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 洛东江之战
作者:燧发枪      更新:2022-01-28 16:52      字数:1126
  朝鲜义军虽然缺乏训练,装备简陋,与日军交战中损失惨重,但却屡败屡战。与众多只知硬拼的朝军将领不同的是,义兵将领郭再佑却是朝鲜人中难得一见的智勇之将,率部屡次袭击日军,号红衣将军。(“宜宁居故牧使郭越之子儒生郭再佑者,少习弓马,家素饶富,闻变之后,尽散其财以募兵,手下壮者颇众。时方率勇士,横行于县境及洛江上,见倭则不问众寡,必驰马突击。贼多中箭,见辄退走,不敢相抗。被掳者来言,贼以为,此地有红衣将军,宜谨避之云”。朝鲜《宣祖實錄》)。
  郭再佑在起兵之初,就在洛东江接连击败日军第六番队僧将安国寺恵瓊(伊予府中藩主、封邑六万石)所部的两度进犯,并不停的袭扰昌宁、玄风、星州的日军补给线。据朝鲜军史记载,郭再佑曾以诈术之计,击败骄悍的日军。(“倭酋安国寺,素负机略。至是,声言去湖南,日引兵西,前锋到鼎津。距再佑军数百里。旁有淖,不可行,贼使先导择高燥插木识之,将以晨朝渡,再佑詗知之。夜半率麾下将士驰至其所,拔其木,易置淖中,因以伏以后。贼果至,陷淖中,不能脱,伏发,几歼之”。朝·洪良浩《东國名將傳》)
  初战获胜的郭再佑开始率兵展开游动作战,于洛东江再次伏击日军运输船,斩首二十七级并夺回日军攻占汉城时劫掠的部分朝鲜王室文物重宝。(“洛江賊船,自上流下,二船致沒,一船縱櫓下去,郭再祐全船捕獲,斬二十七級,所載皆宮中寶物,卽傳送于招諭使“。)
  但是,军功日盛的郭再佑开始引起两班官吏的嫉恨。庆尚道观察使金睟、右道兵马节制使曺大坤、助防将金敬老与郭再佑之间的矛盾骤起,双方互相弹劾构陷。以致军心涣散,郭再佑夺回的宫廷之物最终皆被所谓的“朝鲜乱军“抢夺一空,这些沆瀣一气官员以釜底抽薪之计来消夺郭再佑之军功。
  朝方史料记载:“秋七月初二日,賊兵自龍潭,向長水,助防將李由義等棄師而遁。南原判官盧從齡馳到本府,聲言賊鋒已過長水,守城軍及鄕兵皆散,府使尹安性獨在于府南述山待變,其實賊兵不來由義潰軍,皆是中道之人,闌入城中,掠取倉穀軍器,敎坊官廳,一時蕩然。境內之人,亦入城中,偸取其餘。郭再祐所夺獲倭藏,多有宮中之物,金誠一以南原距賊稍遠,送而藏之,初三日偸掠時,全數蕩失“。(赵庆南《亂中雜錄》)
  朝鲜官民之间的矛盾在于自1453年朝鲜世祖李瑈在“癸酉靖难”篡位之后,朝鲜国政败坏,两班贵族大肆占领土地,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私奴,生活困苦不堪。从而连续发生了多起农民起义,其中著名的“林巨正之乱”尤为突出。虽然这些起义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却猛烈动摇了朝鲜的封建王权,以致朝鲜政府对民军武装十分忌惮。
  日本入侵,国家危难之际,把持朝纲的朝鲜两班勋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依然对义军采用镇压瓦解之策,双方共御外敌配合作战之举只能存于表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