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妙手回春
作者:青河      更新:2022-02-01 04:00      字数:3149
  午夜一点钟。
  在办公室休息的杨旭被一阵电铃声惊醒。
  杨旭慌忙起身,摸索眼镜跌跌撞撞的去接电话。
  “喂,杨旭,快来消毒室集合,304的患者肝脏忽然衰竭,正在抢救!”电话那头的声音急促的喘吁着。
  杨旭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大声回道:”就来!“
  他边跑边拖拉着鞋子,赶到电梯门口。
  ‘怎么会这么快,按照预算应该还有最起码五天的时间才会赶上手术’,杨旭来不及细想,匆匆忙忙的去消毒室集合。
  助理医师从急救室出来,迅速摘下口罩通知道:”专家组就位!“
  几个人在门口碰头,按照计划,304患者的家境比较富裕,衰竭几率大的器官已经早在一星期以前联系好了,可以迅速从仓库调取。
  第一步先实行脑部肿瘤切除和肾脏器官移植。
  第二步就是将实验室的实验药品调来进行注射。
  专家组相继踏进手术室,冷光灯,手术器械,心电仪器等各自就位。
  杨旭打了手势,各专家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手术。
  杨旭主刀器官移植,透视给切除手术提供了很多便捷,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急促而短暂。
  等到灯光熄灭,杨旭看了一眼表,已经早上六点钟了。
  大家走出手术室,杨旭以及参与手术的专家都抹了把汗,都非常的清醒。
  需要等待患者的排异反应的强烈程度,最重要的是,杨氏-abs病毒药品的效果没有足够成熟的实验数据来支撑,所有的效果还只是适用于实验。
  虽然此前已经征求了患者家属的同意,但是杨旭等一众专家还是把最坏的打算做好。
  病人家属一直在门外等候,一群人呼啦啦地围在杨旭身边,焦急地问304患者手术情况。
  杨旭摘下口罩,舒缓了一下一直紧皱的眉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正常一点,
  只见他缓缓道“手术还是比较成功的,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观察病人的排异反应以及药物的效果。”
  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抓着杨旭的手:“真是谢谢杨医生了,要是需要什么准备,一定要及时通知我们啊。”
  杨旭点点头,一脸真诚的注视着她说:“您放心吧,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仿佛这样,就可以让这个可怜的老人放下心。
  专家组陆陆续续的回到休息室,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
  杨旭也算是松了口气,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躺在沙发上。
  实验室陆续续出来了正常的数据及情况,这让杨旭心里有了些许慰藉,按照这样的形势走下去,研究结果预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他始终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他说不上来,也许这是一种错误的预感,至少目前实验的进程非常乐观。
  想到这里,杨旭,内心不禁有些雀跃,似乎都有些飘飘然了,这是一件多么大的成就呀,跟之前的小打小闹完全不能比。
  经过了一个星期,杨旭和刘佑彬又去了304的观察室里,304观察室里的情况很好,患者几乎都能够吃一些流食了,但是身体还是不能动。
  手术中移植的器官排异反应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无疑是非常好的消息,事情顺利的发展超出了杨旭的想象。
  手术中左脑的肿块切除并没有实行完全切除,由于药物到达了机体,一部分中块儿已经成为了良性肿瘤,在没有压迫周围神经的情况下,没有切除的必要,这说明药物非常有效。
  但是杨旭仍然觉得还需要仔细密切观察一段时间。
  杨旭将最近手术几天后所有的数据整理分析了一遍,304的患者正在康复中,所有的证据都指明患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办公室的门敲响了,孙熙澈一脸悠然的进来,精致的妆容接应着阳光,那张优雅地脸辉映着说不出的明艳美丽。
  她朱唇轻启,目光灼灼:“提前恭喜杨医生了,项目的审核已经要接近尾声,医院里相关资料的上传速度十分喜人,这是一份表格,杨先生可要抽空填一填呦。”
