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指导
作者:咸鱼味道不错      更新:2021-06-30 12:00      字数:3189
  和秦沫通过电话后,明天记者采访新农业玻璃生产大棚的事情就交给秦沫全权处理,一建的人如果过来的话,也由秦沫为主导进行商议合作的事情,只不过两人事先商量好条件,后续关于塑胶的合作都由秦沫作为主导,自己作为研究员就可以了。
  挂断秦沫电话后,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一看是魏部长的电话,也不知道这个时候魏部长找自己是什么事,是不是也是关于塑胶的事,不过魏部长应该不会参与这一块吧,心里想着就接通电话。
  “魏部长你好。”
  “小同志真不简单啊,这么快又整出好东西来了。”
  “哪里,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魏部长这么晚打电话有事吗?”
  “没事就不能打啊!”
  “能,不过您是大忙人,应该不会找我聊天吧?”
  “就你能耐,好了,跟你说正经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这边帮忙搞搞飞机发动机?”
  “不是新闻里面已经说了有重大突破吗?”
  “从零突破到一,而别人已经是3.4了,你觉得需不需要再继续发展。”
  “好吧,最近这项目搞完了就有一些时间。”
  “具体多久?”
  “半个月左右吧!”
  “行,我等你半个月,到时候超时了我叫人压你过来。”
  “您放心,我一定遵守时间。”
  “对了,最近有个项目需要你参加,你看能不能抽出点时间。”
  “什么项目?”
  “关于你发明固氧固氢生产的项目,国家准备在青海湖边建立一个工厂,利用青海湖那边的日照建立一个太阳能基地,再使用太阳能发的电生产固氧固氢,其中又包含将青海湖水分解成氧气氢气,供给固氧固氢原料,这次是个大项目。”
  “技术不都成熟吗,还要我去干嘛?”戴晓柏不解的问到,这项目按照国家力量来讲,足以完成。
  “其中有些技术不够成熟,损耗率太高,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帮忙。”
  “国家人才那么多,不缺我一个吧?”
  “国家需要你,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国家帮忙,只要不违法,国家会给你最大的帮助的。”
  “您都这样说了,那我就不能不去,我把研究所事情处理完了就赶过去。”
  “哈哈,就知道小同志有一颗爱国心。”
  看来是必须得去一次了,如果生产固氧固氧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链,不仅可以推动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这个领域是现阶段只有中国有,其他地方没有,形成一种垄断,对于国家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当然前提是其他国家也发展航天事业。
  第二天,秦沫就带着分公司的团队前往农业大棚,准备应对采访,现在农业大棚已经有两个区域,容纳了近两百多人在其中作业,有一半是附近村落的人,还有近四分之一是本地外出务工回来的人,其余是招聘的外地技术人员,这仅仅是在大棚里面工作的人,属于‘产’这一块,‘供、销’的人也有接近七八十人,再配合其余文职工作人员,两个大棚区域能够带动农村就业300号人。
  而按照计划,这片区域准备是建立5个区域的玻璃农业大棚,如果发展顺利,还会继续扩大,这样实际增加的就业机会就超过一千多人,而又围绕着这一千多人又会产生相关的服务就业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过程,可以说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所以市政府就这种发展模式也是非常看好的,不过这种新农村发展模式前期投入太大,回本太慢,现在既然有人愿意去做,那肯定给与大力支持,也是指示媒体重点报道这方面的事情。
  秦沫一身干练的工作装打扮,头发也扎了起来,正在和记者介绍着农业大棚的一些事情。
  “秦小姐,是出于什么原因你们会去投资这么个产业,根据我们了解,你们研究所一直从事着材料研究的工作,怎么会转战到新农业这一块?”
  “新农业的话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虽然现在技术性价比不是很成熟,回报率太低,时间长,一是出于社会责任,二是为了回报家乡,所以我们研究所就投资建立了这个新农村合作社。”
  “好的,秦小姐,能问下你们这个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吗?”
