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伪造报纸
作者:江汉先生      更新:2021-06-15 04:32      字数:3572
  “张队,怎么回事啊?”小唐一边追上张剑东,一边问道。
  “刚才邝大业教授打来电话,说有重要情况要向我们说。”上了警车,张剑东一踩油门,沿着熟悉的路线,又返回到了岱山市古玩街。
  车直接在墨金斋门口停下了。
  墨金斋里,依然仅有唐虚谷和邝大业两位老人。只不过,两位老人的表情里都有些异样。
  来不及多想,张剑东立即问道:“邝教授,您急着让我过来,是什么事情啊?”
  如果是一般人,是绝对不会让张剑东这个刑侦队长在没有完全明白对方意图的情况下,立即回来的。
  但是,谁让打电话的是着名历史泰斗邝大业呢?!
  看了一眼张剑东,邝大业则不动声色地将那份张剑东之前看过的《顺天时报》拿了过来,递到了张剑东眼前。
  “这份报纸?有问题?”张剑东看着眼前的报纸,满脸疑惑。
  “有问题!有大问题!”邝大业指着《顺天时报》,不容置疑的说道。
  报纸如果有问题的话,能是什么问题?有错别字?数据错误?偏离事实?虚假报道?张剑东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是一份假报纸。”邝大业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说。
  “假报纸?”邝大业的回答大大出乎了张剑东的意料。
  在他的从警生涯中,跟太多假的东西打过交到了。如假钱、假名牌、假学历、假姓名……,唯独对所谓“假报纸”没有概念。
  也就是说,金玉堂拿了一份假报纸到唐老先生这里换取了货真价实的资助?张剑东用一种怀疑的口吻轻轻问道,“这么说,唐老先生被骗了?”他习以为常地以一名警察的角度,迅速为这件事情做了“定性”。
  不料他的话刚一说完,便立即引起了两位老人的一番哄笑。
  “张队长的话,说的好像也没问题。从你的角度来说,我确实是‘被骗了’。”可是,说这话的时候,“被骗”的唐虚谷却像个占了大便宜的小孩子一样,得意洋洋地看着邝大业。然后,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认真地抚摸着眼前的这份“假”报纸。
  张剑东和小唐似乎被丢进了迷宫,完全找不着方向。“既然报纸是假的,那么就连它原来具有的那一点本就不算太高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可是,反观受骗了的唐虚谷,居然还非常高兴。”
  被表现异常的唐虚谷搞得莫名其妙的张剑东,心中略微升起了一种被捉弄的感觉“邝教授特意把我叫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是一份假报纸,然后让我这个刑侦队长‘打假’吗?!”
  看着眼前的两个“迷茫”的年轻人,邝大业不再卖关子。
  原来,两位老友见面,非常高兴,从生活到学术,从历史到文物,无所不谈。
  他们不可避免地谈及那份在两人认识过程中充当了桥梁作用的《顺天时报》。
  于是,唐虚谷老人就顺手拿起刚才被张剑东看过的那份当年由日本人创办的《顺天时报》,放到了邝大业眼前,“你看,这就是当年溥恩的儿子——金玉堂给我的那张报纸。至今我还保留着。”
  这份报纸,邝大业当年是见过的。不过,当时他的关注点在于通过报纸找到溥恩,对具体内容并没有过多关注。
  但无论怎样,这份报纸见证了邝大业学术生涯的开端。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学术造诣早就今非昔比的邝大业再次拿起这份报纸,难免感慨万千,不禁仔细端详起来。
  可是,看着看着,邝大业那原本放松眉毛突然挤到了一起。
  “张警官,袁世凯称帝的历史,你们知道吧?”邝大业突然把这个问题没头没脑地问向张剑东。
  “袁世凯,称帝?”张剑东实在不明白这事情怎么又扯到了袁世凯身上,“我知道略有涉猎,他好像是一共做了83天皇帝,年号是叫‘洪宪’吧。”
  没有对张剑东的答案进行任何评判,邝大业作为一个历史学教授的派头,逐渐显现了出来,“袁世凯称帝,有根本性原因,也有诱导性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受到了身边人的蒙蔽,以为当时的国民都支持他称帝,以为连强大的日本也都支持他称帝。”
  这时,一直在一边的唐虚谷接着插话道:“在袁世凯称帝的问题上,作为其的长子,袁克定自然心中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他知道一旦父亲称帝,自己就是当之无愧的‘太子’。‘太子’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等着继承皇位的嘛!所以,为了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回皇帝,这个袁克定,利用父亲对自己的信任,不惜一切手段鼓动袁世凯称帝。”显然,作为离那个时代最近的人,唐虚谷纵然不是历史学家,也对这段历史有着详细的个人看法。
  刚才两位老人说的这些,张剑东之前都有所耳闻。袁克定的行为,其实很好理解,在现代刑侦学上,他就是最大的“潜在受益人”,确实具有充分的“动机”鼓动袁世凯称帝。
