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风云将起
作者:耳火不耳      更新:2021-10-09 03:21      字数:3614
  云南雪龙山,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让人陶醉。一个月后,白云生终于来到了这里,见到了老杂毛的师弟,和他可爱的七位弟子,他在这里一呆就是四年。
  这四年间,大明发生了许多大事,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李自成进京然后战败西逃,满清入关,南明成立。这些都是跟着白云生知道的历史而走的。
  但某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也正在发生....
  四年间,白云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雪龙山的这位师叔肯定和老杂毛有过节,对他不待见,不过教导他时确是一心一意,拿他当亲传弟子对待。一身业艺传了个七七八八,最重要的还是他学会了这位师师叔的独门刀法:天残六刀。
  所谓九为数之极,七为算之极,大道五十,衍去其一,正是七七四十九。这位师叔说之所以为六刀就是因为七之后阳盛而衰,不符合他的风格,师叔还告诫他慎用这六刀。这位师叔还是位锻造大师,白云生又哄又骗的在他那里打造出一件独门兵器和一些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宝,想来想去这位师叔对他可比老杂毛对他好多了。
  四年间他并没有一直呆在山上,无数次下山无数次杀伐,清军南下见人就杀见城就屠,在第三个年头时,他又一次见到了朱姑娘,此时的朱姑娘没有了往日的俏丽活泼,一脸的疲惫。朱姑娘见到他也是惊喜万分,但是情况危急万分没来得及多说几句话,但是少女身边一直有一位道姑贴身保护,白云生对师姐投去感激的目光,常筱师姐同样对他嫣然一笑,抱紧了朱姑娘的身体远去了。
  他还注意到,常筱师姐眼角的些许皱纹。后来一年之后,他得到师父召唤回到陕西的龙门派祖庭,静心养性等待着出师的时日到来。
  这两年时间里,白云生没有停止过锻炼,他不关心山下的情形,不关心这天下是谁做的皇帝,因为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太熟悉了。
  众位师兄们也陆续的回到师门停留没几日也匆匆而走,大师兄和三师兄一直在山东,两位师兄现在年纪都不小了,大师兄有着四十多岁的年纪,三师兄好些当初的放浪不羁的性格也已经内敛了很多,但是两位师兄的眼中精光四射。
  二师兄还是那个笑眯眯的胖子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眼角的鱼尾纹明显了很多。四师兄五师兄没见多几次面,冲冲而来冲冲而去。六师兄是位神秘人物,没有人和白云生谈起过他。
  七师姐常筱对他最亲,这两年间也是她一直陪着他,两人之间的姐弟情越发的浓重,也无话不谈,有时候常筱师姐拿朱姑娘调侃他,白云生也不害臊就说等下山以后就去找她当老婆。
  常筱师姐说现在朱姑娘在云南的一个苗寨里,很安全,那里远离城镇,鞑子想找到她很困难。朱姑娘的侍卫韩立斌在一次逃亡的路上,为了保护她们力战而死。“朱姑娘,朱心素,等下山以后去找找她吧,从前是高高在上的皇亲国戚,现在变成了一位东躲西藏的前朝余孽,挺可怜的”。“嗯,师弟,你下山以后真的该去找找她,路上的时候她经常问起你,我就说你现在潜心练功很安全,看来这朱姑娘对你还是很上心的,你给她的那个玉佩,小姑娘可是一直挂在脖子上的”。
  没过多久师姐也走了,被老杂毛派往了广东,白云生看着这位下山远去的师姐,年龄的痕迹已经爬上了她的脸颊,白云生心里有些酸酸的,几年的光景,风华正茂的女子也步入了中年,但他们姐弟俩的感情越来越醇厚,这位师姐直到几年之后才再次相遇。
  龙门派望仙洞,这望仙洞至创派以来便是当代掌教的修行之地,除了掌门,其他人没得传唤不得入内,在白云山看来,这所谓掌教清修之地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不过是为了保持掌教真人的神秘和威严。
  石桌石凳石床,洞内有一个天然的石台上面摆着一个蒲团,这石台上方,有一个井口大的洞,这洞连通外面是个很好的通风之所,天朗气清时,在这石台上可以看到外面的星光。
  然而如果刮风下大雨可就不美了,所以这石台之下,还有个引流渠,连着一个小小的水潭,这小水潭其实是一泉活水形成的,咕咕的水流涌上来,也不知是哪位祖师突发奇想,把这一汪泉眼,修成一半人多高的石柱,石柱之上是一石槽,石槽有个缺口,那留下来的水便成了那小水潭。
  整体在雕龙画凤一番,刻上一些道家典籍,阴阳八卦,白日飞升之类,唬唬外人,也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平时欣赏一番也是美妙。
