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作者:清无斋      更新:2021-10-23 19:31      字数:4146
  只可惜被迷花了眼睛,哪里还想着其他的。
  葛大妹扯来扯去,都在猪啊,鸡啊,瓜果蔬菜上面扯,刘月娥和赵春华哪里不清楚,每次都绕过话题,这些可不是她们考虑的,想要就去找麻婆子吧。
  葛大妹无果,只得闷着口气咽下去了,麻婆子见她没什么成果,非常不满,又开始和麻婆子打悠悠。
  最后还是麻婆子厚着脸皮开口了,陈青山还是比较厚道,临走给他们带了一个猪前腿,和一些蔬菜回去了。
  一家人还是有些不满,嫌弃东西太少,不过还是乐滋滋的回去了。
  吕月香觉得她和史金凤一定是气场不和,史金凤嫌她粗鲁,吕月香嫌她矫情,明明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偏偏非要学大家闺秀的做派,还学的不像。
  “我这衣服要用手洗,这可都是上等的布料。”史金凤将一堆衣服放在桌子上,“知道吗。”
  吕月香翻了个白眼,“你自己没长手长脚。”凭什么伺候她,真是心累。
  “我给你钱行了吧。”史金凤说着要掏荷包,“十文钱够了吗?”
  吕月香冷笑一声,故意道,“十文钱打发叫花子呢,你这衣服这么好,那么就一件一两好了。”
  史金凤脸绷不住,“你别太过分。”
  “那你就自己洗啊,哦,对了,你好像没有快没有衣服换了。”吕月香转身就走人了,才不惯她这臭毛病。
  史金凤气的跺脚,在家里她什么时候受过气,还要自己洗衣服了。
  史金凤不甘不愿的抱着衣服,去找二伯娘了,二伯娘倒是好脾气,帮史金凤洗衣服。
  大冬天的本来就冷,洗衣服冻得手指都疼,史金凤一天一套,还不自己洗衣服,现在还让二伯娘洗,吕月香也是有些无奈了,只能帮着二伯娘烧热水了。
  “
  烤羊肉是苏澜最爱吃的东西,不过这里都没人吃过,也没人做过,让苏澜有些失落。
  今年做也来不及过年吃了,倒不如等过完年,慢慢的做,多做一些。
  这是苏澜重回来这里过得第一个元旦,在她的心里是非常重视的,可是吕松元有可能回不来,就非常不好了。
  临近年底,卖货郎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卖油苕、扫帚、针线、木梳瓜、茄、菜蔬等应有尽有。
  尤其是鸡冠花或者其他红色的头花卖的做多,基本上每个女子,妇人,都会买上一朵,一来是为了好看,二来是为了红红火火又一年,图个吉利。
  十二月三十一日那天晚上,祭灶神,核桃年糕糖饼。
  大人还得防着馋嘴的小孩儿偷吃了祭品,免得惹怒了灶神。
  一月一日,放爆竹,出去玩。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苏澜和刘月娥他们一家都聚在东屋,门口挂上红灯笼,鞭炮声响个不停,甚是热闹。
  刘月娥脸上扬着笑容,今年喜事儿多,又加上新娶进来的媳妇,又赚了不少的钱。,真是好兆头。
  刘月娥,吕玉娟和二伯娘在屋里便唠嗑,边做饭,热闹的不行,灶台上摆满了好菜,好肉。
  随后刘月娥带着吕志元去给村长和里正家里送了些好东西,这些东西不能明着送,免得说闲话,毕竟现在赚了些钱,以后仰仗村长和里正的地方还多,多走走人际关系也是好的。
  在旁边看着,时不时的担心上一些,嘴里喊着,“宝贝孙子,小心些哦。”
  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在家门口想起,吕月香捂起耳朵,吕志远反而乐得直拍手,“初生牛犊不怕虎,真是虎。”
  “快去叫金凤,吃团圆饭了。”刘月娥道。
