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茅山
作者:罗宇辰      更新:2021-06-21 11:54      字数:3462
  自从遇上日本兵差点被打死,后侥幸的死里逃生逃出来后,孙有财,孙大官,周小红,方兰,黄玉立这些人心有余悸,对乱世的“乱”有了切身的体会,深刻的感悟。
  再后来,黄半仙房大福,李大伟一家人,突然提出散伙,与他们分道扬镳。令他们更是对乱世的人性,又多了一点认知。
  闲话少说。话说,孙有财,孙大官,周小红,方兰,黄玉立五人,带着五个孩子,在树林里吃喝完毕后,商量起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孙大官道:“还能怎么走?自然是晓行夜宿啊,每天从早上天刚亮就走,日头落山再歇。咱们没了骡车,没了毛驴,还带着五个孩子,走得慢,每天不多走点路,何年何月才能到茅山。我们现在是赶着去茅山救命的,早一刻到茅山,就多一分活命的希望。方兰姐,你觉得我说的有理吧?”
  方兰面无表情,语气平淡的道:“我听你们的,你们说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孙大官心疼的道:“方兰姐,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你要学会放下。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你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为了他们,你也得坚强的好好活下去。”
  周小红也劝道:“是啊!我老头子失踪后,我也不想活了。可是看着儿子和孙女他们为老头子哭得那么悲伤,我于心不忍啊!你想,老头子不在了,他们已经如此伤心,如果我再去寻死,那他们岂不是要更伤心,更痛苦。我们要给亲人们带去的是快乐,是幸福,是爱,而不是伤心,痛苦和哀愁。妹子,看开点吧!你这样不开心的活下去,给你的两个孩子们会带来更多的痛苦。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一切向前看,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一直像木头人一样的方兰,此时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她要把心中所有的悲伤,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仇恨,所有的压力,全部通过哭泣发泄出来。不然,她怕自己再这样下去,会精神崩溃,发起疯来。
  等方兰哭得差不多了,孙有财才道:“我觉得晓行夜宿,不大适合我们。我们有老人和小孩,照大官的说法,天亮就行,落日才歇,那么我们白日里最少要走六七个时辰。娘年纪这么大了,五个孩子还小,他们怎么受的了?如果骡车还在,他们坐骡车,我们走路,这样赶路没什么问题。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骡车,手里的钱也不多,没法再买骡车,只靠人腿走,这样就不行了,老人和孩子们吃不消。如果我们背着他们走,那会走得更累,更慢。而且这样走,很不安全,如果再在路上遇上日本兵,或红胡子,或土匪,或国军的溃兵该怎么办?”
  孙大官闻言,觉得孙有财说的有道理,连忙问道:“大哥,那你说我们该怎么走?”
  孙有财道:“我已经想好了,我们要用别人想不到的方法赶路。现在七月的天,天气热,我们鸡鸣便起,拂晓便走,走到大约日上三竹时,便找些没人去的野地,密林,草地躲起来偷偷的休息。这段时间,一般人都没有起床干活,很安全。休息到正午,太阳最大的时候,那时一般人都会在家躲太阳,我们正好安全的赶路。从十一点左右起开始走,走到一点左右停,然后找个阴凉,隐秘的地方休息。一直休息到晚上六七点,人们都回家吃晚饭时,我们又开始走,一直走到晚上十点,或十一点。如果天气好,晚上有月亮,光线好,我们多走点。如果没有月亮,连星星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咱们晚上就打着火把赶路。这样既休息好了,也不耽搁赶路,还与别人错开了出行的时间,安全比较有保障。你们觉得呢?”
