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相见恨晚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9:01      字数:3251
  房间内一时有些安静,岳飞和秦颂两人隔着茶几并肩而坐,尽管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话,但却不着急马上开口。
  “岳将军,若是不觉秦某托大,以后便喊我一声‘辅仁’。”
  “嗯,如此甚好!辅仁贤弟若是不嫌,以后喊我一声哥哥,岳某会觉得很开心。”
  “哈哈,既然岳兄如此直爽,岂敢不从!”
  “辅仁,可猜出我这次前来的目的?”
  “应该是受了官家的委托,先来摸一摸我的底细,然后回去再向官家正式的举荐我入朝。”
  “贤弟果然聪明练达!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接下来,贤弟莫怪愚兄罗嗦,一些该问的话,我还是得仔细的问一遍,以便我回去好向官家奏报。”
  “岳兄尽管问,小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秦颂与岳飞这一聊,就从中午聊到了晚上,负责守门的岳云,抱着大碗在小院的门口吃了两顿饭。
  就这还没完,房间内秦颂与岳飞秉烛夜谈,若非岳飞担心秦颂的身体吃不消,到了后半夜主动停止谈话,只怕两人能谈个三天三夜。
  已经到了卯时三刻,秦颂请岳飞父子在原本是小炎和二毛睡的房间内将就一下,而小炎和二毛则跟他挤在一个房间内休息。
  临睡之前,小炎和二毛给岳飞父子送来热水和洗漱所用的布巾、牙刷、牙粉甚至还有擦脚布。
  “这些盥洗所用的物品,都是新的,两位贵客可以放心使用。”小炎向岳飞父子解释说。
  “多谢这位小哥侍奉,你也早点回屋歇息吧!”岳飞对小炎态度和蔼,一点不像杀伐果断的战场骁将。
  等到两下里都洗漱躺下后,小炎忍不住小声问秦颂:“先生,我还从未见过你对谁如此的礼遇客气呢!”
  秦颂打着呵欠说:“别瞎琢磨了,赶紧睡觉。”
  房间内一片漆黑,岳飞躺在木床上面,虽然闭着眼睛,但却毫无困意,脑海里面正在快速的回忆与秦颂交谈的内容。
  一开始,岳飞主要询问了秦颂曾经参与过的几场战事,但没过多久谈话的内容就转移到了关于对宋金之间交战的历史回顾,转移到了关于当前局势的看法和认识,而秦颂每每总有能让岳飞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冒出来。
  跟秦颂谈话,让岳飞觉得如沐春风,因为秦颂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对方言语之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能顺着对方的想法进行假设、推理甚至得出一些对方自己都没有想明白的结论!
  总之一句话,秦颂让岳飞产生出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
  最最关键的是,秦颂的一些观点或者看法,实在是太过惊人,就算是岳飞这种泰山崩于前都不会变色的超级牛人听到时,都有种赶紧走人不敢再听的冲动。
  不是不想听,而是不敢听!
  因为怕听多了之后,彻底改变对一些事情和人的认识看法。
  都说交浅言深是大忌,岳飞不相信以秦颂如此聪明的人会不懂这一点,但他在跟秦颂谈话的时候,从始至终都能感受到秦颂话语中对自己的那份尊重和关照,这就有些令岳飞想不明白了。
  秦颂为何要对自己说那些话?
  难道真如他说的那样,希望看到自己有一天可以率领大军直捣黄龙,将金狗全都斩尽杀绝?
  天亮之后,岳飞带着儿子悄然离开洞霄宫,临走之前给秦颂留下一封短信,秦颂看过之后,竟然小心翼翼的将这封信收进了怀里。
  小炎有些不解,问秦颂为何这样做,秦颂一脸高深的说:“留着这封信,将来有大用!”
  通过与岳飞的一夜长聊,秦颂现在至少可以确定有几个后世的说法,完全就是后人在臆测扯淡,跟真相完全就是南辕北辙!
  后世最为流行的一个观点,说岳飞被杀的原因是他的政治智慧不足,始终叫嚷着要打到北方去,迎回二帝,对皇帝赵构的统治造成了威胁,所以赵构才会授意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弄死了岳飞。
  这完全就是在黑岳飞,替赵构和秦桧在开脱!
  秦颂在夜里与岳飞深谈的时候,特意的询问过关于迎回二帝这件事情,岳飞的回答完全出乎秦颂的预料!
  岳飞认为,以大宋目前的状况,绝对不能让徽宗和钦宗南归,因为大宋已经有了新的皇帝,而且是一个能力明显比徽宗和钦宗更强的皇帝,若是将二帝迎回,马上就会大乱,大宋覆灭在即!
  岳飞的回答,让秦颂突然就想起了前世明朝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挑头,一群大臣站出来,将被俘的明英宗晾到一边,重新拥立一位皇帝,然后齐心对抗兵临皇城之下的瓦剌大军……
  就凭岳飞这样的见识,谁敢说他没有政治智慧?
