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云淡风轻
作者:终南道      更新:2022-02-26 19:01      字数:3191
  秦颂每次来大内见赵构,都不是只说一件事情,而是一堆事情。
  就像这次,两人谈完了明轮战船,赵构就很自然的把话题引向了如何平定湖湘民乱上面去。
  “朕本以为钟相、杨幺之流不过是疥癣之疾,结果派去剿匪的官军一波接一波,竟然全都栽在了那群洞庭水贼手里,有些官员和将领连个尸首都没有留下。”
  赵构谈到湖湘民乱时,显得有些无奈,估计也是被无能的官军给气到了。
  从四年前钟相开始造反开始算起,朝廷前后已经派出了澧州镇抚使程昌寓、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李纲和龙图阁直学士折彦质等官员前往湖湘平息民乱,结果都未能奏效。
  若说这些官员当中做的最好的,反而是自请前往当阳的张浚,接下来就是老臣李纲。
  张浚至少打退了主动来犯的杨幺十万乱军,而李纲好歹在潭州站稳了脚跟,安抚了当地的人心。
  如今,要调李纲北上督师,赵构担心李纲一走,那边变得更加无法收拾,所以才会询问秦颂。
  秦颂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说句大不敬的话,大宋这二、三十年间,各地民乱此起彼伏,根源在哪里,想必陛下比我更加清楚。”
  “由钟相发起,杨幺接替的洞庭湖一带的民乱,说到底还是底层民众活不下去了,只要派出清正廉明的官员,恢复当地的秩序和民心,受了摩尼教蛊惑的那些百姓自然会脱离杨幺等贼酋的控制。”
  秦颂当着赵构的面,不点名的批评赵佶在位的时候昏庸无道,确实有些不敬,但赵构就喜欢秦颂这样坦诚的说话方式。
  赵佶如果是个有道之君,大宋又何至于沦落到如今这种地步?
  秦颂说话还算客气的,换个御史台的言官,真敢当着赵构的面大骂赵佶,反正按照大宋不杀士人的传统,顶多也就是被贬官,然后还能落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好名声。
  “以辅仁之见,将李公从潭州调往北方督阵之后,该派谁去接替他呢?”
  “陛下,朝廷用人,乃是十分敏感的事情,让臣来置喙,传出去会不会不太好?”
  “无妨!你虽然不是吏部官员,但朕仔细琢磨过你曾接触的所有文臣和武将,发现没有一个是无能之辈。你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会打仗,会设计制造精巧的机关,还在于识人用人。”
  好吧,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如果不举荐几个人,似乎有点不给面子?
  秦颂心里其实早就有合适的人选,他假装思考了一番,然后向赵构建议说道:“中书舍人潘良贵刚正不阿,最是清廉,曾在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在当地素有官声,若是派他前往潭州接替李公,当能服众!”
  听了秦颂举荐的人,赵构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显然有些意外。
  “朕还以为你会推荐虞褀或者刘子羽呢。”赵构悠悠的说道。
  秦颂笑着说:“陛下是不是觉得臣有些不识好歹?明明是想送臣一个人情的,结果被臣浪费了。”
  “你可知道为了这样一个实缺位置,多少官员望眼欲穿,你却把人情还给了朕,反倒向朕推荐朕身边的人!”
  秦颂一脸认真的说:“陛下方才提到的虞大人,是我的老师。至于刘大人,跟我也是非常熟悉。以他们的能力,绝对可以胜任这个位置,但臣必须避嫌,不能让人觉得我依仗着陛下的信任,便在朝中大搞任人唯亲的这一套。”
  “中书舍人潘良贵,品行高洁,当年奸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招他作女婿,章惇想让自己的孙女嫁他,许诺嫁妆三百万钱,皆被他拒绝,后来潘良贵却娶了范相公的后裔孤女为妻。若是湖湘一带尽是他这样的官员,当初又怎么可能让钟相和杨幺之流有机可趁?”
  “陛下让臣荐人,我却不会去看他的家世背景,只看他的人品官德,然后才是能力。臣虽然入朝时短,但也知道选人用人的核心要义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得有才之人,可为上等;有德无才之人,可为中等;无德无才之人,可为下等;有才无德之人,则为劣等!”
  “咦,辅仁这段话总结的好!为何有才无德之官要排在无德无才之官的后面?”
  “无德无才的官员,就算祸害百姓,也想不出新花招,所以容易被发现查处。有才无德的官员,因为聪明狡猾,所以擅长逢迎上官,欺上瞒下,因此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像奸臣王黼这样的,一旦窃据高位,一个人就足以毁了一个国家!”
  赵构重重的点头,对秦颂说道:“辅仁的这番肺腑之言,我记住了。奸臣误国,朕绝不许朝堂上出现类似王黼这样的奸佞!”
