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广都宇文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8:58      字数:3207
  当第一期的福利彩券赚得盆满钵满后,赵开不用秦颂催促,便摆出全副官员仪仗,去了眉州的青神县。
  成都府与眉州紧邻,若是乘船走水路顺流而下,用不了两日,便能抵达青神县。
  秦颂本来想随他同往,但被赵开训了一通。
  赵开说:“哪有媒人跟男方本人同时登女方家门的?老夫出马,你还担心什么?”
  秦颂硬着头皮解释说:“这不是未经未来岳丈的同意,就把他那不成器的宝贝儿子给弄到兴元府去了嘛。我怕到时候他冲您乱撒气啊!”
  赵开不以为意,淡然说道:“陈荣恩如此娇惯儿子,早该挨训斥,他要是敢跟我乱撒气,老夫这次连他一起教导!”
  得,老赵如此霸气,秦颂也就放心了。
  负责助攻的陈琪已经派人送信过来,她会在赵开抵达青神的前两天返回娘家,有陈琪作为“内应”,赵开此去青神应该不会遇到太大阻力。
  福彩的事情已经完全交给颜奉负责,秦颂呆在城里无事可做。他是个闲不住的主,便让一名熟悉本地道路的差人作为向导,出城去拜访一位在本地颇有争议的官员家人。
  那么秦颂要去拜访什么人家呢?为何说这家人在成都颇有争议?
  此事,还得从靖康之变说起。
  南宋初期,有一位藏身在金国上层的超级间谍,名叫宇文虚中,他是成都府广都县人,在大观三年进士及第,宋徽宗亲自赐其名,将“黄中”改为“虚中”,以避皇家尊讳。
  宇文虚中是北宋末年有名的学者和诗人,历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中书舍人等职,金人入侵时破格升任资政殿大学士,亲赴前线安抚各路勤王军队,使命完成后拜签书枢密院事,负责与金人议和,北宋灭亡后,朝廷追究宇文虚中参与议和之过,将其贬为青州知州。
  很显然,宇文虚中替朝廷和皇帝背了黑锅,因为议和并非他的提议,他只不过是受命办差而已。
  赵构逃到临安之后,有意跟金国和谈,一时找不到敢于出使的大臣。宇文虚中毅然挺身而出,担任大宋使节前往金国,结果被扣留在了金国。去年从北方传来消息,宇文虚中竟然在金国出仕,官至特进、礼部尚书!
  许多人,包括宇文虚中家乡的人们,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结果。
  堂堂大宋名臣,著名学者和诗人,竟然做了金国的官!
  这便是自古以来充当卧底间谍最大的痛苦了。敌人防备着你,家人和朋友误解你,甚至想办法要杀掉你。
  若非许多年后,秦桧向金人告密,宇文虚中一家上百口惨遭杀害,大宋的百姓还不知道宇文虚中竟然多次向宋朝这边送出重要情报,把金人每次攻宋的时间,兵力部署以及每次谈判的底线都透露了过来……
  至于为何宇文虚中全家人都遭到了杀害,也跟秦桧有关。
  金国皇统二年,宇文虚中得知完颜宗弼向南宋索要自己的家属,便暗中拜托南宋使臣王伦密奏高宗说:“若金人索取我家属,就说我的家人已经被乱兵所杀。”
  宇文虚中的儿子宇文师瑗也上书宋高宗,请求不要把自己的家人送往金国,结果宋高宗和秦桧全然不理,在秦桧的亲自监督和催促下,宇文虚中的家人被一个不漏地全部送往金国!
