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准备就绪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8:56      字数:3152
  张浚收到吴玠书信的当日,便派出副手刘子羽前往恭州,将前不久才被一撸到底,已经装进恭州监狱的曲端弄出来,然后带回成都圈禁。
  若是没有吴玠的这封书信,张浚对付曲端的后手马上就要放出来了!
  就在前几日,张浚接到王庶的密信,向他揭发曲端不敬圣人,故意用诗句暗讽当今圣上。
  说实话,这种因文治罪的案子,可大可小,解释权完全就在张浚的手里面。
  若是张浚想要干掉曲端,王庶的这个揭发就是很好的一把刀子,张浚只要给曲端无限的上纲上线,把他往忤逆皇帝的罪名上面靠,曲端就算不死,也要脱几层皮。
  若是张浚有心放曲端一马,则可以派人私下去见曲端,让曲端给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只要确认曲端当初写的那首诗并非讽刺当今皇帝即可。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曲端的“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显然不是在讽刺皇帝,而是另有所指。因为,如今的皇帝赵构对于坐船游江这种事情是非常厌恶的,大概是因为当初南渡逃命的时候,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除了派出刘子羽前往恭州将曲端无罪释放弄回成都,张浚还立即委任曲端的旧日属下康随提点夔州路刑狱,而恭州监狱正好就在夔路管辖范围!
  既然张浚已经同意了吴玠的建议,准备放曲端一马,为何还要任命跟曲端有仇的康随提点夔路刑狱呢?
  这便是张浚的为官之道,或者说是驭下之道了。
  张浚这是无声的告诉曲端,我随时都可以弄死你,这次就饶你一命,今后最好给我放老实点!
  实际上,曲端在被刘子羽从恭州带往成都的路上,“恰好”就遇见了从成都赶往恭州赴任的康随。曲端当时面如土色,心中暗自侥幸不已。
  康随也不是什么好人,他本来已经做好了哪怕事后被御史弹劾罢官也要将曲端在监狱里面屈打成招的准备,没成想临到最后,张浚竟然放了曲端一马。
  张浚目前是皇帝极少信任的几名外放大臣,入阁拜相那是迟早的事情,康随就算心里再不满,也不敢有半分流露。现如今的川陕,张浚就是最大的那个,他能收拾骄横跋扈的曲端,同样可以轻松收拾了康随。
  却说张浚虽然委派刘子羽去恭州释放曲端,但不代表他对曲端此人就有什么好感,若不是看在吴玠亲自替他求情的份上,他还真的不想这么轻易饶过曲端。
  别人若是开口求情,都没有吴玠本人让张浚更加重视。张浚跟吴玠虽然属于上下级,但同时也是官场盟友。
  吴玠需要张浚的全力支持,才能牢牢把握住关陕各路宋军。张浚则急需吴玠打赢几场胜仗给自己长脸,冲淡去年富平之战失败的影响。
  原本张浚担心留着曲端这个“备胎”,会让吴玠心生嫌隙,但吴玠本人愿意放曲端一马,张浚自然是非常欢迎。
  张浚虽然年纪比吴玠还小几岁,但不代表他的官场智慧就不如吴玠。当初苗刘之变时,正是张浚暗中串联吕颐浩、张俊和韩世忠等人,勤王护驾,维护了赵构的皇帝之位。
  以张浚如今手中的权力,寻个由头弄死曲端不是难事,但后遗症也是很明显的。
  曲端在关陕宋军之中的威望甚高,在普通的士族民众心目中则是抗金英雄,他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如果不明不白的死在大牢里,会引发群情愤慨,甚至激起兵变或者民变!
  更何况,张浚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圣眷能一直持续下去,万一哪一天他被官场对手整倒,冤杀曲端可就成了政敌攻击他的一个重要把柄。
  这些官场之中见不得光的弯弯绕,吴玠在信中都委婉地帮张浚提到了,而张浚为了让吴玠专心指挥抗金作战,不管心里乐不乐意,还是要虚心接受的。
  曲端的事情就此放过,但是张大人的烦恼并未解除。他担心小姨子继续住在官署会引得谣言四起,只好“走为上计”,打着赶赴关陇前线督战的旗号,带了一票属下从成都出发,走剑门关前往兴元府,也就是老百姓口中说的汉中。
  不过,在与夫人辞别之前,张大人还是没忍住将秦颂亲手所书的那两张稿纸给了陈琪,也就是他老婆。
  “这两首诗词虽然比不上东坡居士的《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但也称得上近年来少有的上等佳作!以我鉴之,两首诗词的水平,赶得上东坡居士正常的水准。对了,写这两首诗词的人,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后生,他求到了吴玠门下,想要拜我为师。”
  陈琪也是懂得欣赏诗文的女子,她看了秦颂的诗稿后,觉得丈夫的评价没有言过其实,这两首诗词的水准确实能跟大文豪苏轼普通的作品一较高下,甚至还要超出一些。
  陈琪马上想到了丈夫的用意,有些热切的说:“不知做出这两首诗词的后生可曾婚配?容貌和家世如何?”
