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84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2-02-06 13:54      字数:3369
  吴普一本正经地说道:【你刚才应该也看到了,很多人都没听明白子瞻他们在聊什么,不如你出个官方剪辑版,给他们以前的出镜片段配上字幕,方便老观众重温、新观众入坑。】
  直播间评论区虽然有网友们自发搞的翻译,但到底是连蒙带猜翻出来的,难免会有不到位的地方。
  何况还有好些个语言学专家关注了他们博物馆这么久,他们不得回馈回馈这些专家学者?
  要是他们正式确定这些都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跟那些地质学教授一样拿到课堂上当教学实例来讲,岂不是节节课都能刷出一堆科普值?
  现在积攒下来的直播视频不少了,可以剪辑剪辑放出来了。直播完就扔开不管,压根没有收益最大化!
  羊毛能薅就该好好薅,绝对不能放过!
  吴普一通分析完,又补了一句:【反正加个字幕对你来说也就多跑个程序的事。】
  系统:【…………】
  系统默不作声地学着视频网站up主们剪辑视频、添加字幕。
  第73章
  好歹是国庆长假第一天,吴普下午还是去博物馆游览区溜了个弯。
  游客们已经很成熟了,早就学会自己在博物馆里发现彩蛋,对于穿着古装出现的工作人员都当合照npc。
  吴普这个出来遛弯的馆长有些人认识、有些人不认识。
  胆子大的都凑上前问:“我们大苏呢?”“我们老杜呢?”“我们陛下呢?”“我们猫猫呢?”“八八今天怎么不出来写大字了?”
  吴普:“…………”
  明白了,是我不应该出来!
  吴普去了放映厅那边叮嘱了几句,打个电话让苏轼把人带过来用大屏幕看阅兵。
  今年没有搞阅兵,不过可以回放以前的片段,正好可以让嬴政他们了解了解现代军事力量。
  其他在博物馆里玩儿的古装“npc”也被招呼过来一起热闹热闹。
  有人注意到npc们都朝放映厅聚拢过去,有点好奇地凑过去问工作人员这是在做什么。
  工作人员回答:“馆长说让东坡先生他们一起看往年的阅兵。”
  这个活动对大伙没什么吸引力,毕竟好不容易才抢到博物馆的票,那么多展位她们都没逛完,谁要坐在放映厅里看阅兵?
  不过抽空拍个照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得知嬴政他们要过来游览区,游客们都好奇地聚拢在放映厅周围。
  苏轼几人吃过午饭,换下了爬野长城弄脏的运动服。
  他们正聚在一起闲聊,就听吴普打电话喊他们出去看阅兵。
  苏轼掏出手机查了查阅兵是什么意思,又讲给嬴政他们听。
  嬴政听了,看了看身上穿着的睡衣,决定去换回自己的秦王套装。
  堂堂一国之君,可不能衣衫不整地出现在人前。
  苏轼看嬴政这么郑重其事,立刻也拉着杜甫回去换衣服。
  输人不输阵!
  朱元璋见他们都去换装,想了想也回西院换回自己的僧袍。
  四个人再次聚头,看着彼此身上各不相同的衣袍,都有种奇妙的感觉。
  苏轼和杜甫所在的时代都是儒释道三个并存的时代,对朱元璋这身行头不算陌生,倒是嬴政老早就想问朱元璋这和尚打扮是什么由来。
  这会儿四个人也熟稔起来了,嬴政也就直接问了出口。
  苏轼有一堆和尚朋友,对此很有发言权。他笑着说:“佛家约莫是东汉时期传进来的,不过到南北朝时期才真正盛行开,小杜有句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讲的就是南朝皇帝崇尚佛教的事。”
  老杜杜甫:“…………”
  朱元璋这个真和尚却是没苏轼这么了解,他投奔的佛寺都供不上饭了,哪里有空讲什么佛教起源?
  朱元璋听得津津有味。
  苏轼见朱元璋有兴趣听,又给朱元璋讲起以前开封府的大相国寺。
  那可真是个热闹地方,不仅经常有大和尚讲故事,还有个特别有名的烧猪院,据说有个叫惠明的大和尚做猪肉特别好吃。
  可惜苏轼出生时惠明和尚都圆寂了,到了大相国寺只能绕到烧猪院看两眼解解馋,真不知道那位大和尚做的猪肉到底有多好吃!
  朱元璋惊讶不已:“寺院里烧猪?”
  苏轼微微一笑,说道:“对,当时惠明的老朋友杨亿杨相公,是位翰林学士,特别爱去找惠明吃猪肉。有天杨相公在惠明那吃饱喝足,揉着肚子对惠明说‘你可是个和尚,别人把你这里叫烧猪院不太好吧?’惠明说‘别人要这么喊我能怎么办?’杨相公就给他提了个建议,你猜是什么建议?”
  朱元璋直摇头:“我怎么晓得?”
