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中江人
作者:引知      更新:2021-06-08 19:00      字数:3172
  汽车减速惊扰了沉思中的蔡鑫繁,他回过眼神四处张望,他看见了加油站,看见了商店,他好奇的打量着车外。
  正在迷惑时,驾驶那边传了外声音:“我们在这里短暂的休息下啊!要上厕所的赶紧的,肚子饿了的,服务区的商店里有方便面出售还配有开水。好啦!大家动作快点。”
  话还没说完,前面离车门近的乘客已经三三两两的下去了。
  声音再次响起,这次说话的是那位老司机:“我希望你们全部下车,没有别的原因,毕竟坐的时间久了,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是有影响的,有事没事的,我建议大家都下车适当的溜达溜达。”
  蔡鑫繁原本是不打算下车的,听此一说也就欣然下车透透气。
  刚下车,就遇见带着孩子的黑妹,只听她说:“你最好还是去上个厕所,在后面就不会再停车了。”
  “哦!好的。”蔡鑫繁应道就向卫生间走去。
  “哦!对了,上完厕所别到处乱走,最好跟着一个车的人,别到时候车子走了,你就麻烦了。”黑妹不放心的嘱咐完,才带着女儿去卫生间。
  蔡鑫繁跟随同车的人群进到卫生间,他惊住了,一个卫生间做的比一般的房子都要豪华,遍地包括墙上都贴满了瓷砖,洁白无瑕,每个便池上都有红外线感应器,只要他走过去,就会自动冲水,出口的地方不仅有洗脸洗手照镜子的台子,在台子的边上更有烘干消毒机,在这一刻,他体会到了红楼梦里的一句名言: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的稀奇、那么的不可思议,更是有些不可理解。
  走出卫生间,蔡鑫繁寻一干净的台阶坐下,看着高速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发呆,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想什么?”边上的中年人问道。
  蔡鑫繁看了看不知何时走来的中年人说道:“没什么?”
  “没什么,还坐在这里一动不动的发着呆?”
  “我在想,刚才那个卫生间要多少钱才能造的出来。”蔡鑫繁说出了自己的问题。
  “嗯,估计便宜不了,关键是那些自动设备就很难说。”中年人说道。
  “我在想造这个厕所的钱,大概可以在我老家盖栋不错的房子吧!”蔡鑫繁感慨道。
  “嗨!想这些干嘛!在大城市里,这种厕所多了去,有些还有专人看管,你要看见,那该怎么想。”
  “还有专人看管的厕所?我去,真没想到,城里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厕所都搞得如此复杂。”蔡鑫繁很是惊讶。
  “等你在城市里呆习惯了,你就明白了,这些一点都不奇怪。好了,快点上车吧!差不多都回去了。”中年人说完,便朝大巴走去。
  坐定没有多久,司机的声音再次响起:“大家都看看还有没回来的吗?有的话赶紧提出来,我们去叫下。”
  过了会儿,司机还是逐个的清对了一遍,这才放心的启程。
  车子在高速路上平稳的飞驰着,边上的绿化带快速的后退着,渐渐的远离服务区,进入了一片原野。做在车里明显的看见前方是一片很平坦的平原,车后方明显的山林地带,在很远的地方隐隐约约的山林轮廓,不是很清晰。这种地形蔡鑫繁在地理书里读到过,这是典型的盆地,四周都有山林,唯有中间一片小平原。只是他没想到盆地的风景如此的壮观,尤其是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阳光透过云彩折射出的缤纷色彩妆点在金黄的原野,恰似一副迷人的油画,油画里有一些无规则,不成片的绿色条纹,很美。
  “咦!是橘子。”蔡鑫繁自语着。
  “什么橘子?”边上的中年人显然被蔡鑫繁的自语勾起了好奇心。
  “那田埂上是不是都是橘子?”蔡鑫繁指着远处的田埂问道。
  “噢!我以为是什么?你是说这个橘子。”中年人似有所悟的说道。
  “真的是橘子啊!怎么都种在田埂上,这样到田里干活多不方便。”
  “造成这样的情况,那可就说来话长,不过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穷字可以形容现在的结果。”中年人总结道。
  “他们怎么会穷呢?现在我们不都要到这边打工吗?”
