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4)
作者:九皇叔      更新:2022-02-24 00:07      字数:5026
  感谢在20210825 21:11:49~20210826 18:11: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72章
  裴瑶出生富贵,却活得犹如蝼蚁,她习惯了蝼蚁生活,置身于金碧辉煌的宫里,她想的唯有如何保命。
  知是非,知善恶,更知人情冷暖,到最后却最为想念朴素的生活。
  时至今日,你还有退路吗?裴绥醒后,会让你活着吗?你心存仁慈,饶过旁人,他们未必会饶过你。这就是险恶。李乐兮面无表情,慢悠悠地将裴瑶手里的锦帐拨下。
  裴瑶问她:你就不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被反噬吗?
  反噬?死无葬身之地吗?李乐兮躺在柔软的榻上,望着虚空,语气一如既往的薄凉,反噬只会落在无能的人身上。
  裴瑶盯着她看了两眼,隔着锦帐也瞧不清她的面容,或许与李乐兮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罢了,我走了。
  裴瑶落寞地离开,脚步踏出去都感觉没有劲,走了五步的时候,她回头去看,又觉得不妥,回身道:李乐兮。
  睡觉。李乐兮将被子拉起来,盖过自己的脑袋,露出一双脚。
  见状,裴瑶笑了,你的脚露出来了,顾头不顾尾的笨蛋。
  李乐兮蒙着被子在榻上挪动,一寸一寸地挪,像极了蚕宝宝,却始终不回裴瑶的话。
  裴瑶心情稍好,自己一人再度跑回去。
  ****
  天色大亮,宣室殿内站了些朝臣,赵之回重新站在殿上,逡巡一阵后,心情很好,武将入宣室殿会先解下配剑。
  武将无剑,战斗力会失去大半。
  赵之回略有些疲惫,合上眼睛欲小憩片刻。
  不多时,殿内站满了朝臣,众人见丞相如此胸有成竹,心中各自担忧,他们对视一眼,有的人悄悄走出宣室殿。
  然而刚出宣室殿就被两侧的御林军拦住,大人,请回。
  御林军阻拦,他们不敢硬碰,唯有回殿再作商议。
  往日觉得宽阔无边的宣室殿,今日看来,逼仄郁闷。
  丞相,您看我们被困住了。
  是吗?赵之回气定神闲睁开眼睛,同臣僚对视一笑,朝会在即,你们要去何处呢?
  陛下昏迷不醒,我等担忧是有人趁机作乱,丞相,你怎么一点都不急啊。
  这话一说,就有人看着说话人,真是白痴,明显丞相是知道怎么一回事的,他还愚蠢地问。
  急甚,太女殿下来了。丞相赵之回朝着大殿外看去,裴瑶穿着一身常服走来,跨过门槛的那刻,姿态如常,不见慌张更不见喜色,显然是将这里的一切掌握在心中了。
  赵之回率先去迎,领着众人走至殿门口,殿下来了。
  丞相辛苦了。裴瑶不自觉地点头,她不喜欢这里的老狐狸,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像是庵堂里的几位掌事师叔,每日里明争暗斗,为一斤米都要说上半天,吵得无休无止。
  她走向龙椅,拾阶而上,她在龙椅前,回身看向众人,陛下病了,按理我该接管朝堂。
  陛下并无诏令,太女殿下应该取得陛下诏令再来号令群臣。立即有人出声反对。
  裴瑶不恼,言笑晏晏,温柔地问他:我是太女,陛下病了,我为人女,应该为他分担。你若不同意也可,你去取得陛下反对我号令群臣的诏令。
  殿下说笑了,陛下病了,如何发布诏令。沈照不服气。
  裴瑶凝着那人:你先同我开玩笑的,陛下病了,发布不了诏令,你让我如何去取。言行举止简直荒诞,御林军何在。
  殿下、殿下,不可。
  殿下、殿下,息怒。
  御林军立即带刀冲了进来,将沈照抓住。
  赵之回阴阳怪气地来求情:殿下,沈侍郎年岁大了,您切莫责怪。
  裴瑶没有说话,御林军将沈照捂住嘴巴拖了出去,震撼全殿的朝臣。
  陛下病了,都见不得,你们想见的不如去奈何桥去等,等上二十三年或许就能见到他了。裴瑶同众人说笑,目光在几位将军中逡巡,他们是跟着裴绥多年的老人了。
  她凝着他们:几位将军可有建议?
  并无建议。赵奎先出声,其他几人也是捏着鼻子不说话,他们没有兵器,现在反对就是送死。
  眼前的少女虽说是女子,可今日一看,手段不比男儿差,光是杀鸡儆猴这招,就足以震慑群臣。
  裴瑶又道:太医说陛下短日内无法醒来,幽州等地还未收回,倘若被他们知晓大魏无主,必然会趁机来犯,我朝将士也会士气低落。故而,我决定择日登基,尊父皇为太上皇。
  不可,陛下还活着,殿下怎可夺位。骠骑将军周暔极力反对,他看向一众朝臣:弑父夺位的女子,你们信服吗?