  吕月香点点头,史金凤一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整日除了绣花,就是绣花,连房门都不出,吕月香都担心她憋坏了,反而她淡淡的来一句,女孩子就该这样。吕月香也就懒得操心了。
  此时看史金凤一个人坐在桌子前,说不出来的孤单落寞,吕月香看的有些不落忍,哎,史家人也真是,就这么把女儿留在这,也不问她想不想家。
  “表姐,吃团圆饭了。”吕月香又添了一句道,“团圆饭要一家人一起吃,你一个人在屋里不合适,出来吧一起吃吧。”
  史金凤点点头,“嗯。”
  史金凤迈着小步子往堂屋里去了,见一大家人突然有些百感交集,史金凤一个个的喊了,陈青山还给她一个红包,史金凤也没推诿,便收下了。
  饭桌上甚是热闹,大家吃饭喝酒敬酒,说着吉祥话,时不时的逗上孩子几句,欢声笑语。
  吕月香偶然看见史金凤,忽然觉得有些格格不入,见她安静的低着头吃着饭,还是小口小口的吃,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家训。
  好像记得史金凤说过,他们家吃饭的时候,都是从来不说话的,异常安静,就连过年过节,男女席分开,一家人也只是父辈的斟上几杯,女席桌上都是安静用餐。
  据说这些都是高门贵族传下来的礼仪,史家心比天高,自认为他们家也是知书达理的书香人家,自然要该如此做法。
  尤其是史金凤要去素州,史家的礼仪更为严苛,真以为这样自家就是大门大户,偏偏有时候还闹出来笑话,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明明就是个普通的人家,偏偏还要这种做派,这不叫自我约束严谨,这叫不切实际,从根子上的劣俗性还没有改过来。
  吃过年夜饭,各自回家守夜去了。
  年纪小的孩子,早就呼呼大睡了。
  苏澜趴在窗台上,望着天上,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大年初一吃饺子,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饺子寓意吉祥如意。
  吕月香带着白子夜去吕志元的家里,还带了刘月娥送的一大锅热乎乎的饺子。
  吕志元身上穿的是刘月娥给他做的皮袍子,个子也似乎窜了一大截,倒是显得少年英俊。
  “小白,新年好。”
  “哥哥。”白子夜很喜欢吕志元,每次来都抱着他的大腿,“小兔兔。”
  吕志元从怀里拿出几个草编的蚂蚱,小兔子和小狗,白子夜看到咯咯的笑,拿在手里跟个宝贝似得。
  吕月香拿了几根自己做的绑头发的发带,颜色都属于深类,她之前见吕志元头发上绑的发带已经磨损的很是破旧了,想来吕志元也从来不注意这些。
  “多谢。”
  吕月香带着白子夜回家的时候,刘月娥又下了一锅饺子,用大碗盛了满满一碗的饺子,吕月香喜欢醋碟,二伯喜欢酱油碟,刘月娥喜欢芝麻油碟,白子夜喜欢直接吃,一家四口口味都不同。
  一早上一大锅饺子只剩下了饺子汤了。
  一家人都穿上新衣服,出去串门,里面塞着厚厚的棉花,出去了也不冷,刘月娥手巧,做衣服做的舒适,穿着也好看,不会显得衣服臃肿。
  送走了一批客人,才清闲下来,瓜果皮一地都是。
  苏澜待着吕月香和吕志元说着吉祥话,脸上笑得都起皱纹了。
  一早上接待了不少的客人,刘志安一家也拎着东西来了。
  两家人已经定好日子了,今年的十月初二是个好日子。
  刘志安坐在椅子上东张西望,吕月香捂着嘴笑道,“姐姐怕羞躲屋子里呢。”
  刘志安笑着摸摸头,“你能帮我送样东西吗?”
  “什么?”
  刘志安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裹,“就是这个。”
  吕月香点点头,“有跑腿费吗?”