  “你还是了解的太少,你现在看到的只是中江人努力的结果,他们之前所经历的你却不知道。”
  “难道他们还会比乡下农村穷吗?我母亲说他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
  “吃不饱,至少还有的吃,可是中江省多数人连吃都是问题。”
  “怎么可能?难道他们那么懒,都不种地?”蔡鑫繁有点鄙视的说道。
  “如果他们懒,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了。他们吃不上饭的原因主要是地多田少,你是农村来的,应该知道旱地与水田收入对比是什么情况。”
  “这个没法比,旱地累死累活的收成真的没法与水田相比。”蔡鑫繁想起家里三分地种花生的收入,抛去人工和各项物资的投入,几乎刚持平,遇到天灾,那是硬亏。
  “你老家那边属丘陵地带,水田就和那梯田差不多,有层次的递减,很不平整,不管怎么讲,那也是水田。而中江省越靠近沿海,地势也就越险恶,属真正的山区,虽说山没有西部的山高,密集程度却也不输于西部的山林。”中年人一手指着窗外继续说道:“像这样的小盆地平原那可是稀少的很呐!而这其中尤以文洲市是个典型。”
  “这样说来,我明白点。”蔡鑫繁说道。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思想。这是八十年代开放初期中江人的口号,在这句口号的启发下,人们改变了之前的种植方式。地,种庄稼不仅每年都要劳动,而且收入有限。由此他们开始在旱地种植各种果树,种植果树有几个好处,头两年虽然没有收入,也就两年的事,只要这两年管理好了,以后年年都有收成了,而且长成的果树,不再需要多大的管理,还有多余的时间去做别的事,多份收入,也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跟着种了起来,尝到甜头的中江人,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挣钱的机会,这田埂自然逃不过了。我最佩服中江人的地方正在于此,种果树他们不是乱来的,而是有默契的分区分片种植,比如渠州种植橘子,文洲则种植杂交杨梅。这样不仅果农得到实惠,而果商也知道定点收购,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市场机制。而现在他们已经将水果产业化,不仅仅是把水果卖出去,而是进行深加工,做成果汁饮料销往全国。”
  “哇!这么牛。在我老家谁会想到这些,估计有,他们也没胆子做。”蔡鑫繁说道。
  “对,刚开始做确实需要胆子,好多人都在本钱这关难住了,就算有本钱,他们还是害怕失败,因为失败等于丢面子,等于穷苦的日子,说不定等于孤寂。”中年人似有感触的说道。
  “失败的后果确实可怕。不过中江人提出的那句口号,直指问题中心的同时,给人以鼓舞。”蔡鑫繁赞同道。
  “你还真别说,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确实燃起了我心中的热血,好一阵子干活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唉!你应该是外地的吧?”蔡鑫繁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好像我没跟你讲。”中年人面带微笑的说道。
  “刚才你说,我老家属丘陵地带,好像跟你没多大关系嘛!”蔡鑫繁提示道。
  “哦!对对,我跟几个朋友去你老家县城游玩,厂里打电话有事往回赶,正好你们镇上有这趟到文洲的大巴被我赶上了。”
  “那你也文洲工作?”蔡鑫繁继续问道。
  “不是,我在乐其工作。”不等蔡鑫繁继续提问,他继续说道:“这辆大巴正好经过乐其,所以我跟司机说好了在乐其高速路口下车。”
  “哇!快看。”蔡鑫繁指着窗外远处。
  “这么烈的闪电真是少见。”中年人在边上说道。
  远处,在车子的前方,一大片厚重的乌云,笼罩着大地,云里有无数的闪电在肆虐着,时不时的有些闪电冲出云层直击大地。蔡鑫繁眼睛死死的盯着,他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他被震惊了,此生第一次见闪电是如此壮观,但也伴随着可怕。而车子行驶的这边则阳光明媚,彩云朵朵。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两重世界就这样摆在眼前。
  随着车子离乌云越来越近,闪电的响声越来越大,车里人多数看向那片乌云。蔡鑫繁是多么的希望车子停下来,待乌云离去,再适时上路。而司机好似无视乌云的存在,汽车毫不犹豫的朝乌云开去。
  随着距离的拉近,蔡鑫繁紧张了起来,他很是担心哪条不长眼的闪电击中行驶中的大巴,那样的后果很难想象有多么的悲惨。
  “别担心,不会有事的,大巴设计建造的时候肯定考虑到了这一点。”中年人见蔡鑫繁紧张后安抚道。
  “真的?”蔡鑫繁还是不放心的问道。
  “骗你干嘛!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这大巴还能卖出来吗?”中年人反问道。
  听这话想想也是,长途大巴对这些自然情况肯定早有预备,不然得出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