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 朝鲜僧兵举义
作者:燧发枪      更新:2022-01-28 16:52      字数:1151
  在义军起兵之际,愤慨于日军暴行的朝鲜和尚也不甘落后,纷纷提刀出世超度日寇前往“极乐世界”。朝鲜妙香山清虚禅师静修,为国内僧众之首,其行高律严,弟子遍布全国,适逢国难,他召集门徒僧众一千五百千人晋见朝王李昖,愿赴军前效力,李昖大喜,赐封静修为「一国都大禅师,八道禅敎都摠摄,扶宗树敎普济登阶尊者之号」,组织僧军御敌护国。
  静修遂驻屯于顺安的伏兴寺。传檄八道寺刹。其门下弟子处英及惟政等均纠集勇武僧众莫不来赴。他们以“八道禅敎都摠摄”静修为首,总数达六千之众,因其组织较为严密,具有一定信仰,而且部分信徒在作战中视死如归。故而,这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僧兵武装令日本颇为头疼,倭酋遂调集精锐与日本僧兵对其合力剿杀。两国的勇健僧众就此展开相互攻杀,伤亡惨重。
  朝鲜史料记载:“有淸虚禅师休静者,起于妙香山中,僧尼所尊称西山大师者也,淹贯释典,又能词翰,编交朝中士大夫。其高弟上足,遍满一国,至是纠率门徒一千五百人,仗剑上谒于行在。上谓之曰,国难如此,尔未可弘济耶。师且泣且拜曰,国内缁徒之老病不任行者,臣已令所在之地焚修以祈神助,其余臣皆召募以来,欲赴军前,何惜一死,愿效忠赤。上大嘉,命赐一国都大禅师,八道禅敎都摠摄,扶宗树敎普济登阶尊者之号。乃率其众,屯于顺安之伏兴寺,传檄八路寺刹,高弟处英,起于智异山,惟政起于金刚山,健秃勇衲,莫不来赴”。(朝-申炅《再造藩邦志》)
  相对朝鲜在遭受侵略时临时组建的僧兵武装,日本的僧兵部队最早可以追朔到公元九世纪的日本平安时代。当时日本臣服于大唐,也许是受到中土少林寺僧兵部队的启发及日本国内割据势力相互攻戦的影响,从而导致较大的日本寺庙都豢养有僧兵武装,日本寺院武装可谓是由来已久。
  这些具有武装的僧兵部队直至十六世纪日本战国时期发展到顶峰,居然出现石山本愿寺与战国霸主织田信长对持的局面,而织田信长的胞弟织田信治、织田信兴或直接或间接均死于本愿寺武装僧兵之手。(1570年11月,本愿寺法主权僧正显如,指挥其僧官下间赖廉、下间赖龙、丹后赖宗、愿证寺坊主证意率八千兵马大举攻入尾张小木江城,城将织田信长の弟织田信兴战败自刃。)
  而森可成、林通政、氏家卜全等多名织田军将领亦与僧兵交战时毙命。此外比叡山延历寺的僧兵武装也与织田信长发生频繁的武装冲突。最终延历寺被织田信长屠灭焚毁。因血腥镇压僧兵武装的织田信长被称为“佛敌”。寺院的法主为加强门徒的战意,对一向宗徒灌输与“佛敌”交战而亡乃是一种升华。
  这些武者恶僧,将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战死殉道,视为其走向西天极乐世界的坦途,故而,一向一揆的僧众在交戦中格外悍不畏死,由此可见日本僧兵之凶悍。壬辰战争爆发后,大批日本僧兵亦被秀吉征招跨海征韩。在久经锤炼的日本僧兵面前,初出茅庐的朝鲜僧军虽战意高昂,但需付出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