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序(完)
作者:喝西北风p      更新:2021-10-02 19:47      字数:4481
  世界形成的初期,有一残破的玉柱破空而来,扎进土地不见踪影,大陆演变千万亿年,从来没有现身过。
  其实玉柱并不是没有现身,只是不为人知罢了。
  初来天罡,此玉柱上满是裂痕,好像随时都会崩溃瓦解,但总是有一层黑光流转,维持着玉柱的完整,直到玉柱进入大地三千丈下。
  有人会问,地底应该是阴兵之穴才对,为什么玉柱没遇到阴兵。虽然表面上看阴兵所在地是在地底,但其实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地底入口只是一个“门”,理论上只要是地面阴兵无论从哪里都可以出来。只不过天罡第一战之前,阴兵不知道地面有生命,后来整个阴兵空间就被封印了,再后三大阴兵被天道收走,阴兵空间也就废弃,毕竟虽然阴兵空间没有阴兵,但还是存在少许阴气,能让普通人死亡,修士灵识受损。
  言归正传,玉柱一直在大陆地下修复自身,寻找可吸收的能量,因为是天罡初生的世界,有很多多余的能量逸散,玉柱借这些能量修复本体,至于器魂,本体还没修复,器魂先等一等吧。玉柱在底下不停地穿梭,感应到能量就过去,吸收炼化之后接着转悠,一直到天罡第一战,当他发现生灵的血肉精华能加快自己修复,玉柱就在战场中心,吸收能量,因为只靠宝物本能行事,玉柱总是认错能量,常常追着血魔僵尸之类的满世界转悠,也幸好没有器魂,不然会气晕的。
  天罡第一战很快过去,大陆又恢复平静,玉柱也就做回了老本行,继续在底下穿梭游弋,也不知道玉柱是什么材料的做的,吸收了几百万年能量,还有众多的生灵血肉精华,还是那一副破烂样子,卖肉做个饶头倒是不错。也幸好玉柱只有本能,不然几百万年做这样同一件事,想想都不寒而栗。
  修行无岁月,转眼就到了天罡第二战,玉柱已经拥有一岁婴儿的智慧,虽然没太大长进,但也比靠本能强多了,玉柱一直活跃于地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当天道出现时,玉柱本能地感受到了危险,拼命地向地下前行,一万丈,两万丈······九万丈,玉柱不惜消耗几千万年好不容易收集而来的能量,一直下潜到地下九万丈,虽然过去的努力都白费了,但至少脱离了危险。
  要知道玉柱和阴魂一样,都是外来者,被天道发现,不死也得脱层皮,阴魂好歹还有点用,玉柱能干什么,连原来的器灵都被打散了,新生的器灵又脆弱不堪,若果没有能量,玉柱顶多是个古董,观赏品在这个“质朴”的世界,就是破烂。
  玉柱没咒念,器灵还是个傻子,不过这器灵可以感知到,除了自己,玉柱内部还有两团意识。
  一团在第一次天罡大战时被器灵吸收,原来是玉柱原主人的记忆,原主人被敌人打碎身体,只剩灵魂,无奈,只好灵魂依附于玉柱,进行位面空间穿梭,穿梭空间时,灵魂被空间乱流磨灭,只剩下一些残缺的记忆,从空间出来就进入了天罡大陆。记忆对于新生器灵来说,屁用没有,记忆又不是能量,只是一些影响,对器灵半点帮助没有,不能帮他修复本体,不能帮他增长灵识,最多给下一代主人,可这都是没影的事。
  第二团灵识就特别了,这团灵识没有记忆,却拥有雄厚的能量,说他特别,是因为他有情绪,一直重复着两个字“回家”。没有记忆,却有情绪,只有一个解释,这是“执念之魂”,执念越深能量越强。玉柱的器灵也是查看前任主人的记忆才知道的,如此看来,那记忆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玉柱没敢吞噬这团意识,怕受到执念影响,而且这团意识明显不是前任主人的,执念之魂一直在变幻形态,最常表现的是巨人,和一只眼睛,巨人很平常,但那只眼睛给器灵危险的感觉,综上所述,器灵没动这团意识,两者之间倒是很和谐。
  第二次天罡大战之后,器灵又勤勤恳恳地驱使玉柱吞噬能量,当他发现吸收灵石内的灵气,比单纯吸收天地间的能量要快得多。灵石就成了玉柱的目标,低品灵石能量太少,中品也差不多,上品也勉强,极品也就刚刚好,超品就完美了。超品灵石内部灵气饱和,完全固化,无法修炼,虽然有灵识,充其量就是个战五渣,普通人也能一挑十,但超品灵石就算再废,也是天地宠儿,石头产生灵智的难度可想而知,超品灵石是石头中的天才,所以玉柱在吸收了几个超品灵石之后,就被天道发现了,超品灵石本来就少,整个世界也不过十指之数,这又被宰了几个,剩下一个在那瑟瑟发抖,还好天道及时出现,那最后一个才没招玉柱的毒手。
