞掉。”
  “好好的你辞掉做什么?”
  “跟你们回家。”
  “不行。”
  “为什么不行?立毛呢都可以。”
  “你学的雕刻,在这里好找工作;立毛呢学的除了自己做,去哪里给别人做?”王荣停下手中的活说道。
  说道这里他才明白了自己是因为有用,才继续留在这里的。但是他依然闷闷不乐的去看电视,毕竟到时候在这里就剩自己一个人。
  第二天,蔡鑫繁走到正在收拾行李的父亲身边说道:“爹,你就不能等月底我们一起回去吗?”
  “不行啊!这两天是作秧田的好时机,到月底就来不及了。”蔡清远说道。
  “那我来帮你提行李吧!”说完蔡鑫繁把理好的行李往外提。
  蔡清远微笑着继续收拾行李。
  熙攘的大街上,蔡清远挑着沉重的行李走着,蔡鑫繁提着包袱跟在身后。看着由于肩上负担而弓腰前进的父亲,他不禁想起朱自清在《背影》里关于父亲的描写,虽然事件倒转,子送父,但是他依然感受到了父亲那庄严而伟大的背影。
  “爹,如果我跟唔妈一起回家,那我回家该做什么呢?”在车站,蔡鑫繁把昨晚想到的关键问题说了出来。
  “这问题,早先就跟你唔妈商量过了,暂时没有得出结果,我看等回家了再看吧!你就抓紧时间,看能不能把销售问题解决了,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就不用回家了。”蔡清远有些忧郁的说道。
  “我看这产品的销售不怎么行,刚过完年,一般的老板都会补仓,但是这销售还不如年前,现在别说问得客户,就是看的都很少。”蔡鑫繁消极的说道。
  “哪有那么容易做的事,别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没人看肯定是有你不知道的原因,你应该找找问题出在哪里,实在找不出来,你就自己拿主意吧!你也不小了,该自己拿主意啦!”蔡清远说道。他清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更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刻,也知道正是锻炼儿子的时刻。他不能再去替他阻挡风雨,否则这是在害他。身为男人,不经历风雨,又怎能成长?将来又怎能独挡一面?更别谈将来支撑起一个全新的家庭。
  “哦”得不到指引的蔡鑫繁低着头应道。
  “差不多,你就回去看店吧!”蔡清远抬头看看太阳说道。
  “再等会儿吧!等车来了,我好帮你上车。”蔡鑫繁看着一堆包裹说道。
  “你去吧!包裹虽然麻烦些,但是也不是什么问题。生意就很难说了,说不定你跟我谈话的这点时间就有人在看产品,等你回去可就失之交臂了。”蔡清远催促道。
  “那好吧,我就回去了。”本来他想说些平安之类的祝语,但是他没有说出口,他总认为平安的对立面就是不平安,当你说出平安时,不平安也会如影随形的出现在脑海。你越渴望平安,相等的不平安就会越强烈。因此他索性不提平安二字。
  在转身的那刻他做了个决定同时在心中默念一句:爹!月底见。
  回到店里,蔡鑫繁把货架上的产品擦拭了一遍,在百般无聊无所事事的状态下,坐在凳子上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我的人生路该怎么走?路又在哪里?是把现在僵死的生意挺下去,还是另谋出路,又或者像哥一样,参考社会找个吃香的职业师傅学技术,还是顺从潮流去发达地区打工?这么多的选项我该怎么办?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了只有自己知道的自嘲笑容。多么可笑,在刚出校门时,我是多么的不可一世,说什么宁做天上龙,不做地上虫?现在我居然连做什么职业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在面对暂时无解的问题,蔡鑫繁选择放弃,待日后慢慢思考。
  他拿起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一本杂志看了起来,当他读完其中一篇名叫《均瑶传奇一生》时,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这位叫均瑶的人,小学都没读完,靠双脚走出渔村闯荡社会,做着毫不起眼的工作,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沉淀,最后在沉淀中爆发,成功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看完这篇文章,他又对生活充满了满腔热情,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无限美好的未来。
  “老板,这什么价?”顾客忽略在一边看杂志的蔡鑫繁看着同店的阿姨问道。
  “小蔡,有客。”阿姨向蔡鑫繁喊道。
  “阿!。。。这个一百块钱七件。”蔡鑫繁有些失态的站起来说道。
  “有少不?”客人问道。
  “说实话,我这是做批发的,什么量拿什么价,如果一两件就是零售价。七件以上就算批发价,超三十五件,也就是五百块每一百块多送一件,也就是一百块八件,一千块就是九件,五千到一万就是十件。所以说薄利多销,量越大你越实惠。”蔡鑫繁熟练的说道。
  “嗯,好一个薄利多销,量越大越实惠,估计这样你就挣得越多吧!”客户说道。
  “哪里,这叫双赢,量大你得的实惠多,我的销售利润肯定也有的嘛!”蔡鑫繁坦诚的说道。
  “我喜欢你这样直爽的性格,那就先拿五百块钱的货回去试试,效果好再来。”客户说完就开始去挑产品。
  “好勒!”
  “你看啊!这件产品的花面是叫《枯木逢春》含义很吉祥,有脸谱系列像《猫头鹰》《老人头》都还不错,不敢说独创,最起码市场少见,有果蔬系列《火红辣椒》《紫葡萄》,还有不少森林动物系列,还有各种花卉系列,如果一一向你介绍,估计这一天都讲不完。”蔡鑫繁大致的介绍道。
  “既然这么多,你也就不用介绍了,这些产品我都看在眼里,我会自己挑选的,你就放心吧!”客户很随和的说道。
  “那行,我就不影响你挑产品的思路了;挑好直接拿给我现在就给你包装。”蔡鑫繁说道。
  半死不活的生意,不成想又做了笔大单子,边包装一边在心里叹道。
  对于很久没有开张的蔡鑫繁来说,五百块确实是个不小的单子。但是蔡鑫繁却感受不到兴奋,有的只是面对客户时招牌式的微笑。
  晚上,当蔡鑫繁将钱交给母亲时,母亲接过钱叹口气说道:“我算了下这个月总共卖了一千块。”
  听这话蔡鑫繁低头沉默了,他知道这说明生意不是一般的差。
  “一个月能卖一千块钱真不容易,这可是你天天守在店里的结果,货架一月租金三百块以及生产的成本。这些还没加上你的生活费。”王荣说道。
  “唔妈,你别说了,这样吧!你把空压机那些能处理的生产工具,你就处理掉吧!看这个情况,我决定不做了。”蔡鑫繁急忙说道。
  “你先别这么火燥行不,我这是在跟你算帐,看看近三十天的情况。”王荣说道。
  “我知道,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到现在的每一笔销售都在我脑海里,不知道翻腾了多少回,不说现在生意不好,如果生意还可以,我去生产了,谁来卖,我不可能又生产又卖,我没有分身术,我做不到这点。”蔡鑫繁分析道。
  王荣一想,卖产品确实是个问题,家里除了立毛呢之外,都谈不来生意;如果聘请专业售货员,不现实,利润支不起。
  “行,那我就把东西处理掉,月底我们一起回家,不过剩下的产品怎么办?”王荣左右三思后说道。
  “剩下的产品,就托运回家吧!这都是我挑剩的精品,都是最好的;以后送朋友不错,还省了买礼物的钱。”蔡鑫繁说道。
  “好吧!没什么事情就快点睡吧!”王荣说道。
  “我们都回去了,到时就剩你一个人在这里,希望你能照顾好自己。”王荣看着熟睡中的蔡鑫平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