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6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2-02-06 13:53      字数:3464
  第15章
  吴普到厨房给三个人熬了锅粥,思考着普通卡的设定。
  这些人对于时局变化无关轻重,可以雇佣过来博物馆干活,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一辈子待在博物馆,就算不回去也没关系。
  如果他们一心想要回去,也可以拿着约定好的酬劳回家,对他们而言就是找到过一份不错的工作、拿到了能够缓解目前困窘状态的薪酬。
  目前是卡槽只有十个,就算全都想留下来博物馆都还安排得过来,可要是再来点说不准就要开发后山了。
  吴普把粥熬好,给一家三口送了过去。
  男人名叫徐大,在家排行老大,和后头几个兄弟不是一个娘生的。
  亲娘死后徐大他爹就娶了后娘,他很快被排挤出去自己靠着家中最差的几亩田养活自己了。
  后来徐大娶了媳妇,有了孩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徐大媳妇叫元娘,和徐大一样是家中大姑娘的意思。
  元娘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是个孤儿,性情泼辣,做事利索;生的女儿叫小囡,一听就知道是民间常见的小名。
  无论怎么看都是很普通的一家人,他们勤勤恳恳地耕作了二十几年,家中有两间草屋以及几亩薄田。
  本来日子过得也算和美,结果遇到了灾年,父母还拿孝道压他们,把他们家的存粮和御寒衣物全抢了去。
  一家三口饿得把后山都掘地三尺,也找不到更多能吃的东西了。
  他们又冻又饿,挤在一起烧起最后一堆火,准备暖和暖和身体,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到黄泉底下团聚去。
  没想到只是一合眼的功夫,他们就来到了恩公家里。
  恩公一定是神仙吧。
  在看到一锅香喷喷、白莹莹的热粥端上桌,徐大一家心里又冒出这么个念头来。
  这样好的大米,他们别说吃了,简直连见都没见过。
  他们从小就在地里刨食,面对最多的就是脚下的田地,连到城里进个店铺都很局促,生怕店家嫌弃自己兜里没钱。
  他们哪里吃得起这种白米!
  等到吴普把备用的被褥抱过来,徐大一家更是诚惶诚恐。
  连年仅六岁、瘦骨嶙峋的徐小囡都小心翼翼地问:“给我们的吗?我们真的可以睡这么好的床、盖这么好的被子吗?”
  这枕头和被子好轻好软,是她从来没摸到过的。
  她忍不住悄悄伸手多摸了两下。
  吴普看着她虽然有点枯黄但还是梳得很好看的头发,知道他们是那种即便日子再糟糕也希望能好好过下去的人。
  这院子本来就是准备给工作人员住的,没有独立厨卫,只有大厨房和大澡堂,热水也得自己烧,条件比较一般。
  吴普给三人介绍了一番,表示他们可以先签一个月的合同,等合同期满再选择要不要续签。
  要是他们不想续签,可以拿着一个月的工钱回家去。
  要是他们继续续签,那就继续留在这里工作,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只有这座博物馆。
  一辈子困在一个地方对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对徐大夫妻俩来说却不是。
  他们本来就常年和自己那几亩田地绑在一起,换个地方生活对他们而言没什么不同,更何况还是过这种神仙一样的生活。
  “恩公若不嫌弃,我们愿意与恩公签死契。”徐大立刻说道。
  与其回去饿死,还不如留下报答恩公。
  吴普笑着说道:“我们这边不承认死契这种东西,就算签了也没有法律效力。”他取出系统早就准备好的三份合同让徐大三人看清楚再签。
  徐大本来想说自己不识字,可拿到吴普递过来的合同却发现他们居然能看懂!
  连徐小囡都看明白了。
  三人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吴普把三人的合同收回系统里去,又找以前合作过的商家预定了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
  所谓的“入学必备套装”是面向大学新生的,包括枕头、席子、床单、被子、蚊帐、热水壶等等基础生活用品。
  吴普搬过来时买的备用被褥都用掉了,接下来再有客人或者员工过来总不能直接让他们睡光板床。
  以前他负责接新生时积极帮学弟学妹争取拿到这个价格十分优惠的“入学必备套装”,过后也没有删掉老板的联系方式。
  这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吴普和老板约定好加点钱找人送货到博物馆,这才安心睡觉去。
  第二天一早,吴普又把两个书童召唤出来,沟通过后和他们签了一个月的劳务合同。
  两个书童是两兄弟,由寡母养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他们本来就在给人当书童,结果主家嫌弃他们不够机敏,把他们赶了出来。
  为了赖掉他们的工钱,主家甚至还诬赖他们偷东西!