  苏轼脸上笑意更盛:“杨相公说,不如就改名叫‘烧朱院’吧,就你姓的那个朱。”
  朱元璋:“…………”
  嬴政和杜甫听了都忍俊不禁。
  苏轼这家伙可真是个促狭鬼。
  一行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出了居住区,他们踏入游览区后没走多远就有不少游客注意到了,齐刷刷跑出来拍照。
  别看现在汉服成了流行,走在街上时不时能看见有人穿着外出,实际上对大部分人来说它离日常生活还是挺遥远的。
  像苏轼他们这样四个人四个款式,走在一起更是引人注目。
  尤其他们四人一个作君王打扮、一个作文人打扮、一个穿着道袍、一个穿着僧袍,竟是把王权以及儒释道三个领域都涵盖进去了,光是走在一起就莫名地引人注目。
  要知道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掌控着一代代王朝的始终是朝中的“君臣”,文人们首先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若是仕途不得志,他们才会转投佛家与道家文化寻求思想上的解脱。
  不仅文人失意时常与佛道结缘,像朱元璋这种活不下去的贫农子弟,走投无路之下也会剃发为僧,只求能吃上几顿饱饭。
  这样四个人站在一起,就像是一段段历史的缩影。
  看到的人不一定懂,却都能感受到整个画面的奇妙与和谐。
  游客们脑子还没有转过弯来,手已经飞快按下拍摄键。
  不管从哪个角度拍,感觉都像是一幅名画。
  这趟来值了!
  苏轼几人一直被拍到放映厅外。
  过来看阅兵纪录片的人不多,吴普没特意给苏轼他们留位置,让其他人三三两两地自由入座。
  就等苏轼他们过来开播了。
  吴普招呼他们到前排的五连空位上落座,奇道:“你们怎么都换衣服了?”
  “人前岂能失礼。”嬴政说道。
  苏轼三人连连点头。
  吴普给他们介绍起阅兵是怎么一回事。
  得知可以看到现代军事力量,嬴政他们都很期待,落座后便开始等着阅兵纪录片开播。
  灯一关,外面的游客就看不清里面的嬴政等人了。
  想想自己还有许多地方没参观完,游客们只能遗憾地从放映厅门口离开。
  算了,去逛个文创店冷静冷静!
  还有人把自己拍下来的“四人行”投稿到博物馆游客bot。
  博物馆现在每天放的票多了,抢票就没以前那么难了,所以大伙本来对今天能到博物馆玩的人也没多羡慕。
  这张照片一出来,很多人就坐不住了,纷纷冒泡哀嚎——
  “啊啊啊啊啊这照片好有感觉!”
  “馆长到底从哪找来这么多气质完美贴合本人的大佬啊!真是太绝了!”
  “服化道也很牛逼好吗?这些衣服的质感就不说了,上次昭君那把琵琶和西施的舞衣简直惊呆我老师!”
  “这就是给首富当孙子的快乐吗?我也想找这么多人陪我一起玩cosplay!”
  “醒醒,你没有博物馆,真请得起这么多人你都没地方招待他们。这么多人住青旅都得住穷你!”
  “没想到我会有粉博物馆的一天,总感觉每天都有新发现,拿到手机不挨个账号刷新一下就会错过很多大宝贝!”
  “我也是,我的关注列表里有十几个清阳博物馆相关的号,每个号发布的内容都还不重复,简直绝了。”
  “求分享账号,我看看我有没有遗漏!”
  “跪求更多照片,我的内存还撑得住!”
  “博物馆官方号开始放直播剪辑了,给配了官方翻译字幕,有没有一起去补的,弹幕多点才热闹啊!”
  “什么?有字幕了?火速点开,马上就补!”
  “真的吗?早该出了!冲冲冲!”
  “我也去!虽然他们的口音都很有特色,但我真的听不懂,字幕救我狗命!”
  不仅闲着无聊的网友们齐刷刷涌去补剪辑,还有人把链接发给姚教授他们这些语言学专家,让他们瞅瞅官方给出的翻译和他们的研究结果对不对得上号。
  姚教授本来早就想联系吴普商量商量深入交流的事儿,现在博物馆放出了官方翻译,他们第一时间戴起老花镜点进去观看起来。
  越看,他们就越震惊。
  很多他们以前看回放时对不上号的内容,经过博物馆官方这么一翻译顿时豁然开朗。
  到底是哪位大神给博物馆搞的古汉语复原啊?
  太令人难以置信了,简直像是直接把古人给请了过来!
  姚教授正震撼不已地分析起第三个剪辑视频,就接到一位老朋友的电话。
  对方在电话里询问姚教授对这些古汉语的观感。
  姚教授知道这位老朋友在保密单位工作,不会无缘无故打电话过来。
  姚教授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感受告知对方:苏轼他们的古汉语不能说极其还原,只能说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