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山中拉练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8:57      字数:3204
  从秦岭抗金前线到南宋的新都城杭州,相距数千里的路程,在没有高铁和高速公路的时代,想要从杭州抵达关中,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需时甚长。
  当初,张浚作为赵构的近臣,主动要求赶赴关陕之地筹划抗金事宜,从临安出发,跋山涉水,几经周转,用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赶到了抗金的第一线。
  张浚策划的富平之战以失败告终,金军乘势追击,以最快的速度将陕西五路几十个州府尽数占领,兵锋直逼汉中和蜀中。
  消息传回临安行在时,朝堂哗然,议论纷纷。跟张浚不合的朝臣,上书皇帝,要求对张浚问罪,甚至有极端的大臣请求皇帝派钦差去把张浚抓回来砍头。
  关键时刻,书枢密院事赵鼎站出来替张浚说话,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追究张浚的责任,而是如何守住入川的门户,确保西南的安全。
  赵鼎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南宋中兴贤相,排在李纲、胡铨、李光等名臣之首。他虽然跟张浚的私人关系一般,但主张抗金,在他看来,张浚虽然没有打赢富平之战,却也给金国军队造成了重创,以当时的情况,换一个文臣前往陕西,结果未必就比张浚做得更好。
  只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少数替张浚说话的人之中,竟然有一个刚从金国逃回来不久的秦桧!
  朝廷对于秦桧携带家眷平安从金军大营逃出来这件事情持怀疑态度,秦桧自辩说他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一条小船得以逃脱。尽管这个说法漏洞百出,但代理宰相范宗尹和枢密院副使李回等大臣与秦桧关系要好,便竭力保荐他的忠心。
  于是乎,秦桧就这样蒙混过关了!
  张浚打了败仗,赵鼎保他是出于公心,秦桧这个还没有明确职务的家伙公然替张浚说话,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私心。
  秦桧惯于察言观色,他发现皇帝对于张浚的信任其实并没有减少。那些跟张浚不对付的朝臣以为这次可以扳倒张浚,秦桧却看出来皇帝的心思不在西线抗金战场,赵构目前最关心的还是东线能否抵挡住金军的进攻。
  朝廷对于秦桧的忠诚问题虽然已经翻过篇,并且任命他为礼部尚书,但他在对外用兵这方面并没有什么话语权,秦桧想通过这次示好张浚,给皇帝赵构留下一个懂军知兵的好印象。
  而且,秦桧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想法!
  张浚此时若被朝臣弹劾黜置,朝廷必然会换一个更有能力的文官前往关陕主持大局,这对于秦桧完成金国主子交给的任务可是大大不利。帮着张浚说话,让志大才疏的张浚继续负责关陕之事,明着可以让张浚记这个人情,让皇帝觉得秦桧爱护贤能,暗中还能让北边觉得满意。
  秦桧这个奸贼,手段果然了得。
  经过赵鼎和秦桧等大臣的努力,张浚继续在关陕留任。
  翻过年后,金军又开始在东线频频进攻,正当皇帝和大臣们为此揪心的时候,忽然一道报捷的公文从兴元府方向传来,似乎是为了证明捷报的真实性,张浚还派了一队人马押送着和尚原宋军缴获的金军武器兵甲以及完颜喀厉,前来杭州献俘!
  这个捷报实在出乎皇帝和朝臣的预料,尽管大家心中都对吴玠仅凭近万残兵打败金军十万大军持怀疑态度,但张浚送来的金国俘虏不可能作假,还有那些缴获的金军武器兵甲,看上去也跟宋军所用明显不同。
  对于习惯了不停接到各种战败消息的朝廷,一下子还有些不适应。
  经过一番廷议,朝廷决定派使者前往关陕前线宣读皇帝表示嘉奖的旨意,同时也是确认和尚原大战的真伪。
  朝廷派出的这位使者,名曰吕祉,现任兵部侍郎,让他亲自前往关陕抗金前线,正是赵鼎向皇帝建议的。
  赵鼎推荐吕祉,仍然出于公心,因为他觉得派一个不懂兵事的特使前往关陕一线,会给张浚添乱。
  只是,以张浚的心胸气度,不管派什么人来,估计他都不会乐意吧?
