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道酬勤,寰颂善良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49      字数:4385
  在渤海东岸鲅鱼圈的海边上,有个村落叫丁屯,这个屯因丁姓户最多而得名。村里有个叫丁灵宾的,在五里三村都比较出名,此人长相一般,但人品好,瓦匠手艺也高,谁家盖房子,砌山墙码砖头的,都缺他不行;谁家的火炕不热,炕缝冒烟,经他稍加处理,保证手到病除。他一年四季没有闲手的时候,天天进钱,虽然比村里那些养船赶海的收入差点,但比村里那些种田的要强出一大截。
  但是人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他娶了个媳妇,体弱多病,进了他家门,不但连一件为他创造点收入的事情没干出来,还今日有病,明日闹灾,煎汤熬药好像是她的职业。但就这样的身体状况,也没耽误她生孩子,一年一个,两年再一个,一连生了七胎,但全是女孩,丁灵宾他还真的是善解人意,从来没有一点不高兴的表现,经常为她买鱼买肉,给她补身子,又经常给她买来好的穿戴,并且鼓励她好好养病。但她媳妇总想不开,经常背着丁灵宾流眼泪,天长日久,她的病有增无减。
  在小女儿两岁那年,她的病情恶化了,按以往惯例,孩子两岁了,以为又怀孕了,丁灵宾便请来中医把脉,大夫直晃头,叹息道:“脉象不对,是病情严重了啊。”于是丁灵宾把外边的活全放下,在家里为她煎汤熬药,精心服侍,但是不管丁灵宾怎样尽心尽力,一进了腊月门,她还是永别了心疼她的丈夫和七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她走时大的才十二岁,小的只有两岁。
  丁灵宾的媳妇走了,不仅村里的人为他着急,五里三村的人也为他着急,不到妻子的百日,家里来说媒的人,就不下十几个了,丁灵宾无奈,只好订下一个,这个女人是个寡妇,姓刘,无儿无女,娘家是个养船户。
  那天晚上,丁灵宾看着七个女孩都熟睡了,悄悄起来,把孩子她娘在世时为他收好的那个装银钱的坛子捧到了炕上,倒出来一半,一边数着,一边想起孩子的娘,“短命的,这七个女儿要落到后娘手里了,是福是祸,难说啊!”可他没办法,在家里照顾女儿吧,没有收入吃什么,穿什么,就这么一点钱,不能坐吃山空啊,家里要是没有一个妇人,靠他一个人又装男又扮女,也不行啊,孩子们太小,没人照顾,订就订了吧,他不后悔,但要花些钱,给刘氏做套衣服,家里添些东西,给孩子们换件新衣服,再请上几桌客人,简简单单地办一办,再也没有初婚时的心情。
  两个月后,刘氏被明媒正娶,做了丁家的主妇,街坊邻居都为丁灵宾贺喜。媳妇死不到一年,就续了一个美貌的新娘妇,唯独丁灵宾的大嫂心里放不下,虽说不是亲娘,但这个大娘不同一般,孩子的娘在世时,妯娌相处就很好,这七个女孩,又个个都是大娘的心头肉,她爱孩子有个特点,见面时先拱,当把孩子抱上怀时,不分是脸是腚,亲后非咬一口不可,使劲小了,孩子不作声,口重些,孩子就哭叫起来,每当孩子哭的时候,她便从兜里掏出来好吃的,有时是苹果,有时是李子,反正没有白咬的时候,这几个女孩非常喜欢大娘,只要是她来了,孩子们就可以吃到好东西。日久天长,大娘在孩子们心目中不是亲娘,胜似亲娘。
  刘氏对这个大嫂很有看法,她觉得自己做个后娘太难,虽然没有婆婆,可这个大嫂比婆婆还难缠。一天里不知来过多少次,不是问这个吃没吃饱,就是问那个穿没穿暖,又经常带来好东西分给孩子们吃,她很不理解这大嫂的一片心。经常在丁灵宾面前诉说大嫂如何亲咬孩子,惹孩子哭等等一些事。
  丁灵宾看出她的用意,便再三解释:“大嫂心肠热,自己没有儿女,这几个孩子是她一手帮着养大的,几个孩子也离不了大娘,就说那个小四吧,六岁那年,她大娘去城里娘家住几天,她病了,不爱吃饭,发蔫儿,她娘想到孩子是想大娘了,便叫她大伯把大娘接回来,大伯套上牛车,进院里对孩子娘说,‘我拉着小四去接大娘’,那时小四正在吃饭,一听说去接大娘,放下筷子饭都不吃了,穿上鞋就跑到她大伯跟前,大伯拉着小四去城里,当娘俩见面时,又楼又抱,大娘又咬了小四的脸蛋,大娘回来了,小四的病也好了。”
