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昭姬辩琴
作者:回头大宝剑      更新:2022-01-15 06:20      字数:2082
  荀彧说的这个人名气不小,儒学大家——蔡邕。
  在此之前,董卓对蔡邕极为重视,宁武穿越来后,由于忙着对付关外诸侯,私下也没怎么跟这位儒学大家有过深入的切磋交流。
  如今荀彧提起,宁武倒也想了起来。
  蔡邕,字伯喈,文学、书法家,喜欢藏书和音乐弹琴,堪称当代大儒。
  灵帝熹平年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上书,校正儒家经典著作,《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
  校正之后,蔡邕用红笔所书,由工人耗时八年,刻在46块石碑上,史称‘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一经问世,轰动整个京师洛阳,甚至轰动全国。石经刻成,被竖立于太学门前,“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
  哪怕时至今日,也依旧有很多地方上的学子,不远千里的跋山涉水,来此观瞻临摹。
  蔡邕的名声,也因此如日中天。
  他要是愿意帮忙,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宁武亲自去了蔡邕府上一趟。
  得知宁武到来,蔡邕出府相迎。
  董卓修建学堂的事情,近来闹得沸沸扬扬,蔡邕也是有所耳目,如今董卓登门,蔡邕大概能猜到董卓为何而来。
  到了客堂里,董卓和蔡邕相对而坐,吕布则在外边站岗,如果无聊,也可以去庭院里走走,但前提是能够保证到宁武的人身安全。
  坐下之后,宁武也不啰嗦,开门见山的与蔡邕说了。
  虎牢关一役,前后战死一万七千余将士,剩下很多孤儿寡母,抚恤金已经发了下去。这些将士都是国家的忠勇之士,但他们的孩子却因为身份卑贱,而不能进学堂读书,所以宁武兴办学堂,想教导他们,使他们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太师有此想法,乃是国家社稷之福。”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蔡邕拱了拱手,对宁武此番行事,大为赞赏。
  “学堂修建好了,但授课的老师却一直找不到人。”
  宁武苦笑起来,看向蔡邕:“你是知道我的,从入洛阳开始,就一直不得人心,加上又是西凉边鄙出身,士大夫多瞧不上我,他们屈服,不过是畏惧于我手下的兵马。
  如今,新学堂差个院长,我想请你出山。”
  对于宁武的请求,蔡邕并没急着答应下来,他凝视了宁武稍许,沉吟片刻之后,才缓缓开口:“太师,您是认真的吗?”
  他怕董卓只是一时兴起,说不准哪天就放手不管,到时候苦的,只会是那些孩子。
  这不废话么!
  我带着手下将士吭哧吭哧的干了一个多月,你以为我闹着玩呢?
  宁武郑重点了点头,自然是认真的。
  即使宁武的态度坚定,蔡邕也依旧有些犹豫不决:可否容我想想。
  宁武点了点头,新学堂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开学,也不急于一时。
  更何况,毕竟是请人办事,就得有请人办事的态度。
  如果有蔡邕担任院长,学堂的名气至少能上升好几个档次。
  宁武走后,蔡邕有些心绪不宁,他取出最喜爱的焦尾琴,平放在桌案,轻轻拨动琴弦,想通过演奏,让自己的心境平复。
  然则没弹多久,便听得‘珰’的一声,琴弦断去,琴声也随之戛然而止。
  蔡邕深皱眉头。
  此时,路过的一名少女目光看来,声音如出谷黄莺:“父亲,第二根琴弦断了。”
  蔡邕低头瞅了一眼,果然是第二根琴弦。
  “不过是运气好猜中罢了。”
  于是蔡邕故意弄断一根,问她:你且说说,断去的是第几根?
  那少女又答:“第四根。”
  蔡邕听得这个答案,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抚弄着胡须,很是欣慰。之前的烦闷也因此一扫而空,他将女儿招致近前,大笑说着:“琰儿,你将来的音乐造诣,必不在为父之下。”
  少女只道父亲谬赞,细心询问:“方才听您琴声杂乱,可有烦心之事?”
  提及此事,蔡邕心情顿时低落不少,叹息一声,将方才董卓登府之事,与女儿说了。
  少女为此感到不解,“父亲一直以来的愿望不就是希望教书育人,使自己一生所学,得以万世流传么?”
  “可他是董卓啊!”
  蔡邕在‘董卓’两个字上加重了口音,我若从了他,以后青史将如何说我?
  面对父亲的愁苦,少女反而看得很开:“难道以前的大贤们,会因为执政的帝王是暴君,就不授书育人了吗?”
  蔡邕愣了刹那,如同醍醐灌顶。
  为父活了五十余载,竟没你一女子看得长远。
  没过几日,蔡邕便向宁武表明了加入的意愿。
  得知此事,宁武差点儿当场就抱着这小老头儿亲上两口,真是天助我也!
  随后,宁武将麾下文士荀彧、荀攸、李儒等人找来,一同和蔡邕认真商讨。
  大家一致认为,学堂刚起步的话,暂时不要开设太多学科。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这点宁武明白。
  步子迈得太快,就很容易扯着蛋。
  几天讨论下来,有了初步结果。
  学院暂时取名‘上洛’,开设文武两科。
  文科分为经略和算术。
  经略的话,大多是先贤典籍,譬如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等等。除此之外,蔡老头还拿出不少私货,将府上的藏书搬来数千卷,加上之前董卓抄家得来的一些典籍,教学的话,暂时应该够了。
  至于算术,则是宁武力排众议,强烈要求加上去的。
  他很清楚,不学数学,以后哪来的物理、化学?
  这玩意儿是基础。
  必须得学!
  相比之下,武科则简单许多,分为武艺和韬略,世道混乱,连荀彧都会那么两下,习武是大势所趋。
  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增加书法、美术、音乐等课外学科,偶尔陶冶一下情操,增加些兴趣爱好,也可以使得学习生活,不那么枯燥无聊。
  大纲定下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