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整章 只可意会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9:00      字数:3194
  三路部队汇聚在一处,却不是混居,而是各有各的营地,中间还用竹篱笆进行隔断,以此防止士兵们因为争夺地盘而闹出冲突。
  有军队的地方,就有各种比较,而这也是统兵将领需要把控的重点。
  秦颂不会去问王彦和田晟如何给属下分赏,而王彦和田晟同样不会好奇秦颂如何给土兵分钱。
  每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和规矩,你觉得公平合理的分赏方式,拿到别人的部队里去,未必就能受到士兵们的欢迎。
  土兵的营地内,十个营头将各自所属的一千人召集起来,然后派人去将装满了铜钱的大木箱一个接一个的抬到大家面前。
  常余庆对本营的弟兄们训话说道:“这段时间,大家的表现很好!平时听招呼,服从调度。跟金狗打仗的时候,没人缩卵子,都是好汉!汉中的父老乡亲听说咱们在金州打金狗辛苦,所以自发的筹集了一些赏钱,让兴元府的刘知府亲自给咱们送来啦!”
  “秦统领一共从刘大人那边领了八万贯钱,他一个铜板都不要,全部发给咱们!按照秦统领的指示,咱们营一千人,先一起平分五千贯,已经战死的兄弟,也算!现在开始分钱!每人五贯,排着队来领,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土兵们大多数都是农奴出身,剩下的少数也是没有任何财产的贫农,五贯钱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从未见过的大数目了。
  虽然明知道这些发下去之后还会收回来,但秦颂依然坚持当众分钱,目的就是要让土兵们感受到付出终有回报,以后作战的时候更加勇猛。
  土兵跟复兴军的战士情况不同,指望用理想信念来团结他们,那是自找麻烦,还不如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来的实在。
  很快,土兵们每人提着一个装钱的口袋回到了原地。常余庆指挥分钱的手下抬着箱子走到土兵们的身后,然后依次给插在地上的竹板前面也放了五贯钱。
  “兄弟们啊,你们虽然走了,但钱不会亏了你们的,等会还有专门的抚恤钱,大家就放心吧!”
  活着的人,看着眼前这一幕,虽然有些难受,但却不觉得难过。
  自古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刀枪无眼,这次是他们,或许下次就是自己。
  反正已经参军了,以后就靠着卖命挣钱,再怎么辛苦,也好过给部落里面那些头领当奴才。
  第一轮的赏钱发完,常余庆又宣布:“按照秦统领的指示,接下来给所有阵亡的兄弟们再发一笔抚恤钱!咱们营这次阵亡的人数是七十五人,每人分得三十贯!”
  抬着钱箱子的士兵,再次给竹牌位前面依次放上成堆成堆的铜钱。
  “兄弟们,大家肯定好奇,发给阵亡兄弟们的钱,他们又不能真的拿着花销,该如何处置?秦统领说了,这些钱,有一些用来给他们修墓穴,还有一些请和尚道士来念经做法事,还有一些则送给他们的亲人。”
  有土兵伙长向常余庆提问:“营头,兄弟们的墓穴修在哪里啊?”
  “兴荣商行在定军山下面买了一大片的坡地,那边的风景好,风水也好,还有诸葛丞相的祠庙,以后阵亡的兄弟就埋那里了!”
  “营头,我是孤儿,没有亲人,不用给什么人送钱。”
  “那你就多攒钱,想办法赶紧讨个老婆,成个家,有了老婆孩子,以后等你死了,也有人给你烧纸钱!”
  “哈哈,那我可得好好活着,不然只能像这些阵亡的兄弟,躺在定军山下看你们娶老婆!”
  虽然大家议论的是墓穴和生死之事,但气氛相当热烈,似乎把阵亡当成了一种归宿。
  等到把所有该分的钱分完,常余庆让所有人都看过之后,又命令手下将分给阵亡兄弟的钱全部收在一起。
  “兄弟们,这些钱就由老常替你们暂时收着了。今天大家都在场,也都亲眼看见了,若是我敢昧下一个铜板,教我以后天打五雷轰,死了不能往生!”
  常余庆这是完全吃透了秦颂的心思,把“哭死人给活人看”的任务完全落到了实处。
  手下们分钱的时候,秦颂已经回到了议事厅。他对于自己亲自带出来的这些营头和队长还是有信心的,他们肯定干不出来背着统领喝兵血的事情。
  王彦和田晟似乎还在忙,议事厅里面四个人其实都是熟人,属于同一个阵营的,因此说话便少了顾忌,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刘子羽问秦颂:“刚才我听彬甫说你很快就要带兵赶赴当阳,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事情需要交待吗?”
