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
作者:何岸灯      更新:2021-06-26 02:30      字数:3503
  何况,他们都清楚,圣上说的是正确的。
  ——无论谁来做这个皇帝,他们都要为黎民百姓鞠躬尽瘁,若能灵活变通,说不定可以阻止成山王大肆屠戮。
  然而,在当今圣上的面前,谁又敢说这种话呢?
  齐齐跪在地上,高呼吾皇万岁,不少大臣都痛哭流涕起来。
  他们都是为官数十年的元老,与圣上一同打天下的,当时他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如今竟沦落到这种境地,而他们也全都老了。
  如何能不让人唏嘘?
  “好了。”圣上朗声大笑起来,“天色也不早了,便在殿前用膳吧。”
  说完,起身离开了。
  谢铎随行保护,众大臣被留在景毓宫前,等候用膳。
  走出景毓宫,圣上的步伐慢了下来,身形也有一瞬间的不稳,被贴身的公公扶住,更放慢了脚步。
  望着圣上的背影,谢铎拧眉,却一言不发。
  “明知。”圣上唤他的字,“寡人方才说的话,你都听到了?”
  谢铎拱手行礼:“不知陛下指的是哪一句。”
  也就他敢这么揣着明白装糊涂,圣上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无奈摇头,说道:“隐忍那句。”
  “回陛下,恕臣斗胆。”谢铎直言,“若一味隐忍,反而惹人怀疑。”
  殿前无人,没有遮掩的必要,圣上便也直来直去:“你有何打算?但说无妨。”
  “臣正想向陛下请旨。”谢铎单膝点地,无比严肃地行了军礼,同时说了自己的计划。
  -
  圣上一向欣赏他,他将自己的想法一说,果然龙颜大悦,亲自将他扶起来,当即批准了他的计划。
  “你想做什么,尽管去做。”拍拍他的肩膀 圣上赞许地说,“这些年,你帮寡人立了不少功劳,今后,永顺就拜托你了。”
  谢铎再次恭敬地行了个礼,什么都没有说。
  圣上知道他的个性,也不多言,两人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圣上甚至不再让谢铎保护他的安全,在明知道情况危急的情况之下,还是将他派去守着皇城别处。
  差事虽是谢铎主动请来的,可圣上答应得太快,反而引起了他的怀疑。
  ——当今圣上是个极严禁的人,凡事无大小,都会下圣旨。曾经也明确交代过:无圣旨,不授命。这也是为什么李熙当初能用假圣旨骗到江家军的原因。
  可临时改派任务这么重要的事,他却刻意回避了圣旨,直接让他走了……
  再一想到众大臣让他留下密诏时他的反应,谢铎冷然一笑——他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越来越有意思了。
  两日后,成山王抵京,十五万大军驻扎在京城外的昌宁县,离京城不过三十里路。
  成山王带了一支百人小队,风光无限地进了皇城。
  第一日是设宴,并未出什么意外。
  成山王在京城没有府邸,便和众将领下榻在驿馆。当晚便传出了当街纵马、聚众狎妓、殴打百姓的事情。
  次日早朝,缺席。
  第二日早朝,缺席。
  第三日早朝,仍然缺席。
  连同手下一连胡闹了数日,承德传来八皇子李照意外身亡的消息。
  圣上吐血昏迷,举国哀悼。
  圣上昏迷的第二日,成山王总算出现在了早朝之上,华服加身、意气风发,当庭询问太医圣上的病情。
  得知圣上积劳成疾,需要好生调理,成山王将那名太医当庭斩首,硬闯圣上寝宫要亲自侍疾。
  圣上病情不见好转,李照发丧后,朝堂上开始出现立太子的声音。
  成山王嚷嚷着侍疾的时候,就开始帮圣上批改奏折了。
  立太子的声音出现后,成山王表现得更加积极,升了好几个大臣,也当庭斩杀了不少反对他的人。
  可圣上迟迟不肯拟旨。
  成山王也急了,不过他等得起,左右李照已经死了,圣上一咽气,这个位置轮也会轮到他手里。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圣上为了他不能顺利继位,竟然在弥留之际,服毒自尽了!
  消息传来的时候,他还不敢相信,年少时总被他压一头,李贯兴在他心中仍是头号劲敌,更何况,一代帝王,如何会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一反应,居然不是高兴,而是怅然,失落,只想大醉一场。
  知晓真相的大臣更是无不动容,无不痛哭。圣上年轻时意气风发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与眼前的惨状对比起来,恍如隔世。
  旁人无法接受,圣上却只感觉到痛快和解脱。
  他久病沉疴,实在太累了。反正固有一死,不如发挥最后的价值,祭奠祖宗基业,延续李氏江山万世千秋!
  因他早就知道成山王已经蓄势待发,留给他和李照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在自尽之前,将储存毒药药瓶和为他诊治的太医都给藏了起来,并让太监在宫中大肆散播他是被毒死的消息。
  三人成虎,只要他不是正常病死的,世人就不免往谋朝篡位上面去想,如此一来,成山王即便继位,也是歪门邪道,永远无法被世人承认!
