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52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2-02-06 13:54      字数:3152
  提到“吃”之一字,朱元璋不免又想起饿死的父母和兄长,神色一下子沉郁下去。
  他已经快二十岁,本该是可以开始奉养父母的年纪,可他的父母却早已活活饿死在他面前。
  最后他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只能别过二哥二嫂独自出来谋生。
  那当真不是什么好回忆。
  徐昭佩见朱元璋神色郁郁,不由多看了朱元璋两眼。
  朱元璋的气质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宇文恺出身名门,王嫱天生丽质,她则是做了二十多年王妃。
  哪怕每个人都有点烦心事,但到底只是“接受还是不接受”“难受还是不难受”这种程度的挣扎。
  朱元璋却是浑身上下都写着“泥腿子”三个字。
  而且瘦得仿佛再吃不上饭就会饿死似的。
  他身上唯一比较突出的,或许就是坐在她们中间时没露出太多的怯缩。
  这个瘦削的少年和尚始终情绪观察着正在发生的一切。
  要是这个少年身份真这么普通的话,吴普肯定不会请他过来一起吃火锅吧?
  徐昭佩注意到了朱元璋心情低落,吴普自然也注意到了。
  他看出朱元璋应当是想起了饥荒期间的惨祸,转开了话题:“说起来在据说在周朝,‘牛人’还是个官名儿,周朝负责统筹养牛的机构一共有两百多人,个个都可以称之为‘牛人’。”
  “当时的牛人们最牛可以干到‘中士’,也算是有爵位在身了,可见古代养牛养得牛逼也是很有前途的。”
  朱元璋听着很有代入感。
  他帮人放牛,也算是养牛!
  吴普笑着说:“据说秦朝的祖先也是因为养牲畜养得好,所以被赐姓嬴。”
  “嬴的本意就是‘增加’或者‘有余’。”
  “这是在夸他们养殖天赋高,想借此鼓励他们扎根西北大草原,作为抵挡草原游牧民族的第一道防线。”
  “后来周平王给秦襄公分封时的说法就更不要脸了,直接说什么‘垃圾西戎把我们西边陲的地盘抢了去,要是你能打回来这些地盘就归你了。’”
  “真就是封地全靠自己抢。”
  “结果人老秦常年在西北边陲养牛羊马,每年和草原游牧民族短兵相接,磨练出一代更胜一代的悍勇子孙,最后杀得中原各国瑟瑟发抖,恨不得抱团取暖。”
  朱元璋的代入感顿时更强了,击掌赞叹:“都说秦皇汉武,果真名不虚传!”
  吴普笑了起来:“提起汉武帝,汉武帝那个时期也有个特别的官职,狗官。”
  朱元璋目光凶狠:“狗官?”
  他平生最恨的就是那些为官不仁的家伙,父母饿死的时候他更是恨不得生啖狗官血肉。
  吴普说道:“专门为汉武帝养猎犬的官,叫狗监。最有名的狗监叫杨得意,他是四川人,有次给汉武帝推荐了一个挺有名的老乡,司马相如!”
  宇文恺讶道:“就是写《子虚赋》的那个司马相如?”
  吴普笑着点头:“子虚乌有就他虚构出来的。”
  徐昭佩冷哼一声:“我还知道另几个和他有关的典故,比如‘家徒四壁’‘琴心相挑’‘文君当垆’。”
  这三个典故连起来,就是司马相如载入史册的求婚过程——
  司马相如家里穷得只剩下墙壁了,偶然得知富商卓王孙家女儿卓文君新寡,暗搓搓跑去弹琴勾搭卓文君。
  等勾搭成功,夫妻俩就跑去卓家那边搞了个小酒馆,卓文君负责抛头露脸卖酒,司马相如自己每天穿着大裤衩在那儿和市井中人厮混。
  这可真是横的怕不要脸的。
  卓王孙实在丢不起这个人,只好捏着鼻子给他们夫妻俩分了百名仆从、送了百万钱,打发他们赶紧滚回成都买田宅好好过日子去。
  吴普也知道这事儿。
  他觉得这个故事里最可怜的大概是女儿跟人跑了还要掏钱养女婿的卓王孙了!
  不过这老卓有钱,宰狗大户挨宰什么的,他就不同情老卓了。
  反正,他既掏不出那么多钱,也雇不起百名仆从!