  大娘怕这几个孩子吃亏,起早贪黑把家里的活忙完,白天里多半时间待在丁灵宾家,为减轻刘氏的负担,每到吃饭的时点,跑回家去,打点大伯吃饭,自己吃完,收拾好家,就又回到丁灵宾家,刘氏看在眼里,心里十分不高兴,这七个孩子她也看不上了,吃起饭来,一个赛一个,满满一盆粥,一锅菜,端上桌,不等刘氏上桌,就吃个精光,她心里嘀咕,这群孩子耗费太大了,丁灵宾一个人再能挣,也供不起啊,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这一群丫蛋子,比那一群狼还要邪乎,加上那个母老虎,天天来,虎视眈眈。我这一个人只有挨累,哪有什么好日子过。丁灵宾还三天两头不在家,东村找打炕,西村找砌墙,带回几个碎银子,买米买菜,也所剩无几,“蛤蟆吃苍蝇——刚够嘴”。没有几天就攒了一堆脏衣服,大人的,孩子的,她一个人紧忙活,那个大嫂比谁都精,这些又脏又累的活一丁点也不能帮忙做。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心怀怨念的她反复想了好几天,终于催生出了一个恶毒的想法。
  刘氏进门那天,丁灵宾把家里的物件领她认识了一遍,包括那个装银两的坛子,刘氏决定要把这个坛子偷走,嫁祸给大嫂,又想去海边拣些廷棒鱼,把这些孩子毒死,也嫁祸给大嫂,人不知鬼不晓。丁灵宾不明真相,剩下他们两个人好好过日子,她就会得好啦。
  刘氏一直在寻找机会,正好在那一天,西村有人来跟丁灵宾商量盖房子的事,因他家里人手少,想叫丁灵宾在他家住上几天,等房子大墙起来,上完梁,再让他回来。丁灵宾为人厚道,心想盖房子不是小事,来人又这样诚恳,他便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刘氏就把丈夫的换洗衣服准备好,吃完早饭,丁灵宾拎着衣物就直奔西村了。刘氏在家里对孩子们说:“你们姐妹几个在家等着,你爹走时留下一大把钱,娘去海边买些鱼来炖给你们吃,等一会你们大娘也会过来。”然后背着那个坛子就走了。孩子们只看见后娘背着的东西挺沉,不知是什么,因为这东西是用破麻袋裹着的。
  孩子们在家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见大娘来,于是姐姐指派二丫和三丫去大娘家打听。她们姐俩回来说:“大娘进城回娘家看望她娘去了”。孩子们都很扫兴,又不知大娘这次去城里要住多少天了。
  这边的刘氏急急忙忙地回到娘家,把那个坛子埋到墙外的一棵枣树下。因为她家就是养船的,所以她知道海上渔船到岸,必须清理一遍打来的鱼,发现其中有廷棒鱼时,不管是几条,就是一个字“扔”,全都撇到海边上,因为这鱼有毒。如果不这样做,买鱼的人看到了廷棒鱼,会离开这条船,到别处买。
  刘氏看看时辰,时间到了,她赶到海边,拣了满满一筐,又怕被别人看见,便急忙赶到家里,几个大的女孩,见后娘累成这样,又是拿手巾给她擦汗,又是端水给她洗脸。刘氏哪里还顾得这些,她对大女儿说:“你把这些鱼用水洗洗,放到大锅里炖了,我要去你姥姥家,听说你姥姥病了。”说着,就走了。
  孩子们看到后娘拿回这些鱼,馋虫都快爬出来了,小姐儿六个催姐姐快炖鱼。姐姐说:“不要急,你们看这些鱼挺多的,可今天咱们姐几个不能把这些鱼全部吃掉,大娘不在家,咱得给大伯送一碗,说不定爹爹今天能回来,咱要给爹爹留一碗,后娘走时,也没说不回来,她累成那样,咱又要给她留一碗,你们看看吧,留出这三碗,咱们姐七个就不够吃了,怎么办呢?!”想了一会接着说:“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前几天后娘给咱们炖土豆时,她说土豆少,领咱大姐儿仨去地里挖了一筐大头蒜,那大头蒜炖土豆多好吃啊。到现在我都意犹未尽的。”这时二妹和三妹一齐喊起来,“大姐你在家洗鱼,我们去挖大头蒜”。