  殿内沉默,他又疾呼:牝鸡司晨,你们忘了大齐末帝
  你放肆!裴瑶怒喊,眼内怒火让她脸色通红,唤道:荆拓。
  赵之回听到熟悉的名字,心中震惊,忙要去劝骠骑将军,不想,荆拓快他一步。荆拓小跑入殿,刀架在骠骑将军的脖子上,对方手无寸铁下压根无法反抗,你敢,我乃
  话未曾说完,血喷涌而出,骠骑将军应声倒下。
  荆拓面无表情地将剑回鞘,朝着裴瑶俯身行礼,躬身退了出去。
  殿内鸦雀无声,他们都是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又经历过大汉灭亡、大魏新立,面对眼前的情景,他们懂得要明哲保身。
  赵之回痛心疾首,看了一眼地上的骠骑将军,心痛地转过身子,长吁短叹。
  裴瑶的脸色在时间消逝中慢慢缓和下来,露出娇艳的粉色,她看向众人,卿家们可还有想法,但说无妨。
  众人垂首不语,心里却呸了一声:有本事别杀人。
  裴瑶笑了笑,缓步走下御阶,我算过,后日就是好时辰,你们觉得呢?
  又是一阵沉默。
  裴瑶不满:都是哑巴了吗?既然不说话,我就当你们同意了,礼部去布置,一切从简即可。
  礼部尚书被推了出来,看看左边的臣僚,低头不说话,再看看右边的人,仿若无人敢缩着脑袋,他要晕了。
  礼部尚书,你觉得不妥吗?裴瑶轻声询问,她走到对方面前,温柔地笑问:您说,哪里不妥。
  殿下,并无不妥。礼部尚书膝盖一软,跪倒在裴瑶面前,也不敢说什么女子为帝,天地难容的话。
  裴瑶挺起脊背,望着众人:既无不妥,你们去忙,丞相为先,一切以登基典礼为主,三日后,点兵出征,收回幽州。
  众人不觉松了口气,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他们捂住眼睛,不敢直视,而裴瑶像是没有看见一样,从尸体上跨了过去,走出宣室殿。
  半晌后,殿内的群臣才反应过来,散朝了。
  他们纷纷对视一眼,先是沉默几息,然后,殿内犹如热油中落进一滴水,顿时沸腾炸开了。
  太放肆了,女子为帝,并无先例,陛下昏迷不醒,她不急着救父,如此不孝。
  大魏要亡啊。
  不少文臣捶胸顿足,怒骂不止,赵之回看不过去了,直言问他们:方才你们怎么不说,别忘了,你们还没出宣室殿呢?
  丞相,你这是要背弃陛下了?一人质问丞相。
  赵之回却道:陛下不醒,群龙无首,不该择主而立吗?殿下是陛下唯一的子嗣,她若不继承帝位,又该谁继承呢?
  裴氏男儿多的是
  只她一人是陛下骨血。赵之回打断对方的话,难得儒雅的面色上露出讽刺,你这么反对,方才就该言明,同我辩驳有什么用呢?
  丞相背弃陛下,多说无益。对方认定丞相背弃,不愿多说,甩袖离开。
  他跨出门槛,荆拓的冷箭袭来,一箭穿透喉咙,荆拓徐徐放下弓箭,扫视众人一眼,退回原位。
  又死了一人!
  剩下的朝臣不觉咽了口口水,不敢再辩驳,装作哑巴般从殿内走出来。
  出殿才发现往日威严的垂龙道上横七竖八堆积了不少尸身,他们认得,都是御林军,还有两位副统领。
  血腥笼罩着肃冷巍峨的殿宇,他们一步一看,走过垂龙道,脊背都湿透了。
  同样,上东门处也有不少尸体,有些人的面孔很熟悉,都是被一刀毙命,死后尸身丢落在宫门口示众。
  大魏建国未曾染血腥,这回新帝登基,却补上了。
  一路走来,体弱的文臣都已经吐了,扶着墙,吐得脸色苍白。
  裴瑶站在高处,静静地看着这些朝臣,终是忍不住讽刺道:心口不一,让他们臣服的不是道理,而是刀剑,是兵。
  青竹看着往日威仪的大人,瑟瑟发抖地走在官道上,再无往日官威,心里对权势也多了一层向往。
  唯有站在权势顶端,才可观尽人生百态。
  朝臣出了上东门,本该策马的都爬不上马背,武将们并无不适,回头看了一眼巍峨的殿宇,叹气离开。
  丞相照旧坐上了马车,礼部尚书紧赶慢赶地走来,丞相,您看着典礼?
