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郭老汉
作者:昊越      更新:2021-07-06 15:02      字数:3604
  郑乾摇头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神情严肃,走了进去。
  一进门,便见椅子上坐着一个40来岁,面白无须,微胖的中年男子,看相貌,并不觉得丑,但只要细看,便能看出,这个家伙竟然没有喉结。
  见郑乾进门,这太监便翘起兰花指,放下手里端着的茶杯,站起来扭着屁股朝郑元琼走了过来,细声细气道:“呦,这位便是郑总兵吧?闻名不如见面,果然是一员虎将啊!”
  尖细的声音,刺的众人耳膜生疼,而扭来扭去的臀,看的众人更是恶心无比,一个个低下头,尽量避免目光落在这太监身上。
  众人都想不通,这太监,看着就恶心,为何皇帝要让这种男不男女不女的怪物,在自己身边侍奉。
  这太监是跟郑乾说话,别人能低下头,不让这太监看见自己憋红的脸,但郑乾不能啊,只能强忍心中的恶心,回道:“不敢当,不敢当,公公谬赞了,郑某人一介武夫,只知带兵打战,哪里担得起公公夸赞?。”说罢,又道:“哦,还没请教公公尊姓大名呢?”
  这太监又像女人一样,以手掩鼻,做妩媚状,轻笑道:“唉,一个身体残缺的人,哪里还配提本家姓氏,咱家初入宫时,跟的太监总管姓孙,便跟着改姓孙了,你叫我孙公公便好。”
  “哦,原来是孙公公,您远道而来,辛苦、辛苦,快上座,快上座。”
  郑乾不知道,这阉割后的太监,嫌丢人现眼,一般不用本家姓,死后也不能埋入祖坟,因为濠州离元大都很远,这个地方,也很少有人跑到元大都去当太监,对于太监,郑乾他们也不了解,这才阿突,问了人家的姓名。
  好在一点,这孙公公,看上去,也不太介意这个。
  待孙公公坐好,郑乾便试探着问道:“孙公公您不辞劳苦,来到滁州,是……陛下有什么指示吗?”
  这陛下,指的当然是韩林儿,听郑乾提到了自己的陛下,孙公公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这不是郭大帅驾鹤西去了吗?
  咱家都滁州,一来,咱家是代表陛下,来祭奠郭大帅,表彰郭大帅为咱义军所做的贡献,这二来嘛,郭大帅没了,滁州一大摊子,总得有个主事人不是?我是替陛下任命漉州官员的。”
  郑乾闻言一愣:“滁州、和州是你韩林儿打下来的?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郑乾在心里忿忿不平的想着。
  可人家孙公公,根本不在意他的表情,直接站起身,从袖子里掏出圣旨,众人见状,虽然心里并不太在意韩林儿这个小皇帝,但表面功夫还得做做不是?于是一个个跪下,听孙公公宣旨。
  只听孙公公用尖细的嗓音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前面,是对郭子兴一身的评价,以及对他在濠州高举义旗,带着义军反元的肯定,紧接着,便是郭子兴死后,对滁州和州义军的任命了。
  只见孙公公念道:“……封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郑乾为左副元帅,统领滁州义军,钦此!”
  念罢,郭天叙是激动的感激涕零,头在地上磕的邦邦响,嘴里连道谢主隆恩:“尼玛,自己累死累活,不就是要在老爹死后,继承老爹家业吗?如今有了宋皇韩林儿背书,这滁州义军老大的位置,稳了!”
  而张天佑和郑乾,位置都有所提升,心里也还算满意,跟着郭天爵谢过韩林儿。
  起身后,张天佑看着郑乾,轻轻哼了一声,他虽然不是郭天叙的亲舅舅,但却一直跟郭家哥俩关系不错。
  如今郭天叙坐了滁州第一把交椅,自己坐了源州第二把交椅,接下来,便是想办法除掉郑乾了。
  见张天佑的得意模样,郑乾摇了揺头,心道:“滁州、和州老子才是老大,你们以为韩林儿随便一个旨意,便能改变什么?”
  宣旨完毕,郭天叙、张天佑二人,便急忙走到孙公公跟前,郭天叙陪着笑脸道:“听公公的口音,似乎不是咱安徽人啊,滁州还是第一次来吧?别急着走,容我等尽尽地主之谊,带着孙公公看看这滁州风光,品品滁州美食。”
  孙公公闻言,笑道:“还真让郭元帅猜对了,咱家确实不是安徽人,之前是在宫里侍奉元帝的,我是在陛下称帝后,才被刘丞相请来的。
  咱家本就是汉人,不得已才给元帝当奴才,如今有了汉家皇帝,当然是回来侍奉汉家皇帝了。”
  “刘丞相?哦,哦,刘福通。”郑乾愣了一下神,随即想起来,这韩林儿称帝后,刘福通本来是平章政事,丞相是杜遵道。
  这杜遵道是国子监生,文化人,称帝后的韩林儿,对杜遵道很是宠幸,几乎言听计从,风头压过了刘福通,于是刘福通便命人刺杀了杜遵道,自己当了宰相。
  而这孙公公嘴里的“请”恐怕是被刘福通一帮人给派人绑来的吧?郑乾猜到了,但却没点破,与郭天叙等人,笑呵呵的陪着孙公公,但心底里,对这韩林儿,刘福通却并不以为意。
  给孙公公接风洗尘的宴会,郭天叙办的很盛大,几乎“濠州系”、“滁州系”的将领们,都参加了这场盛会。
  席间,郭天叙、张天佑等人,对孙公公,是谄媚至极,不断劝孙公公喝酒,看的郑乾一脉的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好不容易挨到吃完饭,众将便匆匆走了出去。
  出了门,冷风一吹,便把众将寒意给吹没了,胡大海大大咧咧道:“看了一晚上猴戏,恶心的人,食欲都没有,现在这冷风一吹,肚子有咕咕直叫了。”
  郑乾闻言,呵呵一笑:“怎么,咱们回军营,再吃点喝点?”
