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崂山奇遇
作者:歌手陈星宇      更新:2021-06-26 06:27      字数:6632
  离开青岛列车站,华西拉着行李箱慢悠悠地走着,看着身边的行人,路边的建筑,脑海又里浮现起一年前刚到南京时的情景。他觉得一切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一年后一切又都在重复——以后很长一段日子又将消耗到找工作上面了。
  从坐上离开南京的列车开始,华西的心情就一直非常的糟糕,根本没有办法平静下来。每次回想起父母在公司羞辱自己的情景,华西的心中便会生起一股怒气,他觉得父母再次扰乱了自己的生活,明明已经稳定下来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了,结果全给他俩毁掉了,他觉得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有这样冥顽不化的父母真的是无比悲惨的一件事。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查到我在南京工作的地址的,但不管怎样,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小心,要彻底地跟父母两个断绝关系,不能再让他们知道到我的行踪,不能再让他们破坏我自己的人生了。我想把生活稳定下来,不愿意再东跑西跑的了。”
  华西没有在火车站附近住廉价旅馆,在南京经历了一年多的考验,他的警惕性提高了许多。火车站周边人口流动性很大,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这些廉价小旅馆虽然很便宜,有些一天甚至只要十几二十元,但设施极其简陋,很多都没有安装摄像头,住进这样的旅店里人身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
  华西从青岛列车站所在的市南区往北慢慢地走着,一边走一边用手机查看周边有没有合适的旅店。他一家接一家地找,可不是嫌弃价格太贵就是觉得不够安全。最后到傍晚时分他在市北区一家日付六十元的小旅馆住下。这家旅馆位于一个住宅小区内,装修非常的简陋,但毕竟在市区,周围的治安还是比列车站那里要好得多,而且华西觉得这家旅店的安全还是过得去,过道里都有摄像头,房间的窗户外也安装了防盗窗,况且天马上就要黑了,他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寻找了。
  把行李箱放在床边后,华西走到窗户旁,斜着身子依靠在墙壁上。夕阳正在缓缓地落下,远处的天空透出血红色的光晕,房间的正对面是一栋老式居民楼,楼房的窗户里人影攒动,人们在为晚餐忙碌着。
  带着湿气的晚风吹拂着华西的脸庞,他感到湿润的气息,同时又觉得咸咸的——这是大海的味道。这家旅馆离大海很近,地图上显示最多就三公里的样子。
  坐在铺着白色被单的单人床边,华西尽可能地平静下来,接着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什么工作的欲望,他甚至感到人生并没有多大的意义。现在旅馆对面楼里的家家户户做饭的做饭,吃饭的吃饭,一个家庭里的人围在一张桌子前,吃着饭,看着电视,谈着他们这个小家的种种琐事。
  “地球上的人们是冷漠的,自私的,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无论是在南京、青岛,抑或是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一个人会帮助我的。”
  华西感到悲哀,觉得这个世界真的糟糕透了。
  “但是,我自己也是这个样子,我也是这样对待别人的。现在在青岛肯定也有很多面临找工作的人,或者跟我处境相似的人,我也帮不了他们,我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不错了。”
  这样想着,华西觉得心里的悲伤又减轻了一些。
  “可是这样的世界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人们就这样活着,在地球上这样卑微地活着,没有人在意自己,自己也不在意任何人,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而已。处身在青岛这样的大城市里,如果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死了,没有任何人会为自己感到悲伤,死了就是死了,路过的人们最多会拍几张照片发发朋友圈吧,可能连新闻都上不了。等警察来了,把该过的步骤过完,尸体火化了之后,就彻彻底底被这个世界给遗忘了吧?”
  出生的时候,认识这家的人会说:“那家生了一个孩子。”
  死了之后,认识这家的人又会说:“那家的孩子死了。”
  然后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甚至连遗忘这种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根本就不曾记住过。
  “真是个残酷的星球呢!”
