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目标弹汗山
作者:木木三大少      更新:2021-12-31 14:33      字数:2165
  “呜~呜~呜~”随着进军号角的吹响,旌旗飘扬、人叫马嘶,原阳大营的汉军终于拔营出征,沿着荒干水向东北方前进。
  按照朝廷拟订的战略,破鲜卑中郎将田晏统领一万汉军骑兵和五千匈奴骑兵出云中郡,作为三路伐鲜卑的左路军。
  左路军会从荒干水上游的山谷翻越阴山,从西边包抄到弹汗山鲜卑王庭的侧后方,与中路军、右路军形成合围。
  此战,大汉的第一目标是聚歼鲜卑主力于弹汗山。若不能全歼鲜卑主力,也要驱散鲜卑军,摧毁鲜卑王庭。
  一万五千骑兵大军在田晏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陆续开拔,在草原上排成长长的队列。
  牛平、关羽、李傕三人并骑立于中军队列中,观察着田晏如何下达军令,指挥军队。
  汉军大营旁边,匈奴右贤王羌渠和右大将栾提於夫罗也带领匈奴骑兵出发,掩护着汉军的侧翼。
  前进的队列里,装备精良的汉军骑兵作为主力居中而行。
  匈奴骑兵则由百夫长带领,分成许多小队向汉军左右两侧撒出去,警戒防备着鲜卑人的偷袭。
  三路大军出塞,不可能完全瞒得过鲜卑人的探子。因此,大军一出发,田晏就做好了遭遇鲜卑人阻击的准备。
  前军全部开拔上路后,牛平等人也统领着自己的部队,跟着主帅田晏的中军踏上了征途。
  北风呼啸,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一样。
  牛平、李傕与关羽不仅披上了兽皮大氅,脸上也涂上了厚厚的油脂,戴上了防风的面罩。
  “这天寒地冻的,士卒们行军好是辛苦!朝廷为何要选在此时出征?”
  关羽爱惜士卒,又没有作战的经验,不解的问出心中的疑惑。
  牛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李傕回答关羽的这个问题。
  李傕告诉关羽,说到底,朝廷定于秋冬季节出征,还是一个粮食生产的问题。
  虽然汉军骑兵什么季节都可以出击,但是各地运输粮草辎重的民夫却不能随意抽调。
  如果是在农忙季节大量抽调民夫参战,那么势必影响各地的粮食生产。若是府库没有足够的存粮应对,待到明年,许多地方就会因此而闹饥荒。
  因此,护乌桓校尉夏育才会在上书请战时,提出冬季出击,就是为了不耽搁农时。
  朝廷采用了夏育的方略,在秋收农闲之后集结兵力,征用民夫,如此,则大大减少了粮食减产欠收的风险。
  所以,虽然出征的将士们苦了一些,但此时开战,对于天下的元气消耗却也减轻了不少。
  李傕虽然不会种田,可是他家是将门世家,这些关系战争的知识是代代相传,故而一开口,就说得头头是道。
  关羽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一场战争,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如此之多,绝非一将之勇武就能解决问题。
  “李傕兄弟可谓道出了战争与生产的真谛,不论什么时候发动战争,首要考虑的就是粮草辎重问题。
  没有了粮草辎重,十万大军也会一朝瓦解。
  我等日后领兵作战时,须得尽力爱护民力,保障百姓的耕作啊!”
  牛平对着李傕与关羽有感而发。
  牛平如此说,一方面是后世的价值观教育,以及自己孤儿院的成长历程,都让他对劳苦百姓心怀同情怜悯之心。
  另一方面,牛平也是想要提醒一下自己这两个心腹好兄弟。
  因为,长期与李傕相处下来,牛平发觉,李傕这人武艺高强、腹有韬略,勇猛而又灵活机变,是一个统兵的大将之才。
  历史上董卓被刺杀,牛辅也被亲信暗算后,李傕能够成为西凉诸将之首,领兵打败王允和吕布,是有他的道理的。
  后来马腾、韩遂造反,想要进攻长安城,也被李傕击败。
  由此可见,单论领兵打仗的能力,李傕是胜过吕布、马腾、韩遂这些人的,算得是三国乱世的一流名将。
  正因如此,当初知道李傕是自己的铁杆小弟时,牛平的心头可是乐开了花。
  李傕的个人勇武或许不如关羽、张飞,但是李傕领兵作战的能力,让他在牛平的心目中绝不逊于关、张二人。
  可是,牛平也渐渐想起了李傕的缺点。
  作为一个典型的西凉将领,李傕残忍好杀,不知道体恤怜悯百姓。
  牛平记得,关中地区本是富饶之地,就是在李傕统治时期,被西凉军祸害得纷纷逃往益州和荆州。
  到得最后,关中人口大减,产出的粮食都不够李傕的军队吃了。李傕这才没有政治头脑的将汉献帝当成包袱丢了出去,让皇帝逃回了雒阳城。
  只会打仗,不会生产,又放弃了朝廷中央的大义,李傕最后的败亡,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怪了。
  如今既然李傕成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牛平当然要潜移默化的改掉他的毛病。
  牛平将来想做大事,李傕必定是他倚重的一员大将。
  牛平可不希望李傕在地方上大肆扰民害民,给自己的队伍制造负面影响。
  “兄长说得有理!”
  李傕、关羽都齐声应道。
  至于李傕有多少听进了心中去,牛平也不知道。
  好在李傕一直跟在自己身边,还有的是机会将其教导好。
  牛平打开话匣子,又给李傕、关羽二人说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牛平认为,朝廷此时出兵征讨,也是想要利用鲜卑人软肋,让檀石槐无处可逃。
  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鲜卑人可谓是靠天吃饭。
  到了冬季,漠北草原上天寒地冻,大雪覆盖了草地。鲜卑人的牛羊不被冻死,也会被活活的饿死。
  檀石槐为何冒险将王庭建在靠近大汉边境的弹汗山,而不是他们鲜卑人起源的大鲜卑山,或是狼居胥山、燕然山等北方名山,正是因为南方更为温暖,鲜卑人的牛羊可以过冬。
  因此,汉军在冬季突击弹汗山,檀石槐是没有办法带着部族向北方草原逃窜的。
  檀石槐若是向北逃窜,鲜卑人的牛羊都会冻死在路上。
  失去了牛羊,来年不消汉军攻击,鲜卑人自己就得饿死一大半,从此分崩离析,消失在草原上。
  为了节省粮草军费,汉军要的是速战速决,可不想在草原上和鲜卑人捉迷藏。
  因而,最不适宜出兵的冬季,却是攻击鲜卑王庭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