  朱元璋一直安静地听着吴普几人引经据典地讨论。
  这些对于吴普他们来说张嘴就来的典故,于他而言却十分陌生。
  他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但因为没有钱交束脩,所以后面就没再去上。
  他只粗识几个字,既没有遍读圣贤书,也没有读过史。
  听着吴普他们侃侃而谈,古往今来的奇闻异事统统信手拈来,朱元璋眼底不由生出几分羡慕来。
  吴普注意到朱元璋艳羡的目光,笑眯眯地把话题带了回来:“其实有位皇帝也很特别,他小时候放过牛。”
  朱元璋两眼一亮。
  这个他熟,他也放过牛。
  吴普说道:“他还当过和尚。可惜他当和尚没两个月,寺里也没饭吃了,只能出去到处化缘,和乞讨相比只是多了一身僧袍而已。”
  其他几人的目光不由落到朱元璋的光头上。
  朱元璋也觉得惊奇,真是太巧了,这皇帝的经历居然和他一模一样。
  可惜当皇帝这种了不得大事,朱元璋却是不敢代入了。
  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贫农,哪里敢想那样的美事?
  朱元璋巴巴地望着吴普,等着吴普接着往下说。
  吴普笑了笑,继续说道:“他在外面化缘三年,回到寺中跟着寺里的和尚识字念经,后来一颗心终归还是平静不下来,脱下了僧袍,参加了起义军。”
  众人静静听着,没有插话。
  吴普说道:“他娶到了很喜欢的老婆,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他成功了,成了开国皇帝。”
  “这很不容易,自古以来起义成功的皇帝只有一个刘邦。”
  “加上他就是仅有的两个。”
  “他以前吃过太多的苦,当了皇帝就想好好了却心头的遗憾。”
  “比如读书。”
  “他知道穷人家的孩子想读书很难,所以不仅看重太学,还想要全面振兴社学。”
  “考虑到前朝的社学早已名存实亡,他当皇帝没多久就下令让各州县重修社学,必须保证每隔五十户就有一间社学、保证社学可以有最好的老师——保证穷人家的小孩也可以免费入学读书。”
  “他希望社学的夫子先讲《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给学生启蒙,再给学生们讲经义、律法、算学和史书扩展知识面。”
  “只要他们想继续读书,可以考去县学、考去州学、考去太学,但凡能考上的,不仅不收束脩,还给发钱发粮发衣服,读书期间只要能通过考试还能免赋税、免徭役,只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朱元璋唇抖了抖。
  这人真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办的事可太对他胃口了!
  朱元璋忍不住心急地追问道:“那他做成了吗?”
  吴普说:“过程有那么一点坎坷,但他还是做到了‘三五十家置一学,愿读书者,尽得预矣’。”
  做成了!
  要是他生在那个时代,不就可以好好读书了?
  朱元璋激动地拉着吴普问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第46章
  “他叫朱元璋。”
  吴普一点都没隐瞒,表情也没有丝毫心虚,看起来就是在实话实说。
  宇文恺点头:“对,应该就是这个皇帝。他当了二十几年的贫民,才开始投身起义军。”
  说完宇文恺又看了眼朱元璋,心中基本确定这应该就是那位历史上有名的泥腿子皇帝,只不过现在他用的名字并没有记入史册而已。
  朱元璋本来心里也有一点小小的期望,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就按捺住了那点念头。
  朱元璋高兴地说:“我和这朱家皇帝一个姓,说不准还是本家来着。”
  吴普笑眯眯地点头,招呼他们一起烫肉吃。
  本来照着宇文恺和徐昭佩她们的食量,这一桌子菜是扫不光的,可桌上还有个吃不饱的朱元璋,门外又有蹲守着的猫猫,一顿饭下来居然吃得一点不剩。
  期间连王嫱都喝了两杯葡萄酒。
  吴普意识还算清明,关掉直播把徐昭佩和王嫱送回住处去。
  徐昭佩喝了最多,却没醉个彻底。她笑着问吴普:“他就是朱元璋吗?”
  “对。”吴普坦然点头。
  “你可真是个坏小子。”徐昭佩调侃,“要不是你不想骗我和昭君,说不准我们早被你骗了去。”
  吴普一脸正气凛然:“我从不骗人。”
  他一句谎话都没说,能算是骗人吗?
  徐昭佩快活地笑了起来,总算放吴普离开。
  吴普溜达回自家住处,就看到老童在那徘徊。
  “老师。”吴普麻溜喊人。
  老童坐到屋外的石桌上,打开手机问吴普:“这是你请来的朱元璋?”
  吴普凑过去一看,网上已经讨论开了。
  都说这肯定就是老朱,哪有那么巧,又是放牛又是和尚,还刚好姓朱。
  甚至有人深扒野史,表示朱元璋年轻时确实用过另外的名字,不仅仅是小时候的重八和后来的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