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漕帮
作者:张自道      更新:2021-12-28 17:54      字数:2744
  感谢两个字已经不足以平复我的心情。
  挎好钱袋,背着关公画轴,离别前一一拜过其他几位师兄与师父。
  鬼承承依旧是十分郁闷的模样,他背对着我,轻轻抚摸小黄狗有些疲惫的说:“你回去如果再见到黑娘子,替我转告她,当年的事情我没有生气。”
  “知道了师父。”
  “青龙刀有三魂,你所修行的功法强占一个,但刀煞之气毕竟不是凡人体魄所能承受,切莫贪恋强大的力量,斩杀白蛇郎君后你将它封存于画轴,如若不然,你会被刀煞吞噬,变成没有意识的魔物。”
  我恭恭敬敬的问鬼承承,到底该怎么做?
  鬼承承回头丢给我一个小药瓶,他说这个药叫除煞丸,吃下它能够将青龙刀煞吐出来,让我最好早些将刀魂吐出来封印在画轴里,此刀三魂之所以是分开的,就是担心三魂齐聚之后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
  如果斩白蛇郎君,那在三魂归一得手过后,立刻将他们封印。
  紧接着,他又让飞熊将如何操纵画轴的咒语教给我。
  他虽然不太喜欢搭理我,但我还是说了一声“谢谢。”
  被飞熊送出兜天村,原路返回时,他教我踩木棍逆流而上,穿过山洞攀爬到外界,凌冽的寒风吹过,恍然间意识到兜天村曾由夏入秋,出山洞依旧是冬。
  拜别了飞熊,他助我顺着悬崖峭壁重新爬上云梦山顶。
  山中的确毫无岁月流逝的感受,也难怪鬼承承会认错人,我跟随飞熊去兜天村感觉时间上并没有过多久,可事实上再到山顶已经是三天以后。
  回头望去,脚下氤氲弥漫。
  山下有云,云下有梦。
  若不是背着的画轴,我真的还以为自己是做了一场大梦。
  四下看看,没有见到二蛋,我找到一家小卖店把手机充好电,打开以后看到崔金玉的信息,他问我什么时候去黄河禁地,此时六扇门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调解各个门派的矛盾纠纷,希望我尽快加入到队伍中。
  我把电话打给崔金玉,告诉他下一站准备去杉西解州,他赶忙又说:“太好了,正巧那边有点事儿,你顺路就去代表六扇门办一下。”
  我无奈道:“崔叔,我现在走南闯北搜集三把刀魂,为的就是斩白蛇郎君而拯救苍生,你就不能让我自由点,也好为华夏多做贡献?”
  “得了,咱们六扇门当初就是为了调解江湖矛盾而诞生的,你去杉西还顺路,这件事还非你不可了。”
  我还不打算答应,毕竟时间紧急啊。
  可崔金玉又告诉我,他在关勇熊那边得知,杉西的事情也算作阴差一件。
  我说你们四大名捕不早就脱离冥罗殿了吗?干嘛还要听他们的。
  崔金玉说你不懂,四大判官虽说脱离了冥罗殿的管理体系,主要的原因就是理念不合,但抓捕那些逃脱世外的歹毒术士却是共同目标。
  我问他自己欠下的阴债有多少?崔金玉说他听关勇熊提过一句,大概是一万八千贯,而抓一个冥罗殿点名的人,可以偿还五百到一千贯,如果想要尽快还清,还是得抓紧干活。
  他在电话里还特别严肃的提醒我,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一旦冥罗殿催债,后果会很严重的。
  思来想去后,最终还是答应了。
  他说会派河神去帮我的忙,毕竟黄河禁地没有通水性的肯定行不通。
  我说:“你先说让我去干啥吧?”
  “漕帮后人陆通被人数次暗杀,他们这一大家子不仅对我们六扇门曾有过帮助,而且在满洲末年救济普通百姓,算得上是名门之后。”崔金玉长叹了口气:“但自从三代之前,陆家子嗣接连夭折,陆通是最后一个血脉,我听人说起,陆家的人曾经得罪过一位犁头巫师,被巫师下了犁咒导致后代殃及。”
  “崔叔,我几斤几两您还不知道吗?犁头巫术我连听都没听过。”
  “你不知道不要紧,皮二蛋懂得多,他的底细我了解,虽然打架很弱,但对这些神鬼怪的事情比较擅长。”
  想起那被我强迫去染头的大长脸,看来平日里还是低估他了。
  我说:“保护陆通还是抓那犁巫?”
