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人间真情,不忘根本
作者:龙叔重约      更新:2021-11-28 20:50      字数:3557
  时间到了今天,金老汉近两年的乐趣,来自三岁的小孙子身上,他经常叨念一句古话:“满地捡金子,不如抱孙子。”
  “葫芦、葫芦长长,里面坐个娘娘,娘娘出来晃荡,一把甩在墙上。”別小看刚满三岁的小孙子,记性真好,又能听出好赖话,昨天爷爷看他淌鼻涕,教他这个谜语,睡了一晚上觉,他居然没有忘记。
  爷爷刚说完这个谜语,他就摸着自己小鼻子,说什么,“我这个葫芦里有的是娘娘,谁叫它出来晃荡,就抹在谁的脸上,有多好啊……”他一边调皮地说着,一边躲到炕的里边。金老汉手拿着卫生纸干着急,擦不到孙子的鼻涕,“你等着,我去喊你妈妈……”他边说边去推门。东院老刘头兴高采烈地跑进来,差点碰到门上,金老汉眼睛盯着炕里的小孙子说:“快出来,听刘爷爷说好事。”
  “老伙计,这回好了,听人说,咱这房子快占了,给咱楼房住……”老刘头兴奋地说着。“这有什么好乐的,李屯动迁,租了两年房子,才搬进楼房。你我都是八十岁的人了,怕等不及啊!”金老汉心不在焉地说。“那是旧黄历了,听说咱们村户少,跟西村借了光,西村的回迁楼已经盖好了,给咱村带了两栋楼,就在红海河边……”老刘头越说越高兴。
  金老汉一手抓住小孙子抱在怀里说:“我把他送幼儿园去,葡萄地里活忙,他爸妈大清早就下地了……”
  “咳!老金这个人啊,就是想不开,告诉他点好事,他一点没有往心里去。听人家说,咱们这茬人,是赡养老人最后的一代人,又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人,儿女都指望不上,帮着拉巴孙子,还能活几个八十岁?”老刘头边往家走,边自言自语。
  金老汉可不是这么想,他觉得:“人活着对社会要有贡献,退体了,也不能白吃饭,六个儿女的忙都帮到了,剩下这个老儿子,自己身子骨还好,能给儿女减轻点负担是应该的”。
  他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回到家里,心里一转念:“是啊,今天忙明天忙,没头没尾的,他听说开发区建得可好了,虽然说自己没出一分力,但心里总惦记着,这个小渔村变成什么样了呢?”耳闻不如眼见,就是挤不出空儿。听老刘头说在红海河已盖好了回迁楼,路不远,决定自己去走走。他找了一双新鞋和一套新衣服换上,兜里揣上二百元钱,他要先去红海河边看看回迁楼。
  金老汉的家门前是一条宽敞的大马路,两边是绿化带,听说这条马路跟开发区大路网相连,整天里大车小辆川流不息。往日里他领着孙子在马路边看热闹,今天他要走走这条马路,看它怎么个网法。
  金老汉走在大马路的人行道上,路旁的葡萄地没有多少了,苹果园子不见了,那些熟悉的村落也不见了。眼前是一片片的高楼大厦,一条条的宽敞马路和花红柳绿的绿化带,让他眼花缭乱。他走过几条河,那桥上的打扮跟电视上看过的差不多,桥下边,有树有花不说,还有凉亭,跟从电视里看到的杭州西湖差不多。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这个开发区也像苏杭了,多亏今天来看看。可他分不清哪是红海河,哪是二道河,哪片楼房是新的,哪是西村的回迁楼呢?
  他走着走着,有点饿了,摸一摸兜里揣的那几块饼干,坐在人行道的马路牙子上,吃起饼干来。这年龄大了,力不从心,走了三里多地,就觉得有点累。马路上行人不多,他打听过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哪是回迁楼。他决定往回走,兜里的二百元钱,一分没花,听人说花上几十元就能打台出租车,他又走到车行道边,那一辆辆轿车,一辆辆客车,一辆辆出租车像穿梭似的,他怎么摆手,一台车也不停。他仰头看看天空,太阳已经偏西了,心里很着急。从家走时,没告诉儿子和媳妇,他们一定会着急,他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小两口从地里回来,已经是中午,大门上锁,炕上也没留个纸条。他们见老爸不在家,找了一圈也没见到人,金四虎是个急性子人,再也压不住内心的火气,对娘妇说:“张秀兰你听好了,我爸如果有个好歹,咱不算完……”
  秀兰知道丈夫的牌气,没有理他,她认真地翻一翻老人的衣服包裹,看一看老人的鞋盒,脸色立刻煞白。“别说些没用的。不对啊,爸的心情一直很好,前几天,他念叨过月亮湖,我想等咱俩忙完再说,他可能是自己去了,年纪那么大,怕走丢了啊,咱们快出去找吧。”她一边认真地说着,一边拿起锁头。
