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第一天枢
作者:岳天亮      更新:2022-01-25 00:29      字数:2572
  圣手书生话音未落人影已没,而随着大胡子老师的离开,大幕拉开好戏开锣,舞台上还是那帮影帝般的婴人族,可台上的逼真道具,却由头午的山川河流城寨边关,换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以及各地的王府银瓦。
  大戏开场先是几个小诸侯意图谋反,但是王都实力犹存,很快就以雷霆手段,把他们镇压了下去。但是这些胜利,不但没给当时的大王以欢愉,反而让他忧心忡忡,感觉到了王国将来悲惨的命运。
  诸侯王问题从此成了大王的暗忧隐疾,他不断的遍读全书拜访高人,却一直都没找到做好的解决方案。而就在大王对朝政心无所属的这段时间里面,有几个强大的诸侯王开始四下扩张,不但实力已经超过了王都,就连他们的出游阵势,都逾越到皇帝的礼节了。
  但是就在大戏里面的王国,眼看就要变成现在的东洲百国之时,有个戏剧性的人物,因为一个戏剧性的事件,瞅了一个戏剧性的事件,带来了一个戏剧性的解决方案。
  一个跟王都关系最好,封疆面积最大诸侯王,也就是说大王的亲叔叔,酒色过度突然暴毙了。这一任诸侯王死后,按规定该由他的嫡长子继承爵位,成为下一任诸侯王的,但是有一个绝想不到的人,却想借此机会从中分一杯羹。
  这人是老诸侯王的小儿子老六,是一个生来就没资格继位,没能力威胁到任何人的危险人物。按说这哥们即便再贪婪,想夺嫡想逼宫也轮不到他呀,就算老大死了还有老儿呢,老二死了还有老三呢,老三死了······除非他五个哥哥都死光了!
  但是什么事情就怕人们连想都不敢想,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在老六这个看似毫无机会的人的冥思苦想之下,还真就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法子,同时也给大王出了个反向思维的馊主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六的威逼利诱之下,他竟然真的拿到了五兄弟的签字,并立刻联名向王都大王请示下诏。小六子让大王叔叔他老人家,以长辈加君王的身份,以清官来断家务事的契机,亲笔御批把他们的封地一分为六,六兄弟人人有份。
  当然了,为了表示尊敬,小六子还在奏折中,假惺惺的放弃了银瓦殿的觊觎之心,自愿让大哥先挑。
  更巧合的是,这小六子的大哥,还正好是个与世无争的世外高人,于是这个诸侯国就这么轻轻松松的,两厢情愿的一分为六了。
  尝到甜头食髓知味的大王,因此抓住了他一直都忽略的一个重点:谁说那些没资格继承爵位的王子们,就那么心甘情愿的为别人做嫁衣了?谁说这些没资格继位的人,就没有影响政局的能力了?
  恰恰相反!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被迫掩埋的人物,个个能力非凡!
  即便那些没能力没胆量的人,也不一定没这份贼心!而这些人之所以会砸掉牙往肚子里咽,无非就是自知无法抗衡国法罢了;所以,要是国家能给他们一个平台跟机会,他们立刻就会星星之火立刻燎原,烧他个人仰马翻。
  火种找到了,大王立刻火遍天下,给所有的诸侯国所有的王子,甚至是所有的大组织大家族,都送去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君恩枢密。
  大王在枢密中摆事实讲道理,先说先王得到天下后,并未将一切攫为己有,而是大公无私的决定好东西人人有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当年那伟人毫不吝啬,不光是自己的兄弟子侄,就连一些外姓的元勋功臣,都分到了自己的封地跟无上权利。
  大王继续歪理蛊惑——我们的伟人先王以身作则,我辈就该潜心效仿才是。但是很可惜的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都饱受陈旧思想的禁锢,竟然忽视怠慢了那么多的亲朋好友!更可惜的是,一些人本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因为不是嫡长子而被彻底埋没了!
  然后,大王在书中慷慨激昂的遍告天下,一连说了三条豪言壮语。第一条,伟人一统天下证明,天命不足畏!第二条,我们的先王分封天下证明,祖宗不足法!第三条,现在就由我来力挽狂澜扳倒陋习吧——人言不足恤!
  这封名为“雨露天恩枢”的枢密,论点论据论证一个不缺,什么雷霆雨露俱为天恩,君赐恩德人人有份,等等等等的,书面行文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还真是让人挑不出毛病,说不出什么异议来。也是因为这原因,所以这封“雨露天恩枢”,后来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枢,或是古今第一天枢。
  随着这封这封“雨露天恩枢”,送到各个诸侯王及其子弟手中的,还有一份邀请函。大王遍请天下来他的王都,共同见证他为了把自己的王都一分二十,赏赐给十九个儿子,特地举办的分封大典。
  这次的邀请与这个大典,其中有没有阴谋,有没有杀机跟猫腻,这个先不说,可这个事情却先让大王以以身作则的高姿态,抢先站到了道德制高点——师出有名,俺有理啊!
  但是这些都是见诸文字的,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话,特别的使者还给每一个特别的人,带去了大王专为他们捎去的特别的话。大王的话里有建议有承诺,有期望有观望,反正是这边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就看大家怎么做了——自己的地盘还得自己去夺呀!
  大王这次的计策,是大明亮天的摆在桌面上的,他的意思天下皆知。可这第一天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管是谁,即便你知道,知道的再清楚,也不得不进这彀中来。
  稍微有些出乎大王预料的是,虽然他这计划的大方向没变,但是他寄予厚望的那些,本该发力的无望子弟们,却大都没什么作为;反而是他视之为计划最大阻碍的,那些在位的诸侯王们,很是出人意料的,先后老老实实地自己跳进了火坑,将自己的封国给分了。
  一家人都不傻,在位当权的人更不傻;一家人都很是消息灵通,高高在上的人更敏感;大王给特殊人物的特殊话语,其实他们早就掌握了。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些信息他们掌握了也白搭,甚至还适得其反的更无计可施了,因为大王说的这个事情是人心向背无法遏制啊!
  于是乎,很多聪明的诸侯王痛定思痛,一不做二不休,你不就是想分化我的小王国吗,好呀,既然这事情无法避免了,那我就先占据最有利的一块,尽量多的抢吃一些肥肉利益吧。
  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经此一役,绝大多数人还是都很开心的;于是,大王在天下归心的同时,又找各种借口收回了近半的封国,诸侯王的威胁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人能威胁他的王国统治了。
  其他的诸侯国都散了,可大王的王都却更加的铁板一块了,因为很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王子,既然都主动把自己的封地还了回来。如此一来,少数服从多数,即便是那几个想借机励精图治的王子,也被顺势淹没,强行征收了。
  王子们也是没办法呀,一家人高兴之余仔细一听,搞明白大王分封的真相以后,瞬间就傻了怂了蔫了!原来谁想要封地,那他不但要停止俸禄,而且下去以后还要自己卖力气,挣得多吃得多挣得少吃得少,挣不着饿死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