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可曾有改变
作者:笑不还      更新:2021-10-17 07:27      字数:3273
  人是会变的,哪怕是超凡者,如果不到了圣者仙佛的程度,也都是会不断地改变,无论是心灵还是躯体。
  正视这种动态的变化,才是最恰当的选择。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都是小说家言,改变是由长久的念头和外在的经历所塑造出来的。
  人的确可以有一个愿景,我要在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只有这样一个想法,是不会有什么具体的改变的。
  心灵自有其力,但这力量也是需要物质的基础,心灵术士会有心向,但这方向并不绝对,它并不要求你要像一个牧师那样对你的神灵充满信仰。
  我要成为一个强者。
  可以。
  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弱者,但要坚强地活下去,也不愿意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本心。
  同样可以。
  心灵术士的基石在于坚持,在于不断地挖掘,在于反复的思考。
  即使是在游戏世界,也不存在一朝顿悟就立地飞升的超凡者。
  ……
  灵能的浪潮渐渐地退去,都余的心灵找到了锚点,没有大彻大悟,也没有一念成佛,他只是突然看到了前方的道路。
  走下去。
  只有不断地走下去才能发现自我,只有迎着这些磨砺前进才会达到终点。
  强者,恶棍,阴谋家?
  这些单一的标签难以刻画出一个真实的人,世上有盖棺定论的说法,或许只有当你走完了一条完整的路,才有资格回首过去和当下。
  灵能之力未有增长,但却从技能卡的附属效果渐渐变成了发源于心的力量,稳固而茁壮,泛着灵性的光芒。
  从现在起,他才真正地成为一个灵能者。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与灵能一起,降龙心法的总纲一一在都余的心中流转。
  他豁然明悟了武学心法的机理。
  中国的武学,向来讲究师法自然。正如老聃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的观想法,不过是想象或观察那些神话生物,自然景观,人间大道,以此将单薄的人身超拔到更高层次的精神上去。
  所谓武功,就是以心法为纲,内力为基,招式为用,争杀为念。
  心法的纲要影响了内力的特性,内力的特性则决定了招式的适用程度,内力的多少决定了招式的输出功率,最后武道意念则会影响一个人在战斗中的发挥,这四个方面共同决定了武者实战的水平。
  都余所修习的逍遥心法, 因为观想的是传说中的鲲鹏,故而能有澎湃之力,逍遥之念。
  逍遥心法现在算不上上乘心法,与其说是它的立意不高,倒不如说是逍遥心法所匹配的进阶心法和配套招式多已失传的缘故。
  北冥神功取了归墟之意,在逍遥心法的基础上更显其浩然盛大,并有吞食天地的内力特性;小无相功以鲲鹏之变为念,故而灵活非凡,变化万千;不老长春功则立足于“朝菌不知晦朔”,向往鲲鹏以万年为春秋的寿命,为天下顶尖的养生功法。
  只可惜,这些都已失传,才使得逍遥心法变成了逍遥派的短板。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三种后续进阶无异于拆分了作为基础的逍遥心法。
  虽然是基础心法,但其间所蕴藏的武理却是分外广博,难以尽悟。
  这可能算是逍遥心法的另一个缺陷了。
  与逍遥心法不同,降龙心法却契合了他心灵术士的道路和他当下的心境。
  所以即使还没有开始习练,但冥冥中一种感觉却让都余觉得这或许是最适合他的一套武学心法了。
  降龙心法的特性在于能大能小,能潜能升,可以匹配所有的招式。
  以降龙心法运使刀招就是降龙刀法,以之推行掌法便是传说中的降龙十八掌。
  这些著名的丐帮神功并非强在招式精妙,而是强在心法通神。
  用游戏的术语来说,就是装配了降龙心法后,使用任何招式都会是百分百的相性,而且还有额外的buff加成。
  ……
  不需要闭关潜修,都余只是向仙音道了个别就离开了忘忧谷。
  安步当车,心如潜龙。
  刚刚改换了心法,都余就已经发觉了其中的妙处。常人改练新的功法,往往都要经历一段内力缩水的过程,除非是像北冥神功这种后续的进阶功法,否则一整个换下来,原有的内力至少会损失一半有余。
  但降龙心法不同。
  如果把逍遥心法锻炼出的内力看做一体的生灵,那么降龙心法就是缓慢地驯养这只生物的过程。
  佛家认为人人皆有佛性,降龙心法亦是如此。
  龙,这不是一个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龙性存于内心,是跳脱之念,是人性之念,是所谓贪、嗔、痴、慢、疑。
