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拍即合
作者:引知      更新:2021-06-08 19:02      字数:3400
  曹喜亮被问的有些囧困,不好意思的回道:“不怕你笑话,我曾经的梦想是挣一笔钱,跟荷花逍遥过一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帮父亲干活,能让他休息,不用再那么累。”转而面色忧郁道:“现在梦想是不存在了,想做的事,倒是可以。只是这样做,虽然父母不用累了,估计他们也高兴不起来了。”
  “总有些事是他们高兴的,而你要做的就是那些事。”蔡鑫繁提醒道。
  “能有什么事可以让二老高兴?”曹喜亮有些迷茫。
  “比如说谈对象结婚,我相信这是所有为人父母,最愿意见到的事情。”蔡鑫繁说道。
  “你说的对。”曹喜亮眼神一亮,不再跟刚才一样迷惑。
  “那你呢?我可是听英子说,你在老家已有对象。除了对象,你剩下的该是做什么呢?”曹喜亮好奇。
  “剩下的,就是走一步算一步,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心度过在这里的每一天。”蔡鑫繁状似开心。
  “别骗我了,跟我到这里来,你就是在逃避,只是不知道你在逃避什么。”曹喜亮直言。
  “你也认为我在逃避?”蔡鑫繁有些不耐烦,反问。
  “要是还把我当兄弟,你应该说出来。”曹喜亮迎上蔡鑫繁眼神,没有一丝退却。
  “我的问题很复杂,有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在纠结些什么。总是觉得无奈。”蔡鑫繁移开眼神,继续说道:“正是我的观点得不到认同,要做的事无从着手。再加上岁月一年年的流逝。尤其这些年所作所为离梦想越来越远,心中愈发的慌乱。就是这些,每当夜里想起,就会难以入眠,心中会有一种隐隐的揪痛。在商海市上班的时候,有时想起这些,就会莫名的胸闷,呼吸不畅。总有一种,我的人生就这样终结的错觉。”
  曹喜亮得知情况如此糟糕,却不知是什么在折磨眼前的兄弟。好奇的问道:“你究竟想做什么?什么样的事会把你折磨成这样?”
  “创业。”说出这两个字,蔡鑫繁不禁眉头一皱,似是阵痛袭来。
  “不就是创业嘛!自己当老板,自己找订单。不就是这些嘛!想做就去做嘛!有什么好纠结的。”曹喜亮爽快的说道。
  “我知道,你这是安慰我的话,要是有那么简单,你早做了。”蔡鑫繁愁眉不展。
  见对方看穿,曹喜亮憨笑道:“反正这事我是不敢想,也从来不去想。”
  随着漫步,两人渐渐走出竹林,蔡鑫繁看着雨后蔚蓝的天空,似是回忆道:“刚出来打工的那年,也就是认识你们的那一年,我就得出一个理论。那就是,打工是一条没有活路的死路。”
  “厉害。”曹喜亮不禁佩服。
  蔡鑫繁没有理会,自顾道:“于是离开你们的第二年,我就千方百计思索低成本创业之路。”回看曹喜亮说道:“毕竟那时候的我没有任何资本。”
  “那还用说,八百五一月的工钱,刨去生活费,一年攒不下多少。”曹喜亮同感。
  “那时候我老家兴起捕黄鳝卖,在家务农的村民,一晚上能捕到一百元,好的时候能有两百元。那时候我就断定,不出两年,家乡的黄鳝就会被抓完。所以就计划养黄鳝。黄鳝需要水,还有另一种叫茭白的蔬菜也需要水。我计划承包家乡低洼多水,不适合种水稻的田,两者搭配种养。只要做好黄鳝防逃措施,两方面结合,稳挣不赔。只是防逃这方面需要下点成本。第二年回家过年的时候,当我把计划说出来的时候,不仅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反而被打击,说我年纪小,社会阅历浅,不懂做生意。还说养这些需要知识,需要技术,而这些都是我没有的。”
  “做父母说的话,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毕竟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摆在那里。对家乡的了解肯定比你深。有些事能不能做,他们肯定比你清楚。”曹喜亮开解道。
  “刚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于是我第三年去到商海市,那里商业无比繁荣,希望能学到些有用的东西,为了了解那里,一呆就是六七年。在各方面的了解下,准备在那里实行计划。商海市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优点就是商品不愁卖,缺点就是各方面成本高的吓人。为了降低成本,为此还结识本地一位大姐,在她困难时解囊相助。本想求她帮忙牵线认识承包土地的,再转租几亩水田。不想打算落空,借出去的钱也要不回。虽说一万块不多,对于打工的我来说,确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为此我郁闷了许久。”
  “助人为乐,虽然好心被伤,至少你问心无愧。”曹喜亮肯定的说道。
