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抽丝剥茧
作者:太渭      更新:2020-07-19 11:56      字数:3486
  夜晚,小小的遮达县城安静而祥和。自从进入萨嘎月,街道上的行人比以前更多了,酒吧的生意也更好了。
  古格王城遗址被黑暗笼罩着,透过明澈的星空,它那磅礴的气势依然震撼人心。
  一个瘦小的人影从遗址区门口的小屋里出来。那人拿着手电,扛着䦆头,慢慢地向王城南边移去。
  他绕过王城正面的山坡,来到南面的河谷,顺着断崖底下一直走到干尸洞。他用手电照了照洞口,嘴里念叨着:“藏着那么多尸体,有什么好看的,还翻来覆去地看。”
  他放下手电,借着月光,抡起䦆头刨挖那些壁孔,一边挖一边骂:“叫你们爬,叫你们乱找,看你们还怎么上去。人死了也不得安息。”直到把所有壁孔挖掉,他才放下䦆头,脸上露出奇怪的微笑。
  ……
  王副县长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加班对于想干点事业的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边巴局长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天发生在干尸洞的惊险故事。
  “虽然冒了一点险,但收获是巨大的,考察团查明了干尸洞内一具尸体的身份,他们确信那具尸体是古格王国灭亡时的葡萄牙神甫马科斯。另外,他们还发现了通往冬宫的暗道。这为我们古格申遗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啊。”边巴局长站在副县长面前很神气。
  “还是外国人厉害。中国的考察团、考古队来了几批,都没搞明白的事,外国人一来就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古格王城遗址绝不止这点秘密,应该还有更多更神秘的东西。你们文化局这次一定要配合好考察工作,力争为我们申遗加上份量最重的砝码。”王副县长说。
  “是,是,县长。另外,世界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区主席罗杰斯先生今天也来遮达,专程指导考察工作。”
  “北京来的,一定要接待好。食宿都安排好了吗?”
  “都安排好了,县长,能不能再批点经费?”边巴局长满脸堆笑。
  “经费问题你找县长批,我这个副县长没多少钱。”
  “唉,县长,你就开开恩,从援藏经费里给一点吧。这次申遗工作也是遮达县千载难逢的大事啊。”边巴局长说。
  “好吧,给你五万。”
  “谢谢县长。”边巴局长就等王副县长这句话了,他迅速掏出请阅件。
  “呵,早有预谋啊。”
  看着王副县长签了字,边巴又说:“县长,还有一个事给您汇报一下。最近我们接到达巴乡政府的请示,他们想要恢复达巴寺多年失传的竖立大经幡法事活动。”
  “什么活动,我怎么没听说过。”
  “县长,您才来一年多,当然不知道这事。古格王城是咱们县上的一张名片,外人都只知道古格,它的名气大,其实,咱们的达巴遗址,也是很有价值的古城遗址,那里的秘密或许不比古格少。”
  “达巴遗址?是在达巴乡吗?”
  边巴见王副县长听得认真,便凑近点说:“是的。达巴城曾是古格王国的卫星城。古格灭亡之后,达巴城还存在了数百年。
  达巴寺的规模仅次于托林寺,达巴寺前有一个广场,传说每年的萨嘎达瓦节要举办盛大的竖立大经幡仪式。
  那个经幡的主杆有二三十米高,需要上百人齐心协力才能立起来。各地信徒会把自己的准备五色经幡挂在这个大经杆上祈福。这种仪式从达巴城废弃之后,已上百年没有搞了。
  最近,当地群众反映,为了扩大达巴城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达巴,他们希望恢复这样竖经幡的法事活动,好好宣传一下达巴乡。”
  “还有这么一段历史。达巴寺竖经幡比托林寺广场的法事活动场面还要大?”