  “两样都得做,当年犯事的犁巫欠冥罗殿一笔债,他虽然死了,可债要由他的儿子来背,你最好快点去,我怕陆通坚持不了太久。”
  对于漕帮的了解我仅限于影视剧中,等挂掉电话没多久,他便把陆通的住址发给我。
  在山顶思索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皮二蛋却拎着食物出现,他见我时还挺意外,下意识藏了一根儿香肠,又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在他手里把香肠抢来,又将刚刚崔金玉交代的事情告知他。
  皮二蛋皱着眉说:“我劝你最好别惹犁巫。”
  “为什么?”
  “对了,八幻门的刘瞎子就是犁巫,一张嘴能咒的你满门绝户,太损了。”他摇摇头继续感慨:“做我这行,就怕招惹别人的因果,毕竟你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来复仇的,如果真的结下梁子,恐怕你就要永远被惦记着了。但有一点我还是想不通,漕帮做事很仗义,尤其陆家一脉更是少有的豪杰,怎么还招惹到犁巫?”
  我说:“没准表面上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
  二蛋摇摇头说:“不应该,陆家家训十分严格,我大概记得是‘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自从明清两朝,整整四五百年的传承,陆家都是少有的英雄豪杰。”
  好在陆家距离杉西河东不是很远,我们俩坐车赶去的路上,哲学驴聊到漕帮的故事也很感慨。
  他说除了陆家以外,当年的漕帮九大家族已经都变质沦为黑恶势力的当家人。
  有的被剿灭,有的远走异国他乡,据说他们在海外还被叫做“大圈帮”。
  大概是在道光年间,清廷漕运开始逐步启用海路,大运河上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这使漕帮各帮派之间矛盾激化。
  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彼此大打出手,甚至强取豪夺。
  后来在清廷的压迫剿灭之下,见漕运没了活路,船上的“老管”便带着人马下船,成为陆地上的“总瓢把子”,在最初被称为青帮。
  唯独陆家除外,他们的漕运粮食的生意没落后,转行做渔船、货运,倒也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望着身边侃侃而谈的二蛋,我有些震惊的问他:“你今年到底多大岁数?”
  二蛋神秘一笑:“你猜猜看?”
  我无奈道:“你猜我猜不猜得到?”
  他无所谓的耸耸肩,笑眯眯的说:“道不问年龄,我们仙族也是一样,以后还是不要问了,当然,就算问了我也不告诉你!”
  二蛋与我一路相伴,大家也算是有个伴儿,虽说平日里他很菜鸡,但讲义气却是真的。
  一路舟车劳顿,背着长长的画轴又去了宁武县,这里作为黄河第二支流汾河的源头,汾者,大也;自从北魏一统黄河流域开始,汾河便在华夏的岁月历史写下过厚重一笔。
  等我与二蛋包车来到武宁县郊外的一处老宅时,正是第二天的正午。
  陆家民宅所占的地盘较一般人家大了很多,整体多用木雕结构,平遥古城般历史岁月在这间老宅得到更好的体现,正中央一面风水壁,画着鲜花富贵,坐南朝北采光明亮。
  而此时院子的正中央摆着三口棺材,有一位身穿孝服的一伙人跪在棺材前哭。
  我心里一紧,难道来晚了?
  与二蛋小跑进了老宅,那妇女见我们俩来了,似乎哭的更加伤心。
  我说:“请问,这棺材里面谁死了?”
  “我不认识啊。”妇女擦了擦眼泪说。
  “不认识你穿什么孝服?”我气愤道。
  “东家花钱雇我们来哭的,遵守职业道德当然要穿好工作服,对了,你是不是这家的人?奇怪了,怎么到了约定的时间还不付钱呢?我们都是吃辛苦饭的,可真不能拖欠工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