  众将起哄道:“好呀,郭大帅死后,咱们家人都被毛骧那小子送去了和州,老婆孩子都不在,连个抱着睡觉的都没有,不如今晚抱着酒坛子睡如何?”
  “对对对,郑总兵升任左副元帅了,咱们也该庆祝庆祝不是?”
  说罢一行人便嘻嘻哈哈往军营走去,胡大海直奔厨房而去,一脚便踹醒了厨子,让他给众人整些好酒好菜。
  而何珍,作为留在滁州年纪最小的头目,自然也被踹了起来,原因很简单,现在“滁州系”与“濠州系”面和心不和,今晚众将好喝酒,自然要防止被偷袭,于是,何珍只能带着陷阵营的一帮将士,在营门外吸溜着鼻涕,瑟瑟发抖。
  韩林儿的天使,只是郭子兴死后的一个小插曲,对滁州、和州的义军,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日子该咋过,还得继续过。
  而郑乾,在郭子兴死后,便不再低声下气,开始着手抓漉州、和州两地的兵权,不仅孙德崖的残兵,全部被郑元谆收编,就连郭子兴当初从濠州带来的本部兵马,也有不少人开始效忠郑乾。
  郑乾的作为,让郭家兄弟和张天佑很是愤怒,但却敢怒不敢言,在灭孙德崖一战,他们算是见识了郑乾的真正实力,再也没有胆子正面挑畔郑乾,只敢时不时在背后搞些小动作。
  见“濠州系”的将领们老实了下来,郑乾也不愿赶尽杀绝,只是让徐鸿川培养出来的那些底层军官们,不断莖食他们的军队。
  军中的事情,郑乾也会与郭家兄弟和张天佑商量这办,但这都元帅和右副元帅,基本成了摆设,滁、和两地的义军,都以郑元境为首,郑元境才是这支义军真正的老大。
  随着时间的推进,滁州、和州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义军的统治,在郑乾、李善长等人的努力下,心,已经向着义军了,这两个地方,算是稳固了下来。
  在安葬了郭子兴之后,郑元琼立即将目光瞄向了长江南岸,决定通过和州这个跳板,把自己的势力,向长江南岸延伸。
  芜湖、太平,成了郑元境下一步的目标,这两个地方,郑元境垂诞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攻打这里,是困难重重,原因很简单,想过江,必须有船,可目前郑乾手下,一没擅长水战的将领,二没有过江的船,只能干瞪眼。
  于是,巢湖里的水贼,成了郑乾需要收拢的对象,此事急不得,只能徐徐图之,毛骧手下的密探,已经向巢湖水贼中渗透,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摸清水贼的情况。
  另一方面,郑元琼又派人四处找寻善于造船的船匠,开始打造大船,为过江做准备,这些事,都是手下在忙,郑乾难得有空闲。
  而闲下来的郑乾,也有空闲考教考教郑润、郑文正、郑文忠三人的学问了。
  郑文忠为人老实,虽然脑子转得慢,但肯下功夫,两位先生教的学问,虽然学的有些呆板,但基本都能掌握。
  郑润,自从郑乾收下郑文忠和郑文正后,便感到极大压力,对学问异常用功,对郑乾的提问,是对答如流。
  可郑文正,就跟二人不一样了,一来,郑文正心思活络,滁州的新奇事物,让郑文正心驰神往,虽然头脑聪慧,但心思不专一,这学问,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二来,郑文正已经十七八岁,这个年纪,早该结婚,但因为一直流落在外,婚事被耽误,还没有娶妻,再加上经常跟濠州来的那帮人混在一起,渐渐学坏,成了青楼常客。
  郑乾回来后,郑文正很是老实了一段时间,但这偷腥偷惯了,心里头总是惦记着滋味,难免心痒难耐。
  这天,郑乾用过晚餐,便骑着马去了军营,估摸着郑乾短时间内回不来,郑文正便偷偷摸摸出了府,朝源州最大的青楼“红香绿玉”走去。
  这“红香绿玉”虽然名字俗气,但却是滁州城内的烟花圣地,楼里的姑娘,都来自苏杭,一个个吴侬娇语,皮肤雪白,而且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尤其善解人意,让人销魂蚀骨,流连忘返。
  郑文正第一次来这里,便是跟郭子兴的小儿子郭天爵一起来的,这郭天爵比郑文正大不了几岁,虽然郭天爵很讨厌郑乾,但却和郑文正很是投缘,二人一起喝了几次酒后,便成了“花丛中的战友”“酒国里的知己”二人经常一起在滁州城胡混,成了滁州有名的浪荡公子哥儿。
  “红香绿玉”中,郑文正最喜欢的,是一位名叫任紫裳的清倌人。
  这任紫裳,年纪不大,只有十五六岁,爱穿一身云英紫裙,鹅蛋脸,柳叶眉,樱桃小嘴,笑起来很甜美,不似烟花女子,倒给人一种邻家女孩的清纯可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