  感慨了一番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冷漠之后,华西的思绪又回到了找工作上面,毕竟,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他想,工作有一天能够找到,不过再次工作大概也就是重复以前的日子吧,一日复一日的朝九晚五,仔细想想确实也没有什么意义。
  身上还有八万多块钱,华西开始思考如果不工作的话,这些钱能支撑他多久。他知道哪儿都有包子铺,五六块钱就够吃一顿了,旅馆提供开水,他也不用交水费电费网费。但至少两天要吃一个水果,毕竟包子里没什么蔬菜,有时候还要买些鸡蛋作为补充。算下来一天要二十块钱左右,旅馆一天六十,也就是一天八十,再加上其它的诸如手机话费、理发费之类的,差不多能勉强维持三年左右的样子。
  “也就只能支撑三年的生活啊!”华西叹了一口气,这时候他才真正体会到钱是一种什么东西。看来无论他自己内心如何地抗拒,如何地反感厌恶都还是得继续工作,不管做些什么,至少不能坐吃空山。
  于是还是像之前那样,他用手机在网上找翻译方面的工作,并向这些青岛的企业投放自己的简历。除去吃饭,其它时间就都待在旅馆的小房间里,什么都不做,就时不时地看看手机,看简历是否被回复。
  一天一天的,华西怀揣着希望,可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十二月、二零一五年一月,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华西浑浑噩噩地混着日子,手机求职没有结果,他也没有多么伤心难过,因为现在的他根本就没什么欲望工作,这样消耗时间比到公司里给老板打工要轻松得多。
  二月十八号,除夕到了,过年了,漆黑的天空闪烁着绚烂的烟火,天亮的时候,小区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又过了半个月,元宵在烟火中结束,春节终于是过去了。
  这么长时间了,华西依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他的消息。他开始有了焦虑的情绪,觉得不能再耗下去了。
  “我应该亲自去翻译公司问一问,或许这样机会更高一些。”
  华西在附近的小超市买了一个三十六元的小背包,装了一瓶水,带了几本证件,做好了准备,第二天上午吃了早餐后,他就从旅馆所在的市北区开始寻找。华西首先去了一家大型的翻译公司,距离旅馆三公里,按手机地图给出的路线走着去。手机上查询的资料显示这家翻译公司有员工一百二十人,华西到了之后感觉和南京的那家雨花翻译公司各方面都差不多。找到人事部,华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人事部的一个女人说公司暂时不缺人,不过她随后让华西留了一份简历,说是有职位的时候可以再联系。
  出了这家公司所在的大楼,华西按手机地图继续找翻译公司。一个上午过去了,在市北区找了三家公司,都没有什么结果。
  在路边的小餐馆吃了最便宜的午饭后,华西坐公交车到了市南区。在这里陆陆续续地又找了五六家翻译公司,也都是类似的过程和结局。要么说公司不缺人,要么就让华西填一份简历,说有需要的时候再给华西打电话联系。
  一个下午就这样匆匆过去了,华西有些失望,坐上公交车,他回到了自己住的市北区的那家小旅馆。一整天几乎都在走路,之前他还没怎么发觉,等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华西才感到无比的疲累——大腿小腿都是麻木的、酸胀的。他用手揉了很久,辗转反侧寻找最舒适的入睡姿势,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勉强睡着。
  第二天华西早早地起来,还是照旧坐上公共汽车,这次他打算到李沧区,这儿也有六七家翻译公司。
  人一旦忙碌起来,往往就会感到时间不够用,等把手机上查到的这几家翻译公司依次面谈了之后,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什么收获,华西感到很难过,他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应该从南京去广东,因为那里的出口外贸企业很多,对翻译的需求量很大,青岛虽然也有工业区,但对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根本比不了广东那几个城市。
  在李沧区的大街小巷上走着,路边的墙上常常会出现招聘的贴纸,但基本上就是各种工厂招人或者一些简介含糊其辞的高新销售,华西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去做这些工作的,这种路边的招聘没有任何安全性可言,说不定一去那里就会被抓进传销里面去呢!由于常常看到有关传销的新闻,他对此非常警惕。华西想到自己毕竟一个人在青岛,无依无靠的,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又小心,即使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大不了离开青岛再去广东就行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身上的钱支撑得起他好几年的消耗的。