  “按传说,那场面可就大多了,堪比拉萨甘丹寺的晒佛活动,需要的人手众多。”
  “既然要那么大的场面,就不要搞了。”
  边巴没有想到,他略带夸张的表述,竟然适得其反。
  “一个托林寺的法事活动,就搞得我们手忙脚乱,如果再搞达巴活动,我们如何有精力?哪里有财力?安全稳定如何保障?”王副县长说,
  “基层的有些官员不动脑子,光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从来没有大局观念。你给他们回复,这事以后再说。你们文化局要把把关,不要什么想法都往我这里送,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热热闹闹地搞大场面吸引眼球,而是要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点事,争取早日脱贫。”
  “是是是,还是领导英明,我们没有头脑。以后一定注意。”边巴感到不好意思,拿着王副县长批过的文件退了出来。
  ……
  夜色中,吴钦穿过清静的街道来到喜马拉雅酒店,走进拉尔森房间的那一刻,他发现屋里多了一个外国人。
  罗杰斯从椅子里站起来,伸出长长的胳膊与吴钦握手:“朋友,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您好,罗杰斯先生。”吴钦想起来,眼前这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就是在曲龙印经院见过的罗杰斯。握手的时候,他能明显感觉到这位老外的手臂很有力。
  “来一杯,吴博士。”拉尔森给吴钦倒了一杯葡萄酒。
  “这么晚找我来,不知什么事?”吴钦接过酒杯。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帮助遮达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罗杰斯先生专程从北京赶来指导工作。现在我们遇到了麻烦,需要发挥你在语言文字学方面专业知识。”拉尔森说。
  “只要我能做到的,愿意尽力。”
  “坐吧,吴博士。”拉尔森的办公桌上,一台投影仪打开着,蓝色的光柱照在白墙上。
  “吴博士见过这个吗?”拉尔森在电脑里打开文件,墙壁上投射出羊皮卷的内容。
  吴钦没想到拉尔森也将羊皮卷搞到手了。当天上午,拉尔森还在感叹无法解开古格秘密,晚上,就得到了古格秘符,应该是罗杰斯的功劳。
  “这些字符看起来挺奇怪。”
  “吴博士,还记得干尸洞里发现的骷髅面具吗?这些奇怪的字符就是在面具里发现的。它可能是打开古格之迷的一把钥匙。”拉尔森说,
  “当年,古格国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他依靠葡萄牙神甫安多德传播基督教。后来,国王与兄弟矛盾激化,王弟引狼入室,拉达克的军队围城,古格灭亡。王室成员和神甫的下落成了迷,国王赏赐给神甫的大笔财富同样不知所终。”
  吴钦注视着墙面上那些字符,手里的酒杯轻轻晃动,他并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他想知道拉尔森究竟想做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档案中,有安多德神甫写给教会的信件和报告,上面提到古格王赐给神甫重金,希望神甫扶佐已受洗礼的王子。”拉尔森说。
  “你是想说,这份羊皮卷是古格王与传教士之间的约定?”吴钦说,“不过,据我所知,安多德神甫后来返回印度果阿,马科斯也回了欧洲。”
  “1626年,马科斯回欧洲汇报工作,第二年就返回古格王国。安夺德是1630年回印度果阿担任大主教,临走时把古格的传教活动全权委托给马科斯。这些情况在梵蒂冈教廷的档案中有记载。”拉尔森站起来,走到吴钦的跟前说。
  “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印度果阿距离古格王国千山万水,安多德神甫不去印度其他地方,如孟加拉、克什米尔,为什么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来到雪域高原的古格王国传教呢?”吴钦继续追问。
  “这个问题,历史有记载。”罗杰斯接上话,
  “公元1145年,叙利亚地区的加巴拉主教曾向教皇尤金三世写信,说在古老偏远的东方,有一个叫约翰的国王,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国家里全民信教,而且那个国家蕴含着丰富的黄金。教皇想派人去寻找约翰国王,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教皇的想法并未实施。”
  “所谓的黄金国度、基督之国,就是指西藏吗?”吴钦问。
  “西藏是黄金之国的传说最早出现于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加巴拉主教或许只是借用这个典故。”罗杰斯说。
  “难道是安多德神甫听了这些传说,就冒着生命危险来古格?”吴钦说。
  “当然不仅如此,还有马可波罗的游记,同样记载了西藏有大雪山下有一个约翰长老,他的国家偏远而宁静。”罗杰斯说,“至于说,安多德神甫为什么不惧艰险远来传教,这跟他的信仰和身份有关。”
  “愿闻其详。”
  “安多德神甫是天主教耶稣会成员,这个教派成立于1540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会员不置私产,不近女色,对教皇绝对忠诚。
  他们开办学校、医院、投资工商业,进行科学研究,他们出入宫廷,担任忏悔师,积极推进海外传教,来中国的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
  安多德神甫、马科斯修士来古格传教是一种使命,他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我们姑且接受这样的说法,怎么证明古格国王就给了他们大笔财富呢?”吴钦说。
  “据梵蒂冈的档案记载,1626年马科斯回欧洲时带回大量金币,那些只是古格国王赏赐财富中的一小部分。”罗杰斯说。
  “古格王为什么要把扶佐王子、复兴国家这么重要的事情委托给外国人?”吴钦问。
  “在当时那种情势下,古格王还能信任谁呢?”罗杰斯说。
  “照此推论,干尸洞里的那具特殊的骨架是马科斯?他为什么要把羊皮卷藏在骷髅面具里,那是佛教做法事或者唱藏戏时才用的东西,跟基督宗教完全没有关系啊。”吴钦喝了一口酒,这酒的味道并不可口。
  “从那具骨架的颅骨分析,他是欧洲白种人,不是亚洲人。在那个时代,来到古格并最终与古格同生共死的,最有可能是马科斯神甫。而且还有那枚戒指佐证。”拉尔森说,“羊皮卷正因为藏在那个不起眼的面具里,才没有被发现,才保留到现在。”
  “还有别的证据可以印证吗?”吴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