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面见王似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8:59      字数:3258
  秦颂所谓的“小手段”,一点都不血腥和残忍,但却可以把神智正常的人折磨成疯子!
  他让人去棺材铺子里买了几副现成的棺材,用牛车拉回来,然后把这几个泼皮松开枷锁,一个棺材里面塞一个,再钉上盖板,最后分开塞到犀浦镇郊外的几处地窖里面。
  棺材板之间有细小的缝隙,不至于将里面的人活活憋死。不过,棺材不是平着摆放,而是头朝上、脚朝下立着放的!
  也就是说,被关在棺材里面的人,只能在完全漆黑、极度寂静而且逼仄的空间里面站着!
  吴磷派了一些士兵分别把守在几个地窖外面,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能弄出任何响动,保持绝对的安静。
  过了一夜,负责看守的士兵来向秦颂报告,说是棺材里面鬼哭狼嚎的,那几个家伙可能要疯了。
  秦颂和吴磷来到关人的地方,让士兵把立着的棺材放平,再用撬棍把盖子打开。
  一股屎尿臭味扑鼻而来,熏得吴磷差点呕吐。他转头一看,发现秦颂早就躲到一边,而且还用手捂着口鼻。
  “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不老实交待,就死在这棺材里面吧!”
  秦颂的声音听起来依然没什么威慑力,只是落在被关的人耳朵里面,却比听到魔鬼的叫声还要可怕。
  “大人饶命啊!我招,我全招!求你赶紧把我从这棺材壳子里面弄出去吧!”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秦颂问出了想要知道的内容,几个泼皮也都老老实实地在供词上面画了押,摁了手印。整个问询期间,秦颂连一个手指头都没有动过,但被问到的人都吓破了胆,一句假话都不敢说。
  从临时审讯屋里出来,吴磷问秦颂:“这几个泼皮怎么如此胆小?不就关了一夜嘛,看他们现在一个个怂成一团,真是没种!”
  秦颂“嘿嘿”冷笑几声,对吴磷说:“要不咱们做个试验?我把你关在一个听不见任何声音的小黑屋里面,给你提供足够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看你能坚持多久?”
  吴磷想了想,打了个寒颤,摇头说:“我不想找那刺激!”
  秦颂一脸严肃的对吴磷说道:“关禁闭是非常严厉的一种惩处手段,比起打军棍和抽鞭子更能让士兵印象深刻!至于把人塞在非常狭窄的棺材里面,使其始终站立得不到任何休息,也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刑罚,人一旦久站不动,下肢的血脉就会凝固,两条腿就会废掉!”
  “如果只是关禁闭,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子一般可以坚持三到四天不发疯,时间再久,人放出来后就跟废了一样。如果把塞棺材这种手段加上,一天之内就能把人折磨到崩溃。若是你不信,我可以帮你免费体验一把。”
  “体验个鬼!我又没病,干嘛自己找罪受!不过嘛,你这关禁闭的法子倒是可以引入军中,以后惩罚犯错士兵时,就用关禁闭来代替打军棍,这样不仅节省汤药费,而且不影响士兵的操练,还能让他们长记性!”
  秦颂笑着点头,同意吴磷的说法。实际上,他掌握的审讯手段还有许多种,都是比较“文明”的那种,不会弄死弄残受审对象,却可以把人弄成神经病……
  所谓审讯,突破受审者的心理防线才是目的。身体折磨的方式,虽然也能奏效,但遇到意志特别坚定之人,也就没了效果。在不摧残受审者身体的情况下,问出想要知道的内容,这样的手段显然比粗暴残忍的身体折磨高明一大截。
  秦颂拿着几个泼皮的口供,入城来见赵开。
  赵开问秦颂:“青神那边的事情,你都安排布置妥当了?”
  秦颂回答:“应该无虞,除非他们打算鱼死网破,跟官府斗到底。”
  赵开抱怨说:“我最近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啊!王似和卢法原天天催着我对那些搞事的人动手,你要是再不回来,我真快顶不住了。”
  秦颂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王似这么快就来了成都。“哦,王似也入蜀了?看来他在兴元府那边碰了不少软钉子,估计也意识到呆在那边搞不出什么名堂,索性远离那个是非之地。”
  赵开告诫秦颂说:“有吴玠、虞褀和刘子羽这些人在那边,王似一个外来户,手里又没了处置使的权力,不吃瘪才怪。他应该知道你来了成都,所以没事别在他免前晃荡,免得吃挂落!”
  秦颂凝神沉思片刻,抬头对赵开说:“请大人帮忙安排一下,我要尽快拜会王似。”
  赵开闻言大惊,用不可置疑的眼神看着秦颂。“这种时候,你去拜见王似?你想干嘛?”