  降龙,就是将龙性驯服为佛性的过程。龙性即人性,天下万物无所不包,降龙可降龙,也可降伏世间一切。
  所以改练原版的降龙心法并不会让都余的内力消损,只是去除了逍遥心法的内力特性,变成了纯然的佛家内力,至刚至纯,至强至盛。
  就像诗佛王维所言:“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去除心垢之后,心性不增不减。
  当然这是降龙心法最初的源流,出自魔刀或者说丐帮的降龙心法并非秉承此念。
  他们认为,龙可大可小,能升能隐,并不需要将人心中的毒龙转变为佛性与空无,而应认可毒龙的存在,并在认可的基础上去控制它。
  若龙可大可小,大可如须弥,小可至芥子,那么只需要让龙性小到就几乎潜隐的程度,就可以视之为无。
  在这种理念下的降龙心法,既可以保存原有内力的特性,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以降龙内力代替之。这样所修炼出来的降龙内力,失去了那种佛家的意味,只剩下绝对的暴烈与刚强。
  归根结底,他们要的是人人如龙,而非是人人成佛。
  根本无需特意修炼,只是默念魔刀所述的心法口诀,都余的逍遥内力之中,就已经慢慢地生出了一条细小的龙种。
  徒步数日,虽未运用逍遥游的轻功,但都余的速度却已经远超常人。
  嵩山之影也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
  往日的名胜之地,如今树倒庙毁,人烟绝迹,只有些许巡逻的疲惫兵士,在提醒过往的行人,不久前此地曾发生过一场大战。
  少林的诸多庙宇殿堂,早已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当日火焰肆虐的残迹。
  向上看去,仍能看到无数巨石耸立,封锁了少林的后山,不过以这些断龙石之巨,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少林寺的和尚们是怎么运来的这些石头,又是怎么把这些石头放在了那些恰到好处的紧要之所。
  都余却是有些担心,虽然这场大战发生在月余之前,但他很难知道许清澄是否参加了那一战,自身还是否安全。
  久思无益,都余躲过了巡逻的士兵,绕到了山后。
  林间尽是崎岖小道,看上去应该只是兽道的痕迹,不过有轻功傍身,都余走起来并不吃力。
  如果朝廷有心,当也能派出一些轻功高手,看来保护少林寺的,不仅仅是这山林间的险阻。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都余终于看到了少林后山得以幸存的原因。
  和现实地球上的嵩山不同,此地后山宛如仙人刀劈斧凿而成,一体的光滑峭壁,上下间几乎垂直,并无任何可供攀援的地方。
  想通过这条路上少林,除非你真的是仙人下凡,轻功超尘,否则绝无可能。
  不,还是有机会的。
  都余凝目看去,只见光洁的峭壁之上,竟有几株黯淡的植物生长。
  若以它们为支点,能否借助逍遥游登上?
  都余渐渐走近峭壁悬崖,意识到此举并不可行。离得远的时候,那些植物看起来还相距较近,但离得近了,就能发现其中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看着眼前鬼斧神工般的景象,都余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那些山前面的巨大断龙石,该不会,就是这样直接被人切割下来的吧?
  “公子可是要上山?”正思索间,都余听到身后有人声传来,他冷然回头,仔细一看,却是一位进山砍柴的农夫,浑身上下并无异样。
  “哦,难道你知道上山的方法?”都余有些疑惑,有这办法,早可以去朝廷那儿领赏。
  这人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只道:“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
  都余更加奇怪,难道在江湖上混久了,连一个砍柴的都会打哑谜吗?
  “请公子跟我来。”那人像是知道都余的心思,迈脚朝左边走去。
  都余再度用各种方法探查了一遍,确定这位就是个普通的砍柴人,这才谨慎地跟了上去。
  深山之中不便行走,但这农夫想必是终日砍柴,在荒林中走得异常顺畅熟悉,只是走了不一会儿,眼前的景象再度一变。
  砍柴人微微一笑,道:“公子且听。”
  耳畔传来噭噭的吼叫声,似哭似号,给此地平添了一股阴郁的冷气。都余心中一动,凝神看去,果然看到了一群正在悬崖上攀援的猿猴。
  “公子且看此景。如果公子能像猴子一样,自然就能攀援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