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 平壤大捷(2)
作者:燧发枪      更新:2022-01-28 16:53      字数:2150
  在炮火掩护下,上万明军开始攻城,攻守双方展开激战。
  史记:“诸军鳞次渐进,初日下射盔铠,银光灿烂,眩曜万状,奇怪夺目。俄而发大炮一号,各阵继而齐发,响如万雷,先着密德土窟,赤焰亘天,延殆尽,城上贼帜,须曳风靡。贼伏于睥睨之间,多用铳丸,汤水石块,以死拒守。又用长枪大刀,向外齐刃,森如猬毛。天兵稍却,提督手斩退一人,巡示诸军,挺身直前呼曰。诸军鼓噪齐进,奋勇薄城,负麻牌持戟矛,相杂而登,或发射放炮,或仰刺守陴之贼,贼不能支吾“。(申炅《再造藩邦志》,李朝《宣祖實錄》)。
  日军素来轻视朝鲜官军,防守南芦门的五岛军与部分朝鲜伪军,被身穿朝鲜军服,佯装踏跙不前的明军所迷惑而懈怠,祖承训与骆尚志抓住时机挥师登城后,卸装露明军盔甲发起突击,南芦门遂被明军攻破。
  五岛纯玄所部直臣武士太田弾正、太田江十郎、青方新八等均在城头的防御战中被明军击毙;在南城守御的五岛军与朝鲜伪军几乎全部被杀。
  据《再造藩邦志》记载:“賊方輕南面為麗兵,承訓等乃卸裝而進,露明盔甲,敵急分兵拒堵,参將駱尙志持長戟聳身攀堞而上,大呼超登,又有浙兵,拔賊旗幟,立天兵旗麾,賊兵不敢抵當,南門遂破”。
  而《日本外史·丰臣氏》也有相同的记述:“承訓欲立奇功償前敗,知我易韓人也,令其兵皆尚韓裝。行長以為韓人也,專拒西北,自率铳手擊卻如松。如松益用大炮火箭,毒煙蔽城,我兵殊死戦,承訓則脫韓裝,露明甲鼓噪而登,行长驚,急分兵拒之。而西北即陷”。
  在七星门,明军大炮发射的实心重弹将城门轰碎,右协大将张世爵、游击錢世禎等将领挥军攻进城内。(“提督命发大砲攻之,砲二枝着门楼,撞碎倒地烧尽”)
  中协大将李如柏携悍将张应仲、李如梅、李芳春等攻下含毯门,在城头负隅顽抗的小西家臣栖本通高被李如梅毒箭射殪。
  左协大将杨元与部将杨绍先组织火器压制守军后,前锋戚金标下家丁把總楊世隆等数百勇士攀钩梯搏城,尽斩瓮城守军,普通门遂破。
  攻打牡丹峰倭垒的宿将吴惟忠虽遭日军铁炮弹丸洞甲伤胸,仍与查大受率队鼓勇而上,阵毙守将松浦源次郎(松浦の嫡亲)及岛津家臣森胜介,占领牡丹台要塞。
  主帅李如松身先士卒,虽坐骑曾中铳倒毙,犹督军攻入平壤城。(“如松馬斃于砲,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我師無不以一當百,前隊貿首,後勁已踵,突舞于堞,倭遂氣奪宵遁”。《明史-李如松传》)
  小西行长见明军斩关入城,立即挥军展开逆袭,企图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以重兵将其逐出城外,却反遭明军炮火密集射杀,部下诸军皆死伤惨重。(“每落炮一發,倭兵辄死傷者數十,然毫不在意,仍蟻聚而突之,直至中炮仆地乃止”。)
  而七星、普通二门及牡丹峰等处残余日军,仍凭借战前修筑的筑垒工事死战不退(“邑城內贼军之陣地,各於石築土築之上作為柧壁,前後塗土,其上加第或瓦,壁中穿穴擬放銃筒之地,凶巧莫測”)。
  李如松遂令明军各部以各式火器猛烈轰击,并以柴薪焰硝火油将日军巢穴焚烧殆烬(“天兵進戦,纵火烧贼,连放火箭,三穴鳥銃,倭軍盡斃”)。
  史记:“其日賊見城守不住,棄城避入民舍,欲效去年七月用鳥铳擊打祖承訓之法,屋內發槍戕殺我軍,不意我兵各持明火毒火等箭齊發焚薰,彼倭緩不及事,以故燒死甚衆,倭被火焚炮擊火箭射死者各無算”。複摅查大受家丁查應奎口報:“初九日於牡丹台側甕城屋內見被火箭焚燒倭死者二三百,平壤城中燒死者無數,焦臭衝天,穢聞十裏,平壤東面江臨城下倭跳城奔走落江溺死者又不计其數”。(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
  日军指挥部风月楼也遭明军猛攻,小西行长见大势已去,遂退守练光亭。
  在风月楼负隅顽抗的小西與七郎(行长の弟、二千石俸禄)、小西安東尼奧(行长の従兄弟)、日比谷奧古斯特(行长家臣日比谷了珪の孙)等倭将及部属遭明军火攻而死。(“倭贼躱入风月楼小城,天兵以柴薪四面堆积,火箭飞射一时焚烧俱成焦屍,又有餘倭跳城过江氷陷溺者不计其数”。)
  据日史《征韩伟略》记述,当夜,在倭将松浦镇信与小野木重胜等“今欲死守,徒隷爲毒火所熏殺,無供爨炊,我兵疲敝,衆寡懸絕,徒死無益“的劝说下,小西行长遂率残军自冰封的大同江向汉城逃遁。
  却又遭李如松暗伏查大受、孙守廉、李宁等部截击,江面的冰层也被炮火击碎,被杀及落水溺死者无算,小西直臣森正助、黑田长政部将久野四兵衛均被追斩。
  翌日,明军收复平壤。
  是役,明军阵亡千户杨虎,百总陆远等七百九十六人,阵伤参将吴维忠以下一千四百九十二人,在阵射死军马五百七十六匹。
  明军共歼灭日军一万三千餘人,其中斩首一千六百四十七级,内有倭将头目二十五颗;
  铳砲火箭打烧溺毙死者不计其数;夺得盔甲刀铳等倭器共四百五十二件,倭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明-宋应昌《经略复国要编》)。
  平壤之战,日军损失惨重,据日方战史《日本战史-朝鲜役》记载,在小西行长第一番队撤至汉城后,经军奉行石田三成检点,所部剩余人员只有六千六百二十九名。这其中还不包括军监小野木重胜、岛津以及内衫等部的损失。
  另有数据表明,小西行长仅率不满五千的残部败出平壤城。(小西檢城兵不滿五千,糧盡營毀,遂分路涉大同江遁去。日-川口长孺《征韩伟略》)
  助纣为虐的四千朝鲜伪军,大部分在破城之后也遭诛灭。(天將曰:“大同門拒戦,倭軍阵中射伤我之家丁及马匹,俱是爾国之箭,爾國忤逆之人甚惡,临阵俱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