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岳父是认真的
作者:转身宝贝      更新:2022-01-06 06:53      字数:2158
  “主公,这是真的?”
  朱元璋说出郭子兴已经放弃的话语,让议政大殿内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这可是登天的诱惑!
  所以,不怪他们怀疑朱元璋所说的真实性。
  因为,即便郭子兴决定放弃,跟随他的众多属下也会心有不甘。
  这与当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一样,赵匡胤被属下众多武将黄袍加身,欺负孤儿寡母。
  以至于后来,赵匡胤认为武将实力太强,便开启了重文贱武的国家政策。
  所以,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而这里,议政大殿里,多数人心中所想又有何不同。
  他们不是一样有架着朱元璋“黄袍加身”的戏码在吗?
  朱元璋在登基称帝一事上拖拖拉拉,一点也不干脆,不正是因为他顾忌属下众人的心思?
  朱元璋是个孝子,虽然他的父母早逝,但从侧面,从他建立明朝后,在大明王朝执行的养老政策就能看出,朱元璋有多尊重老年人。
  因此,朱元璋耽搁登基称帝,明显是因为他的教主加岳父郭子兴的原因。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明白,郭子兴对朱元璋的帮助有多大。
  朱元璋或许是不想做个不孝之人,不想做白眼狼的心思,才会在登基称帝上拖拉。
  如今,得到郭子兴主动放弃天位,不仅议政大殿的所有人不敢相信。
  就连回过神的朱元璋,也有些恍惚。
  “岳父是认真的!”
  看向问话的第一谋士李善长,朱元璋内心感概着叹息应答。
  “当然是真的。”
  当所有人再次听到朱元璋的肯定回答后,全部都面露喜色马屁送上。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郭子兴的放弃,朱元璋的道路就彻底一帆风顺了。
  如果,郭子兴能支持朱元璋,那么结局就再好不过。
  故而,第一谋士的李善长对于同僚看向自己的眼神,是心领神会。
  他对朱元璋问道:“主公,不知教主放弃后有何打算,主公最好能将教主请到应天颐养天年。
  李善长的话,让朱元璋点头认同。
  只是没有人知道,正是李善长充当出头鸟的话语,让朱元璋将他记恨上了。
  “李善长不是一个好鸟。”
  朱元璋心中如此想到。
  细细一想,鼓动着属下拥立自己登基称帝,不正是出自李善长之手吗?
  李善长有才能,有头脑的确不错,也是因为李善长的诸多谋划,才让自己走到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来。
  只是,李善长千不该万不该,插手自己的家务事。
  虽然他朱元璋与岳父郭子兴,属于没有共同语言,不在一个频道上的两人。
  但,事实是,他们是亲人,郭子兴不仅是他朱元璋的上司,还是他的岳父老泰山。
  最重要的一点,没有郭子兴,哪有现在的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对郭子兴也是心中愤愤不平的。
  只是他对郭子兴的不满,那也是他们的家事,还不足以让外人插手。
  对于岳父郭子兴要力推老二朱樉上位,朱元璋是一百个反对的。
  不是他舍不得权势,舍不得近在眼前的皇位。
  因为他清楚老二朱樉是个什么货色,朱樉就是一个浪子。
  老话就说了,三岁看大。
  朱樉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个大英雄,仗剑走天涯,除暴安良。
  让他当个将军镇守一方倒是绰绰有余,但让他做一统江山的帝王,朱元璋只能摇摇头。
  就算将朱樉成功推上位,朱元璋也能够肯定,他又是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帝王。
  赵敏!
  这个蒙古郡主的存在,已经让老二深深迷恋,并且无法自拔了。
  而且,朱元璋一直疑惑不解。
  为什么岳父会选择的是老二?
  为什么不是老大标儿?
  既然都是隔代亲,为什么岳父除了从小培养朱樉,对老大几乎不闻不问。
  莫非就因为老二朱樉与岳父一样,都有着浪子的情节,立誓要做一个万人敬慕的大英雄。
  不管岳父出于任何目的,朱元璋都不会让朱樉登上皇位。
  明教打下的天下,不是岳父一人的,也不是他朱元璋的,而是无数英雄壮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传令下去,教主决定整体搬迁明教东进应天,各地需为其准备粮草辎重。”
  朱元璋又爆出一个重磅消息,让众人再次大吃一惊。
  “明教搬迁!”
  只是这一次的吃惊,不是喜悦,是震惊。
  明教搬迁意味着明教总坛的数十万大军,将一同东进应天而来。
  这是什么?
  到底是放弃,还是放弃前的一次决定未来归属的决战之举!
  众人的目光不由得聚集在朱元璋身上。
  看着众人满身怀疑和猜测的目光,朱元璋大怒。
  “你们这是什么眼神?教主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你们不清楚?如果不清楚,那么你们到应天城中随便找一人问问即可。”
  朱元璋大声喝道后,便转身离开了议政大殿。
  朱元璋一走,众人才从朱元璋的“失态”中回过神。
  的确,他们将朱元璋的怒吼看成了失态。
  君子行事当波澜不惊,何况还是不久后便要登基称帝的天子。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是感概颇多。
  他能理解朱元璋,毕竟是人之常情。
  因为换作谁,要与自己的岳父翻脸都不好受。
  只是成大事无需小节,无毒不丈夫。
  九五至尊的位置,只有一人可得坐。
  感叹一番朱元璋后,李善长看向像是在等待自己表态的同僚们。
  李善长对众人语重心长的说道:“教主一言九鼎,切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诺,我等受教。”
  众人纷纷自惭形愧,郭子兴如果是一个信口雌黄之人,也不会带领明教走到如今的地步。
  驱除鞑奴,复我中华。
  郭子兴的理想和抱负,如今已得证正果,汉家江山再次回到了汉人手中。
  只是,郭子兴这个手持三尺剑,励志要复汉家江山,创建明教的先行者却会黯然退场,倒是让议政大殿中的不少人神伤不已。
  英雄落幕,路人悲歌。
  但是,即便为郭子兴被朱元璋摘了胜利的桃子感到惋惜又能如何。
  他们与郭子兴不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站队,才是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