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底牌
作者:永远的弱者      更新:2021-09-02 11:36      字数:2082
  第二天早上,在黄巾军出现异动时,时刻关注他们的官军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经过探查后,很快就知道了黄巾军的具体动向,目标似乎是襄城,目的不问可知。
  一时间官军举棋不定,虽然已经定下了援救的基调,但是也要刘备等人到达颍川城外时,他们从旁牵制黄巾军,现在显然是不可能了。
  颍川城内的官军实力要比城外的黄巾军弱,要不然也不会逼到只能够据城而守。
  当听到黄巾军已经出动了上千万人时,他们对于刘备等人的实力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人看来实力不弱呀,要不然黄巾军也不会兴师动众。
  其实他们之前也收到了彭脱战败的消息,但是一来无法确认消息的准确性,二来他们没有与彭脱交过手,对他的实力并不是太清楚。
  所以他们认为刘备等人只是一股普通的义军,实力也应该普普通通。
  现在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对于营救这股义军更加地上心,如果加上这些人,他们的境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可惜两人没有任何好办法,出城野战他们没有任何优势。
  “将军,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中年男子再次提醒道。
  朱儁说道:“可曾打探清楚,黄巾贼还剩多少实力?”
  “三个9阶强者还在营地之中,8阶强者消失了3个,7阶高手消失了6个。”一个负责情报的谋士说道。
  只见他手中有一个光团,里面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点,红色的最少,只有3个,黄色的次之,总有9个,绿色的最多,有26个之多。
  这是他的一个谋士专属的探查技能,光团中显示的是城外黄巾营地中强者的数量和分布,红色代表9阶强者,黄色代表8阶强者,绿色代表7阶高手。
  收起光团后,他继续说道:“从斥候发来的消息,黄巾贼这次出动了大概十万的精锐。”
  朱儁默默地考虑了一下道:“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只要我们集中所有兵力,有望一举击破黄巾贼的主力,到时候他们将不攻自破。”
  “但是这样会置刘备等人于险境,有违君子之德。”皇甫嵩纠结地说道。
  那个谋士拱手道:“将军无需如此,须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救援的办法,心有余而力不足,非人之过。”
  “如果我们能够击破敌军主帐,也能够让他们回援。只要刘备等人能够坚持到那时,也算获得了救援。”
  “也只能如此了。”皇甫嵩也不是迂腐之人,无奈地说道。
  一个多小时后,城内所有的官军除了留下十几万防守城墙,其余的都从黄巾军主帐所在的东门涌出。
  这么多人的调动,偷袭已经不可能,黄巾军马上就收到了消息。
  这个时候就要比拼哪方的调动更加快速,这点官军非常自信,更何况还占据先手。
  不过黄巾军并没有慌乱,似乎早有预料,这点从开始交战后双方势均力敌的状况得到了证实。
  官军的优势是士兵的阶位基本上比黄巾军高一阶,7阶谋士也有三人。
  但是黄巾军生生地凭借着数量中阶战者稳定了战局,这也是官军现在努力想要吸收义军的原因。
  义军的战力还不如波才的精锐,收过来都有可能累赘,但是其中的中阶战者确不少。
  中阶战者一般是作为基层指挥,而官军中有很多中阶将者,还有一名8阶帅者,可以奢侈地用一个4阶将者担任千夫长甚至是百夫长,所以对于中阶的战者的需求低很多。
  而且中阶战者在大型战场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还有可能打乱士兵的阵型。
  当然任何东西数量多到一定程度都会引起质变,黄巾军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但是由8阶帅者统帅,而后又由7阶谋士加持了的6阶士兵很快就撕开了黄巾军的阵线,这才是官军的底气所在。
  但是黄巾军也不是没有底牌的,只见天空中出现一团巨大的乌云,覆盖了官军前方近一半的人。
  “后退,后退!”皇甫嵩急切地说道。
  朱儁无奈地摇了摇头,尽管官军早有准备,也要损失惨重。
  前方的官军有近二十万,都是精锐,尽管非常恐慌,还是进退有据,短短半分钟就整体后退了一百多米。
  但是还是有尽三分之一的人被乌云覆盖,一阵密集地闪电从乌云中落下,通天彻地的光芒让人不由闭上眼睛。
  等到睁开眼睛后,乌云已经消失,但是之前乌云下能够站立的只有6阶士兵和5阶以上的战者。
  由此可以看出战者隐藏的法术抗性似乎比士兵高很多,因为5阶战者与同阶士兵的数据是一样的,而且士兵还有各种加成。
  这就是黄巾军的底牌,由9阶术士制作的[引雷术]法符,封印了9阶术士使用[引雷术]的全力一击,在现阶段就是一个bug。
  等到6阶及以上的士兵成为主流时,它又是一个鸡肋,官军已经品尝一次它的威力,但是在绝对的实力下没有任何办法。
  没有人知道波才手上还有多少这种法符,但是只能够让官军投鼠忌器,却不是退却的理由。
  短暂的停顿后,双方的交战再次进行,官军后方的士兵立刻补上。
  不过失去了近四分之一的主力,双方又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但是情况却是对官军不利的,因为黄巾军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朱儁见此大手一挥,中军响起战鼓,城门口出现了一大股骑兵,足足有上万人。
  这是官军的一个底牌,北军五校中总共万人规模的骑兵。
  骑兵的花费是很大的,仅仅是一匹战马在中原就价值几金,而且一般的骑兵都是一人两马。
  骑兵的日常开销也很大,战马需要食用精粮,所以通常一名骑兵的花销抵得上上百名普通士兵。
  以现在大汉王朝的经济状况,能够供养起这万名骑兵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这些骑兵也是宝贝,不到关键时刻,朱儁也舍不得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