  秦颂笑着说:“大人莫要吃惊,且听我把理由说出来!”
  听了秦颂的理由,赵开有些犹豫不决。“你有几分把握能够说服王似?”
  秦颂回答说:“就算只有一分把握,也值得我去试上一试!跟王似这种朝廷直接派遣来的官员打交道,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说句狂妄的大话,当初在大散关,若没有我在吕祉与吴玠之中调和,必然没有仙人关大捷!”
  “好吧,既然你如此的自信,老夫这便去安排,今天晚上你就有机会拜见王似!”
  赵开还是很有面子的,他在府中设宴,派人去给王似送了请帖,王似收到后并没有推辞,很愉快的就来了。
  赵开可是蜀中的“财神爷”,王似想推行一些政令,离不开赵开的支持。
  两人都是官场“老选手”,久经宦海考验,所以寒暄过后,便不再耽误时间,谈话直奔主题。
  赵开说:“今日请王大人过府赴宴,主要是想为你引荐一位后辈。”
  王似面无表情,淡然说道:“不知是那位晚生后辈竟然能让赵大人亲自出面?”
  赵开笑而不语,秦颂从屏风后面转过来,走到王似面前,躬身行礼,口中说道:“晚生长安秦辅仁,拜见宣抚使大人!”
  王似看着秦颂,良久没有开口说话。
  “年轻人,你在汉中时,弄得我很没面子啊!如今到了成都,又打算如何跟我斗法?”
  面对王似咄咄逼人的反问,秦颂的表情很认真,似乎是在仔细听王似的讲话,他的眼神中没有流露出任何一丝骄狂或者胆怯。
  “大人可能对我有些误会。今日我请赵大人出面,邀请您前来,正是想把一些话摆在桌面上说开,免得因为误会而耽误了抗金大计!”
  “呵呵,年轻人好大的口气,我倒是想听一听你有什么高见!”
  秦颂不用赵开招呼,便坐在了王似的对面,然后说道:“大人应该多少听说过一些有关我的事情,我前段时间刚刚与青神陈家的二女定亲,以后会成为你的前任,也就是张德远大人的连襟。不必解释,王大人想必也知道我跟张大人是什么关系。王大人为何来了川陕,我们也都清楚,无非朝廷担心张大人的权柄过大,在关陕担任主官时间太久。”
  赵开没有阻止秦颂用这种口气说话,王似也没有开口否认秦颂这些说法有问题。
  “作为朝廷官员,各自的政见和阵营不同,这很正常。我来见王大人,自然不是想要另投阵营,而是谋求合作。大人不要认为我一个晚生后辈,如此说话,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以我与张大人、吴帅、虞大人和刘大人等人的关系,我是有资格来充当这个桥梁的。”
  王似点头,开口说道:“你刚才还漏说了今天做东的赵大人,以及现在率军驻守在成都西郊的小吴将军。”
  秦颂淡然一笑,继续说道:“我不谈论吕相与张大人之间的矛盾,也不谈那些所谓的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就谈上次大人在武休关的那件事情。”
  “哦,那我倒要听一听你有何高论!”
  “大人,你可知道为了防止西军当中混入金国奸细,我们做了多少外人看不懂的事情?可知为何吴磷将军听说你想把那五千士兵派往饶凤关增援郭浩将军时,马上带着队伍南下?可知我为什么宁可落了你的面子,也要把三千离开军队的士兵收拢在兴荣商会旗下的通达运社吗?”
  秦颂抽丝剥茧,将他当初的作为全都说与王似听。
  “我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甄别出了大部分的金国奸细,但却无法保证吴磷将军率领的这五千人里面是否还有那种隐藏极深,很有城府和心计的奸细,所以这五千人绝对不能留在北线!”
  “大人担心饶凤关的防守兵力薄弱,金军走子午谷偷袭此处,我完全赞成。为了弄到可战之兵,我才随小吴将军一起入蜀,打算在明年六月份之前,从黎州一带招募至少五千擅长山地作战的当地土兵。”
  “至于那三千已经退出军队的壮劳力,大人觉得他们尚可一用,有些舍不得放过,但我却认为大可不必!这些南归的降兵,已经没有了斗志和从军的意愿,勉强把他们留在部队,只会败坏整个队伍的军纪和风气!兵贵精而不在多,吴帅当初以少量兵力便能守住大散关,就是因为他率领的是一支誓死不降的哀兵。”
  “我跟大人解释这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想为自己脸上贴金,只是想让大人理解,我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在做事,更不会为了私人交情而损公肥私。大人若想在蜀中做出一番政绩,不妨放下成见,开诚布公,与各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才是快速打开局面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