  华西一边在街上慢慢地走着,一边在心里努力平复自己萎靡的心情。一辆公交车在华西身旁“嗖”地一声减速,慢慢地停了下来——原来正好路过一个公交站台。华西跟着周围的人群挤上了这辆公交车。车上还有不少座位,华西在车尾靠窗户的一个座位坐了下来。
  华西不知道这趟公交车要开往何处,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登上这辆公交车。
  大概四十分钟后,公交车在一个站台旁减速停车,华西透过车窗看到街边有不少餐饮店,于是他觉得在这里下车挺合适的。已经下午一点半了,不管怎样都还是要先把午饭吃了再说。
  在路边随意找了一家小粉馆,点了一碗十元钱的米线。一边吃着米线,华西一边查看手机地图,现在他已经到了崂山区,这是青岛市的一个郊区,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城市建设还是挺不错的。吃完米线后华西顺便在这家店买了五块钱的包子,用食品袋包好,预备作今天的晚餐。
  这家米线店是在一条街的角落,看周围店铺的装修应该是条商业街,但是人不是很多,不怎么繁华。不过崂山区本身也不是青岛的市区,这样也很正常。
  走出这条街,华西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旁。往右是一片居民区,最近的这栋楼距离华西最多只有七八米左右的样子。华西正打算过马路,下意识的,他向这栋楼的楼梯口瞥去,突然看到里面的墙上贴着一张纸单。
  他好奇地走了过去,“源水翻译有限公司,招聘外语翻译,至少精通英语一门外语,月薪三千五,有意者请上三楼咨询。”招聘单上用黑字印着这样的话,下面是公司老板的电话。华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担心是自己看错了,他继续靠近,几乎要把脸贴在招聘单上面了,一个字一个字地,华西反复地看着单子上写的东西,甚至不漏下任何一个标点符号。
  在确信招聘单上写的东西是真的,而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了之后,华西怀着激动的心情沿着楼梯走了上去。这栋楼房看起来年龄不会小于三十岁,是老房子了,而且是一栋居民楼,位置也挺偏僻的。过道里昏昏暗暗的,见不到什么阳光,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往上走,三楼很快就到了。
  和普通住宅楼的布置没有什么区别,这栋楼也是一层楼有两户居民。三楼右边那户的门上贴着一张大纸板,上面印着“源水翻译有限公司”,这是华西第一次知道还有直接开设在住宅房里的公司,之前找工作的时候,他去的公司全部都是在写字楼里面的,条件最差的一个虽然只有一个办公区,厕所用的那层楼的公共厕所,但好歹也是在一幢独立的办公楼里面。
  华西抬起手准备按门铃,但忽然间他觉得还是先打个电话问一下比较好。他翻开手机相册——这家公司的招聘单子被他拍下来存在手机里了,照着拨通了招聘单子上钱老板的手机号码。
  华西听着“嘟,嘟,嘟”的接通音,几秒钟后,手机接通了。
  “请问是源水翻译公司吗?”
  “是的,你是哪位?”手机里传来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
  “钱老板,你好,我叫刘华西,刚刚在楼下看到你们公司的招聘单,我想来应聘做翻译。”
  “哦,你现在在哪儿?”
  “我就在门外。”华西说完,用手按了下门铃。
  南京那家翻译公司的大门是红外线感应全自动的,其它华西所见识过的翻译公司,无论大小,至少也有一个玻璃大门,公司附近或者大门上面都会有一块特制的招牌。这样一对比,这家“源水”真的是无比寒酸。
  屋内传来了脚步声,愈来愈清晰,到门口时安静了下来,估计这个人是在猫眼后面观察。十几秒钟后,门被打开了,伴随着拉门时的吱吱啦啦声,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人出现在华西面前,她留着披肩的长发,带着一副红框眼镜。
  “我是公司的钱老板。”中年女人看了看华西,“请进来吧。”
  她带着华西进屋,客厅里摆着六台台式电脑,大概有七八个人坐在电脑前忙碌着。听到声音,有两个人回头看了一下。
  “这是我自己的房子。”钱老板说,“三室一厅的房子,客厅就是办公室。”
  “是这样啊,在自己家里开公司,没有场地租金,挺好的。”华西这样应承着,虽然在心底里他想说的是“这可真的是我第一次看到没有开设在办公楼里的公司。”
  钱老板领着华西把这套一百来平米的房子逛了一圈。
  “员工们都住这里吗?”华西好奇地问了一声。
  “没有,都是自己在外面租的房子住,我和我女儿一起住这儿。”钱老板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这就是我这家公司的工作环境,说不上好,但绝对也不差,你确定愿意在这儿工作?”
  “嗯,没问题,我没什么要求。”
  “工资招聘单上已经写明,想必你也知道了,不过我这儿先会有一个星期的试用期,转正之后一个月基本工资是才是三千五,到了年底根据公司的收益情况会发放奖金。”
  “吃饭的问题呢?”华西突然想到这点。
  “肯定是自己负担,我也不是什么大老板,哪里负担得起这么多人吃饭呢?现在我们公司这七八个人基本上午餐就一起叫外卖,早餐晚餐当然上班下班的时候就自己在外面吃了,或者你自己租了房子在家里做也行。”
  “哦,那个,请问试用期有工资吗?”
