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阴司抗辩
作者:温颜欣      更新:2021-06-18 17:16      字数:2381
  一
  凤凰台在金陵城的西南方向。相传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有三只大鸟翔集山间,大鸟像孔雀一样有五彩的羽毛,鸣叫音声谐和,引来众鸟群附,时人称为凤凰,此番祥瑞被认作“百鸟朝凤。”
  刘宋朝廷为纪念此番祥瑞,将此地更名为凤凰里,在保宁寺后的山上筑起高台,名为凤凰台。
  李佩凤早就从唐人的诗词里知道凤凰台,心仪已久。跟佩儿相约的时间一到,便带着周秀才一起登上了凤凰台。
  周秀才害怕黄四儿跟自己索命,本不敢来,李佩凤告诉他,今天是他的机会。
  黄昏时分,李佩凤焚化了祭品,点上三柱高香,开始为黄四姑娘招魂。
  周秀才则跪在案前,口里念念有词,祈祷黄四姑娘饶恕他犯下的罪恶。
  一阵冷风吹过,山林瑟瑟作响,但见鬼影瞳瞳,纸灰飘飘,从幽深的山谷里传来一声声细细的鬼哭声,令人毛骨悚然。周秀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头发都竖了起来,吓得磕头如捣蒜,嘴里不停地念叨:黄姑娘饶命,黄姑娘饶命!
  “你抬起头来。”一个冷冰冰的声音传来,让周秀才寒彻骨髓。
  周秀才抬起头来,见黄四儿一身白衣,长发蒙面,站在自己面前。后面还有两个金甲鬼卒。
  黄四儿挽了一下头发,露出雪白面容,两只眼睛黑洞洞地盯着周秀才,一字一句地说:“周公子,你是读书人,应该听说一句话:天道好还,盖世间有必伸之理;人心尚义,虽冤女无不报之仇!”
  “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虽百死而莫赎其身。”周秀才连连磕头。
  “我今天找你算账,了却五年前一尸两命的旧债,你有什么可说的?”
  “可是你已经毁了我的功名,对于读书人来说,功名比生命还要重要。你已经科场作祟,让我断送了前程,这难道还不够吗?”周秀才可怜巴巴地申辩。
  黄四儿伸出一根手指痛斥道:“毁掉你的功名,是因为你这种败类本来就不配当官,此乃为国家社稷,为黎民苍生,是为公义。可你背信弃义、毁我名节,害了我和肚子里的孩子两条人命,这是个人私仇,岂能不报?”
  周秀才理屈词穷,转过身来跪求李佩凤:“李道长,您担保过的,她答应不害我性命。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孩子,你替我求求情吧。”
  李佩凤刚要开口,黄四儿伸手制止了他,说道:“我不会施私刑害他性命,但也不能让他逍遥法外。我已经在阎君府将他告下了,阎君派鬼差前来拘捕,他必须要接受阎君的审判。”
  黄四儿说完,两个金甲狱卒将绳索套在周秀才脖颈上,押往地府去了。
  黄四儿又向李佩凤行礼,道:“七日后阎君府会过堂审理此案,李天师愿意替周秀才辩护,可以来参加审判。”说完消失不见了。
  李佩凤正在懊恼,佩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你咋才回来?周秀才都让黄四儿抓走了,性命难保。你这是办的什么事?”
  佩儿却说:“我早回来了,刚才就在这里,陪着黄姑娘。”
  “这是为何?你咋不现身?怎么不劝阻黄姑娘?”
  “为什么要劝阻她?黄姑娘要报仇伸冤,公正审判周秀才那个人渣,有何不妥?”
  “周秀才虽然做了错事,但罪不当死。且男欢女爱,人之大欲,本身并没有罪。圣人都承认: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至于黄姑娘珠胎暗结,羞愤而死,周秀才当然有责任,但黄姑娘自己就没有责任吗?毕竟她是自杀的,不是周秀才直接杀了她。”
  “黄四儿不是建议你去地府为那个人渣辩护吗?把你这些歪理跟阎王去说,看看阎王能不能听你的。”
  李佩凤气得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他对佩儿说:“你看你还像个道童吗?你居然这样跟我说话,我既然管不了你,你走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我又没做错什么,你不能赶我走!再说了,你还得靠我才能完成你的使命呢。”佩儿回嘴,并不离开。
  李佩凤突然想起清虚道长说的自己跟这个丫头有300年的缘分,就问:“你不想走也可以,但你得说清楚你究竟是谁,我让你做的事为什么没做。”
  佩儿想了一下,终于下了决心似的,道:“说也无妨。我是小青,是你三百年后在仙界的丫鬟。所以我知道你三百年后所有的故事。至于你让我做的事,我已经禀告天庭,天庭同意在阎府审判周秀才一案结束后,让黄四儿姑娘升入仙班,掌管人间婚姻。”
  “三百年后的事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你咋会知道?”
  “因为我们俩都是从未来穿越到这个时空的。不同的是你是乘坐一架航班穿越的,而我可以直接过来。”
  “这么说你是仙女?”李佩凤问。
  小青羞涩地说:“准确地说是得道的狐女。”
  “那我呢?我是谁?”李佩凤急于想搞清楚自己的身份。
  “你不是鬼,也不是神,你只是个凡人,由于某种原因进入灵界,又因得罪了人间和地府的妖魔,才不得已穿越到这个时空来避难的。我只能说这么多了,再泄露天机我的法力会被天庭全收回去了。”
  二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佩凤跟着佩儿来到地府阎罗殿,参加由阎罗亲自审理的黄四儿控告周秀才败坏人伦、害死人命一案。
  阎王殿上摆满了十八套刑具,黄四儿姑娘作为原告,被阎王特别恩准在堂前设座,周秀才则作为被告被几个鬼卒绑在施行台上,由阎王决定施行何种刑罚。
  黄四儿姑娘指控,被告周秀才身为读书士子,败坏圣训,诱奸民女,致死两命,罪在不赦。
  阎王问周秀才对苦主的指控有何辩解,周秀才承认罪行,恳求阎王放他一条生路,回家赡养老母,抚育幼子。
  李佩凤要求作为专家证人发言,阎王同意后,李佩凤说:“黄姑娘之死与周秀才有关,但毕竟不是周秀才故意杀害,而是死于礼教文化,试想如果对没有媒妁之言的男女关系多些理解,对非婚生子女多些宽容,黄姑娘不一定非得去死。”
  阎王对这番言论闻所未闻,不知道如何驳回,只好笼统地下判:周某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对其实施多种酷刑,以儆效尤!
  李佩凤对阎王殿里的一套野蛮、落后的刑讯方式非常反感,他对阎君说:“就算周秀才十恶不赦,以死抵罪也就罢了。更何况他没有必死之罪。天地生人,总有赋与他的权利,地府把残忍当作艺术,把对生命的摧残当作乐趣,实际上也是对天道的一种背叛。”
  阎王说:“设置酷刑是为了威慑,否则恶人奸贼会更加肆无忌惮。”
  这是争论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冲突,李佩凤想,这种冲突是超越了文化和时空的,看来还会永远争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