  刘志安一时噎住了,他还真没想过,吕月香笑了起来,“骗你的。”说完就拿着包裹去找二伯娘了。
  吕丽娘知道是刘志安送的,还不好意思,吕月香道,“今年就过门啦,还不好意思。”
  “你这丫头。”吕丽娘故作生气捏捏吕月香的脸,“我出嫁你就这么高兴啊。”
  吕月香抱着吕丽娘的胳膊,“我的好姑姑,我哪里舍得你哟,只是,我怕你恨嫁哦。”
  “你这丫头,看我不打你。”
  两个人笑闹了一阵,吕月香问道,“姐姐,你还没拆包裹呢。”
  “去去去,不给你看。”吕丽娘把吕月香推出门,自己偷看去了。
  过河拆桥,吕月香吐了吐舌头,又看着对面紧闭的史金凤的房门。
  “表姐。”
  “什么事?”史金凤昂首。
  “今儿是大年初一,我们都在门口放烟花呢,你去吗?”吕月香道,“可好玩了。”
  史金凤摇摇头,“不了,我在屋子里就好了。”
  “去嘛,去嘛,可热闹了,外面还能堆雪人,打雪仗呢。”
  不管吕月香说的无比动听,史金凤都是摇头,不愿出去,吕月香这才不劝了。
  二伯和陈义,刘月娥抱着白子夜,赵春华抱着白玉,都去走家串户,拜年去了。
  吕月香没有去,她和凤仙,秦娇去小河边了。
  前面的小溪上已经结了一层的薄冰,有小孩子顽皮,用脚尖搭着薄冰,冰就会裂开,咯吱咯吱的,有的小孩子没控制好,直接一脚踏进了水里,估计回家又要被骂了。
  吕月香她们去的是结的厚实的冰,有的孩子已经上去踩着冰开始滑了起来,有的则跌的四脚朝天。
  吕月香和凤仙,秦娇三个人手拉着手,慢慢的在冰面上行走,生怕不小心跌着,可又享受这乐趣。
  “让开让开。”几个男孩子叫嚷的声音,吓了她们三人一跳。
  只见赵强坐在木板上,前面两个男孩子拉着木板上的绳子拽着他们跑。
  那胖乎乎的身子,被拉着跑,还一颠一颠的,露出笑容,还缺了两个大门牙。
  路过吕月香,凤仙和秦娇三个人,还做了个挑衅的笑容,洋洋得意,秦娇忍不住做了个鬼脸,“也不怕被掀翻了,摔个四脚朝天。”
  也不知是不是秦娇的话灵验了,前面赵强做的木板咯到底下的小石块,一下子掀翻了。
  三个女孩子笑了起来,赵强看到这边,狠狠的瞪了一眼,又开始训手下的两个小弟。
  吕月香和两人说了会话,晚了会冰才回去。
  刘月娥和苏澜,二伯娘都宠着吕月香这个女孩子,也不要求她帮忙之类的都不用做,让她出去玩儿,小心些就行。
  不似别家有的女孩子,一到过年忙的团团转,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得帮忙。
  吕月香一进厨房,苏澜给她尝尝菜,二伯娘给她拿了几个糯米圆子,刘月娥让她看着吕志元。吕高远,总之是很闲。
  今年是元旦,惯例中午大家都在二伯娘里吃饭。
  “大伯他们一家今年不来了,去大伯娘的娘家去了。”
  听吕志元这么说,二伯叹了口气,敲敲烟杆的灰,才道,“不来就不来了,当年他们一家跟我们一家吵得不可开交,算算这么多年都没来往了,本来想着今年,算了,算了。”
  吕月香约莫听刘月娥和二伯说过一些陈家的事情。
  陈家原本也是个富裕之家,当年也是在村里发的家,后来又在罗硕镇买了一套砖瓦屋,可是逢糟不幸,陈青山的爹娘都得病去世,陈青山的爹临死前留下遗言,让他们兄弟二人一个在镇上住,一个回村里,镇上住的人不得要村里的两间大屋,也就是现在二伯,陈义隔开的一间大屋和东屋,当然住回村里的也不能要镇上的这件砖瓦屋。
  当时兄弟二人都成亲了,为了住镇上和住村里吵得不可开交,陈绿水和吴桑叶夫妻两都争着想要住在镇上。
  陈青山作为大哥,为人也是实在,便无所谓住哪都行,住哪都是住。
  可是麻婆子不愿意,她自然想住镇上,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陈青山妥协,回了村里。
  头两年,陈绿水还回村里跟陈青山过年,再两年,夫妻俩在镇上做了些小生意,赚了些钱,就开始飘飘然了,有时候过年来,有时候不来的,再在后来,就压根不来了。
  陈青山和陈绿水有十多年都不来往了,家里的喜事也都没通信过,像是断绝了一般。
  今年,陈青山看家里有了些钱,日子过得好了,便想着和陈绿水同是一家人,向来再来往,结果陈绿水一家还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