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伪小人
作者:韩少功      更新:2021-07-03 23:43      字数:2066
  说真话不容易,让人相信真话也不容易。如果我说不喜欢名牌西装,这话就很难让人相信。很多人惊诧之余,总是从狐疑的笑目中透来诘问:你是买不起就说葡萄酸吧?你是腰缠万贯不想露富?是不是刻意矫俗傲物装装名士?是不是故作朴素想混入下一届领导班子?……他们问来问去,怎么也不觉得这只是个服装的问题。我无论怎样真怎样实地招供,也不会得到他们的核准。这些人不相信也不容忍现在还有人斗胆不向往不崇拜不眼睛红红地追求名牌奢华,他们已经预设了答案,只须招供者签字画押。他们不能使招供者屈服的时候,就只能瞪大眼恍然大悟:世故,见外,城府深,这号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哈哈哈。
  他们宽容地大笑,拍拍你的肩膀,表示完全理解并且体谅了你的假话——因为他们也经常需要说假话,这没什么。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还有勇气说真话么?你是否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你不想当局长不想贪污公款不愿意移居纽约不喜欢赴宾馆豪宴不在乎大众对文学的冷落没兴趣在电视台出镜也没打算调戏发廊小姐?这当然不是真话的全部。这些真话当然也不像交通规则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人。问题是这些话在很多人那里,已经排除于理解范围之外,你能向他们缴出怎样的真实?
  从来没有通用的真实,没有符合国际标准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敌我兼容的真话。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人们只能理解自己理解中的他人,都有各自对真实的预期。同他人谈话,与其说是想听到真实,毋宁说更想从对方获得对自己真实预期的印证和满足。正像十多年前,拒绝奢华之举必须被当事者坦白为对地主分子的仇恨和对毛主席的忠诚,才会使首长和记者心满意足;而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切行为如果没有基于争名夺利的解释,就很不正常,很不顺耳,很有点世故搪塞之嫌。
  时尚握有定义真实的强权,真实总是被某种社会潜意识来选择或塑造。革命的辉煌已经落幕,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真实性不再是无可怀疑。在这个某些人心目中金钱至上的世纪末,当然是俗人、庸人、小人最能成为真实的标准蓝本。为了活得被别人认可真实,为了获得围观者赏赐的“真实”桂冠,很多人忙不迭地躲避崇高,及时热爱大街上人们热爱的一切,及时羡慕大街上人们羡慕的一切,就是说,必须操着流行词语一脑门子官司地非利勿视非利勿听非利勿为,用失血的干笑填满每一次交际。如果我们还没有把自己彻底地改造成一张钞票,为了进入某些人的理解,就必须把涉嫌君子的那一部分言行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很有犯罪感地愧对他人。在一个以真实为时尚的时代,人们的真实就这样被时尚没收。在一个以个性为时尚的时代,人们的个性不得不对时尚百般逢迎和绝对臣服。谁敢落在时代的后面?
  真君子和真小人其实都是较为罕见的。大多数人装君子或装小人,无非是从众心切,给自己增加安全感和防卫手段;或者是向行情看涨的时尚投资,图谋较高的利润回报。在今天,小人身份几乎已是反叛伪道学的无形勋章,而且可以成为一切享受的免费权。只要狠狠心,谁都可以得到。小人无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啰啰嗦嗦的道德解释,今天与你拉手拍肩,亲热友情一番,要你帮他赚钱帮他扬名也陪着他玩玩感情,明天就可以翻脸不认人,以小人这张超级信用卡结算一切账单,了却一切责任和指摘。既是小人,当然可以无情无义和无法无天,当然可以说假话造假账流假泪谈假爱,谁能对小人认什么真?这就是当小人的实惠。他们的物质实惠之后还要把所有被他们利用过的人判为小人,不承认帮助和被帮助有什么不同,不承认人间还有什么好意。因此他们永远不欠谁,走到哪里都潇洒——这就更添了心理实惠。
  除了潇洒,强行把自己打成小人还有一个特别好处,就是主动糟践自己反倒更容易诱钓他人的赞誉。在这个高科技时代,凡事都不能傻干和蛮干,倘若一开始就把自己端成个君子,好话讲得太多,人家一齐要求兑现时你岂不作难?因此,最好事先降低一点对方的期待值,把自己往坏里夸张,夸张到对方不忍心的程度,到时候你再兴之所至做一点不那么小人的事,给对方一个意外的惊喜,对方岂能不欣喜过望?其实这也是先抑后扬和欲擒故纵的手段,一条曲线做君子的路线,在实际生活中每每成功行之有效。但恰恰就在这里,自诩小人者泄露出自己的不彻底性和不坚定性——他们居然还暗暗想着给人好感,居然暗藏着君子梦。与真君子的不同点只在于,他们策略高明一些,做起来会省力一些,投入少而产出多,是成本较为低廉的君子制作术。
  这样看来,当一个真小人还不是太容易,当来当去,一走神就还会怀念当君子的虚荣,还会鬼使神差往君子的神位上蹿,落下一个“伪”字。这正如某些伪君子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出小人嘴脸,是同样的道理。
  伪小人作为伪君子的换代产品,是对伪君子的逆反和补充,也是一种文化敌伪势力,属于广义的打假防伪对象。伪小人从根本上说与多数人一样,不那么坏,也不那么好,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的伪术可能使他们在时风中趋利避害,多得到一些什么。可惜的只是,有一样东西失去以后就永不可复得,那就是他们常在流行歌中所期盼的:真实。
  真实是现代人常感困惑的难题。
  1996年10月
  *最初发表于1997年《青年文学》杂志,后收入随笔集《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