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最后的选择
作者:悲歌之0      更新:2021-10-20 19:34      字数:2731
  “我昏迷了多久。”
  “整整三天。”小婵握着夫君的手,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胸口上。
  居然这么久,按这历史的尿性估计这时候朱棣快要起兵造反了。
  不行,得赶紧前往北京。
  路上不知还要颠簸多久,去晚了就没汤喝。
  胡烁摸着小婵的手道:“小婵,我会离开一段时间,你就留在此处等我可以吗?”
  去北京意味着会加入朱棣的阵营谋反。
  这个世界里有些东西已经和正史不同了,因此不能确定朱棣是否成功。
  倘若朱棣失败,胡烁肯定会死。小婵若留在这金陵城内或许有存活的可能。
  反过来,如果朱棣成功的话,胡烁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赏,那么小婵妇凭夫贵会过上好日子,无论她是否随胡烁去往北京。
  因此让小婵留在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夫君要去哪?夫君嫌弃小婵所以要休了小婵吗?”
  她内心忐忑起来,她本名不是小婵,是苏家的一个丫鬟,苏毅不愿将女儿嫁给胡烁便随便找了个丫鬟冒充,于是就选中了她。
  看着被蒙在鼓里的胡烁,“小婵”内心起了一丝愧意。
  前几日苏少爷说出了我的身份。那么他应该知道了,他入赘娶的是苏府的丫鬟而不是真正的苏家小姐。他内心肯定是非常生气,气急攻心,再加上又被苏少爷拿搬砖袭击便晕了过去。
  现在他醒来了,知道了我的真实身份肯定会瞧不起我的吧,也是,我一个区区的丫鬟怎么配的上他呢。
  胡烁不知这小丫头居然想到了这个层面上。
  他摸了摸小婵的头道:“说什么胡话,我对这里已经没有一点留恋了。换种问法,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北平吗?但是那里可能非常艰苦不如此处悠闲。”
  “北平?相公去那黄沙漫天之地做什么?”
  “找一个人,一个贵人。虽然这里历史被更改了但是我还是相信他,等未来他一定能使这大明王朝迈入新的篇章!”
  胡烁将宝全部压在了朱棣的身上。
  “夫君去哪,小婵去哪!还有一件事小婵要说给夫君听。夫君,妾身……妾身坦白,妾身不是小婵。”
  她扭扭捏捏的,做好了被惩罚的准备。
  胡烁笑着敲了一下她的头:“你居然骗了夫君这么久,说吧,今晚想受到第几条家法的惩罚?”
  家法?今晚惨喽,可能又会和以前一样被鞭打,没有饭吃。
  看着老婆哀怨的模样,胡烁笑了起来:“别吓唬自己,所谓家法就是——今晚你负责暖床!”
  “小婵”如释重负赶紧道:“妾身不是有意欺骗公子的,苏老爷威胁妾身,如果妾身说出来就会被驱逐出苏府。”
  “别公子公子的叫,我喜欢漂亮小姐姐管我叫相公!哼,这苏府有什么可留恋的。我们走,我带你去北平。”
  胡烁喊小婵收拾东西准备出发,虽然她执意要胡烁喊她当丫鬟时的名字,但是胡烁却说丫鬟的名字不好听,就要叫她小婵。没办法,只得应了下来。
  两人本来就穷困,家里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之物。
  胡烁把两个小包裹打包好,自己背上,笑嘻嘻地牵着小婵的手出门。
  还没出金陵城胡烁二人就被人拦了下来:“胡检讨病痊愈了?”
  胡烁这才想起前几天朱元璋好像封了他一个什么官来着。
  他点点头:“好了。”
  “好了还不滚回去干活,等着吃鞭子呐?”