  这也是他计策里最重要的一环。
  ——与其战战兢兢地负隅顽抗,不如拼尽最后一口气,给敌人致命一击!
  因为他知道死在承德的八皇子是他派过去的障眼法,真正的李照还活着。
  若成山王敢继位,李照和朝中重臣就能坐实他乱臣贼子的罪名,名正言顺地除掉他!
  消息传出去以后,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奸臣篡国的风言风语,民间还涌现了大批起义军,都想要趁乱分一杯羹。
  原本成山王还不打算理会,他专权惯了,根本不会管后世怎样评判他,也不会管百姓怎样看待他。毕竟,史书是当权着写的,只要他攥有权利,一切就是他说了算!
  何况,清者自清,他没做过大逆不道的事情,以后死了见了祖宗,仍旧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原本还打算念在兄弟之情,好好送李贯兴离开,可他竟如此不识趣,也就怪不得他了。
  不肯册封,他就自己封自己,反正李氏江山只剩他一个人了,他想怎样就怎样!
  然而,就在他打算伪造册封懿旨的时候,却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
  几乎把皇宫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玉玺的影子。
  没有玉玺,皇位只不过是个摆设,他忙活了这么久,竟只是一场闹剧!
  “给我找!”成山王怒发冲冠,叫来亲信一通训斥,“找李照,玉玺一定在李照身上!”
  -
  李照?李照早就死在承德了啊!属下无比为难,可是又不敢违抗李贯文的命令,只能匆忙带人去承德,寻找“李照”的尸身。
  可糟糕的是,当初为了做到死无对证,他们伪造了李照坠崖而亡的假象。
  现在要找人,只能到涯底去。
  但就算找到了尸首,也不见得就能找到传国玉玺,那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可能有人随身带着?
  短时间内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李贯文等着传国玉玺继位呢,找不到玉玺,他们也不用回去了。
  没有玉玺,一切都乱了套。
  大臣们起先还不知道这件事情,直到他们发现李贯文继位的时间一拖再拖。
  朝中大小事物他管理着,崇德帝的后事他操持着,每天累得跟狗似的,却一提到继位之事就炸。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真的不想继位呢。
  国岂能一日无君?地方上不少起义军都如同当年的祝毅一般,占地称王,再这样下去,怕是民不聊生、国将不国。
  大臣们一个个都快急死了,可谁都不敢提拥立新皇的话。
  李贯文也急,但急有什么用?传国玉玺乃是特殊材质所制成,伪造都伪造不来。
  除非……
  李贯文的谋士给他提了个点子,让他干脆直接对外公布玉玺丢了或者给崇德帝陪葬了,怎么都行,总之找个理由重新打制传国玉玺。
  没说完,就让李贯文给叫人拿下了。
  李贯文被崇德帝摆了一道儿,卡在这里不上不下的本就烦躁无比,他还出这样的主意,这不是摆明了告诉世人,他李贯文来路不正吗?
  虽然李贯文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却也听不得这种话,当即叫人把那谋士推出去斩了,自己继续生闷气。
  而派遣至承德的小队一连找了月余,丁点儿消息都没有。
  眼看着再耽误下去,李贯文就该赐死他们了,亲信连忙赶了回来,带给了李贯文一个坏消息当中的好消息。
  同时为自己辩解:他们之所以找不到传国玉玺,是因为死在承德的那个李照是假的!
  真正的李照,尚在人世!
  李贯文眯起眼睛,理了理前因后果,发现自己进京的那段时间确实太过顺遂了,李照的死也未免有些草率。
  难保不又是崇德帝死前设下的圈套!
  “找,继续找,翻个底朝天,也要把他们给我找出来!”李贯文眼中浮现出恨意。
  这父子两个,竟敢这么耍他,等抓到了真正的李照,绝对要把他碎尸万段!
  同时,想到了什么,吩咐亲信:“去把谢铎叫来。”
  -
  谢铎自然不是他想叫就能叫来的,自从李贯文进京之前,他自请去做宫墙布防后就很少到宫里去,在家陪清清吃喝玩乐。
  御林军现在由副统领付超代为管理,之前谢铎在时他就比较激进,现在更是变本加厉,听说李贯文要见谢铎,像是终于找到了机会,亲自登门来请。
  付超是李贯文来了之后才上去的,一直把李贯文当成自己的贵人,对他言听计从。
  而且,御林军统领的职责本就是保护皇上,现在李贯文登基乃是大势所趋,他便第一个站在了李贯文这边,自然也得了李贯文的重用,在宫里也是一呼百应的地位。
  本以为谢铎会对他刮目相看,甚至提防于他,没成想,谢铎根本连面都没有露,只让仆役告诉他,自己在炼丹,没时间见他,让他自便。
  这不就是直接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