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试车
作者:咸鱼味道不错      更新:2021-06-30 11:59      字数:3920
  报道还在继续发酵,甚至项目场地周围也多了不少目的不同的人,不过新闻报道一出来,李主任就开始加强了安保,防止实验场地被破坏或者实验材料被窃取,一公里的实验场地安保还是比较麻烦,不过为了项目顺利进行,还是进行了24小时全方位监控。
  因为马上大家要开始自己选择,女生宿舍也有三人准备实习,即使是秦沫,也准备在家里的设计公司参加实习,毕竟之前也参加过实习,看来是她父母准备让她接手公司,秦沫之前也跟戴晓柏讲过,戴晓柏没有过多介入什么,只是让秦沫自己选择,然后自己在后面支持就好了。
  趁大家还有时间,两个宿舍相约聚一聚,算是大学以来的传统吧,当然项目也是很传统,吃个饭,唱唱歌,喝点酒,嚎两嗓子,算是比较常见的活动了,四年下来,两个宿舍算是神奇的匹配到一起了,戴晓柏和秦沫的事情其他几人也是知道了,戴晓柏也没有隐瞒什么,也只是被他们闹腾了一番而已。
  不过马上大家都要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各自前行,以后大家会怎么样,现在无从得知了,不过大家都是年轻人,离别不会有太多伤感,纵情今天。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除去和大家一起的一天,另外的两天都是和秦沫在一起,戴晓柏的黑也被秦沫打趣了很多遍,不过这次即使不再在学校,两人却也不会分散太久,都是在帝都内,只要有时间,相见就不会很难。
  回到项目实验场地,通过了更加严格的检查,看来新闻报道对于项目影响还是很大的,连戴晓柏也见到不少人在外面徘徊,甚至不少媒体记者被挡在门口,看来以后实验还是会被媒体注意,不过这些不用戴晓柏操心,这是李主任操心的事,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回到场地,戴晓柏就投入工作中,这一次不再是自己动手去一块一块铺设光伏板了,李主任已经从部队调来专业的施工人员,戴晓柏需要做的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培训这些人怎么铺设就可以了,然后再教另外专业人员如何调试就可以了,还好调来的人员都是精干人员,学的比较快,虽然最开始故障率比较高,不过在越来越熟练情况下,一个基准路段铺设完成后,也能开始独立完成任务,熟练后,剩余四个基准路段铺设也只花费了一个半月就已经完成,再加上调试花费半个月,项目要求的五个基准路段的实验也算铺设完成。
  b公司的实验样车也送了过来,整个路段的其他体系也完全嵌入,只剩下最后一步,行驶试车过程了,两个月的建设也在不断被媒体报道,但是项目负责人一直没有公开整个项目,只是在安保方面加强不少。
  行驶试车天选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即使太阳很晒,却正好是实验的好天气,能保证充足的太阳能转化,每个人都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着实验,每个团队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李主任拿着对讲机开始准备实验。
  “报告光照强度,光伏转化率。”李主任开始实验,身边的人准备记录数据。
  “光照强度7000,光伏转化率20%,合格。”
  “启动悬浮系统,报告电力情况。”
  “磁悬浮系统启动完毕,无异常,因光伏转化时间短,储存电力不够,需接入供电。”
  “接入。”
  “接入完成。”
  “启动网络模块系统。”
  “网络模块系统启动,最大循环延迟时间0.2秒。”一个循环是现实反馈到计算机,然后在网络模块中计算,再反馈到现实中的过程。
  “导入环境系统。”
  “导入完毕,运行正常。”
  “启动无人驾驶系统样车,开始准备。”
  “无人驾驶系统启动完成,驶入准备跑道。”
  “各单位准备”
  “1”
  “2”
  “3”
  “启动。”
  李主任一声令下,样车从预备跑道开始启动,驶入实验跑道,在进入实验跑道过程中有一个大一点的颠簸,但是可以看到汽车进入实验跑道后已经开始脱离地面,在离地面10到20厘米的低空快速加速飞行着,五个基准路段完全没有减速,这个实验是破坏性实验,第一个样车基本不会减速,看五个基准路段能加速到多少,不断有人报告数据。
  “汽车驶入实验道路,时速150千米每小时。”
  “加速度8米每秒,时速200千米每小时。”
  “加速度7米每秒,时速300千米每小时。”
  “加速度5米每秒,时速400千米每小时。”
  “加速度3米每秒,时速500千米每小时。”
  “驶出实验道路,停止加速,时速550千米每小时。”驶出实验道路后,汽车落地,以一种摩擦的姿态行驶在空旷的路基上,发出巨大的声音,还带着吹气的声音,滑行了很长一段路程才停下来,汽车没有翻车,只是在路上滑行。
  “空气平衡系统调节成功。”现在报告的是汽车的空气平衡调节系统,最大单位内调节汽车平衡和用以汽车空气刹车。
  “第一阶段实验成功。”当李主任宣布实验成功时,所有人立刻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李主任并没有让大家欢呼太久,又发布命令说:“收集样车,整理数据,全面分析数据,解决实验过程中问题,准备第二阶段实验。”
  第一阶段实验成功后,大家对于接下来的实验更加充满自信了,都开始兴奋的开始工作。不过第一阶段的实验已经被有心人通过远程拍摄传到网络上,沉寂了两个月的未来公路话题再次上了热搜,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
  相比之前宣传的真空胶囊高铁概念,这次未来公路可是实打实的有视频为证,而且测出的时速都能达到550千米每小时,正真已经实验成功的未来科技。