  杨旭轻松的站起来,嘴角轻轻上扬,接过她递过来的表格,乐道:“感谢孙院长的大力支持,哦不对,是孙小姐,不知道,孙小姐能不能赏脸去楼下喝一杯咖啡呢? ”
  孙熙澈一脸玩味的抱着胳膊,暧昧地笑着说:“乐意之至。”
  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刘佑彬已经请假飞往英国,去陪他怀孕的妻子。
  一帮老教授已经各自回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去,仿佛一切回归平淡,原来不知不觉中,杨旭已经成为了这个医院中的一份子。
  杨旭手拿着资料从走廊中经过,遇见她的护士和医生都点头示意,仿佛在那段研究的艰辛岁月中,所有的嘲讽和矛盾,都不曾存在过。
  项目的申报和审核都十分顺利,这当然少不了孙熙澈下的功夫,正常情况下,申报和审核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但是目前这个项目炙手可热,孙希澈把项目插队插到了最前面。
  杨旭刚把手中的资料放在办公桌上,林小倩就敲门进来说:“小旭,楼下有人找你,是患者的家属,你还是过去看看吧。”
  说完她眼角有一丝笑意,余光萦绕着杨絮,一路走来未曾断开。
  杨栩耸着肩,点点头,笑嘻嘻的说:“嗯,听表姐的,咱们下去看看吧。”
  他们到了楼下大厅。
  以老太太为首的一众家属,手里拿着横幅,门口请了一个手鼓队,一时间医院门口好不热闹。
  横幅上写着:感谢杨旭医生。几个简单又简洁的大字,十分的醒目。
  杨旭记得,304病房的患者距手术已经有近一个月,前几天他还去看过,那个女人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了。
  家属扶着老太太走到最前面,老太太一只手扶着拐杖,另一只手里拿着锦旗,上面写着,悬壶济世,妙手回春。
  老太太一脸虔诚地看着杨医生,目光里充满着感激与仰慕,在她心里,杨旭已经被神话了。
  本来这一众家属,几乎没有抱着希望304的患者能够康复,只是想着在最后的时间减缓她的痛苦。
  一个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儿接过老太太手中的锦旗,甜甜地说:“谢谢扬叔叔救了我妈妈。”然后小心翼翼的双手把锦旗交给了杨旭。
  老太太伸出枯槁的双手,紧紧的握住杨旭的手,灰色的眼睛中迸发着灼人的光芒,她的声音几乎都有些哽咽:“谢谢杨医生救了我的女儿,这面锦旗,你当之无愧。”
  杨旭双手接过锦旗,心中感慨万千,他的手是乎都有些抖动,304的患者从他接手到结束,这一个多月的时光是怎么过来的,专家组费了多大的心思,他心里再清楚不过。
  他眉毛有些抽动,鼻孔翕忽,极力的控制自己的感情:“这都是我们应当做的,这是医生的职责,患者的康复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站在他病床后的是一个负责任的经验丰富的学术严谨的医疗团队,他们因为一某种原因没有能够来到现场,但是,这些少不了他们的汗水和付出。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
  此时门外的记者已经站了一堆,还有媒体正在赶来的路上,他们把这一幕记录下来,问了很多关于杨旭研究的问题。
  “请问杨医生,病人目前是什么状态?”
  杨旭微笑着,极其自然地说“目前304病房的病人已经能够下地走动,恢复的很好。”
  另一个记者,急忙把话筒磕磕绊绊的伸到杨旭面前,他急促的问请问:“杨医生最新研究的药品投入试用效果显著吗?有没有副作用?”
  杨旭对着他点了点头,望着镜头说:“药物的疗效是显著的,目前病人恢复很好,副作用还在观察中,暂时还没有发现。”
  记者们还不陆续续问了些别的问题,杨旭都一一谦虚地作答。
  杨旭应付完这些媒体,打算回杨阿姨的旧单元楼。
  他有些日子没有去了,在研究的期间一直住在办公室里。
  正逢林小倩下班,他们决定一同回家。
  林小倩一边同杨阿姨通电话,一边挤地铁。
  电话里的杨阿姨听起来十分开心,说自己在家里张罗一桌子好菜,等他们回来吃饭。
  一路上车很多,正值下班高峰期,地铁站距家还需要挤公车。路上一停一顿的堵车,林晓倩悠悠晃晃的扶着扶手,差点跌倒。
  车里的人都在挥着汗水,不停的抱怨:“这车怎么这么多,什么鬼天气。”
  一个肥胖的中年妇女,手里拎着菜兜子,一边甩着汗一边 嘟囔着:“回到家儿子都该放学回家了,又该喊饿了。”
  这是公交车一个刹车,中年妇女臃肿的身体直往前扑,林小倩惊呼着扶住扶手。
  杨旭眼疾手快的扶住她“小心啊,表姐。”说完体贴的把他圈在自己安全的空间里。
  从杨旭的角度正好可以看到,林小倩红扑扑的小脸。
  林小倩眼神急忙飘向窗外,不一会儿,她小声的说:“前些日子在医院,看你压力那么大我还真有点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