  玉柱一看情况不妙,又向地下下潜,天道是为了保护超品灵石不受伤害,加上玉柱隐藏的很好,所以玉柱侥幸逃过一劫,冒着被天道追杀的危险,玉柱吸收了好几条上品灵石矿脉,发现了很多极品灵石,甚至有一颗就快化成超品灵石了,预计也就几千年的时间,毕竟都不是普通生灵,几千年还不都是小菜一碟,所以玉柱在吸收了发现的所有灵石后,专心的呆在那颗快进化的极品灵石旁。
  可惜事与愿违,玉柱低估了天道保护超品灵石的决心,在灵石进化那天,天道化作一只巨手,拿走了新生的超品灵石,并且玉柱不小心泄露了气息,被天道发现,一道雷霆就劈了过来,这雷霆不是凡雷,是天罚。原本玉柱经过漫长时间的修复,本体只剩下一道贯穿本体的裂痕,哪知雷霆一下就把玉柱本体劈成碎片,天道很满意,于是就消散了,而玉柱碎片却被一股黑色的光聚在了一起,只是玉柱内部的器灵和执念之魂都被打散了,不过他们并没有消失,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还有重新凝聚的一天,碎片重新组合成玉柱的样子,只是表面布满裂痕,好像一碰就会碎似的,玉柱也没有多余的能量了,只下潜到地下一丈,就静止不动了······
  不知过了多久,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小村子······
  孟尝,是孟家村的一个普通平头老百姓,今天是他孩子出生的日子,原本他是打算在村外的荒地上种点什么,挖了一排坑,忽然想到家里院子不平,他妻子快生了,不能让媳妇受到额外的伤害,所以他需要土来填坑,最好再铺上一层。
  他刚挖了一堆土,准备去借车拉回家,却听到自己媳妇快生了,情急之下急忙赶回家,当他赶到院子看到全村人都来了,他先是听到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然后就听到独属于婴儿的哭声,他也是喜极而泣,他冲进屋子,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个大胖小子,他又看看妻子,只见她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但却难掩眉宇间的喜悦和满足。
  之后,孟尝宣布办喜宴,百天办一次,周岁办一次,全村人都跟着欢呼。
  孟尝想到先前挖的一堆土,想到铺院子的事不能耽搁,所以告别村民,接着去挖土,向下挖了一丈深,他看到土差不多够了,打算再挖两下就回去,最后一下可能是挖到石头上,震得他手发麻,手中铁锹差点脱手,他一看铁锹,心中惊骇,什么石头这么硬,崭新的铁锹竟然卷刃了,而且刃中心居然出现一个豁口。
  没办法他用手去挖,挖了半天,只看到一个拇指大小的玉石柱子,连块大点的石头都没有,孟尝实在是不敢相信就那么一块玉竟然这么硬,但事实不容他争辩,玉柱刚好能够放进那个缺口。
  孟尝这才开始打量那玉柱,之所以说他是玉柱,是因为上面刻着“玉柱”两个字,这玉柱上满是裂痕,一个字“破”,但孟尝也没有嫌弃什么,他弄了点水,擦拭了一下玉柱,发现这玉柱除了裂痕,色泽倒是圆润,没有斑驳的杂色,总体来说是块好玉。
  孟尝想到今天儿子降生,我又挖了一块玉,就叫孟玉吧。
  之后孟尝再没发现什么,就借了一辆手推车,把土拉回家,他回到家把想法告诉妻子,妻子也同意了,儿子的名字就定下来叫孟玉了,妻子缝了一个小布兜,把玉柱装在里面,挂在孩子脖子上。
  时间如白驹过隙,孟玉今年十六了,他爹把他送到城里读书,他也很争气,教书的先生经常夸他。孟玉平凡的前十三年生活就好像白开水,没什么稀奇的。在他十三岁生日那天,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他的血流到他脖子上的小布兜上,他不知道布兜里面是什么,他娘告诉他是他爹给他的护身符,没啥大用,图个心安。他没有注意到当他的血流到布兜上,布兜闪过光芒,自那以后他时常听到有人在他耳边低语“回家,回家······”还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嘟囔,不知道嘟囔个啥,但一直絮絮叨叨的,让人不安生。