  按照规矩而来,还有两日的时间,努努力,到时候殿下不快,我也帮不了你们。赵之回一反常态,不再好颜色地回答。
  这些人不值得他再相救。
  ****
  裴瑶坐在宣室偏殿,离开以后,有人将殿内朝臣的言行举止都记录下来。
  不少人都是面服心不服,两样的心思,出殿后背后都在说她坏话。
  她一口气将册子都看完了,本是不生气,看完后,心里就觉得难过,现在却不能将他们赶出去洛阳。
  朝堂都是他们撑起来的,都赶出去,她就无人可用,大魏将会无法运转。
  裴瑶深吸一口气,不和这些人置气,虽说如此,她还是将反应激烈的朝臣名字誊写下来,这种人宁愿不用,也不能留在。
  誊写过后,她不敢做主,想问问李姑娘的意思,走出殿门后,她又后悔了。
  她才是皇帝,不能事事过问旁人,再者,这些人明显是有坏心思的,她又转回殿内,召了吏部尚书商议。
  吏部尚书颤颤惊惊地入殿,磕头行礼,裴瑶瞧着他害怕的样子竟有几分释怀,轻声唤起,将名单地给他。
  吏部尚书本就害怕,一看名单,顿时吓得就要背过气去,这些都是强烈反对的臣僚,他吸了一口气,询问道:殿下觉得该如何处置?
  我不杀人,贬出洛阳城即可,让他们重新投主,想来他们很快就会找到新主,大魏也留不住的。裴瑶心平气和道。
  她温温柔柔,说话也是小声小气,与今晨殿上杀伐之色截然不同。
  吏部尚书看着温柔无害的小殿下,心里松了口气,接连点头:臣这就去办。
  去吧,赶出洛阳城即可。裴瑶摆摆手。
  吏部尚书千恩万谢地退出殿。
  裴瑶一人坐在殿内,手旁放置着许多本奏疏,指尖敲了敲,她不该这么忙,大好的人才不能浪费。
  青竹,将这些奏疏搬去未央殿,有多少搬多少。
  青竹轻笑,李姑娘会不高兴的。
  我也不高兴呢,你去搬。裴瑶撇撇嘴,提着裙摆小步走出去,先去看了一眼裴绥,他会吞咽,宫人伺候他喝些清粥。
  暂时并无大碍,她吩咐宫人好心伺候,自己带着人出宫。
  她去赵府见赵老太太,从街上买了些点心,高高兴兴地去了。
  赵之回还在署衙,她见到了一群女人,坐在她们中间吃点心,见识到了许多闺阁女儿家的乐趣。
  赵家的两个表妹与赵之回相似,温温雅雅,说话也是稳中带着柔,裴瑶眯着眼睛去同她们说话,对方笑着望她嘴里塞了一块点心,笑吟吟地戳她额头。
  裴瑶摸摸自己的额头,笑着吞下点心,道:姐姐好温柔,姐姐可定亲了?
  没有呢,与殿下同岁,殿下选的驸马可好?赵老太太心情很好,看着裴瑶更是觉得安心。
  裴瑶想起长平侯,顿时皱眉,道:不好,还未曾公开,便不作数的,外祖母可有相好的人,我给赐婚,可成?
  哪里有看好的人家,都不出门,外间乱着呢,再养两年。赵大夫人叹气,他们是不敢做主,毕竟现在都不稳定。再者,以前都是旁人看不起他们,如今不同了,那些人都上赶着来巴结。
  她想了想,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裴瑶却道:我瞧着御林军副统领裴以安不错,一杆银枪,甚为英武。
  赵老太太眼神颤了颤,你这么看好,你自己怎地不嫁呢?
  我怎么嫁,他是裴家的子弟。裴瑶坦诚道。
  原来如此,我回去同你舅父说说。赵老抬太太心里有数,那夜宫里传话,裴以安的名字,她听过几次。
  裴瑶弯弯眼眸,咬了一块点心,又说起了家常的话。
  等到时辰差不多了,她才告辞。
  裴瑶走后,老太太脸上的笑容就凝滞下来,裴以安是裴绥的外室子,是何裴瑶争夺皇位之人,她不明白裴瑶为何要赵家将女儿嫁过去。
  这个孩子脑子里想些什么呢。
  ****
  裴瑶高高兴兴地回到未央宫,殿内的李姑娘坐在案牍后,认真地给她批阅奏疏。
  她笑了笑,先去沐浴,将自己洗洗干净。
  回来后,李姑娘身形未动,眉眼紧皱,裴瑶悄悄去看,美人看着赏心悦目,是一件很养眼的事情,她悄悄走过去。
  回来了?李乐兮抬眸,打量偷偷靠近的小姑娘,事情都丢给我,自己去哪里风流快活了?
  裴瑶被抓个正着,理直气壮道:我还在生气呢,你为何不哄哄我?
  越哄越作妖,不如打一顿为好。李乐兮放下批阅的朱笔,起身走向裴瑶,揪着她的小耳朵往内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