  四虎又跑到东街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家,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哥哥和姐姐家的人也都出来找,一个小村子几十户人家,都知道金老汉离家出走了,秀兰急得两腿发软,刚跑到老刘头家大门口,一个跟头就跌倒了,她顾不得两个膝盖抢得破皮流血,爬起来就跑进屋里。
  老刘头说早晨见过老爸,他看秀兰急成那个样子,也加入了寻人的队伍,老刘头这个人“恨人穷”(见不得别人好的意思),一辈子就愿意看人家的笑话。他逢人就说这金老汉离家出走了,多丢人啊;他一定是寻短见了,一大早他们俩在一起时,他就发现金老汉说话不对劲。又说金家儿女不孝顺,哪有八十岁的人,还得哄孩子……
  金老汉离家出走,老刘头成了唯一的知情人,他这么一说,金四虎的哥哥姐姐们,一边焦急地找爸爸,一边在一起议论。三姐对二姐说:“张秀兰一定是背着四虎给爸爸气受了,爸爸是个要强的人,分家时他谁也不跟,自愿把那三间房加一个院带给他的老儿子,他就没想想,儿子是自己养的,那媳妇是外姓人啊,得到家产时眉眼嬉笑,过三过五她就嫌你烦人了。”二姐说:“是啊,爸爸一定是想不开了,戴花人哪有上吊的,爸爸真有个好歹,张秀兰她就别想活……”三儿子指着金四虎的鼻子骂道:“你是个什么虎,我看你是个熊蛋包,连个媳妇都调教不好,张秀兰怎么虐待爸爸的,你说啊!”大姐对弟和妹说:“你们不能这么说话,妈妈在世时说过,凡事都往好处想,爸爸是个开通的人,妈走时,他六十岁,四虎才九岁,他又当爹又当娘,帮我们姐弟成家立业,把四虎拉扯大,没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这个小孙子又是他的命根子,他从来没说过秀兰一个不字,咱们还是找吧。”小孙子一直喊爷爷,张秀兰的一双眼睛哭得像血桃似的。
  金老汉在大马路上,截不住出租车,心里纳闷,莫非人家看我老了,怕坐车不给钱?他掏出一百元拿在手中,使劲地摇晃着手。你还别说,这招还真好使,一辆农用三轮车慢慢地停下了。金老汉忙上前跟司机打招呼,那司机跳下车来,见他是一位老人,很同情地告诉他,“坐车要到站点,半路停车拉人,交警要罚款的”。“求求你,把我送回家去吧,我给钱。”金老汉恳求地说。那司机笑着说:“你不要着急,等我把车修好,我一定帮你想办法。”说着他便钻到车底下,修起车来,金老汉只好站在旁边看着。
  十几分钟过去了,那司机从车下爬出来,对金老汉说:“你到人行道上等着,我找车送你回家。”说着,他掏出手机打起电话。金老汉心里想,世上还是好人多,他坐在人行道的马路牙子上等着。不一会儿,一辆110警车开过来,开车的警察下车走到金老汉身旁说:“老爷爷,我送你回家。”金老汉急忙掏出那一百元递给警察。警察一边扶着金老汉上车,一边说:“你把钱收好,警察送你回家不收钱。”
  金老汉坐着警车风风光光地进了村子。村里人议论纷纷,有的说金老汉当年在熊岳印染厂当工人时就是省劳模,说不定是省里领导来见他,派警车送他回家来;又有的说金老汉的大孙子在省城工作,说不定派警车来接爷爷去开发区转一圈,吃喝完事送回来。只有老刘头不说好话。
  警车开到金老汉家大门口,警察扶着金老汉下车,金家儿孙们一起跑过来,四虎和秀兰跑在最前边,嘴里喊着爸爸,左邻右舍也一起围了上来。警察说明了送回老人的原因,金老汉和他的儿女们说些道谢的话,警察把老人交给他家人之后,便告辞了。
  张秀兰激动得流下泪来,怀中的孩子张开两只小手要找爷爷,金老汉伸出双臂接过秀兰怀中的孩子,邻居们都说多亏了警察给送回来,不然金家的人会把张秀兰逼死。老刘头说:“这就是一个教训,年轻人都得注意,老人不顺心就会离家出走。”
  金老汉看秀兰被折磨成那个样子,又听到老刘头和邻居们说的话,后悔地说:“都怨我做得不妥当,让秀兰受委屈了,不过,今天我真的好开心,你看看那些高楼大厦,老高老高的,二十层三十层都有,各种各样。那河,那桥,那树,那花,那草……真是太好了,我做梦也没想到家乡能变成这样……”
  老刘头这时在没有了声响,邻居们也哑口无言。儿女们心里明白了,他们议论开来,你说要领爸爸去墩台山登观景台,看那港口上停泊多少外国商船,看那数不清的装卸吊车;他说要领爸爸去逛山海广场;秀兰说要租台出租车拉着老爸,去逛开发区的夜景;孙子们说,要领爷爷逛月亮溯、青龙山和大路网;外孙子们说要领姥爷去泡温泉;两个孙女说要领爷爷去世纪广场看演出……
  金老汉高兴地说:“好了,今天我要当着大伙的面说清楚一件事,秀兰这个媳妇心眼儿最好,我不怕你们姐妹三个生气,她比闺女强啊,十里八村也得数一数二,你们当大的要向她学习。今后你们领我去哪儿,我都去,看看家乡变好了,心里亮堂,但要少花钱,你们尽力而为吧,希望你们要记住:所有的人都一样,人老了心还没老,国家的兴旺,家乡的变化还牵挂在心上啊……”
  第一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