  于是被传出的视频播放量立刻达到十几亿次,评论也有几百万条,各种声音都有,不过更多的是赞美声,不过对于外界这些声音,研究团队虽然知道,但是毫不在意,都专注自己手中的工作,为接下来的实验开始准备着。
  于是,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里面,各种实验不断进行,不断改进出现的问题,不断验证着各种功能,知道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数据为止。
  大概被外界打探太久了,李主任在得到同意后,在各项实验完成后,终于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几乎世界所有主流媒体都派人参加发布会,毕竟这是未来出行的巨大变革,不知道对于以后世界影响如何。
  实验完成后,戴晓柏三人的任务基本算是完成了,研究团队的任务就会大大减少,后续就是如何继续建设的问题,各种技术资料也趋于完善,合作的几家单位负责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李主任负责接下来的东西。
  发布会现场戴晓柏没有参加,不过和秦沫一起坐在电脑面前观看,当秦沫知道戴晓柏就是这个伟大项目参与的一员,并且是整个项目概念想法提出人时,心中的自豪感那是立刻爆棚,甚至主动的亲了戴晓柏,把戴晓柏乐的瞬间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视频里面,李主任站在讲台上,开始发布会,台下是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足足几百人,可见这件事情关注度之高。
  “各位媒体朋友,很高兴大家参加发布会,能站在这里给大家介绍这个伟大的项目,可以说是我人生最大的荣幸,而我最有眼光的事就是听了一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设想后,毫不犹豫的拍板决定搞这个项目,关于这个未来公路的项目,我可以认真负责的说实验已经成功,达到设计要求,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投入实际建设过程中,真正建设一条可用的未来公路,建设以后未来公路的标准,第二阶段的项目已经批准,会建设一段从帝都到天津的未来公路,预计会在明年开年动工,未来公路造价每公里1亿人民币,所以这次项目总投资200亿,预计建设里程130公里,公路上行驶时速设定500千米每小时,通车后从帝都开车到天津只需要25分钟。”
  “项目会成立新的联合公司,以后未来公路建设由联合公司负责,技术成熟时欢迎感兴趣的合作者进行合作,另外新联合公司控股由以下几个公司控股。”李主任又分别介绍了在参与项目的几个团队的公司,虽然都是国企,但是也是像其他公司一样共同控股一个公司,不过以后估计公司负责人将会是这次项目负责人李主任了,也算是高升了。
  介绍完项目后,就到了记者提问环节,不过由于时间原因,李主任说过只回答6个问题,并且由李主任点名,由于事先做过一定的功课,李主任也大概记得一些国际主流媒体的记者,首先点名的是新华社记者。
  “李主任,你好,请问这条未来公路是不是只能使用新型车辆。”
  “对的,公路局面是玻璃面板,摩擦系数很小,正常汽车在上面会打滑,上面不能行驶现在的汽车,不过b公司已经着手开发新的电动汽车,这次样车就是由b公司研发提供的。”
  第二名记者是美国在线的记者,也是用中文询问:“李主任,你好,请问你们这条公路是不是对全球开放建设,能否提供技术支持。”所谓技术支持就是公开相应技术。
  “我们很欢迎世界其他地区展开合作,相关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委婉告诉他是专利技术。
  第三名是日本太阳报记者:“李主任,你好,能否问下这条公路的概念是由哪位提出来的。”
  “不好意思,这位小姐,概念提出者并不想公开自己,所以我们不能告诉你们。”
  第四名记者是英国的记者:“李主任你好,请问如此高造价的公路贵国打算建设多少公里。”
  “这个问题就无从得知了,我们会根据需求来建设。”
  第五位记者是德国记者:“请问你们建设这条公路有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不止是局面行驶安全,还有磁场辐射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所有安全问题都在考虑并且不断在改进,实验,直到解决安全问题为止。”
  第六位记者是新加坡记者:“你好,李主任,请问相比现在的概念真空胶囊高铁,未来公路有存在的必要吗?”
  “肯定有存在的必要,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果还是传统公路,那也突破不了速度的障碍,只有发展新的,超越现代的公路,让汽车可以以飞机的速度安全行驶,那么你就可以开车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必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提问环节完成后,发布会就结束了,记者也飞速离场,去准备自己的新闻稿,不过世界各地目光开始聚集在这条道路上,概念已经明了,各国开始找自己的科学家,研究团队讨论自己国家能不能建设这样的道路。如果以后这种道路普及,那各地的距离将再次缩短,就拿帝都和鹏城来说,以5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4个多小时,而且是无人驾驶,路上完全不用劳累,而且使用的能源也是清洁能源,花费也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