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一切为了媳妇 (第七更)
作者:令一哥      更新:2021-08-16 00:02      字数:2121
  夜已深,孟西华半躺在太师椅上却全无睡意。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堆稀世珍宝,是张少帅赏赐给他和陆啸天的礼物。
  晚上的庆功宴,由于兴奋过度,张少帅喝了不少酒。借着酒劲儿,张少帅大手一挥,命令陈副官把他自己多年的珍藏取出一部分,赏赐给了孟西华。
  近段时间跟着康有孝学习鉴赏古玩,孟西华的鉴赏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尽管他还分辨不出真品和赝品,可古玩的价格他倒是能估出个七七八八。
  经孟西华粗略估算,自己面前这一堆稀世珍宝,总价大约在一百万大洋左右。这可是一笔巨款。
  据说,张大帅几年前从末代顺承郡王文葵手中买下顺承郡王府,花了七万五千大洋。如果这一说法属实,那一百万大洋足足可以买下十几座顺承郡王府。
  老实说,这笔钱太烫手了,孟西华不敢也没胆子要。毕竟张少帅不是普通人,万一明天他酒醒了,后悔了,孟西华该如何自处。
  思前想后,孟西华瞬间作出决定,自己面前这堆珍宝,他必须分做五份,一份自己留下,一份给陆啸天,其余三份托宁小小转送给于夫人。
  如此一来,孟西华既接受了张少帅的馈赠,给了张少帅面子,又不至于因为自己独吞了这笔巨款,从而得罪了张少帅这位权势熏天的大人物。
  一念及此,孟西华站起身,把珍宝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搂着哈欠连连的凤二打算离开书房,回屋睡觉。
  魆地,孟西华听到书房外的院子里传来一阵轻微的沙沙声响。他急忙吹灭蜡烛,咬着凤二的耳朵叮嘱她不要出声。
  接着,孟西华蹑手蹑脚走到书房门口,支棱着耳朵仔细听了听,突然抬腿踢开书房门,冲进院子对着一点钟方向恶狠狠轰出一拳。
  拳风到处,孟西华就感觉一个形如鬼魅的影子在他面前闪了一闪,随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孟西华一拳击空,急忙后撤三步,双拳紧握使一招“开门揖盗”,盯着影子消失的地方朗声问:“尊驾夤夜造访,意欲何为?”
  黑暗中,一位蒙面黑衣人从一棵大树后走出来,哑着嗓子问:“龙一可是你杀死的?”
  孟西华点头道:“不错。尊驾今夜前来莫非是想为龙一报仇?”
  蒙面黑衣人竖起一根手指头摇了摇:“龙一的职业是杀手。既然他选择了杀手作为职业,应该早就已经做好了随时被人杀死的准备。
  “老夫今夜前来跟龙一没有任何关系,老夫只想知道两件事。”
  孟西华问:“哪两件事?”
  黑衣蒙面人答道:“第一件事,老夫想知道,小哥为什么要参加擂台赛,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名?”
  孟西华放下双手,瞥了一眼书房敞开的大门,笑道:“孟某参加擂台赛,既不图名,也不为利。”
  “那你为了什么?”黑衣蒙面人问道。
  孟西华耸了耸肩:“当然是为了媳妇。在孟某眼中,名也好,利也罢,都比不上媳妇。媳妇跟我说,她想让龙一死,我便二话不说,登上擂台,杀了龙一取悦媳妇,就这么简单。”
  黑衣蒙面人“哦”了一声:“那依小哥的意思,你媳妇让你杀谁你就杀谁了,也不管被杀对象是好人还是坏人?”
  孟西华笑道:“那怎么可能。我媳妇是谁,她可是观音娘娘转世,慈悲得很。她要我杀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之人。”
  黑衣蒙面人闻言沉吟片刻:“第二件事,小哥肯不肯为了‘义’去搏命?”
  孟西华摇头道:“不肯。孟某还年轻,又刚刚娶了几房漂亮的媳妇,好日子还没过够,怎么可能为了什么狗屁的‘义’去搏命。”
  黑衣蒙面人听后盯着孟西华瞅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一句话都不肯再多说一句,转身就走。
  孟西华双手抱拳,对着黑衣蒙面人的背影摇了摇:“尊驾慢走,孟某不送。”
  话落,一个苗条的身影从书房里窜出来,扑进孟西华怀里。
  “夫君,我,我爱死你了。”
  原本凤二以为,孟西华参加武林大会,争抢仅有的两个擂台赛名额是为了扬名立万。没想到,他竟然是为了自己。
  由此可见,孟西华爱自己爱的有多深。
  孟西华一手搂着凤二的小蛮腰,一手轻柔地拍了拍她的翘臀,笑问:“媳妇,你是不是很意外?”
  凤二“嗯”了一声:“很意外。”
  孟西华一哈腰,把凤二横抱在怀里:“龙一这个王八蛋,竟然敢跟老子抢媳妇。老子也是堂堂的七尺男儿,岂能容他如此放肆。只好冲冠一怒为红颜,登上擂台干死他。”
  凤二闻言“噗嗤”一声笑出来:“夫君,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暗含贬义,今后不许再用了。”
  ******
  杜心五返回北京饭店,心里憋着一肚子火想要宣泄。可当他看到徐郎西的时候,心里的火气骤然间烟消云散。
  “郎西老弟。”
  杜心五展开双臂送给徐郎西一个熊抱:“近来可好啊?”
  徐郎西风趣道:“不好,很不好,整天被蒋校长盯着,能好的了吗。”
  杜心五闻言哈哈一笑:“你这位结义兄弟心胸虽然小了些,还不至于对老弟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吧。”
  徐郎西叹了一口气:“心五兄,中山先生才刚刚走了四年,咱们这些当年追随先生的同志还有多少人记得先生的遗志。”
  “是啊。”
  杜心五听后点了点头:“天下为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了,演达有消息吗?”
  徐郎西答道:“一个多月前,丘哲收到一封演达的信,信里说,他目前正在德国考察。”
  杜心五欣慰道:“若说当年追随先生的同志,究竟还有多少人记得先生的遗志,恐怕也就剩下庆龄先生、香凝先生、邓演达、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丘哲这么一些人了。
  “《书-盘庚上》有云: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或许,中国的未来就系于他们的身上。”
  “说得好。”
  徐郎西抚掌大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做,总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