  白云生之前进来过一次,在心理好是一通嘲讽,和后世那些风景区可差远了,在这里清修受苦,他才不干。不过今日受召见不是他,是他大师兄常光道长,常光坐在石台下的一个蒲团上,上首是老杂毛,老杂毛一脸正色的打坐吐纳,接下来发生的一段对话如果让白云生这个现代人听到,今后一定会对老杂毛的观星测算之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定哭着喊着叫爷爷,我是八娃呀。
  “常光来啦”,老杂毛行气结束说道。
  “师父”,常光道长躬身行礼。
  “常光啊,今日为师叫你过来,是有一件事”,常光没有说话只是正了正身体,老杂毛想了想,接着说:“为师,已存于世间两百余年,可以说见证了大明王朝的兴盛衰败,然而为师前一百年醉心修道,后一百年留恋红尘,把祖师的基业都荒废了,直到三十几年,为师突然感到这天地将变,为了应付这变幻莫测的天道,才收了你们七个弟子,潜心教导,你们七人也没让为师失望,也为了咱们龙门派留下了香火,为师很欣慰啊”。
  “都是师父教导有方,我和六位师弟师妹才略有所成”
  “恩,不必过谦,你为人正直刚正,但容易折,这一点你比你三师弟可差得远啦,哈哈哈。你们七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些年为师也为了应付这天下大变,违背祖师的出世教义,让你们陆续下山,但是为师也尽了力,在天下大势面前,人力有时穷啊。哎。。”老杂毛叹了口气
  “如今这满清鞑子进了中原,这片土地上就该换换主,让他们在坐几百年,然而天道混沌,为师有些也看不清,那满清鞑子在入主之后本应由那皇太极第九子坐天下,然而又为何会是他多尔衮来做,为师也没悟透天机,但一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直到前几日,天生异象,结果这天下之主突然暴毙,今后这中原一定是由那小鞑子来做,但子少而母壮国之必亡,那豫亲王更不是国君之相,这刚刚安稳下来的天下,怕是要在血雨腥风”
  常光道长听到这里,心中已翻腾不已,他终身的志向就是驱除鞑虏,光复中华,难道还有机会?常光道长眼睛泛着希望的光芒,急忙问“师父?您是说?”
  “哈哈,对,这谁才是天下之主还不一定呢。但为师一生两百余年窥尽天道,时日怕不多啦”
  “师父,您老人家身体健朗,为何如此说”常光道长有些着急的问。
  “诶,师父又不是神仙,修了一辈子道,也没成神仙,最终还是要去的。常光,你看你那小师弟如何?”老杂毛突然把话头转到了白云生身上,让常光道长有些疑惑,不过还是想一想老实回答。
  “白云师弟,他心性品质是没问题的,在修行道法和武功之上也尤其上劲,但就是这道心上,弟子看的不太明白”
  “如何看不明白?”
  “师弟他,在最初时,对大明朝不认同,说大明该亡,对道家之说也不认同,现如今满清坐了天下,他倒是心安理得起来,虽然对满清也是满腔的愤慨之色,但他为何如此懈怠,怎么说也是汉人”说到这里,常光道长微微有些不满,就这件事常光道长与白云生争辩过好几次,每一次都是敷衍他,他知道白云生一定有想法。
  ”而且有一事很是怪异,最初见他顶多只有十几岁,但见人见事颇为清晰为人也机警,而且懂得也多,心思成熟练达。师父,他本是山野顽童,就算是大富之家的弟子,也不止如此啊”。常光道长对这件事很是疑惑,一直也不明就里,今日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想找师父问问清楚,看师父如何说。
  “哈哈,为师说了,天道混沌,那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那小师弟本名不叫白云生,你可知为何他为何为自己取名白云生?”
  “徒儿不知!”常光道长倒是很干脆。
  “天道本已安排好了所有,为师早些年便已经明了会如何。然而十几年前天道突然变得变幻莫测起来,自古发生此等异象,必有应劫之人出现,为师早已观察过你那小师弟的面相。该是福薄早夭之人,然而为何会活到现在。为师也不明就里。有一日天空的东面有一颗星星不知何时点亮。那光芒夺耀耀。为师借此推测一番,这才得知,你小师弟原来的他早已魂归地府,你可看清他的种种不同,何止不同于其他人,老夫活了两百余年,见过的人可以万记,他与这天下人皆不同。这你可为何?”
  常光道长已隐隐有了答案,但还是答道“师父,这是为何,什么人能与这天下人都不同?”
  “哈哈哈哈哈,因为这白云生来于虚无之处,灵魂带着大智慧,大福源。你那小师弟乃应这天道变换之人。哈哈哈哈,居然被为师碰上了,这就是机缘啊,天下有救啦!”老杂毛笑的特别畅快,心中堵着的一口气也发了出来。
  “师父您是说他将是天下共主?”常光道长震惊的无以复加。
  “是不是共主,这也难说,贫道也看不透,他的气运、福运、财运如何,为师皆看不透,他是天机蒙蔽之人,强行推测怕是贫道就要命丧当场啦。”
  “常光,为师时日不多,能做的事情也不多了,明日之后,为师就要下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在做一些事情,今后你们七人要尽量辅佐于他,但你师弟仍需历练,只有在该出现时,才可出现,你可明白?”
  白云生在后山的山崖上正迎着大风练刀,突然一个大喷嚏,差点没收住刀势,把自己悠出去。吓得他立刻收工站定。“奶奶的,风大要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