  他们想到家中的困苦,根本不敢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可那悭吝的主家败坏了他们名声,县里没有人愿意再找他们当书童了。
  他们又伤心又难过,一想到家中的母亲和弟弟在等着他们养活,他们就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
  吴普一听就知道这兄弟俩是要回家去的,安排让他们跟着苏轼沾点文豪气息,说不准以后可以考个功名。
  苏轼的书童,那可是很了不得的。
  据传苏轼曾有两个很牛逼的书童: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高球,写得一手好文章;一个是一代真人林灵素,曾极力劝皇帝灭佛锄奸。
  由此可见,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苏轼昨晚很想玩手机到夜深,无奈他前一晚没睡好,昨晚困得沾床就困,最终只得搁下手机睡了个饱觉。
  天才刚亮,苏轼就醒来了,他觉得自己精神抖擞,状态着实再好不过。
  他翻身下床去洗漱了一番,打开房门一瞅,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半大小子,约莫才十一二岁的模样。
  “你们是谁?怎么在这里站着?”苏轼好奇地问。
  两个书童如实回答:“主家让我们接下来伺候先生。”
  苏轼听着他们的口音,笑着说道:“你们是杭州一带的人吧,听着怪亲切的,我也在那边住过几年。”
  两个书童连连点头。
  苏轼领着两个书童去找吴普。
  吴普把两小子的来历给苏轼讲了讲。
  得知他俩是南宋人,苏轼就不着痕迹地问起他们对“苏辛”的看法,问问他们是喜欢东坡呢还是喜欢稼轩。
  成功收获一波彩虹屁。
  吴普在旁边听得嘴角抽了抽。
  苏轼这性格也是没谁了,居然还有点小自恋。
  吴普和苏轼商量过后,让无人机跟拍苏轼为“奔雷”挑战做准备的过程。
  实在不行,就去拍猫。
  吴普把直播间的基本操作教给苏轼,总算腾出空来安排徐大他们。
  相逢就是有缘,既然人都抽出来了,索性就全部召唤过来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
  反正他现在不怎么差钱。
  徐大他们倒是好安排,让他们打理园圃就好。
  货郎、木工、绣娘却是一时半会没什么活干,可以先让他们适应适应这边的生活,等过几天一号馆改造完毕再把她们安排进去进修或者干活。
  还有韩娥。
  吴普安排好其他人把韩娥召唤出来,才发现难怪相关记载里为什么说她一唱悲歌就让人跟着伤心欲绝,追着让她再唱首欢快的歌才缓过劲来。
  这姑娘长得着实好看,别说如泣如诉地悲歌一曲了,就是轻轻一蹙眉都能牵动人心。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乱世,她这样一个小姑娘孤苦伶仃出门,途中甚至要卖唱换路费,想来一定是有很想去的地方或者很想见的人吧?
  吴普给韩娥说了这边的情况,询问她要不要签一个月的合同赚点路费。
  吴普还以为韩娥这样的特殊人才会提点特别要求,没想到她也二话不说就把合同签了。
  一通忙活下来,吴普预定的三十套“入学必备套装”都送过来了。他组织众人帮忙把它们搬进临时仓库里去,又让韩娥几人一人拿一套回去,自己先熟悉熟悉环境。
  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吃饭问题也需要解决,元娘倒是能做饭,只是粮油菜肉得找人送过来。
  吴普直接打电话和村支书商量,看看清阳村有没有人能每天供应新鲜食材。
  村支书一听吴普的需求,立刻笑着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村里最不缺的就是蔬菜,肉也每天都有人来卖,我让他们顺便去你们那边走一趟就是了。到时你看得上就买,看不上就让他们走,千万别惯着他们,免得他们欺负你不懂行短斤缺两或者以次充好。”
  吴普谢过村支书,总算可以歇口气。
  想到苏轼今天一个人挑大梁,也不知道直播间现在是什么情况,吴普拿出手机打开直播间看了眼。
  这一看,目光就凝住了。
  画面里,苏轼正抱着把吉他在那里学着弹,旁边还有个人在连麦给他教学。
  吴普:?????
  在他安排员工这一早上的功夫,到底发生了什么?
  苏轼哪来的吉他?!
  吴普翻了翻评论区,才知道这人是直播平台有名的“吉他大王”。
  吉他大王名字很霸气,实际上只是个初中生,家里有点小钱。
  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家,吉他大王闲着没事就上网直播弹唱,偶尔还写歌吐槽吐槽生活里遇到的糟心事。
  他写的歌歌词很没营养但代入感很强,大多是什么“作业好多写不完怎么办啊”“今天才周一什么时候才到周五”“外卖还没来我快要饿死了”。
  也不知是不是天赋太高,就这种歌词他也能搞出很牛逼的曲子,听得人忍不住边抖腿边跟着唱,愣是让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中二”少年火了。
  吉他大王少年成名,而且有钱有闲,直播起来非常随意。
  这不,今天他听说有个很火的新直播间就过来瞧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