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仙姑灭虫,汝州得道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49      字数:3686
  说这八仙东游,讲道说法为民除害。这一日何仙姑对各位道友说:“我等东游,各行其是,诸位功不可没,唯我没有作为,深感惭愧。今有一事,有烦各位了……”“仙姊有话就说,何必吞吞吐吐,从头说来,我们洗耳恭听……"各位上仙七嘴八舌起来。何仙姑很诚恳地说:“昨日夜里,午夜时辰,有梦提示,熊岳东北,青龙山下,虫灾泛激,连续三载,民不聊生。我辈虽心急如焚,但唯恐法力不及,贻误大事。”铁拐李胸有成竹地说:“你有梦示,缘分所至,了结此难,非你莫属,我们照看,不必多虑。”众仙听了,拍手赞成。
  何仙姑风尘仆仆,来到熊岳东北青龙山下,请来当地的山神土地和得道狐仙等地仙小神,地仙小神们见到上仙何仙姑如同见到亲娘,他们争先恐后诉说大虫妖的罪恶。何仙姑掐指算,这个大虫妖已经修炼五百年,道行很深,非一般法力所能降伏,地仙小神们看着何仙姑闭口不语,心里很是着急,他们不约而同起跪在地上,请求上仙何仙姑帮助。何仙姑笑着说:“诸位请起,我辈既然到此,哪有不管之理。”
  地仙小神们目不转睛地望着何仙姑,只见她态度从容地伸出左臂,眼望空中,用左手一划拉,取来一颗山枣核儿。何仙姑说:“这个山枣核,是泰山生长千年的山枣树结出的种子,它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只用一瞬间,这山枣树有寻妖的本领。”地仙小神们争先恐后去挖土。土坑挖好了,只见何仙姑亲手种下这个山枣核,地仙小神们又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埋下山枣核的土坑里,真的长出一棵山枣树来,转眼间长成一棵大树。地仙小神们惊奇地望着何仙姑,望着这棵神奇的山枣树。
  何仙姑围着这棵山枣树转了一圈,又上下左右端详一会儿,她肯定地说:“大虫妖隐藏在西山的山梁上。”说着她又伸出左臂,眼望天空,用左手一划拉,取来了紫砂宝印。对地仙小神们说:“你们跟我来。”
  瞬间,何仙姑带领地仙小神们来到西山,只见何仙姑怒火中烧的样子,狠狠地将紫砂宝印罩在山梁上,当地仙小神们围上前去看时,只见罩在紫砂宝印中大虫妖缩着脖,两只小眼睛像做贼一样,浑身哆哆嗦嗦。何仙姑闭上双眼,嘴唇微微动了几下。一套咒语念完,只听声如闷雷一样的声响,紫砂宝印中的大虫妖变成了一堆死灰。
  何仙姑怒杀大虫妖的消息传开了,青龙山下这条沟里的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十里八村的人也都跑来看热闹。村民们说何仙姑怒杀大虫妖,给这里的老百姓除了大害!他们争先恐后,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奔向青龙山,去给何仙姑送礼,以表心意。地仙小神们,看到老百姓这感恩行动,感动和内疚交织着,各个泪流满面。何仙姑看到这种情形,也感动得流下泪来,她感慨地说:“乡亲们,你们受苦了,都怨我辈来迟,修道者不给民除害,妄修一世。我替天行道,不会收任何东西的啊!”老百姓们听她这么说,也感动得流下泪来。这时,人群中站出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他高声说:“乡亲们,我提议,为了记住何仙姑上仙的恩德,我们这条沟的人改姓何好吗?”在场的人异口同声:“好!”那声音惊天动地,响彻山谷。从此这条沟里的人都姓何,自然而然这条沟也就叫何家沟。
  何仙姑为让这里的百姓永远过上好日子,又当场指派得道的狐仙镇守西山,指派小象仙镇守南山,守住村口南大门。自此山神土地等各位地仙小神分工合作,抵御一切妖孽鬼怪。
  从此何家沟一带没有闹过虫灾,风调雨顺。人们不忘何仙姑的恩德,在西山修建了镇虫庙,每到初一、十五,人们拿着供品到庙前上供烧香。到现在,镇虫庙、狐仙洞和带有紫红色印记的石壁保存完好。
  而那棵山枣树协助何仙姑杀死大虫妖后,也跟着出了名。何家沟人在供奉镇虫庙、狐仙洞、紫砂宝印石壁的同时,也在供奉这棵千年山枣树。何家沟人说,这棵千年山枣树是棵神树,它不仅有寻妖的本领,它还能帮助人们消灾免祸,驱除病邪。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位镇守熊岳城的将军名为谢玄,他有一个女儿叫谢道清,这个人因出身于将门世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描龙画凤也是一把好手。长相更是不用说,如花似玉,百里挑一。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道清年过十八,谢老爷在城里,看好一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并托了媒人。此人仪表堂堂,跟着老学究学过四书五经,号称文化人,却不敢进考场,连个秀才也没混上。他依仗家里有钱,在城里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无论媒人和谢夫人怎样劝说,道清是移枝不动摆枝不摇。谢老爷大发雷霆,他对夫人说:“女儿竟敢违父命,要严加管束,从即日起,不准她踏出房门半步!”夫人无奈,只好派下人看管道清。
  洁身自好的道清从此失去了自由,她整天闷闷不乐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一天,一个女管家偷偷地跟夫人说,她看男仆赵汝州,最近经常独自掉眼泪,还找机会接近道清,是不是他们有了恋情?夫人觉得此话有理,便留心观察。
  一天晚饭后,天色渐黑,道清开着窗户。夫人发现下人赵汝州在道清的窗前,两个人悄悄说话有一刻钟,她认定女管家反映的情况是真的。但是,女儿是娘的心头肉,她又不敢直截了当地把事情告诉老爷。她决心自己去劝说女儿,让她早些听从父命。
  夫人在女儿的房间里,说了三天三夜,好话说了三千六,女儿连一句也没听进去。倒把她爱上赵汝州的事说出来了,夫人恼羞成怒。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女儿自尊心很强,又不敢伤了她,她思前想后,还是把实情告诉了老爷。老爷斩钉截铁地说:“你马上通知管家,把赵汝州打发走!”