  “是啊!我是那么的信任她,当时还不出来,我不会责怪她的。而是她一再的切断一切联系,就证明她不还钱,是有意为之。这种作为让我心寒。”说话间,蔡鑫繁使劲扯断不知何时顺手摘下的枯草。
  “这样的人,谁遇到都会生气。”曹喜亮不知如何安慰。
  “这件事发生后,我在商海市再呆了两年,两年间我渐渐的明白创业无望。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到偏远处养殖,再拉到商海市销售。而商海市的周边我一点都不熟悉,随着时间的推移,积蓄也有了些,依然决定干回老本行。就是没有出来打工时学习的陶器业。想法是好的,等我到积德镇市租下房子后,才知道陶器业已是一片红海,竞争的异常激烈。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全是薄利多销模式,新手想杀入,没有雄厚的资本,已是不可能。无奈做起网商代销。一年的时间,也就代销了几件衣服。也就是这一年,表弟的死,对我打击很大。这一年除了吃饭,在那小屋里,几乎不出门,就跟坐牢一样。”
  曹喜亮默默听着,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
  “这一年,孤独是我唯一的伴侣。也是孤独让我思变,那种急切想改变的思想时刻在鞭策着我。于是我从国家政策大局及未来发展层面,去分析,去证实。最后得出机会就在农业的结论。”蔡鑫繁肯定的说道。
  “你怎么如此肯定?农业都是大家逃避的地方。好像国家的政策是要把多余的农民往城里赶。”曹喜亮不解。
  “这只是表象,请相信我。”蔡鑫繁坚定道。
  “不是我不相信你,而是目前的情况跟你的结论相反。”曹喜亮说道。
  “把农民都往城里赶,剩下的田地谁来种?”蔡鑫繁问道。
  “这。。。”曹喜亮回答不了。
  “自然是给有能力的人来种。国家想搞得是现代化农牧业,而现在的生产模式太落后了。”蔡鑫繁直戳要点。
  “你这么说,我明白了点。”曹喜亮点头。
  “所以说现在是现代农业的黎明时期,想好切入点,将来必有所为。”蔡鑫繁说到这里,信心满满。
  “切入点是关键。”曹喜亮敏锐道。
  蔡鑫繁满意的点头,说道:“现在懂了吧!”
  “还别说,听你这么说,对未来的方向真是茅塞顿开。”曹喜亮明悟。
  相比曹喜亮的兴奋,蔡鑫繁有一种无奈的失落。失落中的蔡鑫繁背负双手,漫步前行,没有再说话。
  离开竹林好长一段路,曹喜亮追上蔡鑫繁,心情有些激动的问道:“与农业有关的切入点那么多,不知道,鑫繁你是看中哪一点?”
  蔡鑫繁瞥一眼曹喜亮,转头看着前方的路,说道:“切入点是很多,自己能做的估计不多。这毕竟关系个人能力与实力。”
  “听你这么一说,岂不是所有的事都做不了。”曹喜亮顿时愁眉。
  “也不一定,关键是你怎么去想。”蔡鑫繁说道。
  曹喜亮眼前一亮说道:“你肯定想到了。对不对?”
  蔡鑫繁叹一口气,停下脚步,说道:“想到了,又能怎样?只不过徒增烦恼罢了。”
  “想到了,就去做。有什么好烦恼的。”曹喜亮很是直白。
  “我这种情况,还能做什么?要是能做,还会落到这种境地?”蔡鑫繁不耐烦的回头盯着曹喜亮反问。
  曹喜亮被问的毛躁起来,顿足道:“这种境地怎么啦!这种境地就什么都做不了啦!”曹喜亮双手在眼前挥开,激动的说道:“只要你敢做,眼前的这片境地就随你作为。”
  面对蔡鑫繁沉默的回应,曹喜亮回头说道:“是这块地满足不了你的胃口,还是你胆子小了。”
  看着曹喜亮炽热的眼神,蔡鑫繁低下了头,似是承认,似是思索。
  曹喜亮失望的说道:“是我高看。。。。”
  仅是一瞬间,蔡鑫繁抬头,目光坚韧,打断曹喜亮的话语,说道:“只要你能给我足够的地,我就能闯出光明未来。”
  曹喜亮惊讶,转而兴奋给蔡鑫繁来一个大熊抱,说道:“这才是我认识的你,这才是我想要的回答。”
  “快。。。点。。。松。。。开。”蔡鑫繁呼吸不畅,断续的说道。
  松开后,曹喜亮不好意思的摊开双手,说道:“高兴过头了。”
  呼吸正常,蔡鑫繁摆手道:“没事。”
  “下一步,打算怎么做?”曹喜亮关心道。
  “我打算详细了解下你们田地的情况,再根据这个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蔡鑫繁说道。
  曹喜亮急促的走到跟前,拉起蔡鑫繁就走,一边说道:“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去观察,我给你介绍。”
  “你怎么那么急?”蔡鑫繁有些反感。
  “想好方向,知道到要做什么,那就应该刻不容缓,马不停蹄。”曹喜亮催促。
  “这么大的事,应该先跟你父母商量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蔡鑫繁说道。
  “哦!”曹喜亮恍然大悟,赞同道:“你说的对。走,这就回家。”
  看着前面大步走路的兄弟,蔡鑫繁一阵无语的摇头。
  曹喜亮回头催促道:“走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