  “当然有,肯定也不会让你白干的,试用期那个星期一天是三十,但如果你在试用期表现很糟糕,把我们公司的业务搞砸了的话,那想想也不可能发工资的。”
  “有五险一金吗?”
  “没有。”
  “啊,没有五险一金的话……”华西有些犹豫了。
  “这个五险一金也不重要吧,整天待在公司里能有什么事?我这儿是住宅区,治安也好,只要你不惹事生非,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要不然你去办一张医保卡,每个月自己交医保就行了。说实话,除了医保,其它那些保险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意义,都是浪费钱罢了。”
  “哦,是这样啊,我刚刚只是稍微有些担心,因为之前我工作过的公司都是交了这些保险的。”
  “那还不都是从你们工资里面扣的呀!我还不懂这些?现在有几家公司会老老实实自掏腰包给员工买保险?你说是不是?”钱老板提高了声调。
  看到华西点了点头,钱老板继续问道:“你确定愿意在我这儿上班?”
  “好的,我确定。”华西答道。他觉得先有一份工作才是最要紧的,五险一金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有了工作,不管好坏,至少不用再担心生计了。
  钱老板用手指了指离客厅最近的一个房间,“那你先进去坐会儿,待会就面试。我把面试用的材料整理一下就过来。”
  华西打开门,看到这个小房间里有两张桌子,四五把椅子,桌椅上都积着非常明显的灰尘,看来这家公司已经很久都没有招新人了。窗台上摆着五个花盆,种着一些芦荟和仙人掌。华西从小背包里抽出几张卫生纸,把一把椅子擦干净后坐了上去。
  过了五分钟左右,钱老板进来了,她左手拿着一个暗绿色的塑料文件袋,华西看见里面有些纸张,正预备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去的时候,她看了一眼桌面——
  “呀,桌子这么脏。”钱老板细声说道,似乎有些尴尬。她把文件袋拿着转身出了门,很快又拿了一卷纸回来。“把桌椅擦一擦吧!”
  华西接过纸巾,站起来擦桌椅表面那厚厚的浮尘。
  “面试的内容也不复杂,我们直接用英语对话就行了,我觉得你口语过关的话再做几道翻译题和听力题。”华西一边擦着桌子,一边听钱老板说。
  “差不多干净了,我们开始吧!”钱老板把文件袋放在桌子上,和华西面对面地坐了下来。华西心里又生起了一丝紧张不安——这也不难理解,也许这家小公司是他在青岛最后的一次机会了。
  钱老板用英语问华西,他在哪儿读的大学,学的什么专业,之前做的什么工作。华西一一回答。接着又问了他对翻译这一行的了解程度,基本的工作流程是什么。华西把他之前在南京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大概讲了一下。
  “不错,口语过关。”
  钱老板打开塑料文件袋,拿出了几张纸。“这儿有几篇文章,英文的你就翻译成中文,中文的就翻成英文,直接口语翻译出来就行了。”说完,她将这几张纸递给了华西。
  华西顺利地完成了。
  “嗯,很好。现在我用手机播几段录音,你口译。”
  录音大概有十来分钟,华西在忐忑不安中完成了口译。
  “很不错,你不是外语专业的,能有这水平肯定花了很多时间吧?”
  “是的,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都专门练习,付出了很多精力。”华西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了。
  “这是合同,你看一下,觉得没问题就签字。”钱老板把几张合同纸和一支笔递给了华西。
  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华西知道自己面试成功了。他草草看了看合同,没什么异样,便填了基本信息签了字。
  “明天早上八点半正式上班。”钱老板收下合同,顺便提醒着说。
  “啊,那个,不好意思,钱老板,我的行李还放在市北区的一家旅馆里,可能明早来不了那么早,我还得先在公司附近重新找旅馆住下。”
  “哦,那下午两点前来就行,不过这样的话明天就不算实习期,从后天开始算,没问题吧。”
  “好的,那我走了。”
  就这样,华西走出了这栋老龄的居民楼。沿着步行街慢慢地逛着,他感到全身都放松了下来,金钱的危机得到解除,新的生活在眼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