  这是最高的政治智慧!
  昨天夜里,秦颂甚至有些怀疑岳飞这样说是不是为了讨好赵构,所以故意问岳飞为什么前几年他曾经跟着别人一起吆喝要迎回二帝,结果岳飞也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做出了让秦颂都深感佩服的回答。
  岳飞说当时的情形跟现在不同,那时候皇帝的位置不稳固,为了统一人心,年轻的皇帝只能打着复仇和迎回二帝的旗号来获得多数人的支持,所以真正吆喝着要迎回二帝的人,恰恰是现在的皇帝!
  岳飞那时候在军队的地位并不高,为了引起赵构的注意,自然是要做出一些能够引起赵构注意的事情,所以才跟着别人一起叫喊迎回二帝。
  实际上,从两年多前赵构在越州接见过岳飞之后,岳飞就再也不曾在公开场合提过迎回二帝的话!
  当然了,能让岳飞毫无顾忌的当着秦颂的面说出或者承认这些事情,秦颂必然也对岳飞说了许多外人不宜听到的“大不敬”的言论。
  比如,秦颂就当着岳飞的面分析了现在的皇帝赵构以怎样的心态在执掌大宋的江山。
  秦颂认为,赵构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好登上皇位的心理准备,只是机缘凑巧之下,被下面的人半推半绑架的送上了皇帝宝座,而经过这几年的磨合与适应,他对于权力的运用已经越来越熟练,但他对于大宋的疆域认识却跟以往的皇帝有着本质不同!
  秦颂直言,现在的皇帝很有可能觉得天下大势又回到了南北朝那个混乱时代,因此只是想着与北方的敌国划江而治,至于收复大宋曾经的疆域,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兴趣!
  赵构之所以有这种心态,一个原因是金国人表现出来的强悍给他留下了巨大的心里阴影和身体隐疾,另一个原因则是丢失大宋疆土的责任算不到他的头上,那是之前的皇帝和大臣们犯下的巨大错误。
  金国蒸蒸日上,天天都在算计着如何灭掉宋国,若能够凭借长江天险守住国门就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还想什么收复失地?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岳飞当时被秦颂这样的判断震的说不出话来。他很想反驳几句,但却一个字都说出来。
  因为,岳飞知道,秦颂分析的没错!
  崽卖爷田心不疼,何况赵构还不是卖爷田的那个败家崽。
  江山不是在赵构手里面丢的,当初赵构还是康王的时候,被金人要挟着与张邦昌一起入金营谈判的时候,赵构的表现可是一点都不怂的!
  现在的皇帝虽然也姓赵,而且还是徽宗的第九个儿子,但当初徽宗被李纲逼着禅让的时候,是把皇位传给赵桓的!
  如果硬着头皮往北面打,惹怒了金人,那帮蛮子真的把徽宗和钦宗送回来,到时候这大宋由谁来做主?
  何况,就算硬着头皮北伐,真的能打得过兵强马壮的金国吗?
  如果不是心态的问题,赵构又怎么可能让秦桧这个明显的金国带路党入阁拜相?
  如果不是铁了心想划江而治,赵构为何不把行在设到紧邻长江的建康,却要设在临安?
  如果不是意欲媾和,赵构又怎么会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等人,却罢免了主战派的宰相李纲,迟迟不让主战的张浚入朝拜相?
  在震惊过后,岳飞曾直问秦颂为何要对自己说这些话,秦颂的回答依然字字如刀,犀利无比。
  秦颂当时说:“当今官家虽然意欲媾和,但至少要比被掳走的那两位要强上许多,若是我们能够多打几场胜仗,扭转皇帝心中的惧意,让他看到金军也不过如此,兴许过几年他就会改变想法。毕竟,在能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复失地对于任何帝王都是值得尝试的一件丰功伟绩。”
  “岳兄是我所见识的武人当中最为纯粹的一个,具备扭转乾坤的能力,为了千万宋人百姓免遭涂炭,为了北方无数家破人亡为奴为畜的汉人苗裔,我愿意帮助岳兄实现心中抱负!”
  “朝堂远比江湖险恶,人心从来易变难留。岳兄如今圣眷正隆,自然不虞来自朝堂的明刀暗箭,但以后领兵在外,常年见不到官家,若是有人在背后挑拨离间,甚至是恶意攻讦,又该如何防备抵挡?”
  秦颂的设问,便是最好的回答。
  作为武将,远离朝堂时,如何才能躲避来自身后的明枪暗箭?
  当然是准确的理解和摸清皇帝的心思,不做违背皇帝心意的事情。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算会有起伏,就算要替皇帝甚至是别人偶尔背锅,但还不至于把自己陷入到必死的境地。
  秦颂的这些话,是在替岳飞的将来留一条生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