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明战神
作者:悲歌之0      更新:2021-10-20 19:34      字数:2543
  耿炳文不敌朱棣,坚守不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朝野。
  官员们无比的愤怒,隔着千里指着耿炳文骂:“懦弱小人,只知一味避战,有失我大明天威!”
  “胆怯妇人!十三万打三万,干就完事了!弓兵骑脸怎么输!”
  黄子澄得意得看着齐泰:“我说什么来着?我早就说过老将军年老求稳,没有魄力,不能彰显我明朝神威。臣举荐曹国公之子李景隆,此人年轻气盛,定不辱使命,打一场漂亮仗回来!”
  朱允炆发了道圣旨任命李景隆替换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送行,赐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李景隆感动地稀里哗啦,跪拜在地,口中喊着“谢殿下隆恩。”
  终于能征战沙场了!从前只是练兵,练兵。毫无乐趣,父亲评价我“寡谋而骄矜。”我是这样的人吗?我熟读兵书怎么会寡谋?我从来宽厚待人,又怎么可能傲慢无礼?世人皆对我有偏见。
  这一场仗,我一定要证明自己!
  迈着响亮的步伐,意气焕发的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南军,向北推去。
  现在是三月底,预计五月初便能返航,你们就准备好最香甜的瓜果等我归来!李景隆骑在马上,得意的笑着。
  “哈哈!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可以用的人吗?居然派这种水货前来应战。”朱棣抚着地图哈哈大笑。
  在座的将领不知道朱棣在笑什么。五十万大军,号称百万!我们撑死三万不到。众将领多多少少露出了恐慌之情,时而叹息,时而将手上出的汗擦在盔甲上。
  朱棣偷偷瞄了一眼诸位将领,缓缓道:“李景隆这人我从小就认识,贪功冒进,没有谋略。”
  “他军纪散乱,上下不同心。”
  “他从未上过战场,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五十万大军,这么长的补给线。我们只要稍微骚扰,他的军心一定会乱。”
  “南方温暖,此时出征必定没准备厚棉衣等军备,他马上就会吃到苦头。”
  “有这五个原因,他一定会失败!”
  众将一听分析,心中的不安逐渐退去,也放声大笑起来。等布置妥当后,朱棣拉着道衍胡烁开了个小会。
  “我方才那些话只是为了安抚军心,五十万大军就是傻站着让我们砍,也得砍上个大半年。这块骨头很难啃下。”
  朱棣明显开始紧张,没有开会时的从容淡定。他不时擦着冷汗,望着地图愁眉紧锁。
  胡烁道:“可先收缩兵力守城,另派一队轻骑兵不断袭击运粮线。在这寒冷的北平假如没有足够的粮食,他们便会自动溃败,无需我们出力。”
  道衍肯定了胡烁的想法:“但是只靠守城和骚扰还是不够,我们应当有正面一战的力量,还需要大量军队。”
  朱棣苦着脸:“十六岁以上的壮年男子每家都已经派出了一位,如果加大征兵量,粮食就没人耕种,只会失去民心。”
  胡烁知道朱棣在正史中曾绑架了宁王朱权,弄到了他的朵颜三卫,便开口引导:“皇太孙削藩,其他藩王必定不满。不如邀请他们一起起兵靖难如何?”
  朱棣摇摇头:“我已给诸位兄弟写过信件,代王确实想起兵声援我,但大同被陈质控制,没法支援。辽王谷王早就溜回金陵。现在北方只有一个宁王,世人常说‘宁王擅谋’,这人老奸巨猾,不会答应我们的。”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胡烁继续鼓动,“我记得宁王带兵八万,革车六千。这八万六的士兵如若到了我们手里……”
  道衍鄙夷地看着胡烁:“带兵八万,革车六千的意思是八万士兵和六千辆战车,而不是八万六的士兵。不知胡翰林的翰林学位是怎么诓到手的。”
  胡烁赶紧打岔:“别管那些,现在援军只有宁王。我愿前往游说!”
  朱棣道:“此事事关重大,我要亲自跑一趟。胡翰林在此守卫北平最安全。”
  安全个屁啊,我想搞点事情啊!
  胡烁按捺不住躁动的内心:“那……给我一千部队让我骚扰运粮线总可以吧。我想为国家做贡献!”
  朱棣看着胡烁渴求的目光,仿佛是看见了欲求不满的侍妾,心里一阵发凉:“袭击运粮线这种事情很艰难,万一被大部队追上就是九死一生,你真的要去?”
  “要去,要去!”胡烁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来到明朝之后,胡烁就没做过一件能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他这个人对这段历史来说显得那么可有可无。他不甘心,既然来到了这里,就一定要在历史中留下只属于自己的痕迹!
  一千人马太多容易被发现,朱棣只给了胡烁三百人马。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活着为第一要务。军粮辎重全部烧掉,实在是毁不掉也得投点毒。没有固定地点,没有固定目标,只求让敌军恐慌!”朱棣给出了大致方针后,就任由胡烁到处浪。
  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只部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感让胡烁都快忘记了自己是谁。刚入明朝的他坐在安稳的马车上都会感觉颠簸,此刻的他骑着马纵横驰骋只感觉到爽,仿佛一下成为了小说中记载的侠客。他呼喊狂啸,对着世界说:“老子来了!”
  感受着从耳边挂过的狂风,看着快速移动的风景。胡烁觉得来明朝是此生最幸运的事。
  带着三百人的敢死队,胡烁向李景隆后方插了进去。
  李景隆此时已经兵临北平城下。
  他之前驻扎在德州时派人打探情报,得到了这样的消息:“燕军胆怯,将沿途部队全部撤回到北平。燕王前些日子离开北平,不知何踪。现由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
  李景隆用他“战神”的思考方式想了一会儿,自满道:“我军五十万人,燕军不敢出战,唯有死守!现在正是他胆怯的时候,趁着燕王不在,速攻北平!”
  五十万人开始对着不到三万人的城池猛攻。
  不需要安排主攻那个城门,冲就完事了。
  蚁附。这是最能精准反映攻城情况的词。五十万人像蚂蚁一样,依附在一起,玩命攀爬。他们高呼着,呐喊着,将手中的武器奋力挥舞,只求能将门砍出一条缝来,只求能站稳在北平城墙上。
  五十万蚂蚁都令人恶心,更何况五十万人呢?
  北平有九座城门,城内只有三万人,把这些人平均分成九份,每个城门口只有三千余人。
  守城需要大量檑木滚石,弓箭沸水。这些都需要不停有人运送。
  还要准备预备队。
  人手非常不足,而对面有五十万人!不需要冲车云梯,拿尸体铺,都能铺出一条登城的路来!
  朱高炽快疯了,他自幼身体肥胖,移动不便,不能亲自上场鼓舞士气。超一流的武将又都已经被父皇带到宁王那里了,没人能帮他出谋划策。他在城中央搭了帐篷,一道道命令从他这里发出,不停有求援的请求向他这里送来。
  他要判断哪些城门是真的缺人,必须立刻派预备队补上。那些城门还能支撑一会儿。
  他要根据指令的频繁程度确认对方是不是在耍阴招,是不是佯攻北门实际却主攻南门。
  面对着蚂蚁一样的从四面八方涌上来的敌军,朱高炽努力平息自己的不安,他用牙咬着手臂,希望疼痛能驱散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