  “陛下,臣已经耽误了你去后苑射箭的时间,这就离去。”
  “唉,你别急着走啊!福国长公主前日已经回宫了,我把当初接她入宫的冯益和吴心儿也召到了她身边,你有什么疑问,今天就可以去问了。”
  秦颂看着赵构有些期待的眼神,怎能说个“不”字?
  福国长公主便是嫁人之后的柔福帝姬。
  徽宗时,蔡京建议宋廷应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宣布一律称“公主”为“帝姬”,不干正事的赵佶采纳了这条建议,于是一度十几年将公主全部改称为帝姬。
  等赵构登基之后,马上就把这种对于国家毫无意义的狗屁规矩给改了回来。因为皇室的公主都被掳到了北方,只逃回来一个赵瑗瑗,所以赵构便封她为福国长公主,然后花了很多钱将妹妹嫁了出去。
  无论如何,赵构这个皇帝还是有些人味的,并不是那种六亲不认的混蛋皇帝。
  鲁太监将秦颂引到上次去过的山顶亭子,然后对秦颂解释说:“这个地方说话方便,既不用担心被人听见,又不会传出对秦翰林不好的风言风语。”
  秦颂朝鲁太监笑着说:“多谢鲁公公提醒。”
  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私底下跟已经嫁人的公主见面,虽然得了皇帝的允许,但还是有些敏感,如果两人在封闭的房屋内独处,传出去就是大麻烦。
  但是,有些话,又必须是秦颂单独询问赵瑗瑗,就连冯益和吴心儿都得回避。
  所以,坐在山顶的亭子里面,侍卫和宫女们站在远处看着,却听不到两人说些什么,这样的安排最为合适。
  秦颂坐在亭子里面,端起鲁太监给他倒好的茶水,慢悠悠的品着,看上去很悠闲,自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气度。
  鲁太监已经离开,他按照秦颂的意思,要先去把比他级别更高的冯益给请过来,然后跟秦颂单独对话。
  亭子里面,只剩秦颂一人。
  听说,冯益是赵构身边最信任的太监,平时见了朝堂上的官员,挺倨傲,架子很大。
  还听说,当初赵构乘船逃亡杭州的时候,冯益曾经与御前右军都统制张俊争渡,而且还出语冒犯张俊,然后在赵构面前告张俊的黑状。
  秦颂已经暗中摸过冯益的底细,知道此人目前还掌管着独立于皇城司之外的御马院,所以小小的一个翰林还真不放在冯益的眼里面。
  要知道,当初冯益还没有执掌御马院的时候,就敢跟张俊那样的大将争抢渡船,甚至还向开口骂了张俊,这胆量绝对不是一般的大!
  片刻之后,一位中年汉子迈着大步走进了亭子。
  “听说秦翰林要找咱家问话?”冯益说话的语气有些不善,站在亭子中心,居高临下看着坐在凳子上面没有起身的秦颂。
  秦颂用下颚点了点旁边的石凳,面无表情的说:“冯公公不妨坐下来说话,我在陛下的御书房里坐着说话习惯了,所以看你站着有些不适应。”
  冯益看着秦颂,秦颂也看着冯益。
  最终,冯益还是坐在了石凳上。
  好汉不吃眼前亏,姓秦的如今是官家面前的红人,还是不要跟他正面冲突才好。
  秦颂淡然一笑,然后说出了让冯益听着心惊肉跳的一句话。
  “我当初为了营救被金狗掳到北方的家人,曾跟金国上层的某位管家建立了一些联系,前段时间他传话过来,说是当初被带到北方的柔福帝姬还在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的府中。”
  冯益一下子变了脸色。
  “秦翰林,这话可不敢乱讲啊!”
  “我知道轻重,所以在见福国长公主之前,先来见你!”
  “秦翰林的消息来源可靠?”
  “可不可靠,咱先不说。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情,我已经派人前往北方打听韦太后的下落。我曾向官家承诺,一年之内,要将韦太后从北方救回来!”
  冯益彻底坐不住了,急忙起身,向秦颂恭恭敬敬的行礼,口中说道:“冯某方才失礼了,还请秦翰林不要见怪!但有所问,必如实回答。”
  赵构连救母这样重要的事情都托付给了秦颂,除了证明秦颂深得皇帝的信任,还说明秦颂的能力和势力绝对不是表面上露出的这些。
  冯益能做到御马院的掌班,如果还想不通这些事情,那他的脑壳早就搬家了。
  秦颂淡淡的点头,对冯益说道:“麻烦冯公公仔细的回忆一下当初见到福国长公主的细节,当时你怎么问她的,她又是怎么解释的,尽量不要有遗漏。”