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先祖背锅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8:56      字数:3156
  秦颂顾不得洞内还有吴奎志,冲出山洞,想看看三个金国追兵是如何被王世雄一一结果了性命。
  王世雄正拿着染血的长剑在一个金人的身上蹭着血迹,秦颂便去看倒卧在不远处的另外两个金人尸体。
  这三个金国人都是被王世雄刺中了咽喉而死,因为刚刚倒毙,所以脖子上的血口子正汩汩往外冒着猩红的血浆。
  若是换了胆小晕血的公子哥,见到这一幕,反应强烈的可能会晕血,当时就能昏倒。就算心里承受能力强一些的,估计也得背过身去干呕一番。
  然而,令王世雄觉得惊讶的是,秦颂貌似对于这种血腥场面一点都不害怕。只见他正仔细地搜检着每一具金国人的尸体,口中还自言自语的抱怨着:“真是一群穷鬼,身上竟然没带什么值钱东西!”
  王世雄却是不知道秦颂两世为人,见多了死人的场面。且不说这一世身体的原主人亲眼看见家园被毁,家中十八口人被金兵残酷杀害,单就前些天金兵在香泉镇上就杀了五人。若是说起前一世,秦颂在蓝盔部队执行维和任务的那几年,更是亲眼见识过当地整村整村的平民被其他部落屠杀一空的惨烈场景。
  秦颂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王世雄能够想象到的还要强大。在秦颂看来,杀死入侵者,然后仔细搜集尸体上的战利品,是每一个合格战士都应该做的事情!
  就在王世雄吃惊发愣的时候,秦颂已经把三个金兵携带的弓箭、长刀等武器全部收拢在一起,然后做了一个令王世雄差点惊跳起来的事情!
  秦颂从地上拾起一把厚背的砍刀,双手紧握着刀把,毫不犹豫地对着一具金人尸体的脖子上使劲剁了下去。
  “颂哥,你得失心疯了不成?怎么对着尸体做如此残暴之事?”
  王世雄杀人的时候虽然毫不犹豫,但并非嗜杀狂魔,在他的观念中,凌虐敌人的尸体,是一件令人不齿的事情。
  秦颂头也不回,举起砍刀照着刚才斩中的部位又是一刀。他的这具身体力气不够,虽然用了全力,却无法一刀将金人的头颅给砍下来。
  “我没有失心疯!老吴死了两个兄弟,这三个金人虽然被你所杀,但只要我们把这三颗头颅帮着老吴带回军营,不仅老吴会有一笔丰厚军功,已经牺牲了的那两个兄弟也能得到追授,他们的家人就能多拿一些抚恤!”
  秦颂一边向王世雄解释,一边费力的将三个金人的头颅全都砍下来,然后扒掉其中一人的衣服,将这三颗血糊糊的头颅给包起来。
  王世雄听懂了秦颂的意思,他觉得秦颂的缜密果决已经超出了现有年龄。
  这些年,在大宋的军队中流传着一种说法,什么女真满万不可敌,很多将士到了谈“金”色变的程度。因为纯种的女真士兵象征着强横和凶狠,所以在战斗中只要能够杀死真正的女真士兵,在战后清点和上报战功的时候,朝廷就会有丰厚的封赏。
  三颗女真人的头颅,虽然于整个抗金大局无关痛痒,但对于已经死去的那两个宋军士兵,还有受伤的吴奎志而言,却是意义重大。
  纯种女真人的总数尚不及宋人的百分之一,这次吴奎志他们三个人用两条命换回了女真士兵三条命,怎么算都是宋朝这边赚了。
  秦颂用金人脏乎乎的皮袍将三颗头颅包好之后,又拿起砍刀去树林里面砍了两根手臂粗细的直木回来,在王世雄不解的目光下,用另外两个死去的金人身上所穿衣服制作出了一副简易的担架。
  王世雄问清楚了担架的用途之后,终于忍不住说道:“虽然家逢突变往往可以使人快速成熟起来,但我觉得你知道的这些东西跟成长没有关系!以你的出身,怎么可能知道这么多野外生存和急救的知识?”