  临来成都之前,秦颂就做足了各种功课,因此对于目前还在成都附近安然生活的宇文虚中的家人暗中关注。
  李显忠一家两百多口,因为秦颂的干预,如今李永奇宝刀未老,干劲十足,李家人更是在汉中安家落户,从此不再担惊受怕。
  翟兴老英雄因为秦颂的干预,没有被内奸杨伟杀害,如今依然在伊阳山寨坚守抗金,因为有了翟猛的参谋,刘豫拿他毫无办法。
  如今秦颂到了成都,自然不会坐视宇文虚中的家人被皇帝和奸臣出卖,他要想办法替宇文虚中留下后人。
  负责引路的差人恰好便是施柱子,因为他就是广都人。
  施柱子不识秦颂,但秦颂因为此前树典型的事情,却暗中调查过他,所以在路上有意跟施柱子交谈,通过他之口多了解一些宇文家的事情。
  施柱子的记性很好,说起宇文家的事情来头头是道。
  “宇文家族在我们广都县内算得上数一数二的望族,据说他们的先祖本来居于河南,在唐末兵祸横行时入蜀躲避,从此落地生根。有宋以来,宇文家出的最大的官是宇文宗象,他活着的时候获赠太师、魏国公。”
  “宇文宗象的儿子宇文邦彦历任朝奉大夫、尚书屯田员外郎,后来也累赠太师、齐国公。宇文邦彦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宇文粹中官至尚书左丞,累封南阳郡公、赠少师。宇文虚中是宇文邦彦的小儿子,他的儿子叫宇文师瑗,本来也在做官,去年因为传出宇文虚中在金国出仕的消息,便自辞归乡,闭门谢客。”
  “秦公子,不是我多嘴,这次前去广都,你得做好吃闭门羹的准备,我看宇文师瑗有些不近人情,未必开门迎接你啊。”
  秦颂觉得施柱子这个差役挺有趣,虽然话痨了一些,但自带蜀人乐观自信的气质,即使面对他这样身份尊贵的人物,依然可以侃侃而谈,甚至还好意出语提醒。
  秦颂的骨子里本就没有太多的封建思想,对于上下尊卑这一套不以为然,所以挺喜欢施柱子这种放得开的差役。
  “别人可能敲不开宇文家的大门,但我肯定可以。我的父亲当年在汴梁参加大考之前,曾经受了宇文虚中老大人的指点,因此以弟子自居。如今我父亲殉城已有两年多,我作为秦家子弟,前往宇文家做客,他们没有必要将我拒之门外。”
  听了秦颂的解释,施柱子恍然大悟,一脸敬佩的说:“秦公子是忠烈之后,宇文家如今因为风言风语而难以自辩,若是将你拒之门外,传出去对他们的名声更加不利。”
  秦颂颔首,认可了施柱子这个说法。“我听说你跟前几日中了福彩大奖的一个乞儿曾是邻居,可知他中奖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提到张狗儿,施柱子顿时来了兴致,他很开心的说道:“哈哈,这个幸运的家伙名叫张狗儿,他家本来日子很好过,就是因为他当初不学好,来成都求学时误入赌场,结果一下子把家产全部败光,还气死了父母。张狗儿这次中奖后,反倒醒悟了。他听从了我的劝告,准备拿这些钱做本,雇一些人去山区里面中鸦果赚钱。”
  “哦,种植鸦果啊?”秦颂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你跟他关系不错,就没想过跟他合伙?”
  施柱子摇头说:“都说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我可不想因为跟他合伙做生意,最后反目成仇。成都城里遍地商机,我没有必要跟他挤在一个槽口抢食吃。”
  秦颂颔首,有些惊讶像施柱子这种府衙差役,也能如此充满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本公子跟你也算有缘,今日便好意替你指点一条平安发财的路子吧。你可以约几个在官府做事的同僚,需要那种做人做事公道正派,在百姓当中口碑好的,然后合伙开办一家公证社,专门替人做各类财产、文书、契约的公证。”
  施柱子马上说:“咦,秦公子说的这个公证社似乎与书铺的公证有些相似啊。”
  “书铺?”秦颂有些愕然,难不成宋代已经出现公证机构了?
  “秦公子还没有进京参加过大考吧?”
  “呃,咱们大宋的京城已经丢失了,现在的临安只是行在。”
  “我就这么跟你解释吧,如果你以后想去京城参加官员选拔考试,必须要带上一份能够证明自身履历的档案材料。这些材料可不能瞎编,要交给当地的书铺验证。凡是履历经书铺确认属实,会盖上书铺的大印,到了京城才好使。”
  听完施柱子的解释,秦颂这才知道大宋果然有了全世界最早的公证机构,只不过面向的是读书人,而不是全社会。
  为了挽回面子,秦颂说:“书铺只是给读书人做证明,而且还只是履历这一块。实际上,公证社可以做的公证有很多,只要开得起来,生意必然好。就拿最近才开始出现的福彩来说吧,如果以后每期抽奖的现场,有公证人员现场监督和记录情况,然后当众宣布公证结果,并表示愿意对此负责,用不了多久,那些想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遗产分配公证等等的主顾,自然就会主动上门掏钱公证啊。”
  “哈哈,秦公子说的太有道理了!似乎开办公证社不仅可以赚钱,还能让所有人尊重,真是一份好行当呢。”
  “嗯,所以你得趁着别人没有想到这个点子之前,抓紧时间动手啊。做生意讲究先手,只要占了先,别人就只能追在你的身后吃灰,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对,对!等这次从广都回去,我就拉上几个朋友操办此事。”
  于是,秦颂在路途上的一次点拨,从此开启了大宋公证事业的社会化和全民化。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
  大宋不能像金国那样不顾国家尊严,将契约当成粪纸,公证业的繁荣对于整个社会走向更加文明进步绝对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