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力国
作者:桃猫      更新:2021-07-02 14:49      字数:3062
  朝堂上自然是吵成一团了,米怡婷还有幸见到了著名的大臣拿着笏板互抽的场面。
  动手的是主战和主和派的年轻大臣,时下不论是文人还是武将,草根还是士人,均讲究君子六艺,换句话说想要出仕的,都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具体表现是大家的体力都很好,达不到1个打1个的水平,拿起笏板互抽还是虎虎生风的。
  朝臣们已经打成了一团,女皇不得不开口表态了,呵斥道:“朝堂之上大打出手,卿等的礼仪呢?”
  又催众大臣把打成一团的那些拉开,朝臣们侍卫也纷纷下场,3个拉1个。边拉边骂的,总算是把这些人分开了。
  “我知众卿一片拳拳保家卫国之心,但遇事多考虑一二,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现下春耕刚过。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众卿也需多体谅冯丞相等的担忧。”女皇两边劝说,“我也知众卿求稳之心,但我大晟近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立日渐昌盛,作为一个泱泱大国,面对边陲小国的不断挑衅,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一味退缩只会让小国看轻我大晟,得寸进尺。”
  “报!”
  女皇的话被一名穿着盔甲的士兵打断了。能全副装扮闯入大殿的就只有急传军报的传信兵了。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盯着这名士兵,大殿门口到殿中自动的让出了一条通道来,这名传信兵风尘仆仆的举着一封折子单膝跪在殿中。
  “急报,高富力国约过边境,派兵攻打科羊县边境!”
  “情况可属实?”女皇听完后,甚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等单太监去取奏折的时候,她甚至来回走动转了个圈。
  米怡婷觉得不可思议,高富力国一向对大晟俯首称臣,每年也按时上供,怎么突然就敢出兵侵犯大晟边境了。
  女皇接过奏折快速看完后,把奏折丢在冯延已的面前,坐下来怒次:“冯公,这便是你一直说的弱国的所作所为,自己捡起来看看吧。”
  折子很快在众臣子间传递了起来,每个人看完都面色严峻,米怡婷也看了,原来高富力国突然发难,是因为换了一个掌权者,新上任的这位富力高强大力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位年轻的极具侵略性的皇帝,他想要扩张高富力国,便瞄准了境内一马平川又因为新政改革变得更加富裕的宽甸省。
  女皇心里已经早有了应对方案,她宣布:“大将军、诸位丞相、众将军还有各部主事留下议事,太子和二公主旁听,诸位无要紧事先行退朝。明日休沐取消,众卿除今日留下的人外不需入朝,在各自岗位上听命。”
  “是,陛下。”众人附身听旨。
  留下议事的人也不是就在大殿里。而是随女皇一起移步至后方的议事小厅。
  路上,跟在王冢身后的骠骑将军上前小声说:“将军,我怎么觉着这里面有古怪?”
  “噤声,你只管按常理做。”王冢并不愿多说什么,他是知道女皇一直有开疆扩土的心愿,这一次确实可以说是大好的机会,并且这次机会应该就是李伯闻创造出来的,虽然不想承认,但是李伯闻确实是一位深谋远虑的人。
  小议事厅里,女皇很快确定了这件事的基调,兵要出,而且必须趁着高富力这个年轻的皇帝还没成气候的时候,把他打得再也不敢越过边境半步。
  “禀陛下,科羊县边境军队常驻是5万人,可募集府兵1万人。领兵将军为赵青友,往年有剿匪的经历。”王冢回报完之后,心里长叹了口气,李伯闻布的这个局还真是早。
  女皇心里其实早就想起了科羊县的情况,这位赵青友其实是世家子,是李伯闻投入军队的人中,任官职最高的一位。赵青友和李伯闻是世交,两人几乎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当年一人从军一人从政,从军的在军里慢慢熬资历,从证人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
  但这并没影响两人的交情,李伯闻也一直提醒赵青友,要想在军中做出成绩,就必须要有实打实的军功才能服众。赵青友认真听从了李伯闻的建议。从不挑剔军功大小,只要有出兵的机会,哪怕只是剿灭小股山匪这样没有油水又累人的小活,他都抢着去做。2年累积下来,身上的军功一点都不少,让身边的军士都对他心服口服。
  李伯闻在科羊县放了两个他的人,一个发小一个学生,这两人又深得李伯闻的精髓,联合在一起就算是做出主动挑衅外国的事,王冢也不会觉得奇怪。这次事情的走向。其实还是要看女皇的心愿。
  女皇直接问:“大将军,如若我想派兵攻打高富力,可有何建议?”
