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义兵举事 八道国割
作者:燧发枪      更新:2022-01-28 16:52      字数:1177
  ◇朝鲜义兵骤起
  虽然李舜臣的水军在海上屡挫日军。但是朝鲜官军在陆上还是接连败退,为保家卫国而被迫提起的少许勇气与信心在凶残的日军面前也荡然无存。损兵折将多达十余万众,南方诸道镇抚兵及汉城禁军各营兵马尽丧。
  据《宣祖實錄》记载,当时承平日久的朝鲜,重文轻武之风盛行,“举国习俗只知读书不知兵,若识天字则为贵人,持弓矢者例为贱之”,从而导致战争爆发是几无可战之兵,一经交锋迅即溃散。
  朝鲜官军的接连溃败也造成“卒不信将,民不峙官,官民仇敌“的恶劣局面。在日军的迅猛攻击下,朝鲜八道尽失,朝王李昖向大明求援,并与执宰大臣们乞求内附大明避难。
  国家沦亡在即,平日盘剥百姓的权贵与商贾们选择前往强盛的大明避祸,而纳税供养他的广大庶民既无特权也无财富供他们逃避战火,只能选择在日军的暴政下为奴而生或做人而亡。
  朝鲜大片国土沦丧,日军所过之处尸骨累累,城市村镇都被劫掠一空。和平时期,当封建统治阶层的权者们奢淫无度,相互勾结成利益集团瓜分全民财富。
  同时利用军队法条等国有权力来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而且真正创造这些财富的人民却往往沦为被变本加厉压榨的草芥。大众还必须接受这种不平等的游戏规则,统治者通过虚假宣传告诉他们,只有这样才算是“爱国”。
  朝鲜平民发现侵略者的屠刀带来腥风血雨之时,缴纳赋税供养下的军队却不堪一击。当人们的生命财产无法得以保障,亲人流离失所,狼烟四起遍地焦土的乱世来临之时。这些平时忍辱而活的庶民开始奋起抵抗,竖起了抗争的大旗。
  打得朝鲜官军望风奔溃的东瀛武士们开始惊奇的发现,给他们带来麻烦的不是朝鲜官军,而是看起来那些顺从、木讷的朝鲜庶民和儒生组成的民军义勇,还有那些以前不断遭到朝鲜官府缉拿的盗匪与所谓的乱党。
  这是一种无比的嘲讽,这种嘲讽从古至今在那些腐朽专治的国家一直都在上演,和平时期劳苦大众们自身创造的财富被统治阶层所剥夺,而当国难当头来临的时刻却要承担起救国救难的重任。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另一个注释就是,当国家兴盛分红发利时,匹夫没份;当国难当头需人拼命时,匹夫有责。
  在日军残酷暴行下,朝鲜各地的乡士与富有正义感的官员开始组织义军抗争。首举义旗的是庆尚道散财募士的玄风儒生郭再佑。
  随后京畿道监司沈岱募兵于京郊,前司宪府掌令郑仁弘起于陕川,訓鍊院奉事权应铢起于永川,前户曹佐郞金沔起于居昌,前义禁府都事赵宪起于忠淸道,金堤郡守郑湛、前中枢府佥知事高敬命起于全罗道。
  朝鲜僧侣也不甘落后,奉恩寺住持静修大师的弟子相继起事,惟政起于金刚山、霊圭起于公州、處英起于智异山。
  但是,时值朝鲜全境战火遍地,四处起兵的朝鲜义军因募兵征饷经常与当地官府爆发冲突,以至官军义兵互不协统,且相互掣肘。(“义兵举事,或取棄置田稅米,或發無守空縣倉穀,以爲糧饷,邑守以有土贼,令捕之。官義兵,互相掣肘,泮渙無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