  孙大官听完,仔细的推敲一番后,点头道:“大哥的这个办法比我的好,我没有意见。”
  周小红点头道:“我也觉得不错。只是这样赶路的话,就得风餐露宿了,有些苦了孩子们。”
  孙有财苦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安全第一。”
  方兰一直没有表态,当孙有财问她的意见时,她微微点头道:“我觉得孙大哥这办法可行,就按你说的办吧。”
  意见统一后,众人立马收拾好东西,出发了。
  一连走了五六天,路上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主要是大家吃一堑长一智。
  一路上,孙有财,孙大官,方兰,黄玉立四人分成了两组,孙有财,黄玉立一组,方兰,孙大官一组。两组人,在休息时,两班轮流值班放哨,一但发现有人过来,立马叫起其他人转移到其他隐蔽,没人的地方休息。赶路时,孙大官在后五十米,孙有财在前五十米,夹着保护中间的女人和孩子,如果发现有人,两人便会通知其他人赶紧躲起来等人走了,再出来继续赶路,或带队另寻他路走,或往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绕着走。这样一来,众人在这几天的赶路,休息中,除了孙有财和孙大官偶尔找些人家买些食物和日用品外,其余的几人,根本没有接触到任何外人,自然安全无事。
  艰难的是接下来的路程,因为众人断粮了。
  没有钱,没有食物的众人,只得挖野菜,摘野果果腹。可是这样吃法,大人还行,小孩们可就受罪了。五个正长身体的孩子,本来就饭量大,现在还吃不饱,还得辛苦的赶路,天天饿得肚子咕咕叫。
  这样下去,营养不良,孩子们容易出事。
  最后孙有财和孙大官一番商议,决定路上遇到人家,村庄时,由孙有财或孙大官扮作乞丐,去向人家讨要些吃的,其他人躲在隐蔽的地方休息等待。
  如此一来,遇到好心的人家,倒是讨要了一些食物。这些食物,大人们全部留给了孩子们,自己仍旧吃野菜,野果。也有那些狠心的人家,不但不给食物,反而一顿喝骂将人撵出家门的。
  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风餐露宿的又走了七八天,众人终于苦尽甘来,走到了茅山。
  茅山是中国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
  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遂寻山修道。
  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这一日,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
  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立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茅山道教之祖,称山为三茅山。
  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之长,创立了道教茅山派。
  孙有财,孙大官几人,到了茅山脚下的村庄里,向当地人打听茅山道士的消息时,这才得知茅山和茅山道士,原来这么有名,这么历史悠久,居然传承了好几千年。
  这让他们无比兴奋,喜悦起来:茅山道士越厉害,道行越深,那么他们抓鬼驱邪,降妖除魔的本事,自然也越厉害,那么那些一直缠着他们不放的邪魔,估计斗不过茅山道士们,自然不敢追上茅山要他们的小命;那么他们身上中的邪术,被驱除的机会也越大。
  看到了活命的希望,众人连日来一直沉甸甸的心情,终于放轻松起来。
  “我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唐突上山去求茅山道士帮我们驱魔,解邪术,他们会答应,会好心的出手吗?我们身上可是连一分钱都没有,可没有钱捐给道观里做香火钱。要不我们在山下等等黄半仙,他毕竟也是道门中人,与茅山道士是同宗,比我们好说话。而且他手里有钱,我们可以找他借一点,捐做香火钱,这样,双管齐下,茅山道士愿意帮我们的机会,不就大多了吗?”孙大官建议道。
  孙有财,周小红几人,觉得孙大官分析的很有道理,仔细想了想,也同意了。
  中国人的传统,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找关系办事,他们觉得办事时,没有关系帮忙,不一定会成功,心里会很不踏实。有关系帮忙时,事情的成功率,起码上升一半,虽然达不到十拿九稳的地步,但也有七八分的胜算。
  孙有财补充道:“如果能够等到李源医生一家,那更好。李大伟也有钱,多一个可以借钱的人,而且我们人越多,求人时,茅山道士越容易答应出手救我们。”
  方兰突然插嘴道:“我倒不希望遇到李家的人,除了胡晓华和她的两个孩子,其他三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李源医生,为了活命,可以出卖自己的妻子去服侍日本兵,这是人能干出的事吗?李大伟更不是人,视财如命,为了钱财,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抛弃。王晓娟,也是一个贪财的泼妇。这种自私自利的守财奴,你觉得他们会借钱给我们吗?他们到时,不但不会帮我们,还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所以,我不同意等李家的人,就算他们来了,我们也不应该与他们会合。如果你们要和李家的人一起,那么我就带着自己的孩子,和你们分开,各走各的。”
  孙有财满脸尴尬的解释道:“我也就这么一说,你别放在心上。既然你不想与李家的人一起,我们也不喜欢他们,那就不和李家的人会合就是。”
  孙大官满脸紧张的劝道:“是啊,我也特不喜欢李家的人,不会与他们一块的。你就放心的待在我们身边,我会保护你们的。”
  周小红点头道:“妹子,放心吧!谁好谁坏,我们还是分得清的。既然你不喜欢,那我们就不等李家人,只等黄半仙。你看怎么样?”
  方兰心下感动,连忙点头道:“谢谢。我没意见,你们看着办就是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