  “高富力国多山丘,且土地贫瘠,境内原著民黑民多以打猎为生,力大擅射擅伏击,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皆兵。若陛下计划出兵的话,可调派南边的兵士,我朝南边兵士多为山民,与黑民相似,却比他们身形更矮小灵活,更擅长于山林作战。宽甸省当地多草原、平原,当地多游牧民族,征集的府兵有身形高大擅骑射的特点。到时可以宽甸省兵士为主,南方兵士为辅。打入高富力境内,拿下高富力国。”王冢缓缓道来。
  女皇追问:“若真要打,需多少兵士?”
  “南边征兵5万,宽甸省本地兵士5万,募集府兵1万。共约2万人大军必能平定高富力。”王冢很快就给了答案。
  女皇只嗯了一声,没说可行不可行,转而问户部司农赵伟卓:“粮草一事又如何?”
  “回禀陛下,近年各地未报大灾,风调雨顺。各地粮仓爆满,从前年起便需每年将放满3年的陈粮拿出来置卖以腾空位给当年新粮。到今年初,已有部分地区上报,申请将放满2年的粮食置卖,以便让新粮入库。”赵伟卓底气很足的说,“如若大晟一战,粮草足以支持数十年。”
  “置卖粮食一事,户部还需核查清楚,不要让蛀虫有可乘之机,将新粮拿去卖了。”女皇提醒。
  “臣已派人去各地核查了,待核查情况回禀之后,再决定今年的粮仓置卖情况。但事到如今,臣建议暂缓粮仓置卖粮食一事,先支持军队的兵士们打下高富力国再议论是否重启。”赵伟卓略思索了一阵后说。
  “可。”女皇补充道,“窦尚书,户部一直都是赵司农主事,我观他行事处事已很稳妥,现在又是非常时期,我需要户部有一位真正的主事官,你看可行?”
  被点名的吏部尚书窦鹏出列道:“赵司农去年考评为中上。本已列为了今年提拔的名单中,原提拔官位是正三品户部侍郎,只等端午过后给陛下审阅,既然陛下提议,不如就提前宣布如何?”
  “可。”女皇对其他人说,“今日先到此,你们回去就高富力国犯我边境一事好好思量个方案来,明日一早我们再议。”
  “是,陛下。”众臣答。
  等众臣退下后,女皇又问了米云霏和米怡婷对这件事的看法。
  米云霏先答:“高富力只是小国。国力又弱,一举攻下全境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多需些时日。好在近几年我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各地丰收连连,支撑这一场战事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女皇听完摇了摇头,问米怡婷说:“阿婷你觉得呢?”
  米怡婷思索了一阵,才答:“我不如阿兄这般乐观,且不说高富力国内具体环境我们并不熟悉,会影响战事推进的问题。史上皆有记载,但凡要灭一国一族,不管是多弱小的族群,在临近覆灭的时候都会血性激发奋起反抗,何况那些本就强悍的黑民。到时就算拿下高富力国,所造成的损失也得不偿失,或死伤惨重,或给阿娘带来暴虐的评价。”
  “那你的意思是偏向于打了之后求和吗?”米云霏觉得米怡婷并不像冯延已那样没有血性。
  米怡婷摇摇头说:“具体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但是打是一定要打,求和一事也必须要让高富力国那边先提出,并且也不能第一次提起就应下,最好能打掉他们一半的土地,让他们元气大伤不敢再窥视大晟。”
  米云霏听完点着头说:“阿妹说的有道理,确实直接灭族的后果太大,颇有些得不偿失。”
  “两人说的都不错,阿霏更有计划阿婷更全面,但你们忘了考虑当地属官的问题,”女皇听完后笑了,她说,“你们回去查查赵青友的事情,便知道这一场战事,根本不需朝廷插手,他已经解决了。”
  米云霏和米怡婷都很惊讶,按照女皇的说话,难道赵青友早就带人打入高富力国了?还想再问,女皇却不肯多说了,只让他两人回去好好思量。
  等人都走后,女皇脸上带着微笑,胸有成竹的说:“赵青友、范之举,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得到几分阿郎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