  “新农业合作社的话,将会采取最新的农业技术作为发展驱动,我们致力于生产高营养价值,口感好,产量大,品种丰富的农业作物,未来,我们会投资建立一个超级大棚,作为农业技术的研究中心,而且我们还会积极和各大农业院校保持合作,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
  “秦小姐,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其他农村地区建立这种模式的新农业合作社?”
  “这些也在未来的规划当中,但是我们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这边,只有等这边发展步入正轨后,我们才会考虑下一阶段的事情。”
  “秦小姐,请问在整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难题?”
  “难题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直接从附近农村招聘过来的,对于新农业技术不太了解,虽然有过培训,不过还是在初期出现很多问题,好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大家的慢慢的熟悉了自己的工作,现在已经能够很好的胜任自己的事情了。”
  “好的,谢谢秦小姐接受我们的采访,接下来我们将会进去大棚内对里面进行报道。”
  记者采访后,秦沫就离开了,安排工作人员带着记者继续采访,记者跟着工作人员进去玻璃大棚里面,大棚里面采用的是最新的环境控制系统,整个玻璃大棚内的环境是人为可以调控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只是为了模拟出最适合植物生长需求的环境,培育出最好的农作物。
  也会根据研究在大棚里面规划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小生态系统,而不是一种单一的作物,这些都是基于科学研究下的技术,技术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大棚植物架子上面一层层农作物生长的郁郁葱葱,记者看到一个近五十多的男人正在工作,于是走过去采访。
  “大叔,你好,我们是江城日报的记者,现在想采访一下你,可以吗?”
  采访的人正是戴晓柏的大伯,对于今天有记者过来采访,也是知道的,没想到采访到自己这里,于是笑着点头说:“可以,不过你要快一些,我还要做事。”
  “好的,请问您是本地农村的吗?”
  “是的。”
  “对于新农业合作社您怎么看?”
  “怎么看,当然是很高兴啊,没想到种田还可以这样种,以前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的东西还赶不上现在的一半,现在在农业合作社工作后,收入至少翻了一番,而且儿子女儿也都从城市回来了,一家人都在这工作,收入还比以前高,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多好啊!”
  “看来您对这新农村合作社很满意啊!”
  “那肯定满意,听说最近在用什么打印建造的房子到时候会在合作社内部销售,我去看了那房子,可漂亮了,就是不知道贵不贵。”
  “好的,谢谢您的采访。”记者结束了对戴晓柏大伯的采访,继续参观大棚里面,这里面有太多可以写的东西了,这种新农业技术对于中国来讲还是非常先进的,是值得大力宣传的目标。
  秦沫在采访完成后,便召开了一个代表大会,这次传达的内容就是关于正在建设的新农村房屋的一个分配方案,不过还是需要进行开会讨论,新农村房屋建设的资金并不是从新农村合作社出的,而是研究所这边出的资金,整个房屋需要从研究所这边购买过来,这些是需要和所有代表进行沟通的,虽然购买的资金只需要一个成本价就够了。
  而戴晓柏则开始准备自己去青海后研究所的任务了,塑胶的生产专利已经全球申请,具备法律效率,接下来肯定会有很多合作者找过来,自己这段时间不在,需要对研究所成员进行一个分组培训,合作时为合作者提供技术支持。
  召集所有研究员,进行紧密的培训计划,对于戴晓柏的培训,已经有过好几次了,每次培训后,众人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对于培训众人还是非常认真对待的,有了腕表的帮忙,培训也非常顺利,基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整个塑胶的技术能力。
  而在戴晓柏培训这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影响不断酝酿,已经有很多人陆续过来寻求合作的事情,不过秦沫正在和一建讨论合作的事情,其他人只能等待着,甚至国外的公司也通过渠道了解到了塑胶,也派来团队过来寻求合作。
  新农村房屋建设也很快,已经初具规模,这次计划建设的房屋是针对整个合作社而建设,预计建设200户房屋,配套的服务设施也有建设,可以说是一个美丽的小型城镇了,通过蓝图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所有新农村合作社的人看过蓝图后可是非常的向往的,也在一直不断打听如何才能够得到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