  “于是,袁克定就利用父亲袁世凯喜欢看《顺天时报》以了解日本人动向和态度的习惯,偷偷找了一个小报馆,偷梁换柱,篡改《顺天时报》,刊登各国政府和人民希望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以提高袁世凯称帝的信心,也给袁世凯一个‘不是我想称帝,而是天下老百姓希望我称帝’的这样一个内心安慰或者说是台阶。袁世凯每天就是看着这样经过篡改的报纸,再在筹安会杨度等一般鼓吹手的吹吹打打下,渐渐地下定了称帝的决心。”邝大业说的这些历史细节,对张剑东和小唐来说,还真实第一次听说。
  “直至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袁世凯的大女儿袁静雪从女仆人那里看到了从袁府外面带进来的真正的《顺天时报》时,才惊讶地发现这份报纸与自己家中看到的同一个日期的《顺天时报》之间竟然存在差异。而差异的部分,正是某日本要员公开表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消息。这一消息,在真正的《顺天时报》上是不存在的。直到这时,袁克定的把戏才被拆穿。”邝大业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手中这份《顺天时报》中登载的《南方诸省民众请愿拥戴袁公称帝》的这篇文章,然后盯着张剑东。
  “您的意思是……?”张剑东被自己的即将得出的结论惊地说不出话。
  邝大业没有直接回答张剑东,而是将眼前的报纸翻开,指着上面标注的发行日期,继续说道:“你们看,民国五年腊月十八,推算成公历日期1916年1月22日,正是袁世凯加紧登极筹备的时期,也符合学者们认定的袁克定纂改《顺天时报》的日期区间。”
  “嗯。我记得袁世凯好像是1916年初春称帝的吧?”张剑东的历史学功底虽然在邝大业面前不值一提,但是相比一般人,还是明显深厚的。尤其是对于中国历史上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节点性事件,张剑东把握的还是很好的。
  这也是邝大业这样一个挑剔、严谨的历史学者,很喜欢张剑东这个历史门外汉的原因。
  “不过,邝教授,这也只是你们根据历史事实做的一项猜测吧?您怎么就确定当时的这份《顺天时报》上一定没有拥戴袁世凯的文章呢?换句话说,也许当时出版的真正的《顺天时报》上确实就有类似的报道呢?”张剑东从一个刑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哈哈!”邝大业一听张剑东这么一说,便朝唐虚谷“狡黠”一笑,“怎么样,这回又是我赢了吧?我就知道这小子会这么问。”
  张剑东一听就知道,这两位老人之前拿自己打赌了。
  “你是谁啊?!是大名鼎鼎的刑侦队长啊,没有证据怎么行呢!”邝大业还不忘揶揄一下张剑东。同时,他将自己的智能大屏手机打开,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照片。
  征得邝大业的同意后,张剑东拿起手机,仔细观看其中的照片。
  这是一张旧报纸的翻拍照,报纸的名字也是《顺天时报》,出版日期竟然也是民国五年腊月十八!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邝大业手机照片中的报纸内容,应该与自己眼前的那份被认定为“假报纸”的这份报纸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正当张剑东核对两份报纸内容的时候,邝大业在一旁说道:“你在手机上看到的这张照片,是在你进门前,我让我在历史博物馆里工作的学生给我找到的,你看看,同样的日期、同样的版面,却是不一样的内容。”
  张剑东听着邝大业的话,眼睛却始终紧盯着屏幕,并时不时与放在桌子上的那份报纸互相比对着。
  两份报纸的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在这个版面的头条,手机照片中显示的是《天皇陛下就中日亲善再发诏书》,而眼前的疑似伪造的报纸却是《南方诸省民众请愿拥戴袁公称帝》。
  两相对比,差异显而易见。
  显然,已经确定的事实是,两份报纸之间,必然至少有一份是假的。
  从逻辑上推断,作为一份为日本统治中国做舆论准备的日本报纸,当然不是不能报道关于鼓吹袁世凯称帝的文章。可是,如果在“天皇”和“袁世凯”两个报道人物之间,只能二选一的话,那么鼓吹“中日亲善”的天皇诏书,毫无疑问必然是《顺天时报》的没有任何争议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看,逆向来看,对《顺天时报》动手脚的,是袁克定无疑。而袁克定有什么动机将支持自己父亲称帝的文章,替换成粉饰“中日亲善”的文章呢?既然这种动机过于无厘头,那么,结果只有一个——袁克定将原本《顺天时报》上关于天皇发布诏书的报道,替换成了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报道。
  “张警官,希望你不要质疑我的学生从历史博物馆中获取的报纸的来源的权威性。”邝大业的话,则是从事实上为两份报纸的真假做了个认定。
  “无论从逻辑推断角度判断,还是报纸来源的可信性判断,都坚定地支持了一个事实——当年金玉堂给墨金斋唐虚谷的那份报纸,确为伪造无疑!”张剑东终于在内心里下定了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