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敬谢不敏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8:56      字数:3181
  吴玠对秦颂的态度已经从重视变成了忌惮,他觉得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心里关着一头可怕的猛虎,一旦被放出来,绝对没有人可以降服得了。
  厅内的一众将领也被打击的不轻,却没有人开口反驳秦颂。
  原因很简单,秦颂代表金军主将制订的这套方案,依然还是抓着赵哲部这个弱点做的文章,而赵哲部的问题,又确实存在。原本大家已经将赵哲这个软肋想得很严重了,而且将原本的分兵五路变成了分兵三路,更是让赵哲率部躲在大后方不用出战,将赵哲这个软肋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啊!
  秦颂的方案,并没有故意夸大金军的战力,他只是用了一个战略欺骗,然后把完颜宗弼率领的骑兵的机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假设绝对没有毛病,而以完颜宗弼的本领,完成这个任务也没有多少困难。
  尼玛的,实在是太打击人了,还想不想让我们陪你搞下一场了?
  正当众将领低头丧气的时候,吴玠笑着开口说道:“我宣布,第一场秦颂和杨政获胜,大家打起精神来,看看下一场秦公子还有什么办法破解他自己想出来的这招毒计!”
  众将领闻听吴玠此言,顿时眼前一亮。
  对呀,既然你这么厉害,把大家弄得无计可施,等下一场我们扮演金军的时候,便把你的毒计借来用一用,甚至还要故意夸大一些,比如西夏被说动了,一下子出动了十万大军前来帮着金军作战,看你丫的又拿什么破!
  秦颂看着众将领“不怀好意”的目光,依旧十分淡定,他面带微笑,和杨政再次走入后堂,将前厅的空间留给了吴玠和众将领。
  还是两刻钟,前厅一群人唾沫横飞,一个个情绪激动,恨不能把金兵设定的背生双翅,把西夏军设定的可以三头六臂,总之就是不能让秦颂扮演的宋军有一点点好过!
  后堂内,秦颂这次比上一次写的还快,而纸张上面的字数也比少了一半。
  杨政接过秦颂写好的大致方略,快速的浏览一遍,然后默默思考片刻,马上伏案完善起来。
  这一次,他根本没有任何怀疑。
  两刻钟后,双方再次开“打”。
  杨政首先开口汇报宋军的迎敌方案。
  “经过分析,吾方认为将富平作为主战场毫无优势可言,因此决定协助陕北的百姓向南撤退,将北方的丘陵和黄土原留给金国人和西夏人去争夺!考虑到金军骑兵的快速性,在撤退期间,吾方决定让赵哲部负责断后,押运一批辎重和粮草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若是金军或者西夏军追击而来,赵哲部可以一边丢弃粮草辎重,一边逃跑。以吾方推测,假若西夏军前来助战,必然会和金军在追击赵哲部时发生冲突。假若西夏军没有出动,那么吾方隐藏在暗处的六万骑兵会在金军哄抢赵哲部丢弃的粮草军资时,对追击的金军发动袭击……”
  杨政对着地图汇报完了,然后将指挥棒递给吴磷,结果吴磷没有伸手去接。
  吴磷有些郁闷的说:“没有必要再汇报金军的进击方案。我认为宋军放弃富平,将主战场选择在城池坚固密集的关中,依托城墙堡垒进行固守,对金军会造成最大程度的杀伤。而且,宋军有六万骑兵可以灵活游击,在机动兵力方面比金军的总兵力还多,只要主将不是一头猪,安心守在一座大城内,以金军这点兵马,根本就奈何不了!更何况,假若西夏军对陕北动了觊觎之心,金军光是防范西夏军就够头疼了,有没有能力继续南下还是个大问题!”
  原本代表金军一方发言的吴磷当众“倒戈”,这个图上对抗自然是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下去。
  大家都是识货的人,只看这两场秦颂抓着赵哲做文章的思路,端得就让人心悦诚服。
  一开始,秦颂扮演金军一方,抓着宋军赵哲部这个软肋大做文章,让完颜宗弼的奇兵建功。等他回过头来扮演宋军主将时,却让赵哲专职“逃跑”,将赵哲部不敢打硬仗却善于逃命的本事发挥出来,变成了麻痹金军甚至是引诱金军追击的有毒诱饵。
  什么叫做化腐朽为神奇?秦颂对赵哲部的正反两种使用方法便是了!