  得,跑不掉了。
  落在朱元璋这种工作狂魔手里,一天的生活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加班!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朱元璋一年只准许员工休三天。这三天是春节、冬至、朱元璋的生日。
  连朱元璋都这么努力,底下的员工哪敢懈怠。再加上一下子爆发了洪武三大案,朝廷内外官员几乎死伤殆尽,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更不用提胡烁还昏迷了三天。手上需要抄写的文件,要办的公务有一人那么高。
  胡烁一天到晚悲叹,加班加到头都快秃完了。
  只有晚上摸到小婵身体时才能恢复一丝丝动力。
  滑滑的、软软的、暖暖的。手在她身上缓缓移动,如同进了水的鱼一般欢快。胡烁贪婪地吞吐着她的舌头,仿佛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必须要在今天一下子享受完,否则便再也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她的娇喘呻吟是那样凄美,胡烁再也忍受不住了,将身体重重的压了上去,发泄着自己的压力和欲望。
  朱元璋此时还在宫中批阅奏疏。
  捕鱼儿海大捷!
  看着蓝玉的名字,朱元璋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朱标或许能压制住他,但是朱允炆绝对不行!
  为了允炆朝的安定,为了免除后患。
  这个人必须要死!
  打了胜仗的蓝玉独坐在帐篷中,对着空气感叹道:“伯仁(常遇春),元朝终平矣!此生无憾!”
  军中不能饮酒,蓝玉将白水撒在了地上。
  起兵近二十年,压迫过,毒害过我们的元朝终于覆灭了。从此天下将没有我大明朝的敌人!
  可是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未来会怎样呢,我灭了元朝的举动到底对我来说是好是坏呢。
  蓝玉一个人想了很久。
  军人当以灭敌为第一要任!他坚信自己没有做错,绝不能畜养北元。
  第二天,锦衣卫指挥蒋瓛接到了皇帝的一个旨意。他犹豫不定。
  第一任指挥毛骧在处理完胡惟庸案后就被杀了。蒋瓛知道蓝玉即将步胡惟庸后尘,但他不知道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毛骧。
  没办法,他咬了咬牙,只能这么办。不知道陛下在做出这个决定前是否和他一样左右为难。
  卯时,百官上朝。蒋瓛站了出来状告蓝玉谋反。
  蓝玉被抓了起来。劝诱、审问、拷打每天反复。
  最终在狱卒的授意下蓝玉供出了大量手握兵权的将领。锦衣卫按着这些名字去抓人,然后就是重复上几个步骤。最终被牵连的人员一共有一万五千人。
  杀!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这些人全部死了。
  当晚,朱元璋在批阅奏章时,一阵阴风吹开了窗子,飘了进来。仿佛有几缕冤魂围着他在诉苦,在咆哮。
  身旁的太监赶忙抵住门窗,却听到朱元璋在背后说:“不用,随它去。你们先退下。”
  朱元璋拔了他的佩剑横在身前:“老兄弟们,对不住,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允炆年少,各位又跋扈任性功高盖主。长此已久下去只会对朕孙儿不利。朕对不起你们,但朕绝不认错。试想下,若你们当上了这大明朝的皇帝,你们又能否放过朕!你们都以为当上了皇帝就能享尽天下富贵,哪有那么简单。”
  “做一个恶名昭著的皇帝自然容易,每天只需贪图玩耍,等官员报饥荒水难时就问他们:‘流民既然吃不到米粮,那为何不食肉羹?’多简单!但是朕又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朕勤勤恳恳事必躬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这天下所有人都有饭吃,都能读书,都不必担惊受怕。为了这个目标,朕只能杀了你们,因为朕要立朱允炆为大明朝第二任国君,他还太小不能够驾驭你们。”
  朱元璋往前疾走了两步:“朕自然可以立其他人为太子。橚儿亲民、棣儿善战、权儿能谋……但是这些孩子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朕对朱标的爱!允炆又是他的孩子,朕不传位给他还能给谁呢?”
  朱元璋执剑左右劈砍了几下,睁大双眼用剑指向前方:“若还有冤魂想索命的,尽管冲着我来。休伤我孙儿!”
  没过多久朱元璋就病倒了,有人说是杀人太多惨遭反噬,有人说是劳累过度,亦有人说是不成气的文武百官给气病的。
  “命皇太孙朱允炆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这是朱元璋昏迷前的最后一道指令,从此以后他每天只有几个时辰能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