  和别的大臣不同,秦桧没有参与派谁去关陕前线的争论,他正忙着收买人心,拉拢手下,为他进入内阁而努力。
  秦桧知道自己暂时插不上关陕前线的事情,对他来说,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将罢相的吕颐浩留在镇江,让他不要复起,再度回到朝堂并且担任首相。
  朝廷的使者还在路上,而秦颂正带着六百多人在郁郁葱葱的小陇山一带进行着拉练。
  复兴军初创时是五百人,这次跟着秦颂出来的却有六百多人,多出来的一百多人,其中有一些是香泉镇的壮年男丁,还有一些则是攻破陇安寨后,主动赶到香泉镇来投奔的。
  这些主动赶来投奔的汉子,都是陇安寨一带家里曾被金兵祸害过,铁了心要跟金兵玩命的人。为了防止有奸细混入其中,一开始秦颂并没有答应接收他们,而是按照他们提供的身世背景,让王世雄带着人挨个去调查确认过之后,才从中吸纳了一部分。
  女真族虽然是个野蛮的民族,但在“用间”这方面似乎非常有天分,且不说他们一手培养出了秦桧这样的大奸细,光是他们煽动的宋军将领叛变就有许多次。
  大陇山和小陇山并非两座孤立的山峰,而是关中进出陇右的门户,南北走向的大小陇山绵延五百多里,纵深也有近百里。大陇山脉在北,小陇山脉在南,中间有一道天然的豁口,宽大十数里。
  古人以西为右,所谓的陇右,便是指大小陇山以西的几个州府。
  吴岳山在小陇山以东百里外,中间隔着一个方山原。秦颂之所以要把队伍从熟悉的吴岳山区带到西边的小陇山里面来,一是为了给以后打游击开辟更加安全隐蔽的活动区域,二是想顺路探勘山中的矿藏,重点是寻找煤炭、铁矿、硫磺和硝石矿。
  当然了,锻炼部队,让队伍尽快适应山区丛林的作战形式,也是这次拉练的应有之意。
  现在正是盛夏季节,山中的气候凉爽,虽然会遇到蛇虫,但山里面随处可以摘采的野果和各种猎物可以给这么多人提供食物,至于随处可寻的山泉更是纯天然无添加。
  从陇安寨金军大营内搜刮来的武器已经给部队分发下去,虽然品类五花八门,且制作精良的并不多见,但好歹是让复兴军的每一名成员不再空手出动。
  吴磷送给秦颂的五十名亲兵,此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老兵本就出自陇右,对于小陇山一带的环境比较熟悉,让他们担任教官,每人带着十来个新兵在山中训练,既让他们感受到了秦颂的器重和信任,又可以快速的提升新兵的能力。
  在没有稳固的地盘和绝对的实力之前,秦颂不会轻易暴露他所掌握的那些超时代的武器技术,但他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储存生产这些武器装备的原材料。
  这天,秦颂正和王世雄、吴奎志等人商量编练小队阵型的事情。秦颂把他记忆中关于明代戚家军常用的“鸳鸯镇”画在图纸上面,请王世雄和翟猛帮着参详。
  王世雄认为这样的阵型过于繁琐,需要训练的时间太长,不利于快速成军。吴奎志也觉得山区地形不容易发挥鸳鸯阵的作用。
  秦颂对于王、吴两人不支持自己的想法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本身也没有把握,毕竟后世的戚家军主要作战对象是身材矮小的倭寇,而且自身的兵源主要来自浙江义乌一带的矿工。
  实际上,秦颂对于复兴军的兵员整体素质还是很满意的。关陇一带的汉家男丁不仅在身高方面不输给女真人,而且向来彪悍,遇到危险时主动认怂的很少,豁出去拼命的居多。这也是大宋立国之后,为何整个西线战场上输多败少的原因。
  当初的折家军、种家军,无论是跟契丹人还是党项人作战,都取得过辉煌的战绩。和尚原之战,吴玠和吴磷兄弟率领的西军残部绝对反击,宁死不退,也证明了关陇士兵的优秀。
  搞不成鸳鸯阵,秦颂又想着能不能依靠强弓劲弩来让复兴军快速形成战斗力。大宋朝的神臂弩和三弓床弩炮让秦颂十分眼馋,在山区地形中,金军骑兵难以发挥作用,用弓弩进行远程打击,似乎正好可以与游击战术形成绝配。
  吴奎志提醒秦颂说:“三弓床弩炮是大型兵器,主要用来扼守关隘和城池,就算能搞到,复兴军也用不了。神臂弩是好东西,但属于宋军的核心机密,想要大规模的装备,不仅要吴大帅暗中帮忙,还得花费大量的银钱。”
  秦颂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毫不犹豫的说:“吴大帅那边,等回到香泉镇,我亲自过去找他,怎么也要让他帮忙给弄个一千张神臂弩过来。至于花钱的事情,我也会想办法给复兴军创收。别看咱们现在没有来钱的路子,等找到合适的根据地,有的是赚钱的法子!”
  王世雄对于秦颂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毫不怀疑,但对于他赚钱的本事,却是持保留意见。
  貌似秦颂除了忽悠他去做贼,就剩下直接动手抢金军的,这种偷和抢的勾当,小规模搞一次两次还成,如今复兴军有几百号人,以后人数更多,恐怕是行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