  张浚摇头说:“吴玠的信中没有提及,为夫这次前往关陇之地,正好可以见一下此人,若是姻缘凑巧,说不得也要厚着脸皮当一回媒人!你那个妹子,我是真的怕了!”
  陈琪掩口低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夫君,若是真能成就好事,你和这个后生便成了连襟,他还怎么拜你为师?”
  “唉,倒是把这一茬给忘了!头疼啊!”
  于是乎,张大人怀着纠结的心态,带着数百人的随从,离开了成都。
  张浚还在北上的路途中,秦颂却终于从军营脱身,带着吴磷派给他的三十名亲兵,沿着上次王世雄走过的山中小道,悄悄回到了香泉镇。
  能让吴磷前后两次送出五十名家兵,足见秦颂在吴氏兄弟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须知吴氏家兵乃是吴玠和吴磷兄弟从陇右参军时带出来的子弟兵,总数也不过两百人,原本吴氏兄弟身边一人一百,结果吴磷从自己的一百家兵当中分了一半给秦颂!
  所谓家兵,是生死都要追随在主将身侧的心腹嫡系,主将的安危往往靠他们来保证。当初彭原店之战,眼看完颜娄室指挥的金兵就要把吴玠给包了饺子,关键时刻就是吴磷带着家兵冒死冲锋,硬生生的从金军的包围圈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掩护吴玠平安撤退。
  秦颂对于吴磷的这份好意当然不会拒绝,也没有因为“谢礼”太重而不胜惶恐。他觉得自己帮吴玠制定的那份作战方案,至少可以挽回宋军五千士兵的生命。
  五十比五千,不过百分之一而已!
  秦颂帮吴玠制定作战方案时,得到了吴磷和杨政的辅助,三人在昏黄的油灯下不知讨论争辩了多少次,光是用来推演的新式地图,就被用掉了数十张。
  在这讨论和争辩的过程中,秦颂快速的弥补了他对于宋军内部架构和作战指挥体制的短板,而吴磷和杨政也从秦颂身上学到了不少先进的作战指挥理念。
  等到成型的方案送至吴玠手中时,这位性格稳重的主将都忍不住拍案叫好。
  秦颂的这套方案,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历史上吴玠指挥宋军与金军在和尚原鏖战的成功经验,但却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把后世太祖最喜欢用的“游击战术”也融合了进来。
  因为有了新式地图作为辅助,虽然宋军在各个关隘的驻军兵力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却能在战前形成统一的作战思路,完全摒弃此前那种“结寨死守”的保守打法,而是根据战场上的形势,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对金军的薄弱兵力进行游动袭击。
  可以这么说,只要金军这次敢来,不管来的是牛逼哄哄的完颜娄室,还是不可一世的完颜宗弼,宋军都有把握让他们含恨铩羽。
  方案已经确定,各路宋军已经进入临战状态,秦颂继续留在营中反倒会影响吴磷的指挥,于是他事了拂衣去,带着三十名训练有素的亲兵回到了香泉镇。
  提前回来的王世雄已经与“五人委员会”中的其余四人混得很熟,这个由秦颂主导建立起来的非官方管理组织运转效率十分高效,镇子里的大人小孩都有事做,忙碌却不混乱。
  王世雄亲自陪着杨明发出山一趟,从陈仓那边的大户人家手中秘密收购了一大批粮食。
  为了确保这些粮食顺利运回来,王世雄胆大包天,竟然让二十名吴氏亲兵假扮成伪齐军队,他则黏上一脸络腮胡,冒充女真军官,就这样一路大摇大摆地将粮食用牛车拉到了距离陇安寨不到三十里的地方。
  趁着夜间无人,王世雄指挥运粮队伍将所有粮食从牛车上面卸下来,然后藏进附近的树林中,再打发李大勇返回镇上喊人,利用三个晚上的时间,愣是把几十万斤粮食蚂蚁搬家一般,从山外运回了镇上!
  秦颂回来的时候,所有的粮食都已经入库,因为数目“有点大”,不得不将其中一半藏进了灵宝峡。
  听完李大勇绘声绘色的汇报,秦颂觉得王世雄有大将之风,光是他这份胆识和气魄,就能做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