  吴磷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坐席上面,接下来如何收场却不是他的事情,主座上的吴玠才是这场别开生面的图上推演的主持人。
  吴玠对于秦颂再次拿出出人意料的方案已经不怎么奇怪,他知道秦颂不会按照平常人的想法思考问题,因为他的眼界很开阔,站立的位置很高,所以很容易从根子上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将宣布,秦颂和杨政再次获胜。今日这两场图上推演,让我大开眼界,诸位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希望今后大家能够多思多想,时时以抗金报国为念,牢记肩上责任!”
  吴玠刚刚总结完毕,薛恒忽然站起身,对着秦颂郑重的行了一礼。
  “秦公子,今日的图上推演,薛某输得心服口服,还请秦公子不吝赐教,收我为徒,传授新式兵法!”
  秦颂急忙起身,对着薛恒还礼,谦虚说道:“薛将军千万不必如此客气,图上推演不过是各种假设的碰撞而已,未必当真。诸位都是我大宋军中栋梁,更是关陕抗金的干城,秦颂何德何能,敢做薛将军的老师!”
  说完这些话,秦颂也不顾别人的想法,径直朝着议事厅外走了出去,根本不给别人纠缠他的机会。
  秦颂一走,王世雄觉得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思,便起身朝吴玠告罪一声,急忙跑出去,跟秦颂一道回住处。
  趁着路上没人,王世雄压低嗓门问道:“兄弟,你跟我说句实话,到底咋想的?厅内那帮兵头子被你吊起了胃口,不上不下的,你却拍拍屁/股走人了,难道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
  秦颂摇头说:“那帮兵头子,贼精着呢!薛恒口中称着要拜我为师,假若我真的答应了,就得留在这军营之内,以后还不得给吴玠当苦力?在别人看来,能给一帮子如狼似虎的将军当老师已经很荣光了,但在我看来,这是一根无形的套索,会把我牢牢的栓在西路宋军之中!”
  王世雄马上开启了自动脑补模式,然后恍然大悟。“我想通了!兄弟你以后是要走科举之路入朝当宰相的人,怎么可能留在军营里面给一群丘八当老师啊!”
  秦颂一阵无语,也懒得给王世雄解释。
  他心里的想法,根本不是王世雄以为的那样。
  南宋现在的皇帝赵构,今年才24岁,而他是南宋甚至是整个华夏封建时代最为长寿的皇帝之一。这个家伙可是活了八十一岁啊!
  赵构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代抗金名将,宋人的良心和脊梁,大声说出“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的岳飞,就是被他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弄死的啊!
  伺候这么一位疑心病重而且喜欢对着金国人装孙子的皇帝,就算给秦颂做最有权力的宰相,他都敬谢不敏。他可没有什么皇帝养成计划,陪着赵构,然后试着一点一点去改变赵构的想法。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赵构的皇位已稳,以他的性格,秦颂除非是觉得自己命长了,才会处心积虑地往赵构的身边去凑。
  对于赵构这种皇帝,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既然不打算走仕途入朝伺候皇帝,那么秦颂为何又不愿意留在吴玠的军中呢?
  因为秦颂明白以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将整个大宋朝的军队改头换面的,他留在吴玠身边,充其量也就只是个高级幕僚,但最终拿主意的还是吴玠。就算吴玠早早的挂了,吴磷接手吴玠的政治遗产,秦颂还是给人当师爷的命。
  从古到今,当师爷的有几个好下场?
  如果出的主意是对的,功劳都是主公的。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师爷就得出来顶缸背黑锅,甚至是用生命来平息别人的愤怒!
  秦颂在香泉镇上成立五人委员会这么个奇怪组织的那一刻起,他就打定了自己干的主意!这次来见吴玠,不过是想刷点声望,顺便结交一些人脉,为以后自己的发展提前打下一些基础而已。
  与其指望一个连岳飞这样的将领都会被杀害的朝廷,秦颂还不如带着香泉镇上的一百多口逃进吴岳山中当野人。
  反正接下来的两百多年,关中这片孕育了华夏文明并且诞生了西周、大秦、西汉和隋唐的丰饶土地都要在异族的铁蹄下面苟延残喘。就算后来一个姓朱的和尚带着汉人从南面杀了回来,将游牧民族赶走,但过上两百多年,一群留着金钱鼠尾巴,号称后金的野蛮民族又会成为这片沃土的主人。
  历史有时候还真特么的滑稽——前面有金国女真人压着宋人往死了打,中间又有蒙古人把宋朝的小皇帝和十万宋人逼得跳海,后面竟然还要再来一遍,让女真人的后代重新崛起,把亿万汉人摁在地上摩擦。
  想到这里,秦颂的胸中便有熊熊火焰在燃烧。
  他不甘心,他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历史在他面前按照他记忆中的样子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