  二丫和三丫拎着筐,跑到地里挖大头蒜,因为着急吃鱼,她俩越挖越起劲,不到半个时辰就挖了满满一筐,当她俩赶到家时,大姐已经把鱼洗好,烧柴也抱到了锅灶旁,就等摘好大头蒜一起下锅了。姐三个又好一顿忙活,一会儿功夫一筐大头蒜也摘好了。鱼和菜一起下锅,点上火,“咕嘟咕嘟……”不一会儿满屋子都飘着香味了。
  鱼炖好了,大姐按着事先的想法,把鱼先盛出三碗,余下的盛在一个小盆里,端到桌子上,姐儿七个放开胃口,大吃起来,不到二十分钟,一盆鱼吃个精光。饭后大姐对妹妹说:“你们在家里好好玩,我把这碗鱼给大伯送过去。”
  大伯在家里正要吃饭,看着侄女端了碗鱼来,忙问:“是谁叫你送的?”因为他奇怪,自从这个新弟媳进门,往他家送东西,这是第一回。侄女说:“大伯,你吃吧,这鱼是我炖的。”大伯拿起筷子,刚要吃鱼,一看这鱼他立马停下来问:“侄女,这鱼是谁买的?”侄女说:“我娘买的。”只见大伯放下筷子忙穿上鞋说:“快,我要到你家看看,都谁吃了这鱼。”说着,跑步来到丁灵宾家,也不等大侄女追问。
  而这时的其他六个侄女们,却是各个都乐呵呵的,藏猫猫的、拍手的,都玩得很开心。他心想,这可能是时间不到,他又忙去打听村里的老人们,打听吃了廷棒鱼用什么法子能解。老人们说:“用大头蒜熬水喝”。听到这话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他又回到家里去翻这碗鱼,里面不光是鱼,还有不少大头蒜的脑袋,他明白了,侄女们吃的延棒鱼的毒已经被这大头蒜解了,他又去问侄女,是谁叫她用大头蒜炖鱼,侄女便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伯。
  一场虚惊平静下来,这筐大头蒜救了七条人命啊,大伯他的心里已打定了主意,要把这事跟弟弟说。不得了,人命关天啊。丁老大急忙去西村,找到了丁灵宾,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对他讲了一遍,丁灵宾当时就脑袋一炸,气的火冒三丈,跟哥哥俩人立马找到了刘氏的娘家。
  这时的刘氏正坐在娘家的炕头上像没事人一样。看到了丁家哥儿俩找上门来,还以为他们是为七个孩子吃鱼致死,商量出殡安葬的事儿。没想到,丁灵宾大喊一声:“姓刘的,你干了伤天害理之事,还装着没事”。说着,哥儿俩上前拉着刘氏往外走,边走边说:“走,咱到县衙打官司。”说话间,大门外走来一个人,怀里抱着坛子,边走边大声说:“姑姑,快看,我在墙外枣树下挖个坛子,里面还有银子……”当他看见两个男人拉着他姑姑往外走时,话还没说完,一着急把坛子掉在地上,一些散碎银两撒在地上,白花花一片。
  丁灵宾立刻意识到这坛子是自家的,更是气急了,他左右开弓,给刘氏两个大耳光。丁灵宾收拾好地上的银子,哥儿俩拽着刘氏就去县里告状。
  丁家七姐妹遇害没死的事,就这样传到了城里,孩子的大娘听后,心如刀绞,她急三火四地跑回丁灵宾家里。七姐妹见到大娘如同见了亲娘,娘几个抱成一团,凄凄慘惨地哭了一场。大娘说:“孩子们,大娘再也不走了,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搬到我家住,你大伯挣来干的咱吃干的,挣来稀的咱喝稀的,咱娘几个死活都要在一起。”
  从那开始,七姐妺都齐声喊大娘为亲娘,喊大伯为大爹,丁灵宾挣了钱也拿到这个家里,刘氏再也没有登过这个家门。三个大人,把七姐妹都拉扯大了,还给她们各个都许配了个好女婿。七姐妹对这三位老人也都非常好,养老送终,安排得井井有条。
  天道酬勤劳,人寰颂善良。勤劳的丁家兄弟,善良的丁家大嫂和遇害没死的七姐妺的故事,在鲅鱼圈这一带久传不衰。因为这方海域还有廷棒鱼存在,提醒人们这鱼有毒。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心术不正,为了个人利益,绞尽脑汁,其结果以损人开始,害己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