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幕 东江客归来
作者:明仔列夫      更新:2021-08-25 02:54      字数:2086
  正德十年,惠州城的水东街上,行人如织,繁华热闹。
  东江自东北往西南从惠州城横穿而过,而其最大支流西枝江则自东向西,从南汇入,两条逆水在惠州城交汇,把惠州城一分为四。西枝江隔桥东、桥西分立两岸,东江则划江南、江北分列两边。东新桥架设东西两岸,沟通府、县双城,古语有云:“一条合掌街,两片砖瓦房。”是惠州当时的写照。
  虽然小城不大,但因其扼守水陆两大关键的枢纽和关口,是兵家必争之地。故此,惠州也有外郭城——厦墎,负责拱卫。此地的人们素以刻苦耐劳为优点,更有民风彪悍的著称。
  我们讲述故事的时候,此时正值黄昏后,一缕阳光披在惠州城上空,由于罩上了金沙帐一般,那些叫卖的、抬轿子的、骑驴赶路的人身上透露出一片祥和的气氛,给人以一种说不出的恬静。
  这时,天空中,忽然闪过一道霞光,这道霞光落地后,飘落一个身影,脚踏七彩祥云,浑身散发出祥和的气息。
  此人头圆笠毡帽、左眼留有刀疤、身穿一身素衣,右边腰间挂着刀。
  他长着一副典型的老实人形象,看上去约莫二十五六岁,样貌不算十分英伟,却棱角分明,尤其是那粗黑的剑眉炯炯有神。长了一只挺拔的高鼻梁,身材不高也不矮,有几分瘦削,只因修炼过仙术之后,整个人显得精神饱满,表情十分自信,带少许不羁。
  他刚从东新桥码头登岸,他凝视着这加高了三米的城墙,不禁感叹道:“一晃就过了十年了。这也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刚与一头水下巨兽大战过后的他疲惫不堪,从码头缓缓地向着东新桥走去,看了看自己身上那个落魄样子,无奈的自嘲:“一路颠簸,总算回来了,在外面待太久了,都有些认不出来了,唉,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啊!”
  那些路过的少妇路过,都忍不住偷望了他几眼,毕竟像他佩刀上街的人,的确是少见,事实上,也是因为青年那俊逸的外表十分吸引,纷纷都伫足观望片刻才肯罢休。
  他的名字叫李凡标,一个离开了家乡足足十年的青年,今天终于都返乡了。长期舟居劳顿,让他有些疲累。这还得要找客栈吃饱喝足,再睡上一宿。
  他走到了东新桥之上。此东新桥,虽说是桥,实则不过是由若干船只用铁链拉扯并捆绑而成浮桥,串起横江而过。两头固定在桥东、西岸,并将木板铺在上面,使行人能行走其上。中间只留吊板起关,让船通过。
  正当李凡标走到了岸上时候,忽然在远方传来几声震耳欲聋的锣声。
  顿时周围的熙熙攘攘声音霎时安静了,锣响后,郡民都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通道。
  在前方行走着的捕头眉头微微一紧,侧脸对着旁边的同僚说:“就快到府上了,各位要打醒精神,要小心才是!”
  前方开路的官兵鸣锣开道,稍后的高举“避让”、“肃静”牌,轿子则在中间,后面也有数十位官兵拥护。
  知府出巡回归,也是份外气派!
  李凡标看到这一幕,也都低头退让。
  就在这时,突听“呼”的一声,一个矫健的身影飘然而过,带着一股强风,将周边的房窗都震得“吱吱格格”的响。
  那人随风而起,一个箭步从人群之中穿过,他飞速地踢倒了前方数位开路的官兵,一路没有任何阻挠来到轿子面前。
  整支队伍顿时一阵忙乱,这一下被打乱了阵脚,这官府里的人都不知所措。
  轿夫脸色顿变,怕摔伤知府大人,立即将轿子放下。
  作为长期保卫知府的安全的护卫的官兵,反应也极其迅速,立即上前喝道:“你是什么……”
  “人”字都说不出,就被那个人一脚扫倒。他趁势也将周围的官兵一举击倒。
  捕头见状立即拔刀向前,可是,根本被那人一招击倒在地,甚是狼狈。
  这才看清楚了他的外观,只见他身穿紫色华服,一身紧身行装,手执一把长直剑。
  官轿内,知府好奇地拨开帘幕,想看个究竟。
  那人抓住机会,长剑顺势抽出,挺剑直刺,眼看就要刺穿知府的喉咙,这是想将知府置之于死地。
  在千钧一发之际,在一旁的李凡标见状,立即上前使出【电光闪速】,眨眼间来到官轿的侧边,双目瞪着那个人。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息紧逼,让那人的剑无法再靠近,这就是李凡标的【紫烟真气】。
  那人原本想运功相抵,谁知道李凡标的法力显然更胜一筹,而且一直压制着。
  法力继续输出,将那人原本的直剑硬生掰弯成一个弧度。
  那人见状,心中不禁一凛,暗叹:“此人道法深不可测!”审时度势之下,用极快的身手在四周略一察看,立即遁光而走,留下周围凌乱不堪。
  那个人走后,跌倒的官兵纷纷站起,围了上来,捕头也都仓促整理好帽子,并催促道:“此地不宜久留,大家赶紧上路!”众捕快应声:“是!”
  于是,众人回到自己本来的岗位,轿夫们也重新抬起轿子。
  他们一边轰走围观人群,一边护送着知府急忙离去,仓促间有些许狼狈之感。
  当他们走远后,这街上也仿佛恢复了原本的平静。
  当中有位大叔叹道:
  “哎呀,知府大人最近周边的烦心事,估计他心情也是十分低落吧。市井烦事、山贼占山为王、海事、周边的动乱,接二连三。上面的压力,下面的舆论统统都像重担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
  “大人平时都是这么焦虑的吗?”李凡标笑了笑。
  在一旁的郡民听见后,立即解释:“你不知道啊?南京鸿胪卿王守仁因为大帽山平叛,即将要来攻打隔壁省,知府大人肯定要隆重其事嘛!”
  “平叛?”
  这事会不会跟刚才袭击事件有关?为什么要袭击知府呢?这个袭击者又会是谁?
  种种疑问,不禁让李凡标回忆起了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