  可怜的赵汝州,背着小行李卷走出谢府的大门。他没爹没娘,没家没业,上哪去呢?他的心里还惦记着道清,她为他已经失去了自由,他被赶走后,她会怎样呢?走着走着走到了一个破瓜棚前,瓜棚里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头,赵汝州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自己走夜路,他心里很害怕。老头跟他搭话说:“小伙子,天已黑了,前边的路很不太平,馒首山前有劫道的,不嫌弃就住我这吧。”赵汝州吃了老头的饭,又在老头瓜棚里住一夜,老人对他热情周到,他觉得老人很可亲,于是心生一念:”他自己无依无靠,如果老人能收留他,他一定把老人当成亲人”,但是他又不知道老人的底细……
  老人长期孤身一人住在这个破瓜棚里,见到有人来,心里特别高兴。不等赵汝州问他,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身世全说出来。原来,老头是个从齐鲁逃荒过来的人,年轻时,在谢府赶车,年龄大了身体又多病,被他们赶出来。赵汝州一听,眼泪夺眶而出,双腿跪到老人面前,诚恳地说:“请您收下我这个儿子,我定当将你当亲爹奉养……”从此,这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道清得知赵汝州被赶走,哭得死去活来。谢老两口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为了维护大家的尊严,把他们认为是伤风败俗的女儿,送到了乡下亲属家里。谢府一段时间里风平浪静。
  道清住在乡下亲属家,心里一刻也忘不了赵汝州,她巴不得快见到赵汝州,哪怕跟他去受苦,跟他去逃荒,她都认可。亲属家里人手不多,有一个跟道清年龄相仿的女孩陪她,道清为找赵汝州,逼着陪她的女孩跟着她,村外的大地里,村前的山上,邻村的村子里,每天从早走到晚。
  有一天,道清的情绪很不好,她们来到青龙山下那棵千年山枣树前,道清对陪她那个女孩说:“你到前边那个人家给我要点水喝。”那女孩以为她是真的口渴了,便急忙往那个人家跑去。当女孩端着一碗水回来时,道清已经躺在血泊中。女孩吓得大喊大叫起来,给水的那家人跑上来,得知死者是谢府的人,急忙跑到谢府送信。
  谢府里乱作一团,谢老爷跺脚捶胸不知所措,谢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女管家领着女仆赶制死者用的丧服和被褥。男管家一边组织木匠打棺木,一边催人套车赶赴现场。在道清的尸体成殓时,谢夫人哭得背过气去,多亏府里那个女管家,用手指掐着人中,她才醒过来。
  道清以身殉情,谢府失去了爱女又丢了脸面,谢老爷躲在家里唉声叹气,谢夫人病卧在床,谢府的大门也紧闭不开。乡亲们议论纷纷,有人说道清姑娘是用菜刀割断了大动脉而死,有人说道清是违抗父命被逼而死,也有人说道清为赵汝州而死……
  人多嘴杂,消息传播的特别快,赵汝州得知道清的噩耗,悲痛欲绝,他不顾老人的劝阻,拼命地跑到那棵山枣树下,道清的血迹还在,他什么也不顾,扑在这血迹上痛哭失声。那哭声惊天动地,响彻山谷。他哭着哭着,发现山枣树根旁有一把菜刀,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拎起菜刀砍在自己的动脉上。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躺在血泊之中。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追到山枣树下,见此情景不知所措,他大声喊:“救命,救命啊!”惊动了周围的人们,当人们跑来看时,死者是谢府上被赶走的赵汝州。这铁打的事实告诉人们这对青年是为情而死。瓜棚老人掏出身上仅有的几文钱,求身边一个青年,去熊岳城买来一张炕席,把死者卷好,埋在离这山枣树百步以外的地方。
  两个有情人的鲜血流在一起,滋养着这棵千年山枣树。从此人们发现这棵千年山枣树破皮时,流着鲜红鲜红的人血。人们也管他叫爱情树。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何仙姑到此,得知两个青年在这棵山枣树下,以身殉情,深表同情和羡慕。她摘下两颗山枣抛向天空,让这对情人的鬼魂服下,又默念了一套咒语,让他们去接受地藏王菩萨的度化。停了片刻,何仙姑告诉乡亲们,这两个青年的鬼魂,在三年以后的端午节那天,会开悟得道,去帮助月老整理人间姻缘谱。
  人们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棵干年山枣树的旁边又修了爱情记忆墙和爱情盟誓台。追求爱情自由的男女,经常在这里山盟海晢自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