  秦颂沉吟片刻,回答:“经此一战,金军两三年之内再无能力威逼汉中,我可以放心追随张大人前往东南。然而,这一战的结果实在太过惊人,我只担心临安那边有人要借题发挥,把整个西线军民团结的大好形势给破坏掉。”
  “这一次对付完颜宗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胜,虽然跟我的计谋有一些关系,但我若是得不到虞大人和刘大人的全力支持,没有兴荣商行和通达运社在幕后运作,就算再高明的计谋,也没有施展的条件。”
  “西线军民这两年越战越勇,获得的战果也越来越大,把东线和中线完全比了下去,若是有人趁着封赏的时候,向皇帝建议把西线的文官和武将抽调到东线、中线,然后再从外面调几个眼高手低的官员进来,只怕我们都无力阻拦。”
  有些话,秦颂没有明说,但刘子羽却能听懂。
  明升暗降的手段,是朝堂上那些大臣使用的最熟练的手段,只要金州大战的捷报传到临安,朝廷必定会趁机进行人事变动。
  远在临安的皇帝并不知道西线的具体情况,高高在上的大臣们多数都是阴谋家而不是军事家,他们把防止地方官员尤其是武将做大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皇帝和大臣宁可接受一场失败,甚至是宁可接受疆土被金人占据,也不愿意看到大宋出现独掌一方的权臣。
  张浚被调离川陕,就是最好的前例。
  虞允文悠悠的说:“幸好,辅仁这一仗打的够狠,让金国人痛到骨子里!就算朝廷派几个没本事的过来接手,西线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秦颂接着虞允文的话说道:“无论如何,我希望有两到三年平稳过渡的时间,到时候,张大人成为首辅,就算西线的局面出了状况,也有能力扭转过来!”
  何衡原一直插不上话,趁着大家都皱眉思索的时候,忽然说:“朝廷已经派了王似和卢法原过来,这次就算再换人,总不会把吴帅换掉吧?只要吴帅在,哪个敢捣乱,就想办法给他下点眼药,把他弄走不就成了?”
  秦颂若有深意的看了何衡原一眼,没说什么。
  这个家伙,终于开窍了啊。
  虞允文被何衡原这么一说,忽然想到刚才他在写公文的时候,似乎很少提及吴玠和杨政等将领?
  实际上,这次完颜宗翰制订的攻宋策略很阴险,如果不是吴玠和杨政稳稳的守住了和尚原和大散关,东线就没有让秦颂等人发挥的机会。
  试想一下,假若仙人关被金军提前攻破,从西南带兵返回的秦颂是带着部队守卫汉中呢,还是前往饶凤关?
  吴玠和杨政的战功虽然没有东线几位这么耀眼,但绝对不是毫无建树,毕竟他们面对的也是好几万的金国正规主力部队啊。
  虞褀联系到秦颂让他帮忙将五千土兵带给吴玠的请求,还有何衡原关于吴玠可以给官员“下眼药”的“阴谋”,终于明白了秦颂的意思。
  原来,秦颂不是故意抹掉吴玠和杨政的功劳,而是要保证吴玠的位置!
  真是好深沉和缜密的思谋啊!
  秦颂担心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乱点“鸳鸯谱”,趁着封赏的时候大搞排除异己,所以有意把吴玠和杨政等将领的功劳一笔带过,然后把更多的笔墨给了虞褀、刘子羽、郭浩和王彦这些官员,到时候朝廷万一要搞升官调人的把戏,也只能从这些有功劳的官员当中选择。
  就算把上面的几人全部调离川陕,只要吴玠还在,西线就能保持稳固!
  至于,秦颂为何要在几人面前说这番话,自然是想让他们把话带回去,讲给需要听到的人听!
  换做别人,当刘子羽询问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情,或许会回答家人需要照顾,又或者兴荣商行需要照顾,但秦颂的格局却不是一般人,他站立的高度,已经跟张浚相同。
  有吴玠在西线,谁敢欺负秦家人?
  兴荣商行有吴家的股份,换了别人到兴元府担任知府,谁还能打压不成?
  何衡原说吴玠可以给文官上眼药,那可不是说说而已。
  正史中记载,王似和卢法原接替张浚掌管川陕政务之后,吴玠便屡次向朝廷上书,抱怨这两位在军资供应方面不及时,导致西线吃了一些败仗。
  最终,王似和卢法原灰溜溜的离开了川陕,吴玠成为川陕宣抚使!
  所以说,别看吴玠是武将出身,但他也是搞斗争的一把好手。只要吴玠的位置不动摇,秦颂就可以放心的前往洞庭湖一带帮着张浚平定民乱,然后帮着张浚踏进政事堂,成为大宋的首席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