  这事没法跟王世雄解释,而且以后秦颂会在王世雄的面前展示出更多令他不解的本领。
  但是,又不能不解释。
  哪怕只是找个不太靠谱的理由,总得给王世雄一个说法。
  这是对待好朋友应该有的态度。
  秦颂想来想去,只能把原因归咎于先祖托梦了。
  “王兄,实不相瞒,我在逃离长安之前,其实只是一个规矩听话懂礼貌的乖孩子,每天按照家严和兄长的要求,一心只读圣贤书,然后等着以后参加科举,早日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然而,这一切在我抵达香泉镇上的那座破庙之后,在那天夜里发生了变化。”
  “说出来你可能难以置信。那天夜里,极度困顿的我躺在破庙中沉沉睡去,然后在梦中竟然见到了先祖!那是一位手持双锏的威风将军,他在梦里传授了我很多东西,我似懂非懂,甚至吓得从梦中惊醒。若是平常做梦,醒过来之后,梦里见到的景象很快就不会记得,但奇怪的是我竟然全都记得,而且往后的一段时间,我又做过几次类似的梦,然后脑子里面便多了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头。”
  秦颂说到这里,脸上露出难受和痛苦的表情。他一半是装的,一半却是真的。
  先祖托梦自然是忽悠王世雄的鬼话,但夜里许多次原主人的残留意识却会冒出来,提醒秦颂找回被金人掳到北方的家人,提醒秦颂帮着他死去的十八口家人和家主秦桢报仇雪恨!
  王世雄虽然聪明过人,但对于秦颂的先祖托梦之说却也不敢怀疑真假,只因这个时代神鬼之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历史上的王重阳,奋斗半生,抗金无望之后,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因此愤然辞去官职,隐栖山林,并在山中自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居于其中,潜心修道,终于所悟,然后东出潼关,布道天下,创立了全真教。
  现在的王世雄,跟王重阳还没有完全重合,但他对于阴阳玄奥之事并不排斥。
  王世雄若有所思,对秦颂说道:“我现在明白你为何甘愿守在荒僻山中的一座破庙中了,你是舍怕换个地方不灵验了!”
  显然,王世雄接受了秦颂的这番说辞。
  对于秦颂的离奇境遇,王世雄明显很感兴趣,他竟然脑补了秦颂一直居于破庙中不再南下的原因。他认为秦颂呆在破庙里面可以与先祖进行感应,所以守在那里一时不肯挪窝。
  站在王世雄的角度思考,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
  毕竟,以秦颂的出身,哪怕只是孤身一人,只要向南越过大散关,进入汉中境内,便可以找到大户人家暂时落脚。
  朝廷已有定论,以身殉城的秦桢作为忠烈之臣,不仅得到追封,而且对秦桢的后人按理也有一定的封荫和优待。只要证明秦颂的身份无误,他肯定会被朝廷照顾起来,甚至直接授予一个有名无实的俸禄官。
  秦颂放着更好的日子不过,老实守在一座破庙里面吃苦,显然不符合常理。
  秦颂见王世雄被自己忽悠成功,只能在心里默默说声道歉,想着今后有了能力和条件,一定多帮老王一些忙。此老王非隔壁老王,他的人品和心性都不错,本事也不差,绝对是一个值得用心来交的同辈中人。
  两人收拾停当,陪着吴奎志吃了一些干粮,然后将吴奎志和那三颗金兵头颅一起放在简易担架上面,一前一后抬着继续向南行进。
  一路辛苦,又在野外临时歇息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三天中午时分,三人终于抵达了大散关。
  大散关在周朝时便是散国的重要关隘,乃是关中四关之一。此关位于后世的宝鸡市西南,秦岭的北麓,自古便是进出川陕的咽喉。历史上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这里经过。
  今时今日,金人的兵锋已经横扫陕北和关中,他们在东路攻宋的势头因为受到了江淮水网的极大限制而受挫,所以便寄希望从西路攻陷大散关,然后兵进蜀中,在占据了天府之国的四川之后,顺着长江南岸向东攻打宋朝。
  金人必攻之处,自然就是宋军必守之处。
  距离大散关的关隘还有一段距离时,秦颂他们三人的行踪便落在了藏身高处山林中的宋军探子的眼中,待到躺在担架上面的吴奎志大声对着头顶无人的密林中喊出口令之后,便有几个精装机灵的宋军士兵忽然冒出来,然后帮忙从秦颂和王世雄的手中将吴奎志接了过去。
  有吴奎志在,入关的程序变得相对简单。
  一名守卫关门的宋军中层将领乘坐吊篮下到关外,在确认了吴奎志的身份后,转头对关上的士兵喊话,厚重包铁的关门便被人从内打开一道口子,秦颂等便跟着这名中层将领走进了肃杀威严的关门洞。
  那名军将带他们进关后,便径直回到望楼上继续值守,吴奎志被两名士兵抬着继续往里面走,沿路可见一排排屯驻士兵和牲畜的营房修建在山坡之上和崖壁下面,有的甚至就在危险陡峭的崖壁上边。
  秦颂正左右观察着这个时代宋军安营扎寨的布局,忽见前方有位年近三十的魁梧汉子急急走来,口中还大声说道:“奎志,你总算活着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