  孟玉很奇怪,他倒不是没见过鬼怪,他们村子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了城镇,就快变成小城了,因此人也很多,妖魔两族人不常见,但是半妖,人魔什么的还是能见到一两个的,即便是最少的阴族,小半年也能看见一两回,孟玉并不害怕,而且他的教书先生告诉他读书人身上自带一种浩然正气,与煞气有相同的效果,能让人万邪不侵,大儒者更是能以气息伤人,就好像用煞气威慑别人一样。
  孟玉的父母带他看过郎中,做过法场,都没效果,孟玉也是没招,请父母放心。
  他发现那两个声音一个在正午出现,一个在午夜出现,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就找了一些书看,有一个老和尚给了他一本经书,叫《多心经》全文也就几百字,不到一千,老和尚说心烦意乱的时候念念经能安神,孟玉也没在意,别人给的总不好不要。
  此后孟玉每当正午和午夜就看书或念经,发现效果不错,就随便找个地方看书,然后心中默念经文。孟玉就这么过了三年,平淡的三年孟玉每天和耳边的声音搏斗,倒是练成了一心二用的本事,一心二用有点夸大,只能说是看书的时候不会被轻易干扰,并且时不时的还能真正做到心分两用,期间那两道声音有融合的迹象,孟玉也没在意,烦了他三年搞得他差点精神分裂,书早看完了,要不是每天默念《多心经》,孟玉早傻了。
  东大陆并不是只有平原,也有一些丛山峻岭,只是没西大陆多,有很多城镇都在群山环抱之中,孟家镇就是这样的情况,想出镇只有一条路,孟玉曾经出去过,那是小时候去上学,先生给所有人安排了住处,都是小孩,大人不放心,所以教书先生就把所有孩子都安排在校舍,孩子吃住都在校舍不许出去,这对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无疑是折磨,这对孟玉没什么影响,孟玉从小喜静不喜动,他找了很多书排解无聊带来的郁闷。
  孟玉在学校呆了六年,学文字,学算术,学大陆历史,还有野史密文什么的。
  六年之后他回家,那年他十三岁,就在回去的路上他摔倒,流血,再之后就如前文所说。
  回忆完毕,孟玉回过神来,他与很多同龄人站在一起,据长辈们说,每十年一次的修道选拔今天开始。
  天罡大陆早在第一次天罡大战就有门派出现,最初的门派也没有几个人,就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无聊人士一起组的团,没事探探险什么的,后来人越收越多,一直到第二次天罡大战之前,发展到巅峰,经过第二次天罡大战(大屠杀)的洗礼,虽然有很多门派解散,消亡,但剩下的门派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以几何级的速度强盛起来,只用了两百年,就恢复了第二次天罡大战之前的盛况,这就好像是一种变相的“破后而立”。
  门派人多了,占地面积也就变大了,自然需要更大的底盘,平原不适合门派驻扎,如果有国家要攻打某个门派,实在是轻而易举,要知道虽然人族众国虽然平民多,但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他们的士兵也多,十个百战老兵,只要结成战阵,就算是十个引气期修道者围攻也能无伤全灭。
  当然有的修道强者以一敌万也不是问题,但国家也不是没有强者,而且人族十四国为了维持精兵的数量,时常打仗,然后征兵,再打,在征兵······一直循环着。
  总之,修道门派都把门派迁到深山老林,名山大川之中,虽然东大陆山没有西大陆多,但是放近千个门派还是放得下的,还要说一句,情报组织-百晓生专门为门派排了一个“门派榜“·······
  “喂,孟玉小子,仙人来了,你注意一下,别走神。”哦。“孟玉